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推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寻找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新途径,为生物教学和生物科学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型人才,是我国生物教育改革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本文从目前高校生物教学现状出发,结合生物科学自身特点,指出了在生物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生物学以自然科学为背景,以实验为基础,是高校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思维导向下的新型科研人才,已成为目前高校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思路,从新的角度,用新颖的方法,提出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创新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并且突破传统思维甚至和传统思维相反的思维模式。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对于很多棘手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往往能够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从而很好的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学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新发现、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生物学的很多分支领域都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新的问题往往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这就对生物科研的创新思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高校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他们独立的解决生物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掌握生物科研方法,对促进生物科学的更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不但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成果让学生认识我们生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验探索自然,探求生命的本质。当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当前生物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高校的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记忆为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相关的知识,并没有真正从知识的发现、猜想、研究、成果等科学发现的一般顺序上去理解,没有形成一般的科研思维,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不能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
2.对生物实验重视不足,硬件配备跟不上实验需要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在发现、探索、验证生物问题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生物教学中,有的对于生物实验缺乏足够重视,生物实验课安排过少;有的学校实验室或实验仪器等硬件配置跟不上招生扩张速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实验能力欠缺,对以后在科研领域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的高校生物课程过于偏重理论,和生活实际脱轨,学生缺乏关注生活,观察自然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教师也很少思考,学生是否真正的喜欢生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很多学生选择生物学并不是从自身兴趣出发,因此,缺乏了继续深入追求和探索的原始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思维的并非完全偶然产生的。在高校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深挖教材,还原问题解决过程
生物教材因为要考虑到内容容量和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在内容安排上很紧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深挖教材,特别是还原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原过程。比如,在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时,要尽量还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过程,甚至可以让学生模拟重复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豌豆而不是其他作物?其他作物行吗?那个更好?怎么归纳豌豆数量和颜色的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做出多个猜想,如何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从豌豆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对于其他植物是否同样成立,如何验证……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在还原生物史的过程中自然产生,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并多角度的解决他们。
2.让学生实际观察生物过程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善于观察,积累了很多生物的素材,为建立生物理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这种观察包括许多方面,可以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可以观察种子发芽或植物生长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运动。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圣地,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展示自我。比如,课堂上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质疑老师;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讲,其他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思维充分展示,互相碰撞,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4.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固化“直线型”思维模式,而创新思维则需要“发散型”思维。发散型思维是从一个点出发,沿着不同的角度能到达多个点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寻找多样化的答案,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动性。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从多方面入手去尝试和实验、启发和引导,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样既能对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也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敏.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价值工程,2009
[2]潘海昕.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素质[J].科技资讯,2009
[3]林崇德.惯有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
作者简介:
王淑云(1980.05~ ),女,河南省叶县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免疫快速检测。
关键词:生物;教学改革;创新思维
生物学以自然科学为背景,以实验为基础,是高校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基础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生物科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校生物教学改革,培养创新思维导向下的新型科研人才,已成为目前高校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作用
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常规思路,从新的角度,用新颖的方法,提出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创新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传统思维的基础上,并且突破传统思维甚至和传统思维相反的思维模式。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灵魂,对于很多棘手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往往能够起到柳暗花明的效果,从而很好的促进问题的解决。
在科技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学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新发现、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是,生物学的很多分支领域都还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新的问题往往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这就对生物科研的创新思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高校生物课堂中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对于他们独立的解决生物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更好的掌握生物科研方法,对促进生物科学的更好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的现状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不但以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和研究成果让学生认识我们生存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培养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和实验探索自然,探求生命的本质。当前我国高校生物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不上当前生物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当前高校的生物教学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记录、记忆为主,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相关的知识,并没有真正从知识的发现、猜想、研究、成果等科学发现的一般顺序上去理解,没有形成一般的科研思维,也没能调动学生的科研兴趣,不能激发他们主动研究的兴趣。
2.对生物实验重视不足,硬件配备跟不上实验需要
生物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在发现、探索、验证生物问题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生物教学中,有的对于生物实验缺乏足够重视,生物实验课安排过少;有的学校实验室或实验仪器等硬件配置跟不上招生扩张速度。这些都导致学生实验能力欠缺,对以后在科研领域的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3.不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现在的高校生物课程过于偏重理论,和生活实际脱轨,学生缺乏关注生活,观察自然的机会,这种教学模式下,很难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兴趣。教师也很少思考,学生是否真正的喜欢生物,如何让学生喜欢上生物。很多学生选择生物学并不是从自身兴趣出发,因此,缺乏了继续深入追求和探索的原始动力。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
创新思维的并非完全偶然产生的。在高校生物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法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深挖教材,还原问题解决过程
生物教材因为要考虑到内容容量和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在内容安排上很紧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深挖教材,特别是还原知识发现和问题解决的原过程。比如,在讲解孟德尔遗传定律时,要尽量还原孟德尔遗传实验的原过程,甚至可以让学生模拟重复孟德尔的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选择豌豆而不是其他作物?其他作物行吗?那个更好?怎么归纳豌豆数量和颜色的统计结果?从统计结果中可以做出多个猜想,如何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从豌豆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对于其他植物是否同样成立,如何验证……这一系列的问题会在还原生物史的过程中自然产生,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让他们学会思考并多角度的解决他们。
2.让学生实际观察生物过程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基本途径。法国著名生物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善于观察,积累了很多生物的素材,为建立生物理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在生物课堂上,我们也要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观察的机会。这种观察包括许多方面,可以观察动植物的形态,可以观察种子发芽或植物生长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运动。
3.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圣地,也是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单一课堂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展示自我。比如,课堂上要允许甚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质疑老师;有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讲,其他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问,也可以让其他学生给予解答。学生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让思维充分展示,互相碰撞,就会擦出智慧的火花。
4.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
传统教学模式容易固化“直线型”思维模式,而创新思维则需要“发散型”思维。发散型思维是从一个点出发,沿着不同的角度能到达多个点的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导,并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寻找多样化的答案,一题多解,一问多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动性。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但是,只要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并从多方面入手去尝试和实验、启发和引导,就一定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这样既能对高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借鉴,也能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敏.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J].价值工程,2009
[2]潘海昕.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素质[J].科技资讯,2009
[3]林崇德.惯有创造性学习的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
作者简介:
王淑云(1980.05~ ),女,河南省叶县人,硕士研究生,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免疫快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