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研究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的管理改革。认为建构弹性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以其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解决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的矛盾,是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体育课程 弹性学分制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28-0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知识教育,又要在实践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操作。这种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给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探究工学结合背景下,建构有高职特色的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体系,解决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的矛盾,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浙江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职院校所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实验对象,进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实验;
(二)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法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据资料显示,我国学分制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本类型有:①弹性学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耽误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用延长学制的方法解决;②固定学制下的工学结合。根据市场需求,每学期抽出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或者每学年有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③弹性学分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允许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间断,即使时隔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算学分。例如建立“学分银行”,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学完一章算一章学分,按每门课程学完应得学分累计[1]。
2、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课题组研究归类,我国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以下四种类型:①“站台模式”。即按政行班教学的“普通体育授课制模式;②“阶梯模式”即采取一年级“普通体育课授课制+二年级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制模式”;③“水车模式”,即一、二年级均采用体育选项课的模式;④“立交桥模式”,即根据年级、专业、课内、课外等不同情况,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一年级体育选项课,二年级体育教学俱乐部(寓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复合型课程设置模式[2]。
3、浙江省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状况
据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院校调查,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课学期与教学时数见附表1:
资源来源:胡振浩.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二十八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
据以上资料统计:17所学校中开设一学期、二个学期体育课的占6所,35.3%,开设三个学期的7所学校,占41.20%[3],开足四个学期体育课的学校仅4所。浙江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不足,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严重不足。
不同专业开设体育课课时差距也较大。据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31个专业统计,见附表2:
资料来源: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级人才培养方案
表2中,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开设二个学期体育课,2个旅游专业,1个会计专业,开设3个学期体育课外,其它25个专业全部开足了4个学期体育课。但是,由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时间冲突,25个专业平均每个专业,4个学期体育课总课时仅99.97个(未减去节假日因放假减少的课时)[4],与教育部要求4个学期体育课144课时规定差距甚大[5]。
4、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据浙江高职院校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即近几年从中专升格为专科层次,一时缺乏高校的教学管理经验。因此,套用本科高校的学分制管理体制,出现所谓的“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版本的教学大纲、体育教材,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不由得人们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是“本科压缩饼干”,没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6],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配套。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学分制管理
1、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在学年制的基础上,采用选项上课形式,把一个学期体育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折合2个学分,四个学期总计8学分(没有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的学分结构规定)为体育课程规定学分。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特点,操作简单,教学考核方便,学生班集体观念强。
据浙江省高职院校调查,基本实行学年学分制。多数学校因教师、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影响,仅开设8项左右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项。有的学校对于学生喜爱的“热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只能采取“限选”。学生因选不上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对“限选”反映强烈。
2、学年学分制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困扰
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在当前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要完成体育学分是相当困难。由于资源紧缺原因的种种“限选”,不可能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选课的权利。另一方面,一些实习频繁的工科、农林类专业,由于时间原因,学生也很难完成体育程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因此,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开设一年体育课,教师也很难评定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状况。再如体育课程的补考、重修等,制度不完善,致使教学管理混乱。
3、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出路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超前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与就业的压力日显严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自主创业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出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学年学时制的影响,一种完全学分制过渡式的学年学分制已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难以解决学生提前就业、顶岗实习等带来的课程管理矛盾。弹性学分制是一种管理机制灵活,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形式,符合中国国情,是高职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一条出路。
(三)高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1、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
弹性学分制,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是在现行本科学制一般(4年)的教学进程安排基础上,允许优秀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提前期限一般为一年;也允许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因学习困难或休学、停学等其它特殊原因,在未达到退学条件的前提下滞后毕业,滞后毕业的最长期限一般为两年。提前、滞后毕业的时间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7]。
广东高校从2002年开始实行新的弹性学分制。2009年又进一步推广弹性学分制,为部队退役军人创造职业技术培训条件[8]。2003年开始,天津市1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将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天津市各所高职学校将在全校推行弹性学分制[9]。
2009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下文,浙江省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延期毕业时间[10]。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的压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必将在各高校全面推广施行。
2、体育课程的弹性学分制
