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环境的治理与道德践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伦理作用在于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践行倡导全民参与,优化生态道德的培育环境,完善其相关制度和法律措施等路径共同促进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以实现人作为践行主体向“生态人”的过渡,进而融合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 实践路径
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将基本道德观念延伸到自然生态范围,人类对生态环境以道德之心视之,才会常怀感恩,才会出于善而更加爱护自然。本质上,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怀就是应当的。因此,生态美德的培育、践行、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既需要人们在意识形态上淡化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新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更需要人们将这种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出改变和努力去广泛地、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
一、充分发挥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践行的主体力量
(一)榜样力量率先引领生态美德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理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人们应当按照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关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要求,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将环保意识植根在每个人心中,把更加自觉珍爱自然、更加积极保护生态作为公民的基本美德。
习近平强调,当今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坚守和践行核心价值,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更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生态美德体现了绿色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同样需要重点群体作出表率带动全社会树立环保观念,践行生态美德。因此,生态美德践行的榜样力量自然包含了党员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其一,党员干部首先有责任、有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以身作则,奉献在先的高尚人格引领人民群众、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其二,公众人物也不可忽视。公众人物常常是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成为社会热点的核心群体。普通人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又充满好奇,经常引起争相效仿的社会热潮。因此,公众人物更应当不断完善自我,传播社会正能量。其三,还可以发掘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先进模范人物。这类优秀群体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于信仰终其一生。他们有风骨,有力量,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塑造着新时代的社会风尚。他们的先进事迹、价值理想值得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生态美德的生动教材。其四,“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应当从小培育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世界观,才能为建设美丽家园献策建言。
(二)全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果为全人类共享,因而每个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正如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
作为普通人,一样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指导,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作为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觉行动。继承并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将环保行为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坚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践踏草坪攀花折枝,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分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以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不奢靡浪费、不攀比求异。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新能源动力交通方式,倡导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更应当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合起来,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逐步改善新时代实践客体环境
(一)优化生态美德的培育环境
当今社会生态道德的培育和践行确实遭遇了发展困境,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引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2018年数据分析,公民生态美德培育和践行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民对生态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践行意志力薄弱,如此下去恶性循环,生态环境难以改善。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首先,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发挥各自优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3-11.这是家庭、学校、社会贯彻落实生态美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重视家庭美德,孩子的成长成才与父母的道德素养紧密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才会带给孩子健康的影响。
生态问题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恶果。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社会中,大中小企业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绿色生产的责任,个人应践行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成为我国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另外,习近平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要求,可以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二)完善生态美德践行的制度与法治力量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归咎于不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就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言,生态美德虽然是根本的、持久的,但毕竟是不可控的因素。生态美德依赖人们根植于心底的善良所作出的自觉、自律的行为。既然的自发的,便无法保证人人都能践行生态美德。因而,法律首当其冲,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来促成生态问题的有效解决。此外,“从制度上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24.这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阐述,突出了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将法治作为绿色发展的有力推手,为生态美德保留底线教育。
三、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主旨回归
(一)领悟幸福真谛,自觉珍爱自然
面对经济在日益发展,人民健康幸福的生活却得不到保证,十分担忧的表示“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式?” 习近平擘画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换得人民幸福感[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8-26/8314638.shtml,2017-08-26/2018-08-20.更可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习近平.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1/c385476-28916113.html,2016-12-01/2018-08-20.朴素直白的语言一语道破人的幸福真谛。追求幸福,是一切生命的权利。于人而言,生活在宜居的环境里,呼吸新鲜的空气、食用无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可如今,这样基本的幸福已被人类自己破坏了。要想恢复美丽家园,必须首先领悟到幸福的真谛,认真而彻底地反思自身的行为,进而为追求更高的幸福甘愿保护生态环境。
(二)促进生态正义,共建美丽家园
生态正义倡导人类对自然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并且不再强调自我中心,以一种新的秩序维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生态正义理念基础上生态公共性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无疑是当今处于深度迷茫与危机之境遇中的人类精神之自我拯救的最有效之途。” 袁祖社、董辉.“公共精神”的高阶形态:走向“大共同时代”的生态正义信仰[J].山东社会科学,2013(7):31-34.同样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专题中都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共建美丽家园,才能共享美好家园。共享美好家园,需要促进生态正义普惠大众。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黄世贤、李志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EB/OL].2018-01-16/2018-08-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16/c1001-29766217.html.生活的环境是公共资源,不是某个人、某类人的特权。当人类在经济发展中遭遇了发展的困境,带来的局部影响扩展至整体的时候,生态问题已经岌岌可危,而人类的回应却明显迟滞。在逻辑上,人类公共价值信念包含了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而这些都是在生态正义的基础上产生。生态正义对于一贯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是持对立态度的,人类对于自身的活动结果应该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合理性、正当性作出判断。换言之,有悖于生态环境的合理性、正当性,就是不正义的行为。
习近平生态思想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论断,在根本上为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注入了深远持久的力量:理论上,习近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道德建设论断,而且深刻阐述了生态思想理论的逻辑进路;在实践上,为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實现“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8.
