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则是为适应不同的行为需要而存在的,在活动中,必要的规则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协调游戏者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准则,也是为了讓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更大限度的自由。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但规则的提出绝不是教师用于制约幼儿的,而是由活动本身决定的,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须遵守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规则一经形成,就应该坚持执行,这就说明规则的制定对于它的实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才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使幼儿遵守活动中的规则。因此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几种方法。
1 合理建立一日生活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本策略。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生活当中,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并遵守。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要细致,要明确、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印象,要给孩子养成的时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再有,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或将规则编成小儿歌,或设立各种主题的小评比,调动幼儿内在因素,激发幼儿的上进心,逐步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如:进餐时的“文明餐桌”、午睡时的“安静宝宝”。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2 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培养中,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类游戏,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于幼儿的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
如:表演游戏“公共汽车”,幼儿扮成年龄、身份不同的乘客,在有情景的社会性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行动,体验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实践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幼儿在反复的游戏中了解了乘车的规则与礼仪,并逐渐会把社会的规则要求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进而迁移到生活当中去。区角游戏中,利用环境暗示法,让环境说话,让环境的设置告诉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应遵守的规则,如用插卡标志,限定游戏人数;用安静图标,告诉大家要安静等,这种环境暗示没有任何的强制、命令和压抑,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3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之一。我们在幼儿生活学习的活动室、游戏场、走廊、楼梯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标志、符号、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已有常规,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上下楼梯的小脚印,形象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走右边;楼梯转台的不要拥挤的图片,告诉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饮水机前的等待线,告诉幼儿喝水时不拥挤,要会等待;幼儿物品的摆放标志,告诉幼儿物品取放要归位;游戏场上的安全文明游戏图片,提醒幼儿玩耍时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这些标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天天看到,这些标志不仅在无声地提醒孩子,同时,看到这些标志,幼儿也会互相提醒,按标志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很好地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4 走进幼儿生活,在讨论中协商规则、在实践中制定规则
活动前制订的规则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并且限制、阻碍了幼儿的活动热情,怎么办?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调整规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去倾听幼儿的需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想办法,对孩子提出的建议进行合理地筛选,最后达成共识,制订简单易行的规则,让规则成为孩子的内部需要。由于规则是孩子自己制订的,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的,这样制订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有效的,他们执行起来就更主动积极,没有不自在的感觉,反而觉得更加自由自在。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教师着力去形成的规则与自由和谐并存的氛围。
与幼儿一起通过讨论则定规则,让我看到了幼儿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多让他们自己商定规则,共同体验规则的必要性,激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需求,最终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使规则适合幼儿的需要而更加科学。
采用这种方法而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是任何活动是实施,教师都要把规则预先和幼儿讨论或告诉幼儿。而更应该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有必要制定规则,而是让有人自主的提出规则的制定,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如:“孩子们升如中班了,我就尝试让他们自主的去选择区域活动,可是第一次试行就出现了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涌向了角色区,这下可好,孩子们在角色去挣抢玩具,吵闹声,告状声,角色区是一片混乱。
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幼儿园 江苏省宝应县 225800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培养
但规则的提出绝不是教师用于制约幼儿的,而是由活动本身决定的,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须遵守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需要。规则一经形成,就应该坚持执行,这就说明规则的制定对于它的实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幼儿理解的基础上,制定的规则才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促使幼儿遵守活动中的规则。因此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师幼共同制订活动规则的几种方法。
1 合理建立一日生活常规,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将教育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本策略。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生活当中,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规则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我们了解并遵守。由于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孩子的教育要细致,要明确、要有耐心,要让孩子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印象,要给孩子养成的时间,只有通过不断的强化,不断地累积,结合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孩子做到持之以恒。再有,教师在培养过程中,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或将规则编成小儿歌,或设立各种主题的小评比,调动幼儿内在因素,激发幼儿的上进心,逐步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如:进餐时的“文明餐桌”、午睡时的“安静宝宝”。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2 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孩子有很大的吸引力,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由于幼儿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培养中,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类游戏,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于幼儿的游戏中,可以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
如:表演游戏“公共汽车”,幼儿扮成年龄、身份不同的乘客,在有情景的社会性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行动,体验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实践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幼儿在反复的游戏中了解了乘车的规则与礼仪,并逐渐会把社会的规则要求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进而迁移到生活当中去。区角游戏中,利用环境暗示法,让环境说话,让环境的设置告诉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应遵守的规则,如用插卡标志,限定游戏人数;用安静图标,告诉大家要安静等,这种环境暗示没有任何的强制、命令和压抑,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3 创设环境,营造氛围,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环境对孩子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创设环境,营造氛围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之一。我们在幼儿生活学习的活动室、游戏场、走廊、楼梯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标志、符号、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已有常规,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如:上下楼梯的小脚印,形象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走右边;楼梯转台的不要拥挤的图片,告诉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饮水机前的等待线,告诉幼儿喝水时不拥挤,要会等待;幼儿物品的摆放标志,告诉幼儿物品取放要归位;游戏场上的安全文明游戏图片,提醒幼儿玩耍时不奔跑,以及大型玩具的正确玩法……这些标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天天看到,这些标志不仅在无声地提醒孩子,同时,看到这些标志,幼儿也会互相提醒,按标志的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很好地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
4 走进幼儿生活,在讨论中协商规则、在实践中制定规则
活动前制订的规则不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并且限制、阻碍了幼儿的活动热情,怎么办?让幼儿参与讨论,共同调整规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认真去倾听幼儿的需要,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想办法,对孩子提出的建议进行合理地筛选,最后达成共识,制订简单易行的规则,让规则成为孩子的内部需要。由于规则是孩子自己制订的,是从孩子的需要出发的,这样制订的规则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有效的,他们执行起来就更主动积极,没有不自在的感觉,反而觉得更加自由自在。我想这也是需要我们教师着力去形成的规则与自由和谐并存的氛围。
与幼儿一起通过讨论则定规则,让我看到了幼儿身上蕴藏的巨大潜能。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妨多让他们自己商定规则,共同体验规则的必要性,激发幼儿对规则的内在需求,最终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使规则适合幼儿的需要而更加科学。
采用这种方法而形成的活动规则,不仅会让幼儿深刻地体验到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是任何活动是实施,教师都要把规则预先和幼儿讨论或告诉幼儿。而更应该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有必要制定规则,而是让有人自主的提出规则的制定,从而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知道规则的重要性。如:“孩子们升如中班了,我就尝试让他们自主的去选择区域活动,可是第一次试行就出现了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涌向了角色区,这下可好,孩子们在角色去挣抢玩具,吵闹声,告状声,角色区是一片混乱。
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一种“可依的法”,而要让这个“法”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有法必行”,否则,活动规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在实践中,我们根据不同规则的性质,主要运用三种方法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遵守活动规则。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宝应县安宜幼儿园 江苏省宝应县 22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