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文本通过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学生进行有效性的仿写。通过整合单元教学,由点到面,从课内到课外等进行有效的仿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整合,精选一些议题,有系统性、目的性进行指导写作。通过反复性、螺旋行上升的方式是进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关键词:多文本;一片带多篇;整合;精选议题
“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叶圣陶)”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读轻写,精读粗写现象一直存在,读与写处于一种割裂的状态,长此以来,语文教学一直低效。学生写作能力欠缺,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有较大帮助,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达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融合。而多文本读写结合在随堂的读写结合更进一步,有了更深的融合。
首先,整合单元文本,找出读写结合仿写点。
语文教学过程,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语文教学又具有特殊性,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范本。教师要对同一内容教材进行整合,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一篇带动多篇,发现一些共同之处,然后进行指导。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他们具有相似的思想感情、写法特征、表现手法等,这就要求教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能赏析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写作指导。比如《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窗》等。也可以对一个作家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找到仿写点。比如把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和《绿》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写文章细腻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在写景过程中穿插的修辞,恰如其分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等。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比如写春草的“钻”“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梅雨瀑“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镶”字、“钻”字对写作的润色,学习怎样把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然后进行有依据的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有机统一。
其次,读写结合要以点到面,循序渐进。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有彼此独立的语言活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体验从未停止。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读与写的联系,注意发现写作过程中的隐性因素。把读写结合贯穿到语文活动中。阅读过程中对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写作过程又是对阅读的巩固与提高。我们中学选的文章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是极好的写作范文。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生精讀文章时,很多角度都适合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比如选材、谋局布篇、遣词造句、修辞等。这些都将是学生仿写的典范,都有很多的仿写点。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思考,针对每一课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比如教《一面》的时候,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抓住细节。先教学生赏析这三次描写,然后让学生学习仿写。有例可依,学生就会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然后,读写结合要课内外进行整合,拓展阅读视野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仅依靠课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进行依据课内向课外整合,我们整合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需要找出结合点,然后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把同一题材的进行整合,把同一写法进行整合,把同一语言风格进行整合,把同一作家作品进行整合。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应注意设置相关专题,号召师生共同行动起来,进行不同方式的组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依据议题进行阅读、分析,探究,极高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整合过程中,学会把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比如关于母爱的文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我们可与朱德的《我的母亲》进行整合,学习通过一些小事来表达母爱。并且和生活中的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做的一些小事进行整合。全面了解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人的文章写作。
最后,教师注意精选议题,进行能力训练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都是为了理解和运用。阅读是理解的吸收,写作是理解的表达,学习中,只有吸收的充分,表达才更为有力。因此,在读写结合研究中,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阅读、写作、理解之间的关系。操作过程层面上,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然后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注意议题的反复性。每一个议题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渐进式发展。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因此,要更具学习的目的多次训练,反复照应,强化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写人文章的时候,初一以《安恩与奶牛》进行写人方面训练,初二再以《最后一课》进行训练,初三以《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让孩子能够掌握怎样对人物进行刻画并运用到写作中。另外,选择议题时议还要注意其目的性和系统性。文本组合要注意其示范性和联系性。
总之,多文本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生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郑月琴.做大限度地解放和培养中学生的预读能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M].中国教育学刊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乔新涛,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中学。
关键词:多文本;一片带多篇;整合;精选议题
“语文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方面,读写结合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根本方法。(叶圣陶)”但在长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中读轻写,精读粗写现象一直存在,读与写处于一种割裂的状态,长此以来,语文教学一直低效。学生写作能力欠缺,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有较大帮助,有效的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达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融合。而多文本读写结合在随堂的读写结合更进一步,有了更深的融合。
首先,整合单元文本,找出读写结合仿写点。
语文教学过程,教材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语文教学又具有特殊性,它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教师活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个范本。教师要对同一内容教材进行整合,从中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以一篇带动多篇,发现一些共同之处,然后进行指导。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他们具有相似的思想感情、写法特征、表现手法等,这就要求教师发现它们的共同点,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并能赏析这些文章的共同之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写作指导。比如《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窗》等。也可以对一个作家的几篇文章进行比较,找到仿写点。比如把朱自清的散文《春》《荷塘月色》和《绿》进行整合,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写文章细腻的景物描写,尤其是在写景过程中穿插的修辞,恰如其分的动词、形容词的运用等。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比如写春草的“钻”“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写梅雨瀑“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镶”字、“钻”字对写作的润色,学习怎样把景物描写的栩栩如生。然后进行有依据的写作训练,达到学以致用,阅读与写作的训练有机统一。
其次,读写结合要以点到面,循序渐进。
阅读和写作是相互关联有彼此独立的语言活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体验从未停止。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读与写的联系,注意发现写作过程中的隐性因素。把读写结合贯穿到语文活动中。阅读过程中对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写作过程又是对阅读的巩固与提高。我们中学选的文章本身就是文质兼美的好文章,这些是极好的写作范文。尤其是一些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重要的影响。在教学生精讀文章时,很多角度都适合学生进行读写训练,比如选材、谋局布篇、遣词造句、修辞等。这些都将是学生仿写的典范,都有很多的仿写点。教师备课过程中要善于思考,针对每一课的不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比如教《一面》的时候,对鲁迅的三次外貌描写,采用由远及近,抓住细节。先教学生赏析这三次描写,然后让学生学习仿写。有例可依,学生就会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有助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然后,读写结合要课内外进行整合,拓展阅读视野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仅依靠课内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进行依据课内向课外整合,我们整合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一定需要找出结合点,然后进行有效的整合。比如,把同一题材的进行整合,把同一写法进行整合,把同一语言风格进行整合,把同一作家作品进行整合。我们在整合过程中,应注意设置相关专题,号召师生共同行动起来,进行不同方式的组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依据议题进行阅读、分析,探究,极高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整合过程中,学会把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比如关于母爱的文章,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我们可与朱德的《我的母亲》进行整合,学习通过一些小事来表达母爱。并且和生活中的我们的母亲对我们做的一些小事进行整合。全面了解母爱的伟大。同时也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写人的文章写作。
最后,教师注意精选议题,进行能力训练语文学习过程中,阅读和写作都是为了理解和运用。阅读是理解的吸收,写作是理解的表达,学习中,只有吸收的充分,表达才更为有力。因此,在读写结合研究中,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注意阅读、写作、理解之间的关系。操作过程层面上,议题的选择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议题确实能够将读写结合落实到常规的语文教学中,在阅读教学中写作指导,然后根据议题进行仿写或者创作。注意议题的反复性。每一个议题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渐进式发展。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渐进的、螺旋式的。因此,要更具学习的目的多次训练,反复照应,强化效果。比如我们在学习写人文章的时候,初一以《安恩与奶牛》进行写人方面训练,初二再以《最后一课》进行训练,初三以《我的叔叔于勒》进行训练。通过反复训练,让孩子能够掌握怎样对人物进行刻画并运用到写作中。另外,选择议题时议还要注意其目的性和系统性。文本组合要注意其示范性和联系性。
总之,多文本读写结合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在教学生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激发了学生的读写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这必将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郑月琴.做大限度地解放和培养中学生的预读能力[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6).
[4]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M].中国教育学刊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乔新涛,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阳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