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后进生一片爱的天空

来源 :中学文科·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ang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以来,由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农村的基础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许多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就在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让人担忧的地方。农村学生,尤其较为偏远乡镇学校学生的父母大多已进城务工。笔者曾对本校及周边乡镇学校的学生进行统计,留守少年儿童占学生人数的60%以上,留守少年儿童中,40%以上是后进生,其中20%左右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
  过多的后进生的存在,给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再加上有的学校师资严重不足、学校管理不力、教育观念陈旧、人文关怀空白、师生关系紧张,导致许多后进生失学,中等生辍学,优秀生转学,使学校的保学控辍工作更加艰巨。
  许多教师往往对学习成绩好或较乖巧的学生表现出偏爱,对学习成绩差、品行不端正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嫌弃,有的学校甚至把每个年级的后进生集中成立一个“特殊班”,这些孩子内心感受到的不仅是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歧视,同时也感受到在其他班同学的面前低人一等,这么一群心理原本就有问题的孩子聚在一起,他们的失落、无奈与反感可想而知。教师与他们的关系往往都很紧张,绝大部分教师连最起码的课堂秩序都难以维持,于是就采取不管不问,放任自由的方式来对待这些学生。这样做不但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也违反了教育的宗旨。
  许多后进生失学以后,在人生的道路上也迷失了方向,他们自暴自弃,悲观失望,空虚无聊。有的由于在校期间常看到的是冷若冰霜的面孔,常听到的是冷嘲热讽的语言,心灵上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学校甚至对社会充满怨恨。本省失学学生打击报复老师的例子屡见不鲜,他们成了威胁师生安全、影响社会安定的一大隐患。即使有的后进生在将来有一定的成就,他们往往也缺乏善待他人和回报社会的意识。直到如今,有些有钱人仍然藐视教育、轻视教师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因此,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目前中小学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
  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系统而又繁琐的工作,它要求学校要依法治校,教师要以身立教,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社区(村委)等之间必须建立一个相互联系的畅通渠道。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无论有多繁琐,其核心内容永恒不变.那就是让这些迷惘的孩子们得到关爱。一位哲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笔者认为:爱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是不可替代的灵魂。
  要转化后进生,必须要了解后进生形成的多种原因。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后进生之所以后进,是多方面因素长期影响造成的。有的是缺少家庭温暖、关心,丧失上进的勇气;有的是落后集团哥儿们的拉拢和威胁;有的是受不良社区环境和校园环境的影响;有的是缺乏教师与家长有效的监管。
  对于一些顽固不化的后进生,没有经验的班主任往往把惩罚误作严格要求,采用写检讨、打扫卫生、请家长、罚跑步、停课等手段。这样,学生往往会疏远老师,害怕老师,甚至怨恨老师,使转化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后进生大多有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尊重他们的人格是消除他们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的法宝。尊重后进生不是迁就和放任。要尊重后进生,其根本在于爱他们,不爱就谈不上尊重。正确的方法是耐心说服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孟子曾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可见必要的纪律约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应当严得有理、有度,允许反复。
  在真正做到严格要求的情况下,还要做到始终如一,不能一曝十寒。后进生有了进步要肯定,有了反复不气馁,这样才能巩固教育成果。有的班主任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家访数十次,争取家长积极配合,还做后进生小集团其他成员的工作,做班干的工作,做科任教师的工作。他们不怕反复,不怕困难,始终紧抓不放,用真诚的爱和关怀去帮助、去感化,“铁石心肠”最终也会熔化。
  事实证明,再差的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都有学好的欲望。魏源说:“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发现闪光点,并能因势利导,是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所在。班主任应做教育人的有心人,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把闪光点燃成后进生心灵深处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他们渴望的眼睛,让他们找回自尊,找到信心,催之奋进。
  农村学校的许多后进生家庭贫困,学校与班主任在针对“两免一补”等惠及学生的问题上,更多地应往贫困后进生倾斜,这种“雪中送炭”式的关爱,极能够触动后进学生情感的琴弦,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那样,“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后进生转化是目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一项艰难而又细致的工作,只要我们教育有心、教育有方,给他们一片爱的天空,他们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当他们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一定会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的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常言道“十年寒窗无人知,一举成名天下晓”,现今“成名”的一个关键举措便是通过高考。近几年的教学使我深深感到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要性,它的效果与效率如何,将直接影响着高考中文综的成绩,甚至总成绩。  第一轮复习实际上是单元复习,是高三复习极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单元复习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兼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并且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一、从掌
一、地理学科特性分析    地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可以综合应用自己所学到的学科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审美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了要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要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如何更好地贯彻这些理念呢?我校实施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而“难”恰是一个学科的精髓所在,如果自己不能形成一套富于个性色彩的作文训练思路,就绝不是一名成功的语文教师。  笔者认为,恰当处理好以下三种关系,是作文教学走出困惑的关键所在。    “读”与“写”    无疑,“读”与“写”既是语文教学的“双璧”,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的关系,从三个角度表现出来:第一“读”与“写”是各自独立的,一个负责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一个负责主体由内而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各方面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以形成丰富而独特的综合素质。这一综合素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创新能力。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精心培护这块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我们必须抓住兴趣做文章。    1 以悬念激趣  在
摘 要: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是课堂,创设真实情境并引导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区域生态问题及其治理”为课例,依托“家乡高邮湖古今环境问题”的真实情境,浅谈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策略,并提出在真实情境中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真实情境;地理核心素养;落实步骤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
摘 要:磨课是青年教师成长中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文章以“锋面系统”为例,从课堂主线、课堂引入、教学重点、难点、课堂语言、师生活动几方面着手,反复研磨,最终使本课例得到提升。  关键词:磨课;地理教学;教学设计;锋面系统  所谓“磨课”是指一段时间内,帮助上课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教学预案和试教进行认真研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最终达到生成好课、升格
摘 要:文章以“内力作用”为例,结合单元备课思路,改变传统教学目标编写模式,从核心素养提升出发,提出整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情境、明确教学目标、重视问题教学与任务群设置、重视表现性评价等高中地理单元备课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地理;单元备课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传统的备课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单元备课是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单元是以专题、问题及学生活动为中心,将具有因果关系、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达,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线地理教师一直在探究的问题,而赛耶模型是实现STEM教育核心理念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工业的区位选择”教学为例,选择“万州港电的三生三世”为问题链条,探索借助赛耶模型进行地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证明赛耶模型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一种可行教学方式。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赛耶模
长期以来,学习困难、成绩不好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差生”,再加上不守纪律,就被称为“双差生”。学生一旦被视为“差生”,在教师、同学眼中往往就是“嫌弃儿”的角色,他们在集体里往往不受欢迎,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种角色、地位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自尊和自信。 其实,把学习有困难、成绩差的学生称为“差生”,本身就带有偏见,有不少“差生”虽然成绩不佳,但在其他方面有天赋,因此我们应称其为“后进生”、“待优生”。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是消费者在一定条件下,对消费对象的选择、占有、支配和使用以满足其需要的全部行为的总和。消费方式除受客观件的制约外,还受消费者本身的个性、情感、偏好等主观因素的制约。中职生的文学消费方式是指中职生对文学作品的选择、阅读以满足其心理需要的行为总和。本文意在通过对中职生当前的文学消费方式做出分析,在对中职生文学消费方式进行把握的基础上对学生文学教育方面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