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点电荷”问题解答技巧指津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c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电荷”是指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系统或实际的带电体,是静电场中的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纵观考查“非点电荷”问题的经典试题,会发现其中有些显得复杂,有些显得陌生,有些甚至涉及大学的知识,乍一看都很难,让人望而生畏,摸不到头绪,若掌握了以下技巧便能轻松作答.
  技巧一 替换
  有些“非点电荷”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善于观察,会根据条件巧妙地利用等量关系、等效关系或等同关系,将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地替换,就能简化计算,轻松解答.
  1.等量替换
  图1
  例1 如图1所示,三个点电荷a、b、c位于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它们带电量的大小均为q,则三角形中心处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解析:用q、-2q两个点电荷来等量替换在b处放置的-q点电荷,这样先看三个正点电荷q的电场,由对称性可知,它们在中心产生的合场强为零,中心处场强就是剩余的-2q点电荷所产生的,大小为k
  2q
  (33l)2
  =6kql2
  ,方向由中心指向b点
  .
  2.等效替换
  图2
  例2 (2013年安徽理综)如图2所示,xoy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0的空间,z>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z轴上
  z=h处,则在xoy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由点电荷q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在z轴上z=h2处的场强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
  (A) k4qh2 (B)
  k4q9h2 (C)k
  32q9h2 (D)
  k40q9h2
  解析:z=
  h2处的场强E是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感应电荷场强的矢量和.设q>0,画出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间的电场线,如图3中实线所示,会发现其形状正好是带电量为q的等量异种点电荷
  图3
  电场线的上半部,对称的下半部如图3中虚线所示,接地静电平衡导体的表面位于连线的中垂线上,其电势为零, -q与q间的电场和导体表面感应电荷与q间的电场效果一样,故可用-q 等效替换导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求解其在z=
  h2处场强.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与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得E=
  kq(h2)2+
  kq(32h)2=
  k40q9h2.同理q<0时,也可得出上述结果,故(D)正确.
  3.等同替换
  图4
  例3 (2013年山东理综)如图4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
  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解析:由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可知b、d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故(C)错误,但(A)、(B)、(D)较难判定.由于a、b、c、d四点正好在+Q点电荷的等势线上,+Q在四点产生的电势相等,由于电势是标量,电势的叠加应遵循代数法则,判定合电场电势的高低就等同于判定-Q在四点的电势的高低.画出-Q周围的等势线及电场线
  图5
  ,如图5所示,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判定a点电势最高,b、d两点电势相等,c点电势最低,故(A)、(B)选项正确;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对它不做功,只有-Q对它做正功,故+q的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答案:(A)、(B)、(D).
  技巧二 转化
  虽然有些“非点电荷”问题比较陌生,但题目同时也给出了一条熟悉的线索,可以参照这条线索,将图形、研究对象、公式进行转化,就能可化生为熟、化难为易,顺利解题.
  1.图形转化
  例4 (2006年全国Ⅱ)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6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为E1,在P2处的场强为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
  (A)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  (D)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1  解析:我们比较熟悉整个均匀带电细杆的电荷对右侧L/4的P2点均有场强,叠加后为E2.但对P1点的场强较陌生,根据细杆上P1点左、右两侧各
  L/4的电荷在P1点的场强叠加为零,可知只有图7中阴影部分的电荷在左侧L/4的P1点均有场强,叠加后为E1. 利用图形转化,此题就变成距离一长杆与一短杆均为L/4的两点比较场强,由带同种电荷易得两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由产生场强的电荷多少易得E1  图7
  2.对象转化
  图8
  例5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如图8,一半径为R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 b和c、 c 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 k3qR2 (B) k
  10q9R2 (C)
  kQ+qR2 (D) k
  9Q+q9R2
  解析:我们比较熟悉点电荷q(q>0)在d点场强大小为
  kq(3R)2,方向沿轴线向右. 但对圆盘带电体在d点的场强较陌生,虽然已知其带电量为Q,也不能直接利用Q求出其场强,可利用研究对象的转化,由q的场强求出Q的场强.根据b处的场强为零,可知Q在b点处场强的大小等于q在b点场强大小,为kqR2,方向沿轴线向左, 再根据圆盘沿轴线对称得Q在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终可得Q在d点的场强大小等于
  kqR2,方向沿轴线向右.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kq(3R)2+k
  qR2=
  k10q9R2,故(B)正确.
  3.公式转化
  例6 (2012年安徽理综)如图9甲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2πkσ
  [1-x(R2+x2)1/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9乙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电场强度为 ( )
  图9
  (A)2πkσ0x
  (r2+x2)1/2 (B)
  2πkσ0r(r2+x2)1/2
  (C) 2πkσ0xr (D)
  2πkσ0rx
  解析:根据甲图的公式很容易直接得出乙图挖去的圆板在Q点产生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
  2πkσ0[1-x(r2+x2)1/2],方向沿x轴.虽对乙图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在Q点的电场强度较陌生,但因其是甲图带电圆板的无限大状态,可参照上述公式的得出,利用R→∞转化出其在Q点的电场强度E=
  limR→∞
  2πkσ0[1-x(R2+x2)1/2]=
  2πkσ0,方向也沿x轴.故无穷大的平板挖去半径为r的圆板后在Q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E1=2πkσ0x(r2+x2)1/2,故选(A).
