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angshiza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德宏州直过民族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胡红斌 李繁 / 德宏州委党校
  
  [摘要] 人口素质、教育程度是决定一个民族或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指标。受居住位置、生存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影响,德宏州直过民族至今仍存在著严重滞后性。加大教育投入,狠抓直过民族的教育问题,是推动德宏州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之路。
  [关键词] 直过民族教育现状 问题 对策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针对边疆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水平、社会形态等存在很大差异,制定符合实际的特殊政策,对处于原始社会末期或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式,通过社会形态的巨大跨越,实现与全国人民共同迈进社会主义。这些民族简称为直过民族。而他们聚居、生产生活的地区被称为直过民族地区。
  
  一、德宏州“直过民族”概况
  
  德宏是一个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傣族、景颇族、德昂族、阿昌族、傈僳族为世居的五大少数民族,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为直过民族。2009年末,全州总人口11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9.44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49.78%。新中国成立前夕,世居的五大少数民族中,居住在平原坝区的傣族、阿昌族,处于封建社会的领主制土司、地主统治;居住在半山区山区的景颇族、傈僳族、德昂族,仍处于原始社会酋长制末期的山官统治,还残存着原始公有制和氏族制残余。与汉族人口相比,直过民族在经济发展、社会发育、历史及地理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历史上善于水稻耕种,生存环境较优越的“先进少数民族”——傣族、阿昌族,整体人口素质较高;而散居于山区、半山区,普遍“刀耕火种”,采摘野果野菜,生存环境恶劣,“落后直过民族”—— 景颇族、德昂族、傈僳族,整体人口素质低。与先进少数民族相比,直过民族至今仍存在着发展的严重滞后性。从居住位置来看,直过民族多居住在高寒山区,户与户之间分散、家庭之间距离非常远,信息互通难度大。从生存环境来看,长期保留原始耕种传统,粮食生产总量低,受季节性波动大,存在“靠天吃饭”。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交通闭塞、信息不灵,直过民族的基本生存承受巨大压力,自身资源利用率极低,整体社会文化发展落后,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经过“直过”后50多年的发展,德宏“直过区”因行政区划及其建制沿革的不断变化,其村寨及区域分布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目前全州“直过区”涉及州内3县2市46个乡镇、171个村委会、1207个村民小组,分别占全州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总数的71.88%、47.63%和32.01%;共有21.2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7.76%,分布面积约5426.5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7.08%。
  
  二、直过民族的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
  
  人口素质、教育程度是决定一个民族或人口的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指标。德宏州直过民族接受教育的渠道,主要包括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经历。传统教育方面,直过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点,从内容、方式、途径等方面,依据传承“社会生活”创造和沉淀的传统民族文化而产生的[2]。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由施行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通过“家庭、村社、族内”等渠道施行对生产知识、社会知识的教育。直过民族把生产生活知识的灌输、能力的培养,都寓教于生产生活实践,或寓教于乐。采取宗教活动、节庆歌舞、丧葬仪式等活动施以完成,由教育者言传身教,充分利用口头和行动等教育方式,潜移默化,让受教育者耳濡目染,年轻一代逐步获得生产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形成基本的道德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角色意识,逐渐走向成熟。1949年建国后,直过民族获得政治的解放,解除了民族压迫、经济生活获得好转,原始的传统教育也一步跨越到了近代的学校教育。1953年德宏建州后,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走过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完备的阶段,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教育获得了全面持续的发展。尤其是采取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途径——双语教学,利用学校教育的平台,系统地讲授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直过民族的思想观念、社会行为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党的民族教育优惠政策实施,使直过民族将读书接受教育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政治解放、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学校教育态度从原来地被动向主动转变。2000年,德宏州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至此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直过民族的文化水平逐渐提高,提升了参与直过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部分直过民族也逐渐在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担任领导、干部、办事人员;在商业、服务领域以及生产交通运输行业承担行政、技术任务;在直过区各行各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直过民族在各行业的贡献无疑推动了直过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也给因为掌握了文化而得以参加工作的部分直过民族使其家庭社会地位提高、经济条件改善。因此,学校教育对德宏州直过民族群体以及部分直过民族家庭的显性好处,激发了直过民族在思想和行为上对党学校教育政策的支持和响应。2010年统计显示,直过民族接受教育人数呈上升趋势,目前在读幼儿园3555人,在读小学20498人,在读普通初中8506人,在读普通高中1060人,在读中等职业学校1390人,累计35009人。“送子女读书是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的观念深入直过民族的心中。
