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点电荷”是指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系统或实际的带电体,是静电场中的难点,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纵观考查“非点电荷”问题的经典试题,会发现其中有些显得复杂,有些显得陌生,有些甚至涉及大学的知识,乍一看都很难,让人望而生畏,摸不到头绪,若掌握了以下技巧便能轻松作答.
技巧一 替换
有些“非点电荷”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善于观察,会根据条件巧妙地利用等量关系、等效关系或等同关系,将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地替换,就能简化计算,轻松解答.
1.等量替换
图1
例1 如图1所示,三个点电荷a、b、c位于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它们带电量的大小均为q,则三角形中心处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解析:用q、-2q两个点电荷来等量替换在b处放置的-q点电荷,这样先看三个正点电荷q的电场,由对称性可知,它们在中心产生的合场强为零,中心处场强就是剩余的-2q点电荷所产生的,大小为k
2q
(33l)2
=6kql2
,方向由中心指向b点
.
2.等效替换
图2
例2 (2013年安徽理综)如图2所示,xoy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0的空间,z>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z轴上
z=h处,则在xoy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由点电荷q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在z轴上z=h2处的场强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
(A) k4qh2 (B)
k4q9h2 (C)k
32q9h2 (D)
k40q9h2
解析:z=
h2处的场强E是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感应电荷场强的矢量和.设q>0,画出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间的电场线,如图3中实线所示,会发现其形状正好是带电量为q的等量异种点电荷
图3
电场线的上半部,对称的下半部如图3中虚线所示,接地静电平衡导体的表面位于连线的中垂线上,其电势为零, -q与q间的电场和导体表面感应电荷与q间的电场效果一样,故可用-q 等效替换导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求解其在z=
h2处场强.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与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得E=
kq(h2)2+
kq(32h)2=
k40q9h2.同理q<0时,也可得出上述结果,故(D)正确.
3.等同替换
图4
例3 (2013年山东理综)如图4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
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解析:由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可知b、d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故(C)错误,但(A)、(B)、(D)较难判定.由于a、b、c、d四点正好在+Q点电荷的等势线上,+Q在四点产生的电势相等,由于电势是标量,电势的叠加应遵循代数法则,判定合电场电势的高低就等同于判定-Q在四点的电势的高低.画出-Q周围的等势线及电场线
图5
,如图5所示,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判定a点电势最高,b、d两点电势相等,c点电势最低,故(A)、(B)选项正确;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对它不做功,只有-Q对它做正功,故+q的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答案:(A)、(B)、(D).
技巧二 转化
虽然有些“非点电荷”问题比较陌生,但题目同时也给出了一条熟悉的线索,可以参照这条线索,将图形、研究对象、公式进行转化,就能可化生为熟、化难为易,顺利解题.
1.图形转化
例4 (2006年全国Ⅱ)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6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为E1,在P2处的场强为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
(A)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 (D)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1 解析:我们比较熟悉整个均匀带电细杆的电荷对右侧L/4的P2点均有场强,叠加后为E2.但对P1点的场强较陌生,根据细杆上P1点左、右两侧各
L/4的电荷在P1点的场强叠加为零,可知只有图7中阴影部分的电荷在左侧L/4的P1点均有场强,叠加后为E1. 利用图形转化,此题就变成距离一长杆与一短杆均为L/4的两点比较场强,由带同种电荷易得两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由产生场强的电荷多少易得E1 图7
2.对象转化
图8
例5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如图8,一半径为R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 b和c、 c 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 k3qR2 (B) k
10q9R2 (C)
kQ+qR2 (D) k
9Q+q9R2
解析:我们比较熟悉点电荷q(q>0)在d点场强大小为
kq(3R)2,方向沿轴线向右. 但对圆盘带电体在d点的场强较陌生,虽然已知其带电量为Q,也不能直接利用Q求出其场强,可利用研究对象的转化,由q的场强求出Q的场强.根据b处的场强为零,可知Q在b点处场强的大小等于q在b点场强大小,为kqR2,方向沿轴线向左, 再根据圆盘沿轴线对称得Q在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终可得Q在d点的场强大小等于
kqR2,方向沿轴线向右.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kq(3R)2+k
qR2=
k10q9R2,故(B)正确.
