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教育的理解与实践,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教育哲学,表明了最基本的教育主张与观点,也直接决定一所学校的教育走向。
努力追求适合
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2006年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的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起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责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需求,激活兴趣,让他们自主求知,远比先有模型后添加辅料式的单纯传授知识型教育更为重要。
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交大附中提出了“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承认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和谐共进。
我认为,所谓适合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基石,以学生不同的禀赋为起点,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追求的教育。从教育内涵来看,适合教育应包括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层次是从学生追求与理想、志趣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特长与个性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丰富性;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学校教育取向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其中主要是教育质量观、过程观与师生观。
教育需要关注现实,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生源、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特别是不能回避升学率,这是最为现实的目标。然而,教育又需要理想,只重升学率的学校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学校教育如果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不公平。其后果是现实的成功者会变为未来的失败者,现实的失败者会变成未来社会的落伍者。
教育要像农业一样
让每一个生命充满灵性
人的成长绝对不能等同于按照固定标准、统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赞成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更应该是启迪智慧、滋润心灵的导师。学校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建设充满智慧的乐园和绽放美丽生命之花的花园,让每一个灵性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立场,要能换位思考,要乐于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生长和自我发展。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教学模式,一刀切教学要求,大一统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强化分层教学原则,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另外,自主学习原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课堂则应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评判学校成功与否
更应多看对未来的贡献度
在交大附中的实践中,我们力求从理念到课程、从过程到方法去建立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机整体。
学校加强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开设了八大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校本课程由包括学科延伸拓展课程、科技发明创造课程、社会生活实践课程、个性特长培养课程、人文素养提升课程、学校特色活动课程、环境资源教育课程、国际视野素质课程在内的八大类课程组成。学校严格学分管理制度,采取限选、任选、必选课程的做法,保证了课程模块的有效落实。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倡导激趣互动、自主创新、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各种潜能和志趣。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交大附中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小组,培养一个兴趣,发展一个特长。2009年以来,西安交大附中先后邀请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与师生交流座谈学术和事业上成功的秘诀。2010年9月,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三位航天英雄走进交大附中为师生作报告。与科学大师和航天英雄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对英雄的崇尚和对科学的热爱,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远影响,激励他们一生。
自主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有学科特长或者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起,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人人参与的学科节。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展示了各学科知识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化学学科节上,2010届学生刘子潇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创新,连续实验,成功制取并封装了几克稀有金属单质铷和单质铯,毕业时他把自己的试验室捐给了学校。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鼓励他说,刘子潇同学的成绩可以和居里夫人相媲美。
交大附中鼓励学生组建研究型课题组,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各种调查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调查分析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潘戈等10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徒步到西安浐灞新区考察,走访了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调查工业废水排放、河流污染等状况,并参考卫星遥感图片,查阅浐灞地区的历史档案和相关资料,历时8个月撰写了《西安浐灞新区发展调查与规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论文,得到了当时西安市领导的赞扬。
近几年来,交大附中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荣誉越来越多。而今,无论是在进一步深造的大学校园,还是在新的工作领域,走出校门的交大附中学子们,均以学习型、创新型的显著特点,以良好的潜力和卓越的后发优势,成为备受青睐的中坚力量。
文如川流,过满必溢。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这里,我还想说——基础教育应当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环境,评判教育和学校成功与否,不仅应该看现在,更要看所培养的学生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在干什么,是否能为国家、为民族撑起一片蓝天。我们需要提倡一种“大气”的教育,这种教育视野广阔,目标长远,底蕴深厚,品味高雅,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余志权
努力追求适合