  然而,受居住地域、经济收入、思想观念等方面影响。从整体水平来看,德宏州直过民族人口的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贫困面很大,经济发展极为缓慢,文化科技水平仍处于低层次,大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基本能得到解决。改变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高直过民族整体人口素质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首先,从居住地域来看,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的山区半山区,且大部分居住区紧邻国境边境线,多为高山峡谷,群山环抱,沟壑纵横,生活环境恶劣,对外通行困难,历史上长期处于近乎封闭的状态,近亲结婚、少数人口之间通婚,导致民族人口数量较少、人口质量偏低。2010年实地调研结果表明,50岁以上的直过民族文盲率(以汉语为标准)为100%,35岁—49岁的直过民族多数小学毕业,15岁—34岁的直过民族仅初中毕业,只有极个别具有高中或大专以上学历。
  其次,从经济收入来看,由于封闭的自然环境,民族文化受外来文明的撞击较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受限制,在旧观念和习俗的束缚下,长期保持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劳动工具简单粗糙,耕作技术原始落后,一般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且作物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水稻、包谷为主。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粮食产量极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滞后。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例,2010年德昂族占全州德昂族总人口的27.3%的三台山德昂族乡(德昂族408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9.1%)为2489元,是全国的42.1%;傈僳族占全州傈僳族总人口15.4%的盈江县苏典傈僳族乡(傈僳族519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6.1%)为1353元,是全国的22.8%。2009年末,盈江县有景颇族4417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9%,景颇族农民人均纯收入1215元,是全国的23.58%。可见,尽管直过民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整体情况仍然非常贫困。
  最后,从思想观念来看,直过民族都有原始宗教的信仰传统,存在严重的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现象。长期以来,民族文化、传统信仰和外来宗教之间,经历了冲击、相抵抗、相揉合的过程,形成了直过民族自身宗教的特殊形式和内容。德宏州境内的直过民族以小乘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为主要的宗教信仰。盈江县景颇族信教群众1.42万人,约占景颇族总人口的32.2%,有基督教堂152个;傈僳族属全民信教,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天主教,成多种宗教教派共信共奉共存的态势,宗教教规教义对民族思想及意识形态有很大影响,全州傈僳族群众已有1.96万人信奉基督教,信奉基督教人数约占总人口65%;德昂族全民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在德昂族中传播的历史很长,宗教教义和教规对德昂族社会文化及思想意识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之,受周边邻国缅甸影响,直过民族的思想观念不开化,没有开放的视野,参与竞争,改变自身意识较弱。综上所述,由于直过民族居住的村寨分散、家庭户之间距离远,生存条件与生活水平差,以及盲目信教,导致升学率较低,村寨办学难,人口文化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偏低。
  
  三、直过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与基础设施情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及政府针对少数民族的历史、社会、地理等现实状况,先后颁布一系列特殊的政策与措施。198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把民族基础教育作为‘重中之重’;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考虑民族教育特殊性,由地方负责基础教育,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指出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基础的实际,采取因地制宜、分类规划、分类指导的政策,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1993年《全国民族教育发展与改革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绝大部分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要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多年来,德宏州针对边境、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等现实情况,认真贯彻、实施专项义务教育救助工程。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中小学生享受“免书费、杂费、文具费”教育,累计17.67万人次,经费达2916.63万元。2005年至今,“三免费”教育过渡为“两免一补”(免书费、免杂费、补助生活费)。立足自身实际,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德宏州民族基础教育取得了较好发展。2009年,政府财政收入98345万元,其中教育经费支出23587万元,占23.98%。德宏州教育事业基本形成了以基础教育为主体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专、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截止2010年末,德宏州拥有小学465所,在校小学生107316人;初中65所(普通中学51所、完全中学5所、高级中学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在校初中生51315人,在校高中生11655人;普通高等学校2所、中专职业技术8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大专生6201人(含五年制大专)、在校中专生3200人、在校职高生7645人;幼儿园103所,在校幼儿29142人。少数民族教育取得较大的实效,2010年德宏州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216474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104211人,占全州在校学生总数的48.14%。小学阶段学龄儿童的入学率99.8%、辍学率0.46%;初中阶段学龄少年的入学率81.18%、辍学率1.54%、升学率52.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8.77%。
