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职业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职业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就业
人的素质在《辞海》(1999年版)是这样解释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而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人的职业素质越高,获得就业和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近几年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2011年人数达660余万,2012年人数达680万人,2013年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增加的同时,各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也在逐年上升,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比较容易了,但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比较困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造成失业或者跳槽的原因虽然有学校、社会的客观因素存在,但大学生本身对就业观念的错误理解、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职业生涯缺乏准确定位、对专业特长过于追求等主观因素也造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披露,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但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大学生要顺利的就业,要在职场中站住脚跟,在大学期间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当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知识含量的差异逐步缩小时,在职业门槛上,用人单位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考察时,将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而高职高专学生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竞争工作岗位时,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的形成是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不当行为的过程,既需要主动地学习、实践,更需要通过体验、感悟自我提高。
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这就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单看成赚钱谋生和临时落脚点。在学校时,就要养成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理素质的提高。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人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常。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尊重意识的培养。尊重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一。学会尊重是一个人成为有人格的人,并能享有做人尊严感的关键。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自尊。因为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基础。要先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善待自己。然后,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平等待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宽容大度。
自学能力的提高。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好的成绩单不等于可以找到的好工作,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自我学习。在大学生期间,除了课堂上所灌输的知识,还需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综合实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好奇心,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或人们都这样做、这样说的都是真理。并且还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只有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目前,登记在册的职业约有2万余种,比起古时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职场分工已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和多元化。在就业或在择业时,也不要将自己“画地为牢”,不要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这样获取成功的机率也会更高。
参考文献:
[1] 於兴中《法律文化研究文丛:法治与文明秩序》2006-01
[2] 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就业
人的素质在《辞海》(1999年版)是这样解释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人们在实践中增长的修养,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某些素质上的缺陷可以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程度的补偿。”而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人的职业素质越高,获得就业和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多。
近几年大学生的毕业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2011年人数达660余万,2012年人数达680万人,2013年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人,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在增加的同时,各招聘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每年也在逐年上升,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工作比较容易了,但是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比较困难。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大学生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1年为17.5%。造成失业或者跳槽的原因虽然有学校、社会的客观因素存在,但大学生本身对就业观念的错误理解、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对就业期望值过高、对职业生涯缺乏准确定位、对专业特长过于追求等主观因素也造成了大学生频繁跳槽。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披露,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0.2%,但在已就业的毕业生中,只有47%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大学生要顺利的就业,要在职场中站住脚跟,在大学期间就需要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当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知识含量的差异逐步缩小时,在职业门槛上,用人单位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考察时,将综合素质的高低作为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而高职高专学生在与本科院校学生竞争工作岗位时,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个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一种养成教育,它的形成是在生活中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也是不断修正不当行为的过程,既需要主动地学习、实践,更需要通过体验、感悟自我提高。
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养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这就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而不仅仅是单看成赚钱谋生和临时落脚点。在学校时,就要养成不管做什么事一定要做到最好,发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态度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心理素质的提高。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人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常。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尊重意识的培养。尊重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之一。学会尊重是一个人成为有人格的人,并能享有做人尊严感的关键。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首先要学会自尊。因为尊重自己是尊重他人、尊重社会的基础。要先正确认识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善待自己。然后,就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平等待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宽容大度。
自学能力的提高。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好的成绩单不等于可以找到的好工作,一个人最终是否成材,往往不取决于学历的长短和课堂知识的多少,而取决于是否自我学习。在大学生期间,除了课堂上所灌输的知识,还需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增强综合实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好奇心,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怀疑态度,不要认为被人验证过或人们都这样做、这样说的都是真理。并且还要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或从事的工作事务要有异的观念,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安全区,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划地自限,勇于接受挑战充实自我,一定会发展得比想象中更好。
在整个大学期间,大学生只有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目前,登记在册的职业约有2万余种,比起古时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的职场分工已越来越趋于精细化和多元化。在就业或在择业时,也不要将自己“画地为牢”,不要局限于某一行业或某一职业,这样获取成功的机率也会更高。
参考文献:
[1] 於兴中《法律文化研究文丛:法治与文明秩序》2006-01
[2] 平芸《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