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2006年7月,我就任交大附中校长。就当时的教育环境而言,不乏存在将素质教育喊在口头上,实则以主要抓尖子学生、提高升学率来取悦家长的现象。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担负起满足社会和学生双重需求的责任。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需求,激活兴趣,让他们自主求知,远比先有模型后添加辅料式的单纯传授知识型教育更为重要。
基于学生发展的价值追求和理性认识,交大附中提出了“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这是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尊重。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承认学生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人的成长与时代的发展和谐共进。
我认为,所谓适合教育,应该是以育人为基石,以学生不同的禀赋为起点,以多元的目标、丰富的内容、灵活的方法和个性化的评价为手段,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追求的教育。从教育内涵来看,适合教育应包括三层主要意思——第一层次是从学生追求与理想、志趣出发构建适合不同学生多样化的培养目标;第二层次是从学生特长与个性出发开设丰富多彩、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重点是课程的选择性、多样性、丰富性;第三层次是从学生的爱好与基础出发,创建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模式。
这一学校教育取向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其中主要是教育质量观、过程观与师生观。
教育需要关注现实,学校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生源、规模、质量、效益等问题,特别是不能回避升学率,这是最为现实的目标。然而,教育又需要理想,只重升学率的学校一定不是一所好学校。学校教育如果不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面向全体,而是以牺牲学生的人格和利益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所学校的升学率本身就是一种不道义、不公平。其后果是现实的成功者会变为未来的失败者,现实的失败者会变成未来社会的落伍者。
教育要像农业一样
让每一个生命充满灵性
人的成长绝对不能等同于按照固定标准、统一模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我赞成教育即是生长的大教育观,教育更像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师不是工程师,而更应该是启迪智慧、滋润心灵的导师。学校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建设充满智慧的乐园和绽放美丽生命之花的花园,让每一个灵性显现出生命的活力。
因此,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必须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体现在教育教学上,教师要有很强的学生立场,要能换位思考,要乐于俯下身子倾听学生,敞开心扉信任学生,要善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觉醒、自我规划、自我生长和自我发展。传统教育实施的齐步走教学模式,一刀切教学要求,大一统教学进度以及同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无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饱”“吃不了”“吃不好”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必须强化分层教学原则,消除学生学习中的自卑、骄傲等消极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品味成功的喜悦。另外,自主学习原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则。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始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而课堂则应成为师生交流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评判学校成功与否
更应多看对未来的贡献度
在交大附中的实践中,我们力求从理念到课程、从过程到方法去建立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机整体。
学校加强了对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开设了八大类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校本课程由包括学科延伸拓展课程、科技发明创造课程、社会生活实践课程、个性特长培养课程、人文素养提升课程、学校特色活动课程、环境资源教育课程、国际视野素质课程在内的八大类课程组成。学校严格学分管理制度,采取限选、任选、必选课程的做法,保证了课程模块的有效落实。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学校倡导激趣互动、自主创新、探究研讨等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各种潜能和志趣。课外活动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交大附中每年都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文化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倡导每个学生参加一个小组,培养一个兴趣,发展一个特长。2009年以来,西安交大附中先后邀请了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来校讲学,与师生交流座谈学术和事业上成功的秘诀。2010年9月,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三位航天英雄走进交大附中为师生作报告。与科学大师和航天英雄的零距离交流,激发了学生对英雄的崇尚和对科学的热爱,这样的经历一定会在他们成长的历程中留下深远影响,激励他们一生。
自主创新教育的意义,在于为有学科特长或者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从2003年起,学校每学期都举办人人参与的学科节。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展示了各学科知识的无穷魅力,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化学学科节上,2010届学生刘子潇在老师的鼓励下,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创新,连续实验,成功制取并封装了几克稀有金属单质铷和单质铯,毕业时他把自己的试验室捐给了学校。西安交大的一位教授鼓励他说,刘子潇同学的成绩可以和居里夫人相媲美。
交大附中鼓励学生组建研究型课题组,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各种调查与课题研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调查分析和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潘戈等10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徒步到西安浐灞新区考察,走访了辖区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调查工业废水排放、河流污染等状况,并参考卫星遥感图片,查阅浐灞地区的历史档案和相关资料,历时8个月撰写了《西安浐灞新区发展调查与规划》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论文,得到了当时西安市领导的赞扬。
近几年来,交大附中得到社会的认可与荣誉越来越多。而今,无论是在进一步深造的大学校园,还是在新的工作领域,走出校门的交大附中学子们,均以学习型、创新型的显著特点,以良好的潜力和卓越的后发优势,成为备受青睐的中坚力量。
文如川流,过满必溢。作为一名中学校长,在这里,我还想说——基础教育应当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环境,评判教育和学校成功与否,不仅应该看现在,更要看所培养的学生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在干什么,是否能为国家、为民族撑起一片蓝天。我们需要提倡一种“大气”的教育,这种教育视野广阔,目标长远,底蕴深厚,品味高雅,能够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