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决定从2010年起连续3年在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免费医学生培养工作。于是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投身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奉献力量。本文分析了基层情感、从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现状,阐述了基层情感意识淡薄的成因,提出如何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
关键词:基层情感意识;现状;成因分析;培养策略
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社和接班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认清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从而采取和制定培养策略。
一、基层情感概述
基层感情,是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工作的关心和热爱之情,突出表现为服务群众的使命感、发展基层的紧迫感、帮难解困的责任感。基层感情不是天生的,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固化强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上升到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乡”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认识到基层似根,根深才能叶茂,基层如源,源远才能流长,牢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在思想上实现增强基层感情与服务发展大局的统一;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相结合,了解是建立感情的基础,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地了解基层群众的淳朴善良、困难疾苦、迫切期待、美好愿望和潜力活力,能够激发心系基层、情系基层的强烈情感;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与服务群众帮难解困相结合,互动能够加深感情,通过为群众办成实事好事、帮基层解决困难问题,充分赢得群众的拥护爱戴,在群众中产生良好口碑,进一步密切医务人员与村民的关系,可使基层感情得到升华。
二、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培育的意义
1.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入学和就业负担
在校期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可以享受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住宿费、学费,同时给予补助。此外,由于学生直接服务基层,不必担心就业问题,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入学和就业压力。对于出身农村、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在学习期间,学生不用担心学费、就业等问题,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后服务基层,面对的病人比较多,可以见识到多种病例,将书本知识和临床案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定向医学本科生属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受到患者、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城市相比,学生更能受到提拔和重用,进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要想提高服务水平,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众所周知,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较差,毕业生不愿深入基层,导致基层医疗人才不足,限制其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国开展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活动后,通过政府、高校、社会各个阶层的努力,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毕业后服务基层,同时建立快捷、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人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广大农村人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根据某些医学院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机构的选择上更愿意选择城市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少部分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极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基层乡镇医院或者从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这些现象突出表明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普遍缺乏基层情感意识,缺乏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的大局意识,畏难怕苦心理明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仍处在缺医少药的艰难阶段,尤其相对偏远的山区,基层医疗条件差,医务工作人员紧缺,医疗卫生服务与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投身基层,迫切需要我国医学院校在培养和教育上具有基层情感意识的医学人才方面加大力度。新形势下,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应该树立扎根基层,为国贡献,以推动和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当前阶段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的构成,基层经济发展跟不上步伐,经济水平较低。政府发展思路更倾向于城市化建设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少,基层医疗卫生跟不上,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待遇不高,后期发展潜力小,再就业难等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去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因。
2.学校引导因素
现阶段的医学院校开展就业工作大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为数不多的春冬季两次双选会上,绝大多数的用人医院单位来自省级或市县级医院,其中也包括部分省外医院机构。双选会所营造的就业环境势必影响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择业取向;另一方面,学校对开展支援西部、服务基层就业引导方面的工作较少,对国家出台的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除医学院招收部分定向生必须回到基层就业之外,极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走向基层,服务群众。学校应该在学生大一进校开始,让大一新生了解国情,走向社会,走进农村基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逐步推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阶段,学校应从国家全局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多管齐下。
3.个人选择因素 影响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就业的直接因素来源于个人的家庭和自身心理因素,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成本普遍较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3-5年的基本培养费用少则四五万元,多则六七万元,高额的培养费用进一步促使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和其家庭对就业的期望值增高,直接导致很多的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进校之初就定下了将来的择业方向,基层情感意识从源头上就给磨灭了。另外,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个人价值的实现脱离了社会价值,还有部分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担心去了基层出来难,下了基层没人管。一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基层不能充分得到展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导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畏惧基层工作的艰难环境,从而使其基层就业意向大幅降低。
五、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培养策略
1.国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的扶持,大力投入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制定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深入基层
大力發展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措施,提高对深入基层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奖励和高度肯定,提供将来走出基层继续深造的平台和机会,政府健全大学生基层工作机制,加大优惠扶持,增加薪酬补贴,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晋级晋职机会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选择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宣传;学校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其对本专业的信心;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合理宣传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职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开展“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思想理论讨论会、学习会和形势教育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基层情感意识、志愿服务基层的明辨会,让基层情感意识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尚情操。
其次,开展以“我的中国梦”、“我为基层出把力”等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团日活动或主题思想班会,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在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班会活动对于提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综合素质以及高尚医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