据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研究,认为弹性学分制是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有机结合体,弹性学分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又符合中国的国情,更符合中国高校的现实情况,既缓解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与教育需求扩张,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各类学生的特点,因而受到普遍欢迎,是中国高校相对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1]。体育课程教学的弹性学分制改革,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努力,对体育课程学习可进行多次补考,直至达到要求,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与就业状况,可提前或推迟毕业,同时可解决学时与学分、选修与必修、毕业与就业的矛盾,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急需人才。
3、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实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研究制订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
2006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立项体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课外体育活动“1+1+1”模式实验研究[12],对课外体育的教学管理、学分计算进行研究。以工程监理专业、会计专业为试点,体育教学部与工程监理、会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背景下,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确定必修学分(基本学分),选修学分、奖励学分的弹性学分制具体实施方案[13]。
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实施。公共体育教学部、学生处、教务处,协同制订工学结合背景下弹性学分制“1+1+1”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早操、晨跑由学生处组织体育干事、学生会干部、各分院辅导员、公体部教师负责考勤。课外体育由各协会、体育俱乐部、相关体育教师负责考勤,期末将考勤结果报公共体育教学部,由体育教学部组织教师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2)设置“1+1+1”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1”是每周一次体育课;“1”是每周一次以上晨跑或早操;“1”是每周一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体育课计算1学分,课外体育、早锻炼合计1学分,一学期总计2学分,四个学期合计为8学分。8个学分,其中4个必修学分,4个选修学分。选修学分,学生可在三年中断续完成(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可在6个学期中,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学习锻炼计算学分)。
(3)完善“1+1+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管理体系
①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学院组织各专业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方案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科学分配选修、必修课课时比例,设定合理奖励学分。经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将近4年的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实践,认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当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依据,遵循应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体育的“自强”意识[14],以自觉锻炼,求取实效,达到增强体质目的。
②建立“1+1+1”课内外一体化弹性学分制管理运行机制
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要求学校各部门,以及社会环境的配合支持。配备弹性学分制管理设备仪器,保障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建立弹性学分制的管理运行组织网络,是弹性学分制顺利运行的神经系统。弹性学分制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工学结合期间的教学安排,选项分班、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成绩管理(成绩评定、补考、加分、扣分等规定),以及学分计算、互认等制度,保障体育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③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由于弹性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除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还应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快捷准确,还可随时掌握每个学生选修情况,同时也可让学生从网络上查对成绩,提高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学习效果。
④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实行弹性学分制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掌握便于在场地狭小地方进行体育运动的项目,坚持工余的体育锻炼。掌握现代电脑知识,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及指导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掌握新兴学科知识,开设更多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传授体育科学知识。
⑤理念创新 促进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21世纪初,弹性学分制曾一度成为许多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主题。尽管人们认为弹性学分制是一种较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但又没有形成一种较成熟,可供体育教学推广参照的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领导、体育教师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时时困扰着学分制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形成”[15]。体育教师要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研究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探索建构工学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三、结论
(一)学年学分制已不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难以解决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所遇到的教学时数、学生的“三自主学习”、以及学分管理等方面问题。
(二)弹性学分制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的一种较有效的学分制形式。
(三)弹性学分制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依托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改革实验证明,推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创新课程模式,建构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是关键。
(四)体育课程的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
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改革实行,工作系统性强,操作复杂、工作量大,需有相关设备与管理操作人员的配备。由于条件的限制,是当前体育课程实施弹性学分制改革的难点。
四、建议
(一)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学年学分制,推广实施弹性学分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与电脑操作人员,为弹性学分制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革平台。
(二)积极探索因校之宜的高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
(三)弹性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管理改革,不可操之过急。以改革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口,逐步实施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先在二级分院试验,取得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初步经验后,逐步向全校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35-36.
[2][6]翁惠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138-139。
[3]胡振浩.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策研究[C].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第28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2008.
[4]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08年级人才培养方案[S].2007,6.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
[7]周清明等.弹性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8:64-65.
[8]信息窗.广东高校实行新的弹性学分制[J].机械职业教育,2002,4.
[9]新华网.天津高职院校将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J].教师论坛,2003,10.
[10]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延长学习年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S].2009,2.
[11]袁萍.高校体育学分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丽职院发[2006]36号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下达2006年度院科研课题立项通知2006,7.
[13]程坚.学分制三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分制研究项目结题总结[R].2008.