  依据国家及省《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相关文件精神,各级政府重视直过民族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资金扶持、对口帮扶等计划和项目,循序渐进提高直过民族生活水平。截止2010年,中央及省下达民族专项资金3325万元,涉及452个项目;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德昂族族发展的项目达353个,资金2549.5万元,占下达资金的67.67%;主要用于水电路基础设施、养殖种植业、能源(沼气池及配套圈厕)、文化和科技培训等建设,17个德昂族聚居村委会通过省级验收,11个村委会通过州级验收,基本达到了扶持德昂族发展“四通五有三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切实贯彻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千方百计“控掇保学”,加强直过民族教育。2009年,省下达州的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费177.16万元,省定向民族中学高中住宿生生活补助费28.95万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直过民族困难家庭读书难问题。此外,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培训、充实,使师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2005年与2010年的统计数据相比较,小学专任教师从6685人增加到6765人,初中专任教师从3009人增加到3217人,高中专任教师从486人增加到787人。2010年小学、初中、高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01%、98.94%和96.95%,比2003年的93.35%、89.19%、78.05%分别提高5.66%、9.75%、18.9%。各类各级专任教师比重的增加,為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四、直过民族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德宏州直过民族教育已经取得了较好成绩,但当前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基础教育薄弱,职业教育发展缓慢,考入高校的直过民族学生比例依然较低,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仍然十分突出,必须采取特殊措施,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1.争取国家制定和实施直过民族特殊的教育扶持政策
  分析上世纪50年代少数民族地区成功实现社会发展形式的“直过”腾飞经验,国家应在教育扶持方面对直过民族提供特殊政策,在人口素质上再创“跨越式”发展,缩小直过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人口素质差距。首先,资金支持是核心。对边疆地区“直过民族”基本情况进行摸底造册,深入了解生存条件、生活水平、教育情况、就业范围等有关现实,国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直过民族教育,改善生存生活环境,实现直过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其次,项目支持是关键。分析边疆地区“直过民族”的现实难题,认清直过民族的教育问题共性,详细掌握直过民族的个体教育问题特殊性、差异性。依据事实,提出针对性的项目支持,真正做到想“直过民族”所想,办“直过民族”所需,让直过民族真正感受到“一家人”的温暖。最后,异地督查体系是手段。保证国家对直过民族的教育扶持政策的落实与到位,有力的督导审评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取异地交叉的方式或手段,实现“监督、引导、审查、评估”一条龙,让政策真正落实,责任到位,成效显著。
  2.充分认识直过民族教育的特殊性,加快直过民族教育发展
  历史与自然的特殊性造成了直过民族的特殊性,直过民族经历原始部落社会的历史漫长,且生活在崇山峻岭中,自然条件、交通条件、接受先进文化的条件很差,历史上的民族压迫之苦,历史与自然造成了直过民族的落后。直过区政府应针对直过民族人口素质、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现实,落实教育资金投入、人才培训计划。首先,下大气力解决直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落后问题。坚定不移抓“两基”工程,针对直过民族聚居分散的特点,实行寄宿制、半寄宿制学校教学,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地方财政拨一部分、向外帮扶引一部分、地方企事业捐助一部分”的方式,给予直过民族学生生活补助,让家长放心给子女就学、学生安心在校读书。其次,关注拓宽“就学—升学—就业”的渠道。建立直过民族学生在“州—市(县)—乡”三级的档案,及时了解、主动掌握最新情况,与直过民族家庭签订“就学与就业”联动书。最后,因地制宜创建直过民族乡镇后备人才库。提高直过民族子女就学、升学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让他们切实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要依据“直过民族”乡镇的现实,让生在、长在本民族乡镇的子女,毕业后能回到自己的乡镇,为乡亲谋福利、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从小灌输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思想教育,让直过民族学生把爱学习、爱家乡紧密结合在一起,身体力行,认真学习、仔细思考,将个人素质的提升与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真正当家作主人。
  3.创建直过民族教育一条龙体系
  政府加大 “直过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与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沟通,创建直过民族“基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高等教育”配套体系,专门针对直过民族的特殊性,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把直过民族的“师资培养、劳动技能学习、就业实施计划”紧紧联系,实现直过民族的生存与发展。(1)下大气力解决直过民族基础教育落后问题。明确基础教育学校责任,一方面加大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培训,做到每学期、每年度,有计划、分批次,将教师送到发达地区学习深造;另一方面,认真用好专项教育经费,分阶段改善教育基础设施,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另一方面,认真解决双语教学问题。清楚认识到语言障碍,是边疆地区直过民族教育质量上不去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依据直过民族的基础教育现实,配备、配足双语教师,想尽一切办法留住人才,保证直过民族学生的学习无障碍。此外,针对直过民族学生在校学习如知识吸收、技能培养、道德品质、升学意愿、发展规划等建立专门档案。教师教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视与直过民族学生的沟通交流,为下一步教育分流打好基础。(2)发挥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潜力。针对直过民族学生的个体差异,“直过区”政府作为协调者,基础教育学校与职业技术教育学校、成人教育学校建立挂钩点,有计划、分阶段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直过民族的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充分挖掘直过区的中等职业学校、中等技术学校、成人教育的优势,逐步提高直过民族素质。(3)改革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扩大直过民族在德宏州高等教育招生数目,降低直过民族的录取限制。针对直过民族学习的吸收度较弱,技能的掌握度较慢,就业的适应度较低等特点,在设置专业、配备教师、学习进度等方面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改变直过民族怕学、厌学情绪,调动直过民族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培养直过民族人才,推动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2007年德宏年鉴,德宏州史志办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7.9.
