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地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推行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负担,但学生的书包还是越来越重。学生每天有上不完的课、背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整日在题山试海中挣扎,很少能有喘息的机会。
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重视,只将之当作课间“休息站”和“避风港”,加之思品教材固有的枯燥严肃,学生对思品课普遍缺乏好感,效率自然低下。为了提高思品课堂效率,作为任课教师自然责无旁贷,要主动出击。
一、面临的问题
1.缺乏联系现实的能力
近年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学生不能顾及报刊电视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学生视野狭窄。一到考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碰到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题就傻眼了。
2.新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的教法依然老生常谈,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也知道课堂应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师依然以权威自居,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把学生当配角,有意无意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范畴。这样教师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错误地理解了“自主学习”的含义。
3.教学实效不高
部分教师即使教学形式变了,但有效性却没得到提高。当前,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变化,至于效果如何,则思考很少。例如小组合作这种学习形式,如果教师不能首先教给学生一套自主学习地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那小组合作势必流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中。
二、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所以要求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师把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探索和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条与时代相接轨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努力开拓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规律。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广视野、渊博的知识,不仅要对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4.注重本学科教师的合作,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
校本资源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的校园、广播站、阅览室、校园网等都是绝好的思想教育基地。品德课程广、博、杂,备课时需要搜集许多资料和案例,并且每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市级、校级资源库,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
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改变传统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随着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教师也要审时度势,努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多采用电教媒体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多组织学生“走出去、请进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通过教学改革和教法优化,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不受学生重视,只将之当作课间“休息站”和“避风港”,加之思品教材固有的枯燥严肃,学生对思品课普遍缺乏好感,效率自然低下。为了提高思品课堂效率,作为任课教师自然责无旁贷,要主动出击。
一、面临的问题
1.缺乏联系现实的能力
近年来,考试制度进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试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繁重的学习任务往往使学生不能顾及报刊电视上的新闻细节,造成学生视野狭窄。一到考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的理论性死答案,至于碰到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看法题就傻眼了。
2.新课改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
面对新课改,部分老师的教法依然老生常谈,新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虽然在理论上知道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也知道课堂应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但一到教室,教师依然以权威自居,把自己当成教学的主角,把学生当配角,有意无意把学生的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范畴。这样教师就忽视自己的主导作用,错误地理解了“自主学习”的含义。
3.教学实效不高
部分教师即使教学形式变了,但有效性却没得到提高。当前,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成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但部分教师注重的是表面形式的变化,至于效果如何,则思考很少。例如小组合作这种学习形式,如果教师不能首先教给学生一套自主学习地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那小组合作势必流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中。
二、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1.更新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主要就是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所以要求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以便教师把思想品德课堂真正变成一个关注学生成长的乐园,使学生在探究中成长,把重心转移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使教学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2.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教学实践中,要敢于探索和打破常规的教育方式,走出一条与时代相接轨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有能调动学生的趣味性,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什么事情总要有人试第一个,才能开拓新路。不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努力开拓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和方法,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规律。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能力素质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并熟练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能很好地利用视听设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等来为教学服务。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新教材要求教师有宽广视野、渊博的知识,不仅要对自己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有较深的了解与掌握,还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
4.注重本学科教师的合作,建立学科信息资源库
校本资源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阵地。学校的校园、广播站、阅览室、校园网等都是绝好的思想教育基地。品德课程广、博、杂,备课时需要搜集许多资料和案例,并且每个人的知识和精力总是有限,必须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和智慧,利用现代网络优势,建立市级、校级资源库,实现知识互补、资源共享。
5.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改变传统的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书本转的局面,学生的主体作用被扼杀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灌输状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本无法实现。随着形势的发展,为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新的《课程标准》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总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品教师也要审时度势,努力改变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多采用电教媒体手段以激发学生兴趣。多组织学生“走出去、请进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多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会合作、学会探究。通过教学改革和教法优化,达到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