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微课”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的研究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泰微课”是泰州中小学微课程的简称,是泰州市基于微视频学习资源促进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的一项信息化应用项目.“泰微课”:以教学视频和音频为主要载体,在三到五分钟内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或教学环节(含活动、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适合学习的教学资源.“泰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要求.“泰微课”学习是基于新媒介生态环境应运而生的,它适应了学习者呼唤更丰富的非正式学习体验的个性化需求.利用“泰微课”资源,学生可以在家自主学习.如果学有困惑,可以暂停、倒退、重放,方便个性化地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泰微课”;初中学科;教学;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3-0042-02
  2017年10月,我校向泰州市电教馆申报了《“泰微课”与初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2018年1月得以立项,2018年6月在市电教馆专家的论证下顺利开题.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做到领导重视,课题研究人员工作扎实到位,课题研究有序推进、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目前所做的工作
  在一年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把过程做实、做细,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课题研究的日常管理,落实研究任务
  (1)课堂教学研究:
  ①每人至少上一节研究课;
  ②结合课题,开展教材分析和课题沙龙;
  ③组织成员上研讨课,并组织讨论.
  (2)教学反思撰写:至少有一篇以上论文在市级以上获奖或发表.
  (3)积极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①强化每周三的业务学习,在按教研组学习的基础上能以课题组为单位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听课评课,自身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②制定详细有效的研究计划,便于抓实研究过程.在管理上做到定人员、定时间、定内容,共同探讨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
  2.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1)抓理论学习.采取个人自学,集体交流的形式,认真学习《江苏教育》、《人民教育》等教育报刊(网上相关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继续学习了各科《新课程标准(2011版)》及解读各科《考试大纲》等有关课程改革的材料,观摩了部分一线教师的示范课教学,不断探求“翻转课堂”领域教与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
  (2)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要求听课老师回校后进行总结反思,學习成功之处,并及时向课题组老师传达,既开阔了听课教师的眼界,同时又使其它教师有所启发、收获.
  3.深入课堂第一线,扎实开展了课题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和有关研讨
  课题组对教材进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弄清教材中哪些教学内容适合结合“翻转课堂”让学生先学,设计好前置性小练习,把课本中的知识结成点,由点连成线,再成面,以求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研究课的质量,我们规定仍旧采取“说课——听课——评课——反思”的方式进行,教研活动都要做到集体备课、全员听课、说课反思、认真评课,同时我们进行了教学设计比赛和示范课教学,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因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定期了解学生课后利用网络学习微视频完成预习单的效率、效果.
  4.撰写了课题论文和案例
  可以说,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初步的实践探索活动,我们的课题研究已进入一个逐步深入的状态.到现在为止,我们对学生的课前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现状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并着力在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中,研究“泰微课”与初中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问题引领和行为指导,着眼于教基于学的创设以及教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着眼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优化等问题.
   二、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过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泰州地区首推“泰微课”,要求在泰州市中小学普及“泰微课”教育.而“泰微课”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泰微课”的关键,是“泰微课”和其他学科教学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泰微课”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泰微课”已成为拓展学生学习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市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泰微课”教育,同时要加强“泰微课”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开展“泰微课”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题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
  通过“泰微课”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教会学生学会运用“泰微课”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促进教师掌握和运用“泰微课”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一批能熟练地将“泰微课”与学科课程整合起来的骨干教师,给全校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全面推进我校的“泰微课”建设的进程.
   三、研究的内容
  研究在各学科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手段,探究“泰微课”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研究.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泰微课”,服务于教学,培养具有良好信息处理素养的学生.
  1.关于应用“泰微课”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思想、理论、理念的研究;
  2.关于运用“泰微课”优化学科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的研究;
  3.关于实现“整合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研究;
  4.关于实施“有效整合”的校本学材开发的研究.
   四、研究结果及成效分析
  1.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并形成“泰微课”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模式;
  2.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探索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泰微课”来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变革的途径、方法和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总结出“泰微课”应用优化学科课堂教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
   五、主要创新点
  1.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伙伴式的生生关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教师传统的“传道、授业”的角色,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铺路人.
  2.课堂教学的创设情景多样化,让学生多式多样地自主参与学习机会增多.
  3.课后作业设计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
  4.引导学生正确评估自我,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己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奚爱国.“泰微课”助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03):69-72.
  [2]徐明.基于“泰微课”资源的三步导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08):37-38.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由于各种噪声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原子钟运行情况十分复杂.为了准确地预测其确切的频率变化或钟速,有必要研究建立一个可靠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原子钟的钟速,以便在地方协调时的
兴趣是激发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精神体验,为优化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提供支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探索相关的方法.促进学生物理学习成果的提高.本文主要讨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阿联酋阿卜杜拉·古赖尔教育基金会(Abdulla Al Ghurair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达成合作意向,将向阿拉伯国家的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机会。该基金会
小学生的特点是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成为教师探索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
为满足电子类实验教学对示波器功能及性能指标的要求,设计了参数可灵活设定、应用场所不受空间限制的无线示波器设备。系统以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a Array)作为主控制
"体验式"的教学是新时期下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对知识的认知规律,制定出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特别是高中阶段的数学课堂,教师
在高中时期,物理是一门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困难较大的科目,理科生也不例外,其内容较为抽象,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水平要求较高.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需
解析几何通常依托运算解决问题,但是一些解析几何题目仅靠运算不能完成解答,此时定义有重要作用.解题时可以应用定义的性质定理功能,也可以应用定义的判定定理功能,达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