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年级新生是刚从幼儿园来到学校的孩子,他们对一切充满了好奇,教室经常是闹哄哄的。有一天,当我上课时,一道尖利的叫声从后排传来,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我循声看去,只见一个瘦瘦的小男孩站起身,龇着牙,冲着他的同桌发疯似的叫喊。直觉告诉我,这是个“淘气包”。
果然,“淘气包”徐胤文很快成为了各科老师的“头痛粉”。课堂上,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不是拉扯同桌,就是自己低头做小动作,根本不听讲。更让人伤脑筋的是,课间只要他离开座位,非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不可,而且每次他都大打出手。因此,孩子们的告状声不绝于耳。我批评过他很多次,苦口婆心地讲了很多道理,可他似乎没有一丁点儿转变。
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得绘声绘色。突然,发现他用自己的文具盒挠同桌的手臂,打扰同桌听讲。一股无名怒火直冲大脑,我一把夺过他的文具盒狠狠地摔在地上。随着文具盒“啪”地一声,他扭过头来,抿紧嘴唇直视着我,眼睛里充满了仇恨。他的眼光像一根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这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呀,我怔住了。下课铃响了,我匆匆回到办公室。
整整一天,他那双充满仇恨的眼神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晚上,我敲开了他家的门。出乎意料的是,他似乎完全忘了白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热情地招呼我。他爸爸告诉我,徐胤文从出生到现在,家长对他几乎没怎么管束。孩子很调皮,以前幼儿园老师都拿他没辙。他在家里只怕爸爸,奶奶和妈妈他都不放在眼里,但爸爸又经常出差,所以他在家里就是“小霸王”。
晚上,我陷入了沉思。徐胤文的个性跟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直接联系,他是不可能一下子转变的。如果他每节课都不守纪律,难道每节课都要被老师批评吗?一个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满怀憧憬和期待,天天却要遭受各科老师的轮番批评,他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后果会如何,我不敢想象。
第二天,恰巧碰到徐胤文的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他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摩托车已驶出很远,没想到徐胤文突然从爸爸怀里探出头来,一边向我挥手,一边大声喊道:“陈老师!”那一刻,一股暖意在我心头涌动,我真的好感动!上午第一节课,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徐胤文,夸他是有礼貌、尊敬老师的孩子,还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同学们似乎也改变了看他的眼神,第一次以赞许的目光投向他,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热烈地赞他:“你真棒!”面对突如其来的赞扬,开始,徐胤文有点不好意思。但不一会儿,他抬头挺胸,背比平时挺直了许多。这节课上,他第一次没有打扰同桌听讲,而且还第一次举手发言。看来,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赏识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寻找机会表扬他。他果然进步明显,课堂上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课间打架的次数也少了。尽管我对他倾注的关怀和耐心比别的孩子多,但他身上的一些坏习惯还很难在短时间彻底根除,他喜欢玩玩具,经常背着父母带些五花八门的小玩具到学校上课时,偷偷在抽屉里玩。
一次课堂上,我发现他低着头,双手伸进了抽屉。我走过去,轻轻敲了下他的桌子。他吓了一跳。“拿来!”我向他伸出手。他竭力地用手掩护着小玩具,不愿拿出来。我知道此时不能“硬碰硬”,他的逆反心理很严重。我决定改变策略,说:“先把玩具拿出来,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表现好,下课后我就还给你。”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还是不肯拿出来。“我说话算话!”又补充了一句。他这才慢吞吞地拿出小玩具,递给我。这一招果然有效,为了拿回小玩具,他坐得端端正正,开始认真听讲。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温和地对他说:“玩玩具不是不对,可要看在什么时候玩。在家里做完作业后可以玩,但是在课堂上就不能玩。”他点点头。我把玩具递给他,说:“把玩具带回去,以后别带到学校来。课堂上,要专心听讲!”他接过玩具,重重地点了点头。事后,我又打电话给他父母,建议他们每天留意下孩子的书包,不要带玩具之类的东西到学校。
日子在我对徐胤文的表扬和批评之中悄无声息地流逝。第一批新队员入队,班里有一半同学成为了少先队员。徐胤文没有入队,他好像并不在意。第二批新队员入队,班里只剩下几个同学没入队,其中有他。有一天,我看见他低着头,我有点不忍心,走过去对他说:“徐胤文,我们从明天起开始努力,只要你课间不和同学打架,课堂上专心听讲,老师保证,下一次你一定能戴上红领巾!”他抿紧嘴唇,点点头。看来,他还是有上进心的,但那份稚嫩的上进心很容易被忽略。
红领巾成了我和徐胤文共同的梦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他表现稍好一点,我就高兴地对他说:“红领巾离你近了一步!”听了我的鼓励,他的劲头更足了。在梦想和老师的鼓励下,徐胤文真的进步了,仿佛看到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在向他招手。