3.公式转化
例6 (2012年安徽理综)如图9甲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2πkσ
[1-x(R2+x2)1/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9乙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电场强度为 ( )
图9
(A)2πkσ0x
(r2+x2)1/2 (B)
2πkσ0r(r2+x2)1/2
(C) 2πkσ0xr (D)
2πkσ0rx
解析:根据甲图的公式很容易直接得出乙图挖去的圆板在Q点产生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
2πkσ0[1-x(r2+x2)1/2],方向沿x轴.虽对乙图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在Q点的电场强度较陌生,但因其是甲图带电圆板的无限大状态,可参照上述公式的得出,利用R→∞转化出其在Q点的电场强度E=
limR→∞
2πkσ0[1-x(R2+x2)1/2]=
2πkσ0,方向也沿x轴.故无穷大的平板挖去半径为r的圆板后在Q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E1=2πkσ0x(r2+x2)1/2,故选(A).
技巧三 检验
有些“非点电荷”的公式涉及大学知识,判断其是否正确,就不能直接确认,只能利用单位量纲、特殊值等方法检验其中错误的,采取排除的方式进行猜想.
1.单位量纲检验
图10
例7 (2009北京理综)图10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 E=2πkσ(R1
x2+R21-
R2x2+R22)x
(B) E=2πkσ(1x2+
R21-
1x2+R22)x
(C) E=2πkσ(R1
x2+R21
+R2
x2+R22)x
(D) E=2πkσ(1x2+R21
+1x2+R22)x
解析:四个E的表达式的选项中均有2πkσ,由2πkσ与点电荷场强
E=kqr2
的单位量纲一样,可知其后面应无量纲,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又因圆环中间是空的,相当于圆盘中间挖去一部分,根据叠加关系,括号内应该是相减的关系,故(B)正确.
2.特殊值检验
图11
例8 相距为l、电荷量分别为+q、-q的点电荷组成电偶极子,如图11所示,P点距两电荷中点O的距离为r(rl),P、O两点的连线与两电荷连线的夹角为θ,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P点的电势为φ,真空中静电力常量为k.下面给出φ的4个表达式,其中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P点的电势φ,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面的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定,φ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 φ=qklsinθr
(B) φ=kqlcosθl2
(C) φ=kqlcosθr2
(D) φ=kqlsinθr2
解析:当θ=90°时,P点在两电荷的零势面上,应有φ=0,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因rl,可取l=0,两电荷重合,对外不显电性,应有φ=0,由此可将(B)排除、只剩(C),故答案为(C).
3.单位量纲、特殊值检验
图12
例9 (2010年福建理综)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图12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 (A)E=|kqR1
[R21+(a+r)2]-
kqR2
[R22+(a-r)2]|
(B) E=|kqR1
[R21+(a+r)2]32-
kqR2
[R22+(a-r)2]32|
(C) E=|kq(a+r)[R21+(a+r)2]-
kq(a-r)
[R22+(a-r)2]|
(D) E=|kq(a+r)
[R21+(a+r)2]32-
kq(a-r)
[R22+(a-r)2]32|
解析: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由单位量纲关系可以确定(A)、(C)错误.选项中E的表达式有两项相减而得,则其中第一项应为左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第二项应为右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若R1=R2=0,则两环缩小为一点电荷,此时A点的场强大小应为E=|kq(a+r)2-
kq(a-r)2|,而当R1=R2=0时,(B)中的E=0,(D)可以简化为上式,故(D)正确.
技巧一 替换
有些“非点电荷”问题用常规方法求解很繁琐,而且容易陷入困境,如果善于观察,会根据条件巧妙地利用等量关系、等效关系或等同关系,将研究对象进行适当地替换,就能简化计算,轻松解答.
1.等量替换
图1
例1 如图1所示,三个点电荷a、b、c位于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a和c带正电,b带负电,它们带电量的大小均为q,则三角形中心处的场强大小为 ,方向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解析:用q、-2q两个点电荷来等量替换在b处放置的-q点电荷,这样先看三个正点电荷q的电场,由对称性可知,它们在中心产生的合场强为零,中心处场强就是剩余的-2q点电荷所产生的,大小为k
2q
(33l)2
=6kql2
,方向由中心指向b点
.