[2]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3-11/28/c_118339435_3.htm.2013-11-08/2018-07-30.
[3]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3.
[4]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5-05-06.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4.
[6]习近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6/ c413700-29519543.html,2017-09-06/2018-08-30.
[7]曹昆.世界环境日话生态:习总书记情系“山水林田湖”[EB/OL].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6/0605/c1001-28412583.html,2018-08-30.
[8]任一林、姜萍萍.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s:// www.chinanews.com/gn/2018/08-19/8604259.shtml,2013-05-24/2018-07-20.
[9]习近平擘画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换得人民幸福感[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8-26/8314638.shtml,2017-08-26 / 2018 - 08-20.
〔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生态”的文明化与“文明”的生态化研究(项目编号:KY201907C)阶段性成果〕
(刘亚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 实践路径
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将基本道德观念延伸到自然生态范围,人类对生态环境以道德之心视之,才会常怀感恩,才会出于善而更加爱护自然。本质上,人类是自然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关怀就是应当的。因此,生态美德的培育、践行、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样,既需要人们在意识形态上淡化强势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重新树立起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更需要人们将这种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出改变和努力去广泛地、积极地参与生态环境恢复和治理。
一、充分发挥习近平生态伦理思想践行的主体力量
(一)榜样力量率先引领生态美德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理论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绿色发展观的价值取向。人们应当按照习近平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关于“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强化公民环境保护意识”的要求,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将环保意识植根在每个人心中,把更加自觉珍爱自然、更加积极保护生态作为公民的基本美德。
习近平强调,当今社会,全体社会成员都需要坚守和践行核心价值,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公众人物、青少年、先进模范等重点人群更应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生态美德体现了绿色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同样需要重点群体作出表率带动全社会树立环保观念,践行生态美德。因此,生态美德践行的榜样力量自然包含了党员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青少年等重点群体。其一,党员干部首先有责任、有义务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以身作则,奉献在先的高尚人格引领人民群众、带动广大群众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来。其二,公众人物也不可忽视。公众人物常常是众多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被放大,往往产生广泛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成为社会热点的核心群体。普通人对他们的言行举止又充满好奇,经常引起争相效仿的社会热潮。因此,公众人物更应当不断完善自我,传播社会正能量。其三,还可以发掘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先进模范人物。这类优秀群体有自己坚定的信念,执着于信仰终其一生。他们有风骨,有力量,对中国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和塑造着新时代的社会风尚。他们的先进事迹、价值理想值得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使之成为培育和践行生态美德的生动教材。其四,“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梁启超先生曾言“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应当从小培育他们拥有正确的人生觀、价值观、世界观,才能为建设美丽家园献策建言。
(二)全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成果为全人类共享,因而每个人有责任有义务成为生态文明的践行者。正如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强调,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
作为普通人,一样可以发挥巨大的能量。以习近平生态思想为指导,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作为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自觉行动。继承并发扬勤俭节约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将环保行为融于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坚持随手关灯、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粮食、不随地吐痰、不随意践踏草坪攀花折枝,不乱扔果皮纸屑、垃圾分类等良好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在衣食住行方面,以科学的消费观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理性消费、适度消费,不奢靡浪费、不攀比求异。尽量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新能源动力交通方式,倡导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更应当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融合起来,推动社会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逐步改善新时代实践客体环境
(一)优化生态美德的培育环境
当今社会生态道德的培育和践行确实遭遇了发展困境,家庭、学校、社会应当形成合力共同引导人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式。根据国家生态环境部2018年数据分析,公民生态美德培育和践行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公民对生态道德的重视程度不够、践行意志力薄弱,如此下去恶性循环,生态环境难以改善。知道了问题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首先,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发挥各自优势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观。“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在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坚持保护优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3-11.这是家庭、学校、社会贯彻落实生态美德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次,重视家庭美德,孩子的成长成才与父母的道德素养紧密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才会带给孩子健康的影响。
