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想要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就要从基础教育抓起,《道德与法治》是初中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也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们更主动的学习,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创新能力 培养
现在大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育很容易束缚学生的发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性,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往往习惯于采用传统模式,缺乏以学生为本大地教学理念,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以理论为主题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兴致索然,不能更好的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单纯的书本知识外,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展示,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的课程时,单纯的进行课本讲解就会显得很枯燥,教师就可以运用漫画来导入,漫画一般蕴含着深刻的这里,有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学生们都很喜欢,老师要找准漫画与教学内容能够的切入点,以漫画导入,既可以给学生樱花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加血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生,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更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钻研,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正确引导学生
学习需求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追求学习成就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会根据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的大脑中反映出来,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学习需要作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内驱力。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只是为了考试,且分值并不多,因此多数并不想在这门学科上花过多的心思进行学习,觉得会对其他分值较多的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对此,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不要只看眼前,而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使得学生明确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获取那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内容。比如在讲解《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讲解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对以后的生活带来哪些帮助,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做到不违法,如何预防犯罪及如何遵纪守法,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及未来的生活中需要的,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
三、应用情境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教师的讲课方式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质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思维与发散思维才会被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的需要,设置一个问题多个答案的教学方式,每个问题都存在多样性,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解决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寓言故事、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诚信”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汉朝开国大臣韩信的故事,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听到这个故事狗的感悟,结合这个问题,学生去听这个故事。韩信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与哥哥嫂嫂一起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基本上是有上顿没有下顿的,韩信白天要帮助哥哥干活,晚上就要刻苦的读书,但是嫂嫂认为家里很穷,读书没有用,因此韩信就流落街头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韩信被一个好心的人收留,并且做饭给他吃,支持他学习,韩信非常的感激,答应婆婆长大之后,一定会回报她的恩德。后来韩信果然发达富贵了,他找到当年帮助自己的婆婆,接到自己的家里,对他尊敬爱戴,为他养老送终。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诚信二字,要说到做到,自己说出的化都要履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种方式授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认真的思考与听讲,创新和轻松地、自由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会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率也会逐渐的得到提高,学生对诚信有着深入的、本质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注重课后指导
单纯依靠教师课堂内的指导,还是难以满足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教师在课后也应提高指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自觉性。例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初中阶段,学生交往范围集中在学校,家庭。借助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交往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外,采用网络媒介沟通也是一个好办法。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跟老师、父母等当面交流一些问题,但網络交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一些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梳理心理障碍,走出交往的误区。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科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构建法律认知体系,提升全面综合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学习,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秋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12-13.
[2]韩志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8)35-36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创新能力 培养
现在大部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依然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的教育很容易束缚学生的发展,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应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创新性,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模式
初中教师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设计中,往往习惯于采用传统模式,缺乏以学生为本大地教学理念,使得道德与法治这门以理论为主题的课程,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兴致索然,不能更好的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单纯的书本知识外,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教学展示,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例如:在进行《让家更美好》的课程时,单纯的进行课本讲解就会显得很枯燥,教师就可以运用漫画来导入,漫画一般蕴含着深刻的这里,有富有趣味性和幽默感,学生们都很喜欢,老师要找准漫画与教学内容能够的切入点,以漫画导入,既可以给学生樱花一个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还可以增强加血的趣味性,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生,老师不仅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更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钻研,充分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正确引导学生
学习需求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时追求学习成就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心理倾向会根据家庭、学校及社会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的大脑中反映出来,从而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影响。学习需要作为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产生基础,是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内驱力。目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缺乏学习主动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需求,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只是为了考试,且分值并不多,因此多数并不想在这门学科上花过多的心思进行学习,觉得会对其他分值较多的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对此,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引导,引导学生不要只看眼前,而是用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使得学生明确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需求。例如,在进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内容,还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这些知识可以让学生获取那些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内容。比如在讲解《感受法律的尊严》这一课时,老师可以与学生讲解学习法律基础知识对以后的生活带来哪些帮助,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如何做到不违法,如何预防犯罪及如何遵纪守法,这些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及未来的生活中需要的,通过引导学生明确这些学习需求,从而提高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
三、应用情境教学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与教师的讲课方式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质疑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问题思维与发散思维才会被激发,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材的需要,设置一个问题多个答案的教学方式,每个问题都存在多样性,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解决问题,对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寓言故事、多媒体课件等方式进行教学,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诚信”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汉朝开国大臣韩信的故事,再对知识点进行讲解,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这个故事,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听到这个故事狗的感悟,结合这个问题,学生去听这个故事。韩信小时候家里比较穷,与哥哥嫂嫂一起过着比较清贫的生活,基本上是有上顿没有下顿的,韩信白天要帮助哥哥干活,晚上就要刻苦的读书,但是嫂嫂认为家里很穷,读书没有用,因此韩信就流落街头了,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韩信被一个好心的人收留,并且做饭给他吃,支持他学习,韩信非常的感激,答应婆婆长大之后,一定会回报她的恩德。后来韩信果然发达富贵了,他找到当年帮助自己的婆婆,接到自己的家里,对他尊敬爱戴,为他养老送终。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就是诚信二字,要说到做到,自己说出的化都要履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种方式授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认真的思考与听讲,创新和轻松地、自由的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气氛会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率也会逐渐的得到提高,学生对诚信有着深入的、本质的理解,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四、注重课后指导
单纯依靠教师课堂内的指导,还是难以满足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需要,教师在课后也应提高指导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自觉性。例如,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等。初中阶段,学生交往范围集中在学校,家庭。借助一定的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扩大学生交往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另外,采用网络媒介沟通也是一个好办法。青春期的初中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愿意跟老师、父母等当面交流一些问题,但網络交往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借助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和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难题,帮助一些存在交往障碍的同学梳理心理障碍,走出交往的误区。
综上所述,在初中学科体系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学生构建法律认知体系,提升全面综合素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学习,进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达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蔡秋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5)12-13.
[2]韩志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08)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