二年级上学期,徐胤文顺利地加入了少先队。入队那天,看着他沐浴在阳光下,红领巾在他胸前飘扬,我由衷地替他高兴。徐胤文突然抬起头,对我说:“陈老师,你好漂亮!”第一次听他夸我,我故意逗他:“你怎么今天才发现?”这“小滑头”的反应倒也挺快的,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早就发现了,只是上课时没敢说!”幸福的潮水在我的心头荡漾。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赏识和期待。就像那白色的风信子,比红色、紫色的风信子开得要慢一些,可等到它开放时,却绽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第五小学教师)
果然,“淘气包”徐胤文很快成为了各科老师的“头痛粉”。课堂上,他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几乎无法控制自己,不是拉扯同桌,就是自己低头做小动作,根本不听讲。更让人伤脑筋的是,课间只要他离开座位,非跟其他同学发生矛盾不可,而且每次他都大打出手。因此,孩子们的告状声不绝于耳。我批评过他很多次,苦口婆心地讲了很多道理,可他似乎没有一丁点儿转变。
一次语文课上,我正讲得绘声绘色。突然,发现他用自己的文具盒挠同桌的手臂,打扰同桌听讲。一股无名怒火直冲大脑,我一把夺过他的文具盒狠狠地摔在地上。随着文具盒“啪”地一声,他扭过头来,抿紧嘴唇直视着我,眼睛里充满了仇恨。他的眼光像一根利剑深深刺痛了我的心:这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呀,我怔住了。下课铃响了,我匆匆回到办公室。
整整一天,他那双充满仇恨的眼神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这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晚上,我敲开了他家的门。出乎意料的是,他似乎完全忘了白天课堂上发生的事情,热情地招呼我。他爸爸告诉我,徐胤文从出生到现在,家长对他几乎没怎么管束。孩子很调皮,以前幼儿园老师都拿他没辙。他在家里只怕爸爸,奶奶和妈妈他都不放在眼里,但爸爸又经常出差,所以他在家里就是“小霸王”。
晚上,我陷入了沉思。徐胤文的个性跟他所受的家庭教育有直接联系,他是不可能一下子转变的。如果他每节课都不守纪律,难道每节课都要被老师批评吗?一个刚踏入小学校门的孩子,满怀憧憬和期待,天天却要遭受各科老师的轮番批评,他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后果会如何,我不敢想象。
第二天,恰巧碰到徐胤文的爸爸骑着摩托车,载着他从我身边疾驰而过。摩托车已驶出很远,没想到徐胤文突然从爸爸怀里探出头来,一边向我挥手,一边大声喊道:“陈老师!”那一刻,一股暖意在我心头涌动,我真的好感动!上午第一节课,我第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徐胤文,夸他是有礼貌、尊敬老师的孩子,还要求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同学们似乎也改变了看他的眼神,第一次以赞许的目光投向他,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还热烈地赞他:“你真棒!”面对突如其来的赞扬,开始,徐胤文有点不好意思。但不一会儿,他抬头挺胸,背比平时挺直了许多。这节课上,他第一次没有打扰同桌听讲,而且还第一次举手发言。看来,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渴望被赏识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不断地寻找机会表扬他。他果然进步明显,课堂上能做到注意力集中,课间打架的次数也少了。尽管我对他倾注的关怀和耐心比别的孩子多,但他身上的一些坏习惯还很难在短时间彻底根除,他喜欢玩玩具,经常背着父母带些五花八门的小玩具到学校上课时,偷偷在抽屉里玩。
一次课堂上,我发现他低着头,双手伸进了抽屉。我走过去,轻轻敲了下他的桌子。他吓了一跳。“拿来!”我向他伸出手。他竭力地用手掩护着小玩具,不愿拿出来。我知道此时不能“硬碰硬”,他的逆反心理很严重。我决定改变策略,说:“先把玩具拿出来,如果你从现在开始表现好,下课后我就还给你。”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还是不肯拿出来。“我说话算话!”又补充了一句。他这才慢吞吞地拿出小玩具,递给我。这一招果然有效,为了拿回小玩具,他坐得端端正正,开始认真听讲。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温和地对他说:“玩玩具不是不对,可要看在什么时候玩。在家里做完作业后可以玩,但是在课堂上就不能玩。”他点点头。我把玩具递给他,说:“把玩具带回去,以后别带到学校来。课堂上,要专心听讲!”他接过玩具,重重地点了点头。事后,我又打电话给他父母,建议他们每天留意下孩子的书包,不要带玩具之类的东西到学校。
日子在我对徐胤文的表扬和批评之中悄无声息地流逝。第一批新队员入队,班里有一半同学成为了少先队员。徐胤文没有入队,他好像并不在意。第二批新队员入队,班里只剩下几个同学没入队,其中有他。有一天,我看见他低着头,我有点不忍心,走过去对他说:“徐胤文,我们从明天起开始努力,只要你课间不和同学打架,课堂上专心听讲,老师保证,下一次你一定能戴上红领巾!”他抿紧嘴唇,点点头。看来,他还是有上进心的,但那份稚嫩的上进心很容易被忽略。
红领巾成了我和徐胤文共同的梦想。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他表现稍好一点,我就高兴地对他说:“红领巾离你近了一步!”听了我的鼓励,他的劲头更足了。在梦想和老师的鼓励下,徐胤文真的进步了,仿佛看到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在向他招手。
二年级上学期,徐胤文顺利地加入了少先队。入队那天,看着他沐浴在阳光下,红领巾在他胸前飘扬,我由衷地替他高兴。徐胤文突然抬起头,对我说:“陈老师,你好漂亮!”第一次听他夸我,我故意逗他:“你怎么今天才发现?”这“小滑头”的反应倒也挺快的,他一本正经地说:“我早就发现了,只是上课时没敢说!”幸福的潮水在我的心头荡漾。孩子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赏识和期待。就像那白色的风信子,比红色、紫色的风信子开得要慢一些,可等到它开放时,却绽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系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前川第五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