生态问题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的恶果。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社会中,大中小企业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绿色生产的责任,个人应践行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绿色生活方式,促进“节约资源、环境友好”成为我国主流的生产生活方式,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另外,习近平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要求,可以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 (二)完善生态美德践行的制度与法治力量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反复出现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归咎于不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就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而言,生态美德虽然是根本的、持久的,但毕竟是不可控的因素。生态美德依赖人们根植于心底的善良所作出的自觉、自律的行为。既然的自发的,便无法保证人人都能践行生态美德。因而,法律首当其冲,让“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来促成生态问题的有效解决。此外,“从制度上来说,我们要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制度约束作用。”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24.这是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理论阐述,突出了要改善生态环境的决心,将法治作为绿色发展的有力推手,为生态美德保留底线教育。
三、习近平生态思想的主旨回归
(一)领悟幸福真谛,自觉珍爱自然
面对经济在日益发展,人民健康幸福的生活却得不到保证,十分担忧的表示“经济上去了,但环境污染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式?” 习近平擘画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换得人民幸福感[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8-26/8314638.shtml,2017-08-26/2018-08-20.更可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对人的生存来说,金山银山固然重要,但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是金钱不能代替的。你挣到了钱,但空气、饮用水都不合格,哪有什么幸福可言。” 习近平.海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2016/1201/c385476-28916113.html,2016-12-01/2018-08-20.朴素直白的语言一语道破人的幸福真谛。追求幸福,是一切生命的权利。于人而言,生活在宜居的环境里,呼吸新鲜的空气、食用无污染的水和食物是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可如今,这样基本的幸福已被人类自己破坏了。要想恢复美丽家园,必须首先领悟到幸福的真谛,认真而彻底地反思自身的行为,进而为追求更高的幸福甘愿保护生态环境。
(二)促进生态正义,共建美丽家园
生态正义倡导人类对自然造成的伤害进行弥补,并且不再强调自我中心,以一种新的秩序维护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学者指出,“生态正义理念基础上生态公共性观念的形成与确立,无疑是当今处于深度迷茫与危机之境遇中的人类精神之自我拯救的最有效之途。” 袁祖社、董辉.“公共精神”的高阶形态:走向“大共同时代”的生态正义信仰[J].山东社会科学,2013(7):31-34.同样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美丽中国”等专题中都深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共建美丽家园,才能共享美好家园。共享美好家园,需要促进生态正义普惠大众。学习这些重要论述,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环境就是民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黄世贤、李志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EB/OL].2018-01-16/2018-08-3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116/c1001-29766217.html.生活的环境是公共资源,不是某个人、某类人的特权。当人类在经济发展中遭遇了发展的困境,带来的局部影响扩展至整体的时候,生态问题已经岌岌可危,而人类的回应却明显迟滞。在逻辑上,人类公共价值信念包含了公共精神和公共价值,而这些都是在生态正义的基础上产生。生态正义对于一贯的人类中心主义立场是持对立态度的,人类对于自身的活动结果应该基于生态环境本身的合理性、正当性作出判断。换言之,有悖于生态环境的合理性、正当性,就是不正义的行为。
习近平生态思想针对生态问题提出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论断,在根本上为践行可持续发展观注入了深远持久的力量:理论上,习近平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提出了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道德建设论断,而且深刻阐述了生态思想理论的逻辑进路;在实践上,为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社会提供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實现“美丽中国”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48.
[2]习近平.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EB/OL].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13-11/28/c_118339435_3.htm.2013-11-08/2018-07-30.
[3]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603.
[4]习近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N].人民日报,2015-05-06.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54.
[6]习近平.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906/ c413700-29519543.html,2017-09-06/2018-08-30.
[7]曹昆.世界环境日话生态:习总书记情系“山水林田湖”[EB/OL].http://politics.people. com.cn/n1/2016/0605/c1001-28412583.html,2018-08-30.
[8]任一林、姜萍萍.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https:// www.chinanews.com/gn/2018/08-19/8604259.shtml,2013-05-24/2018-07-20.
[9]习近平擘画美丽中国 绿水青山换得人民幸福感[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7/08-26/8314638.shtml,2017-08-26 / 2018 - 08-20.
〔本文系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资助: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生态”的文明化与“文明”的生态化研究(项目编号:KY201907C)阶段性成果〕
(刘亚平,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