2.等效替换
图2
例2 (2013年安徽理综)如图2所示,xoy平面是无穷大导体的表面,该导体充满z<0的空间,z>0的空间为真空,将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z轴上
z=h处,则在xoy平面上会产生感应电荷.空间任意一点处的电场皆由点电荷q和导体表面上的感应电荷共同激发的.已知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则在z轴上z=h2处的场强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
(A) k4qh2 (B)
k4q9h2 (C)k
32q9h2 (D)
k40q9h2
解析:z=
h2处的场强E是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感应电荷场强的矢量和.设q>0,画出点电荷q与导体表面间的电场线,如图3中实线所示,会发现其形状正好是带电量为q的等量异种点电荷
图3
电场线的上半部,对称的下半部如图3中虚线所示,接地静电平衡导体的表面位于连线的中垂线上,其电势为零, -q与q间的电场和导体表面感应电荷与q间的电场效果一样,故可用-q 等效替换导体表面的感应电荷求解其在z=
h2处场强.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与电场的叠加原理可得E=
kq(h2)2+
kq(32h)2=
k40q9h2.同理q<0时,也可得出上述结果,故(D)正确.
3.等同替换
图4
例3 (2013年山东理综)如图4所示,在x轴相距为L的两点固定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Q、-Q,虚线是以+Q所在点为圆心、
L/2为半径的圆,a、b、c、d是圆上的四个点,其中a、c两点在x轴上,b、d两点关于x轴对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b、d两点处的电势相同
(B)四点中c点处的电势最低
(C)b、d两点处的电场强度相同
(D)将一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的电势能减小
解析:由电场线的切线方向可知b、d两点电场强度的方向不同,故(C)错误,但(A)、(B)、(D)较难判定.由于a、b、c、d四点正好在+Q点电荷的等势线上,+Q在四点产生的电势相等,由于电势是标量,电势的叠加应遵循代数法则,判定合电场电势的高低就等同于判定-Q在四点的电势的高低.画出-Q周围的等势线及电场线
图5
,如图5所示,根据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判定a点电势最高,b、d两点电势相等,c点电势最低,故(A)、(B)选项正确;试探电荷+q沿圆周由a点移至c点,+Q对它不做功,只有-Q对它做正功,故+q的电势能减小,故(D)正确.答案:(A)、(B)、(D).
技巧二 转化
虽然有些“非点电荷”问题比较陌生,但题目同时也给出了一条熟悉的线索,可以参照这条线索,将图形、研究对象、公式进行转化,就能可化生为熟、化难为易,顺利解题.
1.图形转化
例4 (2006年全国Ⅱ)ab是长为L的均匀带电细杆,P1、P2是位于ab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6所示,ab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1处的场强为E1,在P2处的场强为E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6
(A)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E2
(B)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反,E1>E2
(C) 两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E1
L/4的电荷在P1点的场强叠加为零,可知只有图7中阴影部分的电荷在左侧L/4的P1点均有场强,叠加后为E1. 利用图形转化,此题就变成距离一长杆与一短杆均为L/4的两点比较场强,由带同种电荷易得两处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由产生场强的电荷多少易得E1
2.对象转化
图8
例5 (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如图8,一半径为R圆盘上均匀分布着电荷量为Q的电荷,在垂直于圆盘且过圆心c的轴线上有a、b、d三个点,a和b、 b和c、 c 和d间的距离均为R,在a点处有一电荷量为q(q>0)的固定点电荷.已知b处的场强为零,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k为静电力常量)( ) (A) k3qR2 (B) k
10q9R2 (C)
kQ+qR2 (D) k
9Q+q9R2
解析:我们比较熟悉点电荷q(q>0)在d点场强大小为
kq(3R)2,方向沿轴线向右. 但对圆盘带电体在d点的场强较陌生,虽然已知其带电量为Q,也不能直接利用Q求出其场强,可利用研究对象的转化,由q的场强求出Q的场强.根据b处的场强为零,可知Q在b点处场强的大小等于q在b点场强大小,为kqR2,方向沿轴线向左, 再根据圆盘沿轴线对称得Q在b、d两点的场强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最终可得Q在d点的场强大小等于
kqR2,方向沿轴线向右.则d点处场强的大小为
kq(3R)2+k
qR2=
k10q9R2,故(B)正确.
