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星的力量在北京三大球复兴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彰显──膝关节多次抽取积液的马布里带领北京金隅男篮再夺CBA总冠军,场面一度心惊肉跳,可过程荡气回肠;沃特和温特斯的加盟令北汽男排卫冕全国联赛冠军;从土超转会到国安的阿根廷人巴塔拉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一亮相便赢得碰头彩……
各个项目的球星们为北京三大球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始终主导着北京三大球的发展,辉煌、衰落与复兴总与球星的表现息息相关──登顶之时,必有星光闪动;没落之际,多是一片黯淡。
2009年,北京国安队首夺中超联赛冠军,同时开启了北京三大球的复兴之路。虽已时隔5年,但想必人们对洪都拉斯球员小马丁内斯依然印象深刻,正是他在最后一轮对阵杭州绿城的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最终将国安送上中超之巅。北京市荣誉市民马布里对于北京篮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他在场上稳定军心,金隅队的总冠军之梦恐怕不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变为现实。同样,已效力北汽男排两个赛季的温特斯不仅帮助球队两夺全国冠军,而且在他的鼓舞下,北京队的小伙子们还摘得全运会男排比赛金牌。还有女篮的金英玉、坎贝奇和女排的曾春蕾、薛明等,她们都是北京三大球复兴的功臣。正是在这些球星的带动下,北京三大球才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百余年前,三大球便相继进入京城。尽管那时人们对这些新鲜玩艺儿还比较陌生,但随着岁月的延展,三大球渐渐有了发展的基础与活力。
1944年夏,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进行的一场赈灾义赛,由上海东华队挑战当时北平由利华和紫星联合组成的京联队。那场比赛云集了众多明星,包括代表中国参加过柏林奥运会的张邦伦、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李义臣、京华第一门将徐琪等,是名副其实的京沪大战。因为要赈灾,所以10元一张的比赛门票就显得非常贵,是平时的几十倍。那时一般的门票是3毛钱,相当于10个烧饼的价钱。即便如此,球迷依然趋之若鹜,可见球星的号召力对于一支球队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北京三大球曾是国内的一面旗帜,引领各自项目的发展,其辉煌可想而知。球星的作用在当时体现得相当充分。以足球而言,史万春、年维泗等自不待言,其后的李惟霄、李惟淼、沈祥福、李公一、杨朝晖、高洪波又是前赴后继,他们在绿茵场上表现出的精湛技艺博得了京城球迷的追捧,直到现在,仍为人津津乐道。
当年,北京三大球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储备了雄厚的人才,“3年打基础,5年出成绩,8年冲出亚洲”是当时北京市体委提出的目标。山东、辽宁、新疆等地的优秀运动员相继被北京队吸收。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女篮被戏称为“狗队”,因为那支队伍在1960年到1961年组建时,绝大多数队员属狗。尽管“狗队”的来龙去脉听来让人觉得好笑,但它反映出北京对三大球人才储备的重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北京三大球一直延续着此前积淀的优势,宋晓波、郎平、杨晓君等世界级球星先后涌现。然而,此时也成为北京三大球的拐点,由于对后备人才培养不力、球员流失等,三大球渐渐滑向低谷。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北京三大球一直低位运行,家底基本被“挥霍”,同时,又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只能艰难度日。即使国安队在足协杯赛中偶有上佳表现,但也无法消除三大球的整体阴霾。
北京三大球一度失势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球星的稀缺使得一支队伍没有了领军者和主心骨,而一个项目的振兴必然要有核心人物挺身而出。
此时此刻,北京三大球再次跃升到崭新高度,回味之前走过的曲折之路,球星对三大球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尽显无遗。
居安思危,北京三大球可谓成则球星,败则无星。在相近的时间段内,球类的三个大项几乎同时在北京爆发绝非偶然,其中对球星的着力打造当是崛起的要诀之一。眺望未来,北京三大球要在已获得成绩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唯有继续培养和制造球星。有球星在,不愁北京三大球不兴旺。
各个项目的球星们为北京三大球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始终主导着北京三大球的发展,辉煌、衰落与复兴总与球星的表现息息相关──登顶之时,必有星光闪动;没落之际,多是一片黯淡。
2009年,北京国安队首夺中超联赛冠军,同时开启了北京三大球的复兴之路。虽已时隔5年,但想必人们对洪都拉斯球员小马丁内斯依然印象深刻,正是他在最后一轮对阵杭州绿城的比赛中上演“帽子戏法”,最终将国安送上中超之巅。北京市荣誉市民马布里对于北京篮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他在场上稳定军心,金隅队的总冠军之梦恐怕不会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变为现实。同样,已效力北汽男排两个赛季的温特斯不仅帮助球队两夺全国冠军,而且在他的鼓舞下,北京队的小伙子们还摘得全运会男排比赛金牌。还有女篮的金英玉、坎贝奇和女排的曾春蕾、薛明等,她们都是北京三大球复兴的功臣。正是在这些球星的带动下,北京三大球才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百余年前,三大球便相继进入京城。尽管那时人们对这些新鲜玩艺儿还比较陌生,但随着岁月的延展,三大球渐渐有了发展的基础与活力。
1944年夏,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进行的一场赈灾义赛,由上海东华队挑战当时北平由利华和紫星联合组成的京联队。那场比赛云集了众多明星,包括代表中国参加过柏林奥运会的张邦伦、马来西亚归国华侨李义臣、京华第一门将徐琪等,是名副其实的京沪大战。因为要赈灾,所以10元一张的比赛门票就显得非常贵,是平时的几十倍。那时一般的门票是3毛钱,相当于10个烧饼的价钱。即便如此,球迷依然趋之若鹜,可见球星的号召力对于一支球队多么重要。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间,北京三大球曾是国内的一面旗帜,引领各自项目的发展,其辉煌可想而知。球星的作用在当时体现得相当充分。以足球而言,史万春、年维泗等自不待言,其后的李惟霄、李惟淼、沈祥福、李公一、杨朝晖、高洪波又是前赴后继,他们在绿茵场上表现出的精湛技艺博得了京城球迷的追捧,直到现在,仍为人津津乐道。
当年,北京三大球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储备了雄厚的人才,“3年打基础,5年出成绩,8年冲出亚洲”是当时北京市体委提出的目标。山东、辽宁、新疆等地的优秀运动员相继被北京队吸收。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女篮被戏称为“狗队”,因为那支队伍在1960年到1961年组建时,绝大多数队员属狗。尽管“狗队”的来龙去脉听来让人觉得好笑,但它反映出北京对三大球人才储备的重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北京三大球一直延续着此前积淀的优势,宋晓波、郎平、杨晓君等世界级球星先后涌现。然而,此时也成为北京三大球的拐点,由于对后备人才培养不力、球员流失等,三大球渐渐滑向低谷。从1988年到2008年的20年间,北京三大球一直低位运行,家底基本被“挥霍”,同时,又没有新的“收入”来源,只能艰难度日。即使国安队在足协杯赛中偶有上佳表现,但也无法消除三大球的整体阴霾。
北京三大球一度失势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球星的稀缺使得一支队伍没有了领军者和主心骨,而一个项目的振兴必然要有核心人物挺身而出。
此时此刻,北京三大球再次跃升到崭新高度,回味之前走过的曲折之路,球星对三大球所发挥的主导作用尽显无遗。
居安思危,北京三大球可谓成则球星,败则无星。在相近的时间段内,球类的三个大项几乎同时在北京爆发绝非偶然,其中对球星的着力打造当是崛起的要诀之一。眺望未来,北京三大球要在已获得成绩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唯有继续培养和制造球星。有球星在,不愁北京三大球不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