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在何方、一“路”寻找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s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浩曾经说过:“其实,每次拍电影之前我都喜欢给自己一个命题,我到底要在影片中解决什么问题。”《心花路放》主要讲述了耿浩、郝义的猎艳之旅,耿浩是一个音响店老板,妻子与自己离婚,悲伤地不能自己。在旅程中,耿浩经历了一系列争情,学会了正视,振作起来。该片贯穿宁浩独到的视角,以诙谐幽默、嬉闹调侃的方式,展现了当下大众文化心理,展示了杀马特、剩女、代际差异、同性恋等社会热点现象,反衬出普罗大众的生活百态。
  一、叙事手法:双线叙事
  从幽默风格来讲,《心花路放》有着宁式以往片子(《疯狂的石头》《斗牛》《人在囧途》)质素;就叙事手法而言,《心花路放》有着独特的风格,《心花路放》有着明显线性叙事印记而非散点叙事。影片中存在着两条叙事线索,但时间顺序是颠倒的,这正是宁浩的特色之处,以此叙事手法暗喻了当下人们怪诞的生活状态。
  现实时空线索,妻子和耿浩离婚,耿浩深陷离婚痛苦,为了让他重新振作起来,郝义带着他和他的狗踏上了一趟情感治愈的云南之旅,在旅程中,他们演绎出一个个插科打诨的幽默故事。在这条线索上,前妻的身影始终出现,这也为观众埋下了一个伏笔,引起观众猜想欲望。
  过去时空线索,文艺女青年康小雨,有着清新的文艺气质,女大当嫁理念不断地给其制造压力,康小雨的形象也折射出了当下年轻人的现状,为了能够逃避现实,她踏上了云南之旅,在这条线上,观众一直希冀文艺女青年康小雨与耿浩的相遇,结束了康小雨的单身旅程,完结耿浩的阴影世界,特别是他们都拥有一条小狗,这唤起观众众多的美好幻想,直到影片最后,观众才揭晓康小雨是耿浩的前妻,他们是结合在了一起,但是一种乍暖还寒的感觉,宁浩打碎了观众建构起的完美“期待视野”,与耿浩离婚的就是康小雨,过去时空线索的穿插只不过是耿浩对自己与前妻的一种美好回忆,有微笑也有痛苦,让观众感到一种带泪的微笑。
  两条线索形成一个回环接点,“乍暖还寒,冷暖自知”,遇到事情得自己面对,重新开始。在这一趟旅程中,他们一“路”寻找并最终找到答案,郝义找到了自己爱情,他曾经不把爱当回事;音乐老师小北的出现,也暗示着耿浩解开了心理的症结,开始了新的爱情之旅。
  二、叙事话语:商业话语与精英话语的糅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人们的社会文化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特别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文化的肃穆基调逐渐被解构,代之而来的是“休闲消费…‘娱乐至死”等。商业文化话语,“是一种文化工业的产物。它不以个性、创造性、美学韵味为旨归。一切以市场的需求为标准”,商业价值是其追求的重要目标。“这一次宁浩在《心花路放》中,显然试图解决大众文化消费和作者个人表达之间的平衡。”作为一部商业片,显然商业价值是《心花路放》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喜剧题材
  《心花路放》中的黑色幽默气息深深地抓住观众的心理,内容上糅合了各种搞笑的噱头,影片开始部分郝义调戏护士的部分。护士:“输完了叫我”,郝义:“我能现在叫你吗?”护士:“怎么了?”郝义:“你扎错了,他才是病人”。护士:“你怎么不早说!”演员精彩的表演和精彩的对白让观众忍俊不禁。在收费站,郝义让耿浩练习搭讪女人的技巧,耿浩操着浓重的方言说“你真漂亮!”,观众脑海中的期待应是一个漂亮的女收费员的画面,但结果却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一位上了年纪的收费员回答“拿卡”,不仅让观众感到里边黑色幽默,这让人联想到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情节,马小军追米兰的情节,卖冰棍老太太的蓦然一笑,让观众忍俊不禁。
  (二)商业性运作