3.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加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体会,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情感意识。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通过短期或中期实践基地的合作项目建立长期对点合作模式,鼓励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参与进来,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基层,体验基层生活。所以,基层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坚定地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4.加强就业引导,学校相关部门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首先,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就业最机密相关的学校职能部门就是学校的招生就业处。以招生就业处牵头,通过和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在校内开展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推广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辅导员老师以及学生代表进行政策学习,在校內层层推广和学习。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在校内积极对服务基层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学生。其次,加强校地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短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适应基层环境,了解风土民情,树立基层生活信心,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毕业以后扎根基层打下基础,同时毕业后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服务基层意识,推动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服务行动。
5.加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专业培养教育,打牢专业基础
学生方面,在校期间应精修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信心;掌握全方面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积极主动获取就业知识,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6.完善学生的就业保障体系
(1)解决编制、待遇等问题。我国省卫生、人事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制定出医学生服务基层工作的方案,尽快解决医学生的编制、薪资待遇等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流动、任用机制,并且设置晋升机制。
(2)建立健全教育与培训机制。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与培训机制,比如让服务基层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到高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在基层服务一段时间后,可以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报送,使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基层单位提供相关办公条件。基层卫生医疗单位需改善定向医学生的办公条件,比如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提供住宿等,在服务基层单位初期,在医院选拔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指导,促使医学生尽快熟悉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技能。
总之,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责任重大,关系我国的社会民生,关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医学院校在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精湛的医学技术之外,更要注重对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的教育,人文和情感教育,加强对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基层情感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汪行舟,温金英,影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18-19
[2]汪行舟,温金英,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727-729
[3]刘霞,姜润生,周梅等.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1):43-4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度研究项目《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培育研究》(JD15146)阶段性成果。2015年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订单定向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编号:YJZXKT201506)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1.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2.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关键词:基层情感意识;现状;成因分析;培养策略
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社和接班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认清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从而采取和制定培养策略。
一、基层情感概述
基层感情,是对基层群众和基层工作的关心和热爱之情,突出表现为服务群众的使命感、发展基层的紧迫感、帮难解困的责任感。基层感情不是天生的,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固化强化,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作为医务工作者,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上升到推进“统筹发展、富民强乡”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认识到基层似根,根深才能叶茂,基层如源,源远才能流长,牢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扎实,坚如磐石”,在思想上实现增强基层感情与服务发展大局的统一;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相结合,了解是建立感情的基础,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地了解基层群众的淳朴善良、困难疾苦、迫切期待、美好愿望和潜力活力,能够激发心系基层、情系基层的强烈情感;应把增强基层感情与服务群众帮难解困相结合,互动能够加深感情,通过为群众办成实事好事、帮基层解决困难问题,充分赢得群众的拥护爱戴,在群众中产生良好口碑,进一步密切医务人员与村民的关系,可使基层感情得到升华。
二、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培育的意义
1.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入学和就业负担
在校期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可以享受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免除住宿费、学费,同时给予补助。此外,由于学生直接服务基层,不必担心就业问题,从而有效减轻学生的入学和就业压力。对于出身农村、家庭不富裕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
在学习期间,学生不用担心学费、就业等问题,可以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后服务基层,面对的病人比较多,可以见识到多种病例,将书本知识和临床案例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定向医学本科生属于基层医疗机构的高级技术人员,受到患者、单位领导的重视,与城市相比,学生更能受到提拔和重用,进而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2.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要想提高服务水平,关键在于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众所周知,由于农村条件相对较差,毕业生不愿深入基层,导致基层医疗人才不足,限制其服务水平的提高。
我国开展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活动后,通过政府、高校、社会各个阶层的努力,可以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毕业后服务基层,同时建立快捷、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人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障广大农村人们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三、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根据某些医学院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机构的选择上更愿意选择城市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少部分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极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基层乡镇医院或者从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这些现象突出表明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普遍缺乏基层情感意识,缺乏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的大局意识,畏难怕苦心理明顯。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仍处在缺医少药的艰难阶段,尤其相对偏远的山区,基层医疗条件差,医务工作人员紧缺,医疗卫生服务与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投身基层,迫切需要我国医学院校在培养和教育上具有基层情感意识的医学人才方面加大力度。新形势下,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应该树立扎根基层,为国贡献,以推动和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当前阶段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的构成,基层经济发展跟不上步伐,经济水平较低。政府发展思路更倾向于城市化建设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少,基层医疗卫生跟不上,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待遇不高,后期发展潜力小,再就业难等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去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因。