[14]陶行知系列研究 江苏课题组.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5]首珩.高职学院教学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6.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体育课程 弹性学分制 改革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2-028-03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学习期间既要在学校接受与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知识教育,又要在实践基地进行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在企业完成一定的生产性操作。这种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给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探究工学结合背景下,建构有高职特色的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体系,解决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与工学结合的矛盾,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以浙江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高职院校所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实验对象,进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教学改革实验;
(二)研究方法: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法、逻辑法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1、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类型
据资料显示,我国学分制下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基本类型有:①弹性学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耽误的文化课与专业课教学,用延长学制的方法解决;②固定学制下的工学结合。根据市场需求,每学期抽出一半时间到企业顶岗,或者每学年有一个学期去企业顶岗;③弹性学分制下的工学结合。学生允许不按常规的学期时间学习,学习时间可集中也可间断,即使时隔几年,曾有的学习经历仍可折算学分。例如建立“学分银行”,不管是专业课还是文化课,学完一门算一门学分,学完一章算一章学分,按每门课程学完应得学分累计[1]。
2、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据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课题组研究归类,我国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基本以下四种类型:①“站台模式”。即按政行班教学的“普通体育授课制模式;②“阶梯模式”即采取一年级“普通体育课授课制+二年级体育选项课的课程设制模式”;③“水车模式”,即一、二年级均采用体育选项课的模式;④“立交桥模式”,即根据年级、专业、课内、课外等不同情况,将体育课程设置为: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一年级体育选项课,二年级体育教学俱乐部(寓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内容)或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复合型课程设置模式[2]。
3、浙江省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状况
据对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等17所院校调查,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课学期与教学时数见附表1:
资源来源:胡振浩.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第二十八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
据以上资料统计:17所学校中开设一学期、二个学期体育课的占6所,35.3%,开设三个学期的7所学校,占41.20%[3],开足四个学期体育课的学校仅4所。浙江省有三分之二以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不足,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高职院校体育课时严重不足。
不同专业开设体育课课时差距也较大。据对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31个专业统计,见附表2:
资料来源: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级人才培养方案
表2中,3个“五年一贯制”专业,开设二个学期体育课,2个旅游专业,1个会计专业,开设3个学期体育课外,其它25个专业全部开足了4个学期体育课。但是,由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时间冲突,25个专业平均每个专业,4个学期体育课总课时仅99.97个(未减去节假日因放假减少的课时)[4],与教育部要求4个学期体育课144课时规定差距甚大[5]。
4、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据浙江高职院校调查,多数高职院校即近几年从中专升格为专科层次,一时缺乏高校的教学管理经验。因此,套用本科高校的学分制管理体制,出现所谓的“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本科版本的教学大纲、体育教材,这种教学管理体制不由得人们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是“本科压缩饼干”,没有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特色[6],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配套。
(二)高职体育课程的学分制管理
1、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
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是在学年制的基础上,采用选项上课形式,把一个学期体育成绩达到合格以上,折合2个学分,四个学期总计8学分(没有必修学分与选修学分的学分结构规定)为体育课程规定学分。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特点,操作简单,教学考核方便,学生班集体观念强。
据浙江省高职院校调查,基本实行学年学分制。多数学校因教师、场地器材等教学资源的影响,仅开设8项左右的体育项目供学生选项。有的学校对于学生喜爱的“热门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只能采取“限选”。学生因选不上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对“限选”反映强烈。
2、学年学分制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困扰
学年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在当前校内教育教学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学生在工学结合期间要完成体育学分是相当困难。由于资源紧缺原因的种种“限选”,不可能给学生留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与选课的权利。另一方面,一些实习频繁的工科、农林类专业,由于时间原因,学生也很难完成体育程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因此,有的学校不得不采取开设一年体育课,教师也很难评定学生的体育课程学习状况。再如体育课程的补考、重修等,制度不完善,致使教学管理混乱。
3、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出路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超前扩张,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与就业的压力日显严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自主创业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基本出路。由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学年学时制的影响,一种完全学分制过渡式的学年学分制已不适应当前高职教育的发展,难以解决学生提前就业、顶岗实习等带来的课程管理矛盾。弹性学分制是一种管理机制灵活,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形式,符合中国国情,是高职学年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改革的一条出路。
(三)高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1、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及发展趋势
弹性学分制,据我国学者研究认为,是在现行本科学制一般(4年)的教学进程安排基础上,允许优秀学生修满学分提前毕业,提前期限一般为一年;也允许学习刻苦努力的学生,因学习困难或休学、停学等其它特殊原因,在未达到退学条件的前提下滞后毕业,滞后毕业的最长期限一般为两年。提前、滞后毕业的时间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7]。
广东高校从2002年开始实行新的弹性学分制。2009年又进一步推广弹性学分制,为部队退役军人创造职业技术培训条件[8]。2003年开始,天津市19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将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在5年左右的时间里,天津市各所高职学校将在全校推行弹性学分制[9]。
2009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正式下文,浙江省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延期毕业时间[10]。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才培养,以及就业的压力,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体制,随着各高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必将在各高校全面推广施行。
2、体育课程的弹性学分制
据我国学者对高校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研究,认为弹性学分制是弹性学制与学分制的有机结合体,弹性学分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又符合中国的国情,更符合中国高校的现实情况,既缓解了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矛盾与教育需求扩张,又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各类学生的特点,因而受到普遍欢迎,是中国高校相对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11]。体育课程教学的弹性学分制改革,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通过努力,对体育课程学习可进行多次补考,直至达到要求,符合现代青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可根据家庭经济条件与就业状况,可提前或推迟毕业,同时可解决学时与学分、选修与必修、毕业与就业的矛盾,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各类急需人才。
