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德育;师德建设;教师培训;制度;育人环境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20—01
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我们恐怕再难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每时每刻的新变化在向我们已有的旧观念挑战,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对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做法,谈谈新时期学校如何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育人素质
1. 重视师德建设。学校以“树师表形象”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三爱三精神”、“五心五个一”和“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教风”等教育活动,实施“知书明理,爱国爱民”道德教育工程。让老师们在教育活动中带头“爱读书,讲学习”,成为学生的表率;带头在工作中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让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带头“讲奉献,献爱心”,捐资赠物救助困难学生。如学校成立“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体师生每人每月节约一元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校师生收集旧书、旧报纸和矿泉水瓶子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到收购站变卖,收入存入“小水滴爱心社”账户。在教师带动下,全校学生主动将部分零花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一些学生家长也受此影响,自愿向“小水滴爱心社”捐款。“小水滴爱心社”成立三年多来,已经资助了20多名困难学生;学校还通过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报告会、经验交流、参观学习及师德评估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依法执教的意识。
2. 狠抓教师培训。一方面坚持单周政治学习、双周业务学习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和辅导员例会,组织大家学习教育理论、少先队理论和业务知识,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开展中队主题会观摩,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组织辅导员外出学习,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高德育实效
1. 加强养成教育。根据学校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从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入手,提出了“三学会”等行为规范,全面开展“五讲五做”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注重实效,奖励机制做保障,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对德育工作真抓、乐抓、实抓,各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班级、科学育人的具体措施。他们在班队课上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广泛开展诸如“我爱我校,人人弯腰美化校园”,“我是好儿童,好习惯伴我行”等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年“六·一”学校对各班推荐上来的各类“德育星”进行奖励,做到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2. 实施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坚持流动红旗评比制度,规定由值周领导、教师和值周中队学生对全校各班的纪律、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要求各班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从学生进校、出操、课间活动、上下楼梯、集合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明白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周时重点检查学生在放学路队、上学前、放学后、课间活动等方面的违纪、违规情况。对学生课间打闹乱跑、进行危险活动、过早到校的、放学不走的、购吃零食的、上厕所不讲卫生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处理并做出记载。每天进行评比,周末进行总结,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评选出最佳班集体,在次周星期一师生大会上进行总结,并颁发“纪律、卫生、间操、路队”流动红旗,学期末公布总结果。
3. 创设育人环境,陶冶高尚情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最直接的感应场,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结合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安全防范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相继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等校本教材,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向学生宣传、讲解文明礼仪知识;利用鲜明的学校标识培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爱国先爱校,成才先成人;用文雅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性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布置校园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都说话,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每一幅书画都是情操陶冶者,每一个小提示都是行为规范者,使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教育园地,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GS[2014]GHB0035)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7—0020—01
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我们恐怕再难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了,每时每刻的新变化在向我们已有的旧观念挑战,新形势、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们对德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结合笔者在学校德育工作的做法,谈谈新时期学校如何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一、重视师德建设,提高育人素质
1. 重视师德建设。学校以“树师表形象”为载体,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三爱三精神”、“五心五个一”和“树师表形象,创文明教风”等教育活动,实施“知书明理,爱国爱民”道德教育工程。让老师们在教育活动中带头“爱读书,讲学习”,成为学生的表率;带头在工作中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让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带头“讲奉献,献爱心”,捐资赠物救助困难学生。如学校成立“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体师生每人每月节约一元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号召全校师生收集旧书、旧报纸和矿泉水瓶子等可回收利用的物品到收购站变卖,收入存入“小水滴爱心社”账户。在教师带动下,全校学生主动将部分零花钱捐给“小水滴爱心社”,一些学生家长也受此影响,自愿向“小水滴爱心社”捐款。“小水滴爱心社”成立三年多来,已经资助了20多名困难学生;学校还通过写心得体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报告会、经验交流、参观学习及师德评估等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国热情,增强了依法执教的意识。
2. 狠抓教师培训。一方面坚持单周政治学习、双周业务学习制度,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和辅导员例会,组织大家学习教育理论、少先队理论和业务知识,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路子。开展中队主题会观摩,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等,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另一方面,组织辅导员外出学习,扩大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二、加强阵地建设,提高德育实效
1. 加强养成教育。根据学校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规章制度和评价制度,从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道德行为问题入手,提出了“三学会”等行为规范,全面开展“五讲五做”主题教育活动。活动注重实效,奖励机制做保障,充分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他们对德育工作真抓、乐抓、实抓,各班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管理班级、科学育人的具体措施。他们在班队课上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广泛开展诸如“我爱我校,人人弯腰美化校园”,“我是好儿童,好习惯伴我行”等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每年“六·一”学校对各班推荐上来的各类“德育星”进行奖励,做到以榜样的力量感染人。
2. 实施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从学生身边小事抓起,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学校坚持流动红旗评比制度,规定由值周领导、教师和值周中队学生对全校各班的纪律、安全、卫生进行检查。要求各班加强学生一日常规训练,从学生进校、出操、课间活动、上下楼梯、集合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让学生明白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值周时重点检查学生在放学路队、上学前、放学后、课间活动等方面的违纪、违规情况。对学生课间打闹乱跑、进行危险活动、过早到校的、放学不走的、购吃零食的、上厕所不讲卫生等不文明行为及时处理并做出记载。每天进行评比,周末进行总结,然后以年级组为单位评选出最佳班集体,在次周星期一师生大会上进行总结,并颁发“纪律、卫生、间操、路队”流动红旗,学期末公布总结果。
3. 创设育人环境,陶冶高尚情操。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最直接的感应场,对学生学会做人、做事,起着渗透和暗示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学校结合节日、纪念日等特殊日子,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行为规范教育为抓手,以安全防范为重点的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相继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等校本教材,利用校园广播,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班队会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向学生宣传、讲解文明礼仪知识;利用鲜明的学校标识培育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懂得爱国先爱校,成才先成人;用文雅的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的性情,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布置校园环境,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楼梯文化,教室文化,使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绿地都说话,成为无声的教育者,每一幅书画都是情操陶冶者,每一个小提示都是行为规范者,使和谐的校园文化成为激发学生积极向上、陶冶情操、增长知识的教育园地,也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研究》研究成果,课题批准文号:GS[2014]GHB0035)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