2.学校引导因素
现阶段的医学院校开展就业工作大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为数不多的春冬季两次双选会上,绝大多数的用人医院单位来自省级或市县级医院,其中也包括部分省外医院机构。双选会所营造的就业环境势必影响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择业取向;另一方面,学校对开展支援西部、服务基层就业引导方面的工作较少,对国家出台的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除医学院招收部分定向生必须回到基层就业之外,极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走向基层,服务群众。学校应该在学生大一进校开始,让大一新生了解国情,走向社会,走进农村基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逐步推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阶段,学校应从国家全局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多管齐下。
3.个人选择因素 影响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就业的直接因素来源于个人的家庭和自身心理因素,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培养成本普遍较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3-5年的基本培养费用少则四五万元,多则六七万元,高额的培养费用进一步促使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和其家庭对就业的期望值增高,直接导致很多的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进校之初就定下了将来的择业方向,基层情感意识从源头上就给磨灭了。另外,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个人价值的实现脱离了社会价值,还有部分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担心去了基层出来难,下了基层没人管。一些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基层不能充分得到展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导致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畏惧基层工作的艰难环境,从而使其基层就业意向大幅降低。
五、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培养策略
1.国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的扶持,大力投入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制定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深入基层
大力發展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措施,提高对深入基层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奖励和高度肯定,提供将来走出基层继续深造的平台和机会,政府健全大学生基层工作机制,加大优惠扶持,增加薪酬补贴,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晋级晋职机会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选择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宣传;学校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其对本专业的信心;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合理宣传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职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
首先,开展“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思想理论讨论会、学习会和形势教育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基层情感意识、志愿服务基层的明辨会,让基层情感意识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尚情操。
其次,开展以“我的中国梦”、“我为基层出把力”等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团日活动或主题思想班会,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在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班会活动对于提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综合素质以及高尚医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
3.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加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体会,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情感意识。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通过短期或中期实践基地的合作项目建立长期对点合作模式,鼓励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参与进来,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基层,体验基层生活。所以,基层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坚定地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4.加强就业引导,学校相关部门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首先,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就业最机密相关的学校职能部门就是学校的招生就业处。以招生就业处牵头,通过和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在校内开展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推广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辅导员老师以及学生代表进行政策学习,在校內层层推广和学习。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在校内积极对服务基层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学生。其次,加强校地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短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适应基层环境,了解风土民情,树立基层生活信心,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毕业以后扎根基层打下基础,同时毕业后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高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服务基层意识,推动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服务行动。
5.加强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专业培养教育,打牢专业基础
学生方面,在校期间应精修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信心;掌握全方面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积极主动获取就业知识,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6.完善学生的就业保障体系
(1)解决编制、待遇等问题。我国省卫生、人事部门需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研究,制定出医学生服务基层工作的方案,尽快解决医学生的编制、薪资待遇等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流动、任用机制,并且设置晋升机制。
(2)建立健全教育与培训机制。在学生的个人发展方面,需要建立有效的教育与培训机制,比如让服务基层的订单定向医学生到高级医院进行进修、学习,在基层服务一段时间后,可以对部分优秀人才进行报送,使其接受研究生教育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3)基层单位提供相关办公条件。基层卫生医疗单位需改善定向医学生的办公条件,比如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提供住宿等,在服务基层单位初期,在医院选拔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指导,促使医学生尽快熟悉工作,同时不断提高技能。
总之,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意识的培养责任重大,关系我国的社会民生,关系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作为医学院校在培养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精湛的医学技术之外,更要注重对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的教育,人文和情感教育,加强对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的基层情感意识培养。
参考文献:
[1]汪行舟,温金英,影响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服务基层因素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18-19
[2]汪行舟,温金英,定向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困惑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6(36):727-729
[3]刘霞,姜润生,周梅等.首届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职业规划调查分析.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11):43-46.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5年度研究项目《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基层情感培育研究》(JD15146)阶段性成果。2015年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课题《订单定向面向农村医学定向生思想教育工作研究》(课题编号:YJZXKT201506)阶段成果。
(作者单位1.赣南医学院农村(社区)医学教育研究中心;
2.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