  [2]高志英,20世纪中国边疆“直过”民族教育观念变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9月第25卷3期.
  [3] 2009年德宏年鉴,德宏州史志办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09.9.
  [4]2010年德宏年鉴,德宏州史志办编,德宏民族出版社,2010.9.
  注:
  本文为中共德宏州委党校校级课题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试从主题学的角度分析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世界文学长廊上出现的“世纪儿”、“多余人”、“零余者”等一批文学形象,旨在探析知识分子典型的生存困境及其审美意义。  [关键词]世纪儿 多余人 零余者 知识分子 生存困境  文学是社会生活和一定时代特征的产物,从西方以“模仿”为主要特征到中国以“表现”为主旨的文学,每个时期的文学都是对一定时代生存境遇的反映和思考。社会生活具
期刊
[Abstrac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ealth care system 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political economy. The paper explores the analysis from three perspecti
期刊
[摘 要]本文围绕大学信息技术基础课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论文就教育理念的转变、教材改革、教学内容的取舍以及课堂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能更好地与专业结合,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要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基础 专业融合 应用型人材 教学改革  1.现状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是二本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通识教育必修课,课程开设的目的在于让新
期刊
摘 要: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体会、理解《纲要》内容,坚持德育为先的战略主题,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纲要》精神。  关键词:育德;多样化;实践与思考  2010年7月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时至今日恰逢两年了,《纲要》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对学校德育也提出明确要求。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
期刊
[摘 要]电影《女检察官》紧紧围绕服务构建和谐社会来真实再现女检察官宽严相济、人性化办案的执法经历,影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戏剧冲突、叙事框架、叙事主线、情节、人物  引言  电影《女检察官》是以全国优秀女检察官白洁的真实事迹改编拍摄的,尽管影片对一些包括角色姓名在内的细节进行了虚构与艺术化处理,但是片中所采用的案例都是真实的。这是一部真人真事的电影。 
期刊
[摘 要]《金陵秘事》整部剧将以国民党发行金圆券为时代背景,再现了国民党内部官员互相侵轧为了利益各自为营以致最终作茧自缚的黑幕。该剧以灰、白、黑为总基调,真实再现了那段风云变幻的离奇故事,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主题。  [关键词]拍摄风格、叙事、视觉效果、服饰设计  引言  《金陵秘事》讲述了1948年的南京,在国民党政府的管理下,中央财政近乎崩溃。国民党政府为弥补国库亏空,妄图利用改换币制,摆脱日益恶
期刊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提出了构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战略。其中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刻,审时度势地从我国多民族的具体国情角度出发进行全面考察,提出这一长远的方针
期刊
[摘要] 从建立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体系的目的和作用入手,静态性建立现阶段城镇体育社会化评估指标体系。目的在于评估体育社会化的总体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社会化意义的认识,找到加速体育社会化进程的可行途径。  [关键词] 城镇 体育社会化 甘肃省 指标 大众体育    一、 研究意义  体育社会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体育必须深入社会,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二是社会各方面积极举办体育活动,参与体育的组织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引领的重要性,从“创新发展理念”、“构建子文化体系”、“创建学习型组织”三个方面论述了安钢突出文化引领促进了企业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 文化引领 安钢发展    安钢集团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具有年产钢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50年来,安钢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强化管理,创新经营,走出了一条持续健康快
期刊
[摘要] 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也逐步形成或融入了教育国际化这一潮流中。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世界同化,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融入教育国际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走向国际化教育,才能培养出具有世界眼光、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人才,也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国际化 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