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创设崭新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丢途径之一。
  自主探究 空间 学生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血液,也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挑战,一问到底、一讲到底的旧模式以不能适应新课程,那么新理念下的教师要为学生留下什么,才能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创新乐趣、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把自由表达机会留给学生
  《新课程》明确提出,转变学生“要我说”为“我要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教师先丢掉自己手中的那根指挥棒,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教学情境中扩展出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例题“聪聪有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花有几朵”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想办法解决这道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红花有5朵,我先摆5根,黄花比红花还多3朵,在下面先摆和红花同样多的5根,再摆出多出的3根,我一数小棒是8根,因此黄花就有8朵。
  生2:黄花比红花多3朵,把黄花看作大数,红花看作小数,多3朵是相差数,求大数就用小数 相差数。列式为5 3=8。
  ……
  学生个个的精彩之处,使我顿悟了许多:在教学中,多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表达出教师可能表达不了的,感悟出教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动手操作的自由留给学生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深,掌握得更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先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运用多媒体出示升国旗的场面,画面定在国旗上,国旗变成一条红领巾,让学生说一说红领巾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变成了什么图形?
  2.让学生折一折,摸一摸。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按自己的意愿折一折不同的角.再摸一摸折出的角的边和顶点,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3.让学生做一做,拉一拉。让学生用学具做出一个活动角。用双手拉动活动角的两条边,看一看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4.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出示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不一样的两个角,让学生判断谁大谁小?学生判断后,教师不要立即给予评价。
  这样,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拉一拉、想一想,让学生进一步实实在在地区分这些物体的特征,感知了它的根本区别,为图形概念的建立做了坚实的铺垫。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趣。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把个性体验的空间留给学生
  《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需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我出示算式:23-7=?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想办法,算出结果是多少,再在小组内交流,总结算法。小组汇报如下:
  一组: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
  二组:我们是通过思考得出的,13-7=6,所以23-6=17。
  三组:我们组是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算出来的。因为23-7就是从23里去掉7个1。我先把计数器个位上3个1去掉。还要去掉4个1,我就从十位上拨出一个珠子换成个位上10个珠子,再从个位10个珠子里去掉4个,结果就算出了16。
  四组;我们把23分成10和13,用10-7=3,再3 13=16。
  五组:我们先用23-3=20,再把20分成两个10,用一个10-4=6,最后把6加上另外一个10就算出16了。
  这样教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而主动思考与实验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实验就必然开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才能展示出学生的不同体验和困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果教师强调统一的算法,学生能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成功体验吗?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把发散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
  在数学教学中应设计一系列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用发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寻找解题方案。
  如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剪去一个后还剩多少个角?这种结论开放性练习题,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一般能发现以下三种结论:□□□
  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冲破常规,还能得出许多种结论。这种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认真仔细、全方位地去思考,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全面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把课外探究的空间留给学生
  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探究性的工作,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从课堂拓展到课堂之外。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让学生自觉进行习题的设计,然后在练习课上交流。
  1.公式的顺用。在自学例题、自编习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从教师的背后走了出来。在分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编制了许多习题,如101×64、98×102、125×72、125×79、125×88等,并在反馈的过程中,将学习掀起一阵阵的“高潮”。采取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师稍加点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2.公式的逆用。在自编习题的过程中,学生找出编题窍门,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应先找一找数的特征。在现实的探究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列出了73×99 99的简算题,马上引来诸多争议,大部分学生认为此题编错了。面对大家的反驳,这位学生也一时泄了气,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并告诉大家:“他编得对,那么如何简算呢?留给大家回去思考!”这样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的人格,而且也为下阶段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要较多地占用课堂时间,要给学生留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了新知识,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教师与学生交流平等、和谐,并且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评价,真正地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对"液-液分离设备的设计"[1]的设计方法加以改进、完善和补充,并介绍改进后液-液分层器的设备结构、特点及计算方法,补充了分层器分析设计有关参数的选择并进行了说明.
汉字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载体,写好汉字,既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义务,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容推辞的责任。在一年级时,我对班级学生在写字习惯方面进行了培养,但经
物理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方法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值得深思的问题。不言而喻,中学物理课的教学方法是特别多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创优教学方法,全面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要想全面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必须明确创优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有道是:“教學有法,教无定法。”从我们物理课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目标,不同设备条件,不同水平学生,选
蒋成禹指出:“语文课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只要从自己的认知结构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提出新的思路、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对自己个人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新。”因此,个性化阅读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我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凸显个性化。然而,当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培养却不尽如人意。目前,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语文课本内
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3的教材《文化生活》四个单元共20个框题,教材框架总体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单元,讲述'文化一般';第二部分包括后两个单元,立足中国
小学时期是学习知识的黄金期,更是提升心理能力的关键期。当今的孩子不缺知识成长的渠道,缺的是心理成长的渠道。由于心理教育的严重滞后,导致很多小学生产生了学习与行为问题,不
高中生物必修二中孟德尔的遗传定律一章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的一部分内容,也是生物学科各种考试中分值比例较大和具有很好选拔功能的一类知识命题载体。
模块化自动化系统MAS R100及其应用,通过该系统灵活方便的组态功能,实现由三冲量给水、串级及前馈燃烧系统为主的锅炉控制策略,有效克服了蒸汽负荷波动大、经常带水及燃烧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