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数学,要引导学生乐学,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适时质疑,享受乐趣;善于表扬,提高自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乐学;兴趣;情景;质疑;表扬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尤其是职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对数学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变“厌学”为“想学”“乐学”,从而通过“想学”“乐学”来学到知识,获得乐趣。那如何引导呢,我认为培养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探究新知识的愿望。所以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乐学数学的动力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认知期待,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教学的导入过程,创造教学过程的情境,则可以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如果教师只是用千篇一律的话语说“昨天我们学习了xxx,今天我们要上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注意转移,本来是大脑高度集中精神的状态下,一下子就松散了。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这样老师往往是不可能有教学效率的,这是一种无效行为。
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创设出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比如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结果国际象棋64格还没放完,需要的麦粒已经超出了全国的库存量。学生都感到很惊讶,列下数据构成一个等比数列:1,2,4,8,…263,于是国王给的麦粒数为:1 2 4 8 … 26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求和?这就是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顺势引出课题。
二、适时质疑,享受乐趣
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问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中,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概率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抛硬币,寻找“抛一枚均匀的硬币10次,其中6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多少”。引发学生感悟到利用古典概型解决较困难,观察发现这个实验的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伯努力概型。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口诀法”:“根外大于零”时,学生经常会搞错符号。把(x-2)(x 3)>0的解写为x>-3或x<2,我提问学生,如何准确地利用这一口诀?有学生发现,可以改写这句口诀: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样就可以正确得出答案x>2或x<-3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的大胆创新,这样,学生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些问题,同时提问: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什么注意点。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三、善于表扬,提高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就有了信心和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去,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他们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自主发展。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于学习好,反应快的学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和发现问题,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慢的学生,教师应有慈母之心,教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加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肯定,可能造就一个学生的一生,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课堂的鼓励性语言“你真棒”“你的思路很了不起”“你的想法非常有道理”“大家给予掌声鼓励”等是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善用适时而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致勃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
因此,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导入,创设情境,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适时质疑,点缀趣味,享受乐趣,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善于表扬,提高自信,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宜兴和桥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数学;乐学;兴趣;情景;质疑;表扬
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学生尤其是职校的学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持久,对数学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变“厌学”为“想学”“乐学”,从而通过“想学”“乐学”来学到知识,获得乐趣。那如何引导呢,我认为培养兴趣是关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对学习有兴趣,就会有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动力,就会有探究新知识的愿望。所以学生对数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数学的强大动力。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兴趣得以持久,进而转化成乐学数学的动力呢?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诱发学生产生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直接学习兴趣,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至关重要的。新课导入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基本而又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恰当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形成认知期待,活跃学生的思维,并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新课开始时,教师如果精心设计教学的导入过程,创造教学过程的情境,则可以唤起学生注意,安定学生情绪,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以良好的心态投入课堂学习。如果教师只是用千篇一律的话语说“昨天我们学习了xxx,今天我们要上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注意转移,本来是大脑高度集中精神的状态下,一下子就松散了。学生在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这样老师往往是不可能有教学效率的,这是一种无效行为。
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经常利用一些趣味数学问题,创设出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处在最活跃的思维状态,从而愉快地学习,敏锐地探索。比如学习“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我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结果国际象棋64格还没放完,需要的麦粒已经超出了全国的库存量。学生都感到很惊讶,列下数据构成一个等比数列:1,2,4,8,…263,于是国王给的麦粒数为:1 2 4 8 … 263。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求和?这就是等比数列求和问题,顺势引出课题。
二、适时质疑,享受乐趣
在教学中通过恰当的问难,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对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引导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享受攀登之后成功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适当地分解知识的难点,合理地划分课堂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低向高一步步攀登。在艰辛的探索攀登中,才会有成功的乐趣。
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概率时,我会让学生自己动手抛硬币,寻找“抛一枚均匀的硬币10次,其中6次出现正面的概率为多少”。引发学生感悟到利用古典概型解决较困难,观察发现这个实验的特点,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伯努力概型。这样,学生对知识理解就会更深入,就能成功接纳新知识,并起到内化知识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利用“口诀法”:“根外大于零”时,学生经常会搞错符号。把(x-2)(x 3)>0的解写为x>-3或x<2,我提问学生,如何准确地利用这一口诀?有学生发现,可以改写这句口诀: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这样就可以正确得出答案x>2或x<-3了。我高兴地表扬他们的大胆创新,这样,学生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参与辩论。此时全班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我适时引导学生评价这些问题,同时提问: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有什么注意点。这样,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心理压力得到减轻,自尊心得到充分尊重,个性特长得到有效发展,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全面的开拓,从而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善于应用已学的知识进行解题,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富有创造性。
三、善于表扬,提高自信
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加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就有了信心和兴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为师者,不要吝惜表扬,根据不同的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情”和“爱”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去,让学生在老师的关爱中,点燃进步的火花,增强必胜的信心,使他们在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中学习数学。要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好数学,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对他们从教师的期待、信任和关怀中得到鼓励和勇气,以炽热的情感引导他们学习,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师生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沟通、思维的碰撞,实现学生的高效学习、自主发展。要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学习数学同其他学科一样,存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对于学习好,反应快的学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和发现问题,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慢的学生,教师应有慈母之心,教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加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肯定,可能造就一个学生的一生,表扬一个人,激励一大片。课堂的鼓励性语言“你真棒”“你的思路很了不起”“你的想法非常有道理”“大家给予掌声鼓励”等是拉近师生距离、进行心与心沟通的桥梁,善用适时而恰当的鼓励性语言,可以激发起学生兴致勃勃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保持旺盛的乐学情绪。
因此,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巧妙导入,创设情境,以趣激之,学生则乐在开头;适时质疑,点缀趣味,享受乐趣,学生则乐在其中;引导探索,善于表扬,提高自信,学生则乐在其后。善教者,能使学生脸上有笑,心中有乐。课堂上生动活泼,高潮迭起、情趣盎然。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其方式也远不止以上所述,它需要教师努力去探索。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带着积极的情绪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高兴的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充分钻研教材,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乐中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宜兴和桥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