  技巧三 检验
  有些“非点电荷”的公式涉及大学知识,判断其是否正确,就不能直接确认,只能利用单位量纲、特殊值等方法检验其中错误的,采取排除的方式进行猜想.
  1.单位量纲检验
  图10
  例7 (2009北京理综)图10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 E=2πkσ(R1
  x2+R21-
  R2x2+R22)x
  (B) E=2πkσ(1x2+
  R21-
  1x2+R22)x
  (C) E=2πkσ(R1
  x2+R21
  +R2
  x2+R22)x
  (D) E=2πkσ(1x2+R21
  +1x2+R22)x
  解析:四个E的表达式的选项中均有2πkσ,由2πkσ与点电荷场强
  E=kqr2
  的单位量纲一样,可知其后面应无量纲,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又因圆环中间是空的,相当于圆盘中间挖去一部分,根据叠加关系,括号内应该是相减的关系,故(B)正确.
  2.特殊值检验
  图11
  例8 相距为l、电荷量分别为+q、-q的点电荷组成电偶极子,如图11所示,P点距两电荷中点O的距离为r(rl),P、O两点的连线与两电荷连线的夹角为θ,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P点的电势为φ,真空中静电力常量为k.下面给出φ的4个表达式,其中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P点的电势φ,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面的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定,φ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 φ=qklsinθr
  (B) φ=kqlcosθl2
  (C) φ=kqlcosθr2
  (D) φ=kqlsinθr2
  解析:当θ=90°时,P点在两电荷的零势面上,应有φ=0,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因rl,可取l=0,两电荷重合,对外不显电性,应有φ=0,由此可将(B)排除、只剩(C),故答案为(C).
  3.单位量纲、特殊值检验
  图12
  例9 (2010年福建理综)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图12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  (A)E=|kqR1
  [R21+(a+r)2]-
  kqR2
  [R22+(a-r)2]|
  (B) E=|kqR1
  [R21+(a+r)2]32-
  kqR2
  [R22+(a-r)2]32|
  (C) E=|kq(a+r)[R21+(a+r)2]-
  kq(a-r)
  [R22+(a-r)2]|
  (D) E=|kq(a+r)
  [R21+(a+r)2]32-
  kq(a-r)
  [R22+(a-r)2]32|
  解析: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由单位量纲关系可以确定(A)、(C)错误.选项中E的表达式有两项相减而得,则其中第一项应为左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第二项应为右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若R1=R2=0,则两环缩小为一点电荷,此时A点的场强大小应为E=|kq(a+r)2-
  kq(a-r)2|,而当R1=R2=0时,(B)中的E=0,(D)可以简化为上式,故(D)正确.
其他文献
问题1:比较m=20152014与n=20142015的大小.  问题2:比较m=20142014与  n=20152013的大小.  同学们,你们能正确判断出这两组数据的大小关系吗?  通过观察,直观感觉,我们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本文以问题1,2为例,介绍一种比较两数大小关系的切实可行的方法——构造函数单调性法.  问题1解析:我们不难发现要比较  20152014与20142015的大小,即比
本文通过一例给出向量数量积的两种基本求解方法.  图1  例 如图1,在△ABC中,∠B=60°,AB=3,BC=2,D是BC的中点,点E在AB上,且BE=2EA,  求AD·CE的值.  分析1:首先选定一对“好”的向量为一组基向量,标准就是既知道模,又知道夹角;然后把有关向量都用这组基向量来表示;接着就可以求数量积了.  解法1:  (基向量法)选BA,BC为一组基向量,可知|BA|=3,|B
航天事业飞速发展,探“月”、探“火”等探测器的研制、发射已成为世界航天热点.怎样才能成功发射与接收探测器呢?理解三个宇宙速度及其含义,可以帮助解答此类问题.  一、三个宇宙速度  所谓宇宙速度就是从地球表面发射航天器,航天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是指航天器沿地球表面作圆周运动时必须具备的速度,也叫环绕速度.第一宇宙速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缺陷、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的,其特点是多次重复测量的结果总是大于或者小于被测量的真实值,呈现单一倾向.下面就两个物理实验在实验方法方面引起的系统误差作分析.  一、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系统误差  图1  如图1所示,在平衡摩擦力的基础上,本实验认为小盘和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和砝码所受的合力,存在系统误差,只有在满足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实验结果才比较理想
肾脏发育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肾脏病领域的一个热点,阐明肾脏发生发育的机制一方面有助于揭示先天性肾脏发育不良的机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理解后天性肾脏疾病发生进展的病理生理过
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常见的运动模型,曲线运动和其它运动过程的结合更是常见常考的题型.  图1  例1  如图1所示,竖直的半圆形轨道与水平面相切,轨道半径为R=0.2 m,质量m=200 g的小球以某一速度正对半圆形轨道运动,A、B、C三点分别为圆道最低点、与圆心O等高点、最高点.小球过这三点的速度分别为  vA=5 m/s,vB=4 m/s,vC=3 m/s,  求:(g取10 m/s2)  (1
图1  题目 :(2013年安徽省联考)如图1所示,一颗行星和一颗彗星绕同一恒星的运行轨道分别为A和B,A是半径为r的圆轨道,B为椭圆轨道,椭圆长轴QQ′为2r,P点为两轨道的交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彗星和行星经过P点时受到的万有引力相等  (B) 彗星和行星绕恒星运动的周期相同  (C) 彗星和行星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同  (D) 彗星在Q′处加速度为行星的加速度的1/4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