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小衔接,是每一位学前班老师和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是学前班的重要任务。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个体成长中的大事,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转折。为了使幼儿进入小学以后,能比较顺利地适应新的环境,特别在幼儿的学习、生活、劳动习惯及能力等方面,结合学前班工作十几年的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习方面
1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入学后,游戏活动减少,学习将成为以读、写、算为主导的主要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走进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注重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形式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注重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好奇感,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爱问“为什么”,为上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幼儿顺利进入遵守规则的轨道。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培养幼儿集中精力做事情,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适应小学上课的时间要求,逐步养成集中上课,认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等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调整作息时间,使幼儿的活动向小学靠近。教育幼儿爱护学习用具,不撕书,看完后放回原处,听信号能迅速地进入活动室,进行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升入小学,书写成为一项每天都要进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课时,要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对幼儿的成长尤其重要。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升入小学后,每节课的内容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同时,要教育幼儿不打搅别人学习,不依赖别人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要认真,不潦草,不涂抹,爱护自己的作业,做到干净整洁。离园时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做到不装错、不遗漏。
二、生活、劳动方面
1在生活中强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在幼儿园的培养。从生活细微入手,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自己管自己的好习惯,会独立的进餐,饭后会收拾残渣,在喝水时能取出并使用自己的水杯饮水.能辨别自己的家庭住址,能正确的说出父母的名字,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等等。其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协调,明确教育目标。树立家长的信心,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自己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做幼儿的代言人,全职保姆,家庭保镖,形成健康的亲情关系,做好角色定位。
2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劳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还可锻炼幼儿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团结意识,培养幼儿愿意为集体服务的意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习惯。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行可用的资源,适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一是要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例如: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并指导幼儿饭前洗手,自己穿衣,睡觉时自己盖被子,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幼儿在不断的教育指导和习惯培养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责任观。二是树立幼儿的集体意识。设值日生,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值日工作。如发作业本,扫地,擦桌椅,整理玩具,午睡上床前将幼儿的鞋摆放整齐,让小朋友在接受别人的劳动服务后,学会说“谢谢”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让他们都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活动中,幼儿体验到当一名值日生、小老师的辛苦,也体验到为别人奉献、服务时的快乐。同时,幼儿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明白了集体的事情要由大家来做,逐渐形成了为集体做事光荣的观念,并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这些都为上小学集体劳动方面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奠定了好的基础。
教师还要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开放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关教育主题的研讨、交流和互动活动。以保证幼儿顺利向小学过渡,在小学校园里继续健康快乐的成长路程。
一、学习方面
1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入学后,游戏活动减少,学习将成为以读、写、算为主导的主要活动。但是幼儿教师千万不能走进让孩子提早接受具体课本知识的误区,而应注重孩子进行认、读、算背后的智能发展。在教学中注重智力因素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形式的直观性、趣味性。同时注重提高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教育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有好奇感,有学习新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爱问“为什么”,为上小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自控能力。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游戏、竞赛等活动,让幼儿顺利进入遵守规则的轨道。例如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培养幼儿集中精力做事情,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适应小学上课的时间要求,逐步养成集中上课,认真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等习惯。
3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调整作息时间,使幼儿的活动向小学靠近。教育幼儿爱护学习用具,不撕书,看完后放回原处,听信号能迅速地进入活动室,进行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升入小学,书写成为一项每天都要进行,且非常重要的事情,上课时,要提醒幼儿保持正确的坐姿,良好的坐姿有利于骨骼生长,有利于身体健康,这对幼儿的成长尤其重要。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认真倾听,不仅要倾听老师的教学,还要倾听同伴的发言。升入小学后,每节课的内容和密度都增加了,如果注意力不集中,势必会影响学习效果,降低学习效率。同时,要教育幼儿不打搅别人学习,不依赖别人能独立完成作业。作业要认真,不潦草,不涂抹,爱护自己的作业,做到干净整洁。离园时整理好自己的小书包,做到不装错、不遗漏。
二、生活、劳动方面
1在生活中强化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首先,注重在幼儿园的培养。从生活细微入手,减少幼儿的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充分信任幼儿,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养成自己管自己的好习惯,会独立的进餐,饭后会收拾残渣,在喝水时能取出并使用自己的水杯饮水.能辨别自己的家庭住址,能正确的说出父母的名字,知道简单的交通规则等等。其次,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协调,明确教育目标。树立家长的信心,鼓励家长放手,让幼儿在实际活动中自己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多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不做幼儿的代言人,全职保姆,家庭保镖,形成健康的亲情关系,做好角色定位。
2在劳动中培养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劳动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劳动还可锻炼幼儿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树立团结意识,培养幼儿愿意为集体服务的意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习惯。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可行可用的资源,适时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进而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一是要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例如: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并指导幼儿饭前洗手,自己穿衣,睡觉时自己盖被子,整理床铺,自己穿鞋,离园前自己穿外衣等。幼儿在不断的教育指导和习惯培养中,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劳动意识和责任观。二是树立幼儿的集体意识。设值日生,平时和孩子们一起做各种值日工作。如发作业本,扫地,擦桌椅,整理玩具,午睡上床前将幼儿的鞋摆放整齐,让小朋友在接受别人的劳动服务后,学会说“谢谢”等。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让他们都有为集体服务的机会。活动中,幼儿体验到当一名值日生、小老师的辛苦,也体验到为别人奉献、服务时的快乐。同时,幼儿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美好,明白了集体的事情要由大家来做,逐渐形成了为集体做事光荣的观念,并内化为一种道德品质。这些都为上小学集体劳动方面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奠定了好的基础。
教师还要与家长取得密切的联系,适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开放日,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相关教育主题的研讨、交流和互动活动。以保证幼儿顺利向小学过渡,在小学校园里继续健康快乐的成长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