3.公式转化
例6 (2012年安徽理综)如图9甲所示,半径为R均匀带电圆形平板,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其轴线上任意一点P(坐标为x)的电场强度可以由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叠加原理求出:E=2πkσ
[1-x(R2+x2)1/2],方向沿x轴.现考虑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0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从其中间挖去一半径为r的圆板,如图9乙所示.则圆孔轴线上任意一点Q(坐标为x)电场强度为 ( )
图9
(A)2πkσ0x
(r2+x2)1/2 (B)
2πkσ0r(r2+x2)1/2
(C) 2πkσ0xr (D)
2πkσ0rx
解析:根据甲图的公式很容易直接得出乙图挖去的圆板在Q点产生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1=
2πkσ0[1-x(r2+x2)1/2],方向沿x轴.虽对乙图的无穷大均匀带电平板在Q点的电场强度较陌生,但因其是甲图带电圆板的无限大状态,可参照上述公式的得出,利用R→∞转化出其在Q点的电场强度E=
limR→∞
2πkσ0[1-x(R2+x2)1/2]=
2πkσ0,方向也沿x轴.故无穷大的平板挖去半径为r的圆板后在Q点产生的电场强度为E-E1=2πkσ0x(r2+x2)1/2,故选(A).
技巧三 检验
有些“非点电荷”的公式涉及大学知识,判断其是否正确,就不能直接确认,只能利用单位量纲、特殊值等方法检验其中错误的,采取排除的方式进行猜想.
1.单位量纲检验
图10
例7 (2009北京理综)图10所示为一个内、外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状均匀带电平面,其单位面积带电量为σ.取环面中心O为原点,以垂直于环面的轴线为x轴.设轴上任意点P到O点的距离为x、P点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下面给出E的四个表达式(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其中只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此处的场强E,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列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断,E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A) E=2πkσ(R1
x2+R21-
R2x2+R22)x
(B) E=2πkσ(1x2+
R21-
1x2+R22)x
(C) E=2πkσ(R1
x2+R21
+R2
x2+R22)x
(D) E=2πkσ(1x2+R21
+1x2+R22)x
解析:四个E的表达式的选项中均有2πkσ,由2πkσ与点电荷场强
E=kqr2
的单位量纲一样,可知其后面应无量纲,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又因圆环中间是空的,相当于圆盘中间挖去一部分,根据叠加关系,括号内应该是相减的关系,故(B)正确.
2.特殊值检验
图11
例8 相距为l、电荷量分别为+q、-q的点电荷组成电偶极子,如图11所示,P点距两电荷中点O的距离为r(rl),P、O两点的连线与两电荷连线的夹角为θ,设无穷远处的电势为零,P点的电势为φ,真空中静电力常量为k.下面给出φ的4个表达式,其中有一个是合理的.你可能不会求解P点的电势φ,但是你可以通过一定的物理分析,对下面的表达式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根据你的判定,φ的合理表达式应为 ( )
(A) φ=qklsinθr
(B) φ=kqlcosθl2
(C) φ=kqlcosθr2
(D) φ=kqlsinθr2
解析:当θ=90°时,P点在两电荷的零势面上,应有φ=0,只有(B)、(C)符合这一要求;因rl,可取l=0,两电荷重合,对外不显电性,应有φ=0,由此可将(B)排除、只剩(C),故答案为(C).
3.单位量纲、特殊值检验
图12
例9 (2010年福建理综)物理学中有些问题的结论不一定必须通过计算才能验证,有时只需通过一定的分析就可以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图12为两个彼此平行且共轴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的圆环,两圆环上的电荷量均为q(q>0),而且电荷均匀分布.两圆环的圆心O1和O2相距为2a,连线的中点为O,轴线上的A点在O点右侧与O点相距为r(r (A)E=|kqR1
[R21+(a+r)2]-
kqR2
[R22+(a-r)2]|
(B) E=|kqR1
[R21+(a+r)2]32-
kqR2
[R22+(a-r)2]32|
(C) E=|kq(a+r)[R21+(a+r)2]-
kq(a-r)
[R22+(a-r)2]|
(D) E=|kq(a+r)
[R21+(a+r)2]32-
kq(a-r)
[R22+(a-r)2]32|
解析: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
E=kqr2,由单位量纲关系可以确定(A)、(C)错误.选项中E的表达式有两项相减而得,则其中第一项应为左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第二项应为右环的电荷在A点产生的场强,若R1=R2=0,则两环缩小为一点电荷,此时A点的场强大小应为E=|kq(a+r)2-
kq(a-r)2|,而当R1=R2=0时,(B)中的E=0,(D)可以简化为上式,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