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读书、看书的,而不是给学生讲书的。”如何通过语文教学让小学生有能力读书并学会如何读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讨论的话题。《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明了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方向:“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做到这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朗读,教师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则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初衷。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去朗读课文。多读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明白词语意思,还可以深化理解、训练思维能力、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让学生默读,也可以学生之间比赛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配乐读,抽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读等。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阅读,通过学生的互读互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以及潜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去。即使遇到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帮助他,并鼓励他以后多加尝试,取得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来。如在阅读课《草原》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视频,并配以慷慨激扬的具有大草原风情的音乐,营造出草原的气氛,学生想了解更多关于草原的信息时,教师就及时做出引导,让他们进入课文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配着美丽的草原图景,既能让他们更加认真与投入,又能唤起小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唤起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处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半幼稚时期,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大多来自身边的教师与家长,对身边成人也有着强烈的模仿欲望,并且自身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他们对老师的行为具有极强的模仿欲,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对课文进行范读,他们常常会认真聆听并注意着老师的语气、声调还有表情,在自己的阅读中也会加以模仿。
教师的范读需要教师能够掌握正确的发音与断句方式,这样学生在进行模仿的时候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朗读不同于书面语,发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音变的现象,如《桂林山水》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是就一连有好几个音变,“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些“啊”的读音要分别变为yɑ(呀)、wɑ(哇)、nɑ(哪),读起来才流畅自然。音变的理论原理对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只需简单交待,主要是让他们注重音变的读法。另外断句也是需要教师在范读中体现出来并对断句方式进行讲解的,合理的停顿不但可以使优美的文字听起来更加抑扬顿挫,也能起到区分语义区分感情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动手写作的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自身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体现。
四、倡导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感受能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阅读”。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必须注重学生自身的能力锻炼。探究式阅读就是把阅读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习与深化。新《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阅读的提倡与实施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比如学生学习《丑小鸭》就会疑惑:“为什么丑小鸭与别的小鸭不一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会问:“小女孩的妈妈去哪里了?”“他们那里没有收留孤儿的地方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吸引着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课文的阅读与感受,体会文中世界的深层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教会对世界只有初步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着重对小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进行的培训,同时知识、思想与情感也在阅读教学的目标当中。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循循善诱,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一定能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教学的成功,不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一、学生的自主性是阅读教学的关键
阅读教学,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朗读,教师一味地把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则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初衷。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阅读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去朗读课文。多读课文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生字、明白词语意思,还可以深化理解、训练思维能力、体会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读的方式有很多,可以让学生默读,也可以学生之间比赛读,也可以分角色朗读,还可以配乐读,抽课文中优美的句子读等。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阅读,通过学生的互读互评,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身的水平以及潜能,以饱满的热情快乐地投入到阅读学习当中去。即使遇到读得不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大家一起帮助他,并鼓励他以后多加尝试,取得进步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参与到阅读教学当中来。如在阅读课《草原》的讲授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无边无际的绿色草原视频,并配以慷慨激扬的具有大草原风情的音乐,营造出草原的气氛,学生想了解更多关于草原的信息时,教师就及时做出引导,让他们进入课文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配着美丽的草原图景,既能让他们更加认真与投入,又能唤起小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唤起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注重范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处在心智还未完全成熟的半幼稚时期,对事物的认知与理解大多来自身边的教师与家长,对身边成人也有着强烈的模仿欲望,并且自身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范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教师是孩子们心目中最完美的偶像。”他们对老师的行为具有极强的模仿欲,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老师能够对课文进行范读,他们常常会认真聆听并注意着老师的语气、声调还有表情,在自己的阅读中也会加以模仿。
教师的范读需要教师能够掌握正确的发音与断句方式,这样学生在进行模仿的时候才能给他们正确的引导。朗读不同于书面语,发音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音变的现象,如《桂林山水》描写桂林山的特点是就一连有好几个音变,“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这些“啊”的读音要分别变为yɑ(呀)、wɑ(哇)、nɑ(哪),读起来才流畅自然。音变的理论原理对小学生来说过于复杂只需简单交待,主要是让他们注重音变的读法。另外断句也是需要教师在范读中体现出来并对断句方式进行讲解的,合理的停顿不但可以使优美的文字听起来更加抑扬顿挫,也能起到区分语义区分感情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课本要求的阅读教学任务,而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意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习惯的好坏是阅读效果的关键,在阅读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勤于思考,并且笔不离手,随时画出或者摘抄优美的句子或者在自己有疑问、有感触的地方作批注等等,这些都是一些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引导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与训练。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有动手写作的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当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完善。具备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更多的书籍,对开阔自身眼界、增长见识、完善自身知识体系都是有益的。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功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内,但利在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教师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的体现。
四、倡导探究式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感受能力
新课标特别强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阅读”。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不再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要求,教师要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必须注重学生自身的能力锻炼。探究式阅读就是把阅读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阅读课文,发现问题、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通过自己查阅资料、主动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习与深化。新《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探究式阅读的提倡与实施也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
比如学生学习《丑小鸭》就会疑惑:“为什么丑小鸭与别的小鸭不一样?”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就会问:“小女孩的妈妈去哪里了?”“他们那里没有收留孤儿的地方吗?”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吸引着他们集中注意力进行课文的阅读与感受,体会文中世界的深层情感。
小学语文教学是为了教会对世界只有初步认知能力的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教学是着重对小学生的书面语言能力进行的培训,同时知识、思想与情感也在阅读教学的目标当中。以上是笔者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思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用自己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教学方法进行阅读教学,也需要教师本着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循循善诱,给小学生正确的引导,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反思与总结,一定能见证孩子的成长与教学的成功,不断体会到收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