  在影片上映之前,影片宣传方便铺天盖地的进行宣传,像黄渤客串《中国好声音》(2014年第三季)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实现了电视节目与电影宣传的有利结合;同时,在网络盛行的当下,为了能够引起这网络受众的注意,影片宣传方利用网络拉起了网络宣传攻坚战,像网络上的《心花路放》的宣传片段便是显证,影片宣传方大力推广该片,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激起了潜在观众的观看欲。
  (三)创作阵容
  “在明星的背后有一个更庞大的电影工业——通过发现明星、培育明星,利用媒体炒作明星,进而控制票房甚至控制观众”。显然,在日益激烈的票房争夺战中,明星无疑是获得票房收入的重要方式之一。黄渤、徐峥是宁浩的御用演员,两位演员有着很多的观众群,他们多次参演宁浩的影片,是观众熟悉的宁浩标签。在《心花路放》中,二人继续参演,吸引了他们背后的受众群,确保了影片的收入。
  “精英文化话语是一种知识分子话语,它以一种对纯粹的知识性和人文态度的追求而同其他文化话语相区别”。现实生活中,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大众紧绷神经,“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多,无处释放压力。对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宁浩以自己独到的视角,通过幽默形式在《心花路放》中展现出来,让观众感到幽默,会心一笑后又是思考,耿浩与郝义的猎艳之旅中,宁浩将剩女剩男、爱情等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来,二手音响店老板、剧组制片人、文艺女青年、都市白领、“洗剪吹”杀马特等等平凡人物,“他”或者“她”遇到的生活琐事正是现实生活中“他”或者“她”经历的事件,因此,这些人物更像是象征普罗大众的一个符号,是现实生活中,观影者熟悉的“他”或者“她”。
  (四)情感共鸣
  指“自己(主体)受到别人(客体)已产生的某种情感的感染,自己(主体)也产生了与之(客体)相同或相似的情感”。宁浩带领观众以局外人的视角进入自己预设的电影梦境中,关照两个主人公旅程中的荒诞、诙谐、幽默、无奈。与二人情感一起波动,使之产生类似的情境,在影片中,宁浩没有生硬地将长篇大道理呈现给观众,只是观众潜移默化地达到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反观自己,以此达到一种烦恼释放的效果,因此,治愈之旅何尝不是大众琐碎生活的诠释。
  三、人物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
  “一部影视剧主题的表现,无一例外是由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的。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说,人物形象及形象系列的塑造所具有的主导和决定的作用,就是它主导和决定了这部影视剧的美学风格”。可见,人物的塑造对于传递主体思想的重要性。   社会节奏的逐步加快,人们无以适从这种飞速的节拍,进而产生一种麻木状态,爱情婚姻不似传统观念中的那么唯美,爱情婚姻更像是一段艰辛的旅途。宁浩塑造的各色人物形象,不仅串联起故事,且鲜明地反应了当下的热点现象,宁浩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解读了人们对于爱情与人生的密语,反映了当下的大众文化心理。
  (一)搞笑的loser——耿浩
  loser是当今社会流行的一个词语,指代一定群体,许多影视剧作品中都有loser的身影,loser以自嘲形式衍生出一种搞笑的效果,通过泪中带笑的故事与当下的loser们产生共鸣,激励loser们不断向着自己的目标奋勇直前。与其他影视作品中的loser相比,《心花路放》中的loser们没有生硬向观众们灌输艰深人生道理,而是通过嘻哈的风格让观众感同身受。