3、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实验——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研究制订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
2006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立项体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课外体育活动“1+1+1”模式实验研究[12],对课外体育的教学管理、学分计算进行研究。以工程监理专业、会计专业为试点,体育教学部与工程监理、会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制订工学结合背景下,弹性学分制实施方案。确定必修学分(基本学分),选修学分、奖励学分的弹性学分制具体实施方案[13]。
学校各部门相互配合,分工负责实施。公共体育教学部、学生处、教务处,协同制订工学结合背景下弹性学分制“1+1+1”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早操、晨跑由学生处组织体育干事、学生会干部、各分院辅导员、公体部教师负责考勤。课外体育由各协会、体育俱乐部、相关体育教师负责考勤,期末将考勤结果报公共体育教学部,由体育教学部组织教师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
(2)设置“1+1+1”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1”是每周一次体育课;“1”是每周一次以上晨跑或早操;“1”是每周一次以上的课外体育锻炼。每学期体育课计算1学分,课外体育、早锻炼合计1学分,一学期总计2学分,四个学期合计为8学分。8个学分,其中4个必修学分,4个选修学分。选修学分,学生可在三年中断续完成(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可在6个学期中,通过课外体育俱乐部学习锻炼计算学分)。
(3)完善“1+1+1”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管理体系
①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计划
学院组织各专业修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按照方案落实体育课程计划,科学分配选修、必修课课时比例,设定合理奖励学分。经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将近4年的体育课程学分制改革实践,认为高职体育课程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当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依据,遵循应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体育的“自强”意识[14],以自觉锻炼,求取实效,达到增强体质目的。
②建立“1+1+1”课内外一体化弹性学分制管理运行机制
健全学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的组织机构,要求学校各部门,以及社会环境的配合支持。配备弹性学分制管理设备仪器,保障弹性学分制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建立弹性学分制的管理运行组织网络,是弹性学分制顺利运行的神经系统。弹性学分制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如工学结合期间的教学安排,选项分班、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成绩管理(成绩评定、补考、加分、扣分等规定),以及学分计算、互认等制度,保障体育必修课、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③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
由于弹性学分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很强的工作,除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还应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不仅快捷准确,还可随时掌握每个学生选修情况,同时也可让学生从网络上查对成绩,提高学生工学结合期间的学习效果。
④充分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实行弹性学分制离不开体育教师的作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掌握便于在场地狭小地方进行体育运动的项目,坚持工余的体育锻炼。掌握现代电脑知识,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辅导,以及指导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制定。掌握新兴学科知识,开设更多学生喜欢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传授体育科学知识。
⑤理念创新 促进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
21世纪初,弹性学分制曾一度成为许多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主题。尽管人们认为弹性学分制是一种较符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学分制管理制度,但又没有形成一种较成熟,可供体育教学推广参照的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领导、体育教师的观念未能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方法时时困扰着学分制教育观念及模式的形成”[15]。体育教师要在工学结合背景下,研究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方式,探索建构工学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三、结论
(一)学年学分制已不能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难以解决工学结合背景下的体育课程教学所遇到的教学时数、学生的“三自主学习”、以及学分管理等方面问题。
(二)弹性学分制的课内外一体化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是解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背景下的一种较有效的学分制形式。
(三)弹性学分制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必须依托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改革实验证明,推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创新课程模式,建构有高职特色的体育课程教学管理体系是关键。
(四)体育课程的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
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改革实行,工作系统性强,操作复杂、工作量大,需有相关设备与管理操作人员的配备。由于条件的限制,是当前体育课程实施弹性学分制改革的难点。
四、建议
(一)学校领导、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市场经济意识改革学年学分制,推广实施弹性学分制。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与电脑操作人员,为弹性学分制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改革平台。
(二)积极探索因校之宜的高职体育课程弹性学分制的课程教学模式,使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增强体质健康的重要载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构成内容之一。
(三)弹性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管理改革,不可操之过急。以改革学年学分制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为切入口,逐步实施弹性学分制的教学改革。先在二级分院试验,取得弹性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初步经验后,逐步向全校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玉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3:35-36.
[2][6]翁惠根.职业实用体育课程改革与建设[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9.138-139。
[3]胡振浩.工学结合与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对策研究[C].2008年浙江省高等学校第28届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汇编,2008.
[4]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2008年级人才培养方案[S].2007,6.
[5]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S].2002.
[7]周清明等.弹性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论[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8:64-65.
[8]信息窗.广东高校实行新的弹性学分制[J].机械职业教育,2002,4.
[9]新华网.天津高职院校将逐步推行弹性学分制[J].教师论坛,2003,10.
[10]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延长学习年限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S].2009,2.
[11]袁萍.高校体育学分制改革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2]丽职院发[2006]36号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下达2006年度院科研课题立项通知2006,7.
[13]程坚.学分制三年—丽水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学分制研究项目结题总结[R].2008.
[14]陶行知系列研究 江苏课题组.论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1
[15]首珩.高职学院教学管理[M].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