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要营造一种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通过合适的游戏化教学方式,寓教于乐,创设轻松、愉快的科学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有重要的作用。由此可见,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性。从小学科学传统教学的弊端、小學科学游戏化教学的作用及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小学科学;游戏化;策略
一、小学科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学生被动式学习
传统课堂中,很多知识点不是通过学生主动获取,而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给予学生。这种被动接受的知识没有主动获取的印象深刻,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如在“观察水”一课中,教师直接将水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的特点讲授给学生,学生课堂反应低迷,一段时间后已经遗忘。
(二)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
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匮乏。在这种缺乏交流的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屡禁不止。并且,这种缺乏交流的课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脱轨,达不到科学课的目的。
二、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游戏化教学,以特定的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如,在讲解“照镜子”一课中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知识点时,笔者在其中一个班级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课堂反应低迷。而在另外一个班级让学生玩“打靶游戏”,让学生利用激光笔分别照射镜子、铜片、A4纸来射中目标,并看看哪个效果更好。学生很快发现A4纸效果最差,铜片次之,镜子最好。紧接着,教师追问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而然发现镜子最光滑,反射效果最好;A4纸最粗糙,反射效果最差,从而推广到“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兴趣高涨。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课上,加入游戏化教学,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玩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如在“神经”一课中,在讲解“听听力,并写上确定答案”的反射弧时,教师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写出反射弧,学生通过讨论后,自主设计出了分别扮演“手”“大脑”“耳朵”的游戏,并创造性地利用纸绳当作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紧接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结果,各组学生表现力极佳,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并且,都能够写出这个反射弧的正确答案。
三、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大脑”一课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几种水果,限定时间,让学生比比看谁记得最准;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填充
“红、绿、蓝、白、黄、黑、紫”颜色的“紫、红、黄、青、紫、蓝、白”字体,让学生比比看谁能快速说出这些字体填充的颜色。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并迅速认识到大脑具有记忆及反应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理设置教学情景、游戏方式及内容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开端。如在“神经”一课中,笔者一开始让学生玩“打手游戏”来引入课题,学生一下子便觉得本堂课有浓厚的趣味性。一般而言,游戏方式可设为角色扮演或者竞答类游戏。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指定的角色来完成游戏任务。如在“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扮演牛顿发现重力时的场景,学生利用幽默、夸张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竞赛类游戏中,学生反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不断思考。如在上文提到的比比看谁能快速读出“紫、红、黄、青、紫、蓝、白”字体的颜色。
(三)关注课程资源与开发
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应不拘泥于书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利用专题科学教育类节目《加油,向未来》等素材。通过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视角,也更好地为科学课堂服务。
在设置小学科学课堂游戏时,要合理把握游戏的“度”,切记不要进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误区。好的教育游戏,除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张龙.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蔡淑玲(1979—),女,福建翔安人,就职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一级教师。
关键词:小学科学;游戏化;策略
一、小学科学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学生被动式学习
传统课堂中,很多知识点不是通过学生主动获取,而是通过教师简单的讲授给予学生。这种被动接受的知识没有主动获取的印象深刻,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对科学课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如在“观察水”一课中,教师直接将水具有“无色、透明、无味、会流动”的特点讲授给学生,学生课堂反应低迷,一段时间后已经遗忘。
(二)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
传统教学中,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匮乏。在这种缺乏交流的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的现象屡禁不止。并且,这种缺乏交流的课堂,学生无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与实际生活脱轨,达不到科学课的目的。
二、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
“游戏”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游戏化教学,以特定的背景为基础,使学生动手、动脑参与,把抽象的知识具象化,使学生对知识点更加容易理解。如,在讲解“照镜子”一课中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知识点时,笔者在其中一个班级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学生对此不以为然,课堂反应低迷。而在另外一个班级让学生玩“打靶游戏”,让学生利用激光笔分别照射镜子、铜片、A4纸来射中目标,并看看哪个效果更好。学生很快发现A4纸效果最差,铜片次之,镜子最好。紧接着,教师追问为何会产生这种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然而然发现镜子最光滑,反射效果最好;A4纸最粗糙,反射效果最差,从而推广到“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效果越好”的结论。整个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通过游戏的方式,自己得出结论,课堂氛围十分活跃,学生兴趣高涨。
(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科学课上,加入游戏化教学,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玩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及交际能力等综合能力。如在“神经”一课中,在讲解“听听力,并写上确定答案”的反射弧时,教师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写出反射弧,学生通过讨论后,自主设计出了分别扮演“手”“大脑”“耳朵”的游戏,并创造性地利用纸绳当作传入神经、传出神经。紧接着,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上台展示他们的“角色扮演”结果,各组学生表现力极佳,课堂上充满了欢声笑语,并且,都能够写出这个反射弧的正确答案。
三、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现代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大脑”一课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几种水果,限定时间,让学生比比看谁记得最准;或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填充
“红、绿、蓝、白、黄、黑、紫”颜色的“紫、红、黄、青、紫、蓝、白”字体,让学生比比看谁能快速说出这些字体填充的颜色。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并迅速认识到大脑具有记忆及反应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合理设置教学情景、游戏方式及内容
一个良好的教学情景是一堂成功课堂的开端。如在“神经”一课中,笔者一开始让学生玩“打手游戏”来引入课题,学生一下子便觉得本堂课有浓厚的趣味性。一般而言,游戏方式可设为角色扮演或者竞答类游戏。在角色扮演环节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指定的角色来完成游戏任务。如在“苹果为什么会落地”一课中,笔者让学生扮演牛顿发现重力时的场景,学生利用幽默、夸张的表现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竞赛类游戏中,学生反射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不断思考。如在上文提到的比比看谁能快速读出“紫、红、黄、青、紫、蓝、白”字体的颜色。
(三)关注课程资源与开发
教师在设计游戏环节时,应不拘泥于书本。可以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利用专题科学教育类节目《加油,向未来》等素材。通过这种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丰富学生的视角,也更好地为科学课堂服务。
在设置小学科学课堂游戏时,要合理把握游戏的“度”,切记不要进入“游戏为主,教学为辅”的教学误区。好的教育游戏,除了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外,还应该给学生带来更多丰富的知识,给学生更多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张龙.小学科学游戏化教学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作者简介:蔡淑玲(1979—),女,福建翔安人,就职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