  耿浩(黄渤饰演)在《心花路放》中,是一个典型的loser形象,一位没落的歌手,开了一个二手音响店过着平淡的生活,妻子康小雨又与自己离了婚,使他痛苦地不能自己。好基友郝义为了让耿浩重新站起来,带他踏上了一趟疗伤之旅,在这个过程中,耿浩频繁的出现一些比较囧的事情(与“阿凡达”的争吵、与白领女郎的爱情萌芽等),让观众哭笑不得,在一件一件事情过去之后,他学会了面对,正像思晴的喷雾剂上写的一样“遇到问题要正面面对”。
  (二)花心的“屌丝”——郝义
  郝义(徐铮饰演),是一个制片人,与耿浩相比,他是一个恣意随性的人,对待爱情,他没有耿浩的专一,每次艳遇时,他总是能够泡上女人,两者形成一种对比,郝义更像是一个winner,而耿浩始终是一个loser,就像郝义对耿浩发发脾气时常说的“你就是一个loser”,唯一一次特别搞笑的是,他们和白领女郎思晴的相遇,郝义失败了,原本观众以为耿浩为成为winner,但是宁浩再一次打破了观众美好期待视野,二人都失败了,他和“阿凡达”(陶慧饰演)的分分合合,最终让他感悟到爱情的真谛。
  (三)“杀马特”萝莉——周丽娟
  “杀马特”是一个风靡互联网的流行词语,由smart翻译过来的,原始含义是聪明、时尚,在当下具体指代特定的青年群体,杀马特成员有着鲜明的特征:浓妆艳抹,烫染不同颜色的头发,穿着奇装异服,听着一些奇异的网络歌曲等等。
  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形式,“杀马特”们“透过某种惊异的风格,同时努力扩大着它的影响力,借此挑战主流文化,迫使其承认自己的观念、价值和结构”。青年们有着自己理解事物的方式,但是父辈们的传统理念,约束了他们的自由度,使青年们产生内在的叛逆心理,为了宣泄对“他者”的不满,“我者”通过怪诞的装饰,引起“他者”注意,以此获得“他者”认同,进而释放内心已久的压抑。
  银幕中的周冬雨正是这一群体的符号,一头黄发、浓重的眼影、打有特异的耳钉,她标榜“男朋友要有与自己一样的耳钉”,但原来男朋友说父母不让打,她便断绝之间的情侣关系。
  (四)气质美女——思晴
  张丽饰演的角色,白领女郎——思晴,一方面,她温文尔雅,有着姣好的面容,曼妙的身姿,谈笑间彰显出知性女人特有的韵味。另—方面,当遇到危险时,又有女汉子的气魄,拿出防狼喷雾保护自己。她姣好的面容深深地吸引这郝义,但她对他没有好感,却对屌丝耿浩有一些好感。当耿浩想开始这段恋情的时候,令他愕然的却是她与另外一个女孩在接吻。
  综上所述,宁浩导演以特有的叙事手法,将情感元素、明星元素、嬉笑元素糅合在一块,给观众呈现出一顿视觉盛宴,折射出了当下的社会症候,给平凡人以心灵烛照。
其他文献
视觉艺术是人类自20世纪初叶电影问世之后,不断获得升华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美学表现形式。视觉艺术的表达直接作用于人类最为原始的先天性视知觉器官,为人类带来了美学的高级享受与身心双重的娱乐性体验。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式的创制为影视艺术带来了更加辉煌绚丽的视听语言表达,尤其是影视艺术作品中场景的唯美视觉,更是令观众极易产生沉浸感、临场感、移情感。针对场景唯美视觉进一步的研究,既有利有揭开场景唯美视觉
[摘要] 《肉》是一部反映尊严、肉体和生活的电影,该影片具有双层含义,它既是故事的核心道具,又代表着人的肉体和灵魂,揭示的是当时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只是那个时代下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为了生存,以牺牲尊严为代价,进行肉与肉的交易,是人性对生命的一种敬意。  [关键词] 尊严 肉体 生活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19    由斯拉夫
一、 问题的提出:景观社会中的视觉迷失  法国思想家居伊·德波(Guy Dobord)在其新社会批判理论中指出:“在现代生产条件下,其整个的社会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景观积聚。曾经直接存在着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1]景观(spectacle)原意为一种被展现出来的可视的客观景色、景象,也意指一种主体性的、有意识的表演和做秀。人们因对景观迷入而丧失对本真生活的渴望和要求,资本家通过
