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部分要求: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有“用教捌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意识。这一观点的提出,使习惯了教教材的老师陷入了困惑之中:教材是不是从此以后就不那么重要了?教师是不是从此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更改教材了?科学课堂是不是就由科学老师说了算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和路培琦老师在给科学教师们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将我们科学教师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全新教材观。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的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尊重教材,做教材的鉴赏者。
科学教材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转化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学习内容,它集中体现了时代对教学的要求,也集中了众多参加教材编写的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更集中了古今中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华。可以说教材中的每个章节、每一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每课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个问题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因此,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中如果看了表面内容,没有深入领会教材中的每个图片、每个问题的编写意图,就大刀阔斧地变更教材或者天马行空把教材弃之不顾的行为都不是一个智者的教育行为。教师应该尊重教材,尊重编者的意图,熟悉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把教材当作艺术珍品去鉴赏,发现它的珍贵之处,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实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就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读教材,做教材的驾驭者。
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精神实质,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1、教材知识点内部的联系。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的体系,清楚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还要了解每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好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
2、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新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意科学与其它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整体提高的效果。
3、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风俗等有很大差异,而教材中的一些活动设计和一些操作的材料不可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在深人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活动和材料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
重构教材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1、贴近生活,运用教材。
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对于学生来说有的比较陌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常常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结合实际,运用教材。
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乏特殊性,编者不可能考虑到不同地区所有学生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事物受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教材不能同步,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材为教学服务
3、相互渗透,用活教材。
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活化教材,启迪探究
科学教材虽然图文兼备,但因受时空和材料的限制,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采用实物、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资源。如教学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的相对运动,教师结合教材上的图讲解,远不如教师用“三球仪”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好。
四、超越教材,做教材的开发者。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将其延伸,开发学生的思维。
1、开放中发散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性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从不同的角度寻求结论,把知识学活。
2、延伸以超越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加深、拓宽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创编中提升
“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适度地创编教材。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对教师把握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自主创编一些内容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都有所进步,使教学因创编教材而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的执行文本的过程。科学教师应将教材与教学整合,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作者单位: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江苏2237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研制组负责人郝京华教授和路培琦老师在给科学教师们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教材只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将我们科学教师从“以本为本”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走向“以人为本”的全新教材观。要求科学教师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应成为教材的重组者、开发者,使教材更好的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一、尊重教材,做教材的鉴赏者。
科学教材是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转化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文本。它涵盖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活动在心理上和实践中主动获取的学习内容,它集中体现了时代对教学的要求,也集中了众多参加教材编写的专家和一线教师的集体智慧,更集中了古今中外不断探索的科学精华。可以说教材中的每个章节、每一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每课中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个问题都蕴涵着特定的意图,因此,其科学性和权威性是毋庸置疑的。在教学中如果看了表面内容,没有深入领会教材中的每个图片、每个问题的编写意图,就大刀阔斧地变更教材或者天马行空把教材弃之不顾的行为都不是一个智者的教育行为。教师应该尊重教材,尊重编者的意图,熟悉教材的结构,了解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把教材当作艺术珍品去鉴赏,发现它的珍贵之处,在教学中有效地进行实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教师就要尊重教材,用好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解读教材,做教材的驾驭者。
解读教材是指教师必需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教材的精神实质,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联系:
1、教材知识点内部的联系。教师要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把握教材的体系,清楚每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还要了解每节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把握好每个知识点间的联系。
2、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新课程强调各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综合应用。教师在解读教材时要注意科学与其它学科内容之间的联系,达到互相促进,互相补充,整体提高的效果。
3、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风土人情、生活风俗等有很大差异,而教材中的一些活动设计和一些操作的材料不可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教师要在深人领会编者编写意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寻找更适合学生的活动和材料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使教材更好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重构教材。做教材的运用者。
重构教材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使之更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把握和运用。
1、贴近生活,运用教材。
教材中列举的事例,对于学生来说有的比较陌生,这样不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学中常常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2、结合实际,运用教材。
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材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缺乏特殊性,编者不可能考虑到不同地区所有学生的需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事物受环境,气候等多方面的影响和教材不能同步,我们要结合生活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使教材为教学服务
3、相互渗透,用活教材。
科学与其它学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注重学科之间的知识迁移,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活化教材,启迪探究
科学教材虽然图文兼备,但因受时空和材料的限制,都是以静态的形式呈现,不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需要,采用实物、模型演示或多媒体课件,把静态的教材资源转化为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动态资源。如教学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的相对运动,教师结合教材上的图讲解,远不如教师用“三球仪”边演示边讲解效果好。
四、超越教材,做教材的开发者。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的将其延伸,开发学生的思维。
1、开放中发散
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材中设置了许多探究性的问题,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要引导学生大胆猜测,从不同的角度寻求结论,把知识学活。
2、延伸以超越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加深、拓宽教材的内涵和外延,从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3、创编中提升
“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规律和认知需求适度地创编教材。这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对教师把握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能力的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主题自主创编一些内容进行教学,促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都有所进步,使教学因创编教材而充满灵动、智慧与活力。
新课改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发挥创造性的空间,教学不再是教师忠实的执行文本的过程。科学教师应将教材与教学整合,创造性地用好教材,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使我们的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活力无限。
【作者单位:泗阳县工人子女学校江苏2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