若论2014年春节档的票房赢家,当属《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以下简称《大闹天宫》)。这部据称耗资5亿人民币,由星皓电影出品、郑保瑞导演的魔幻动作影片,不仅汇聚两岸三地众多巨星,如甄子丹(扮孙悟空)、周润发(扮玉皇大帝)、郭富城(扮牛魔王)等著名演员,还综合运用3D、IMAX-3D等先进的电影拍摄技术。《大闹天宫》在2014年农历春节黄金档一经推出,连续打破一个又一个销售记录,取得令人咂舌的票房战绩。
[摘要] 新媒体动画短片《LSD》是一部风格独特的艺术实验动画短片,以“Log”、“Somebody Passed By”与“Deep Dance”(“私人航海日记”、“有人路过”与“深埋之舞”)三段式的结构,表达了作者一段时间内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个人思考。作品流露出欧洲艺术实验动画的鲜明气质,曾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与陕西科技大学创新教育项目“一等奖”。  [关键词] 《LSD》 新媒体动
一、 符号、符号经济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起源于符号,符号是文化的根基。区别于普通“记号”、“信号”的符号,不仅形成了人类种种文化景观,更是人类文化的独有标志。卡西尔曾提醒世人:“符号,就这个词的本来意义而言,是不可能被还原为单纯的信号的。信号和符号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信号是物理的存在世界之一部分,符号则是人类的意义世界之一部分。”(《论人:人类文化哲学导论》,卡西尔著,刘述先译,广
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过去了70余年,这段充满残酷与悲怆的历史,在过去的数十年里通过电影不断被记忆。以镜语重述战争,不仅意味着如何讲述过去,更意味着如何书写现在和未来。注重对战争中个体生命情感的呈现,以及战争残酷真相的反思,已成为近年来反法西斯题材影片愈加显性的趋向。这种特征在《血战钢锯岭》《敦刻尔克》等作品中有着非常清晰的展现。中国影片《何去何从》也是如此,这是一部以个体记忆视角完成的历史想象,包含着
[摘要] 岩井俊二在以残酷青春为题材的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对日本“个人化”时代青少年问题进行求解,父亲形象的缺失、学校教育的弱化是造成青少年社会化进程受阻的主要原因,岩井俊二对现代文明包裹下的青少年个体精神成长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关键词] 《关于莉莉周的一切》 个人化 自我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9.025  2000年岩井俊二创
一个弃婴,一架钢琴,一艘游轮,一片大海。法国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在作品《海上钢琴师》中,以其浪漫荒诞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弗吉尼亚号上一位传奇人物——1900的悲剧人生。电影里的1900拥有天才般的钢琴技艺,一双飞舞在黑白键之间的双手,谱写出一首首看似无章法却又能紧扣人们心弦的优美旋律,其身上永远散发着一股无拘无束恣意洒脱的浪漫气息。然而,正是这样的气质与心境,将他永久地留在了与陆地生活隔离的大海之中。
《八月迷情》是一部由华纳兄弟2007年度出品的音乐剧情片,影片以男主角音乐神童奥古斯特·拉什的神秘身世揭开音乐烘托渲染着的光影帏幕。影片的内涵不仅仅是赞扬奥古斯特·拉什对音乐这一不灭梦想的执着,更是对基于人性化的积极正能量的宣扬。片中的八月迷情(奥古斯特·拉什)一语双关,既以其抽象化能指指代着天赋神童奥古斯特,又以其滚烫的热浪能指着音乐创制与音乐梦想。  一、 音乐感人力量的纯粹化表达  (一)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