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与白冲突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ga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本文从黑白两种颜色颜色的角度,剖析了作者想要阐述的主题:黑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
  【关键词】颜色 黑 白 文化传统
  《最蓝的眼睛》是非裔美国女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的处女作。小说在情节上并不复杂:小说以秋、冬、春、夏为叙述框架,讲述了年仅11岁的黑人女孩佩科拉在遭生父强奸,继而怀孕,早产了一个很快就夭折的婴儿后,在无人关心帮助的情况下堕入疯狂状态的悲劇故事。读完《最蓝的眼睛》,脑海里始终有两种颜色在晃动:黑色,白色。莫里森同时又是一个运用象征手法的大师。象征手法使作品主题意义上具有多种解读的深刻性。本文将粗略地对黑白两种颜色所象征的寓意进行分析。
  一、白色的美
  小说的白色代表着白人文化。在美国社会里,尽管白人对黑人的公然压迫在逐渐消失,但是白人文化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对于白人种族主义者来说,白人和黑人在外观上的不同显示的是其内在特质的区别,意味着他们在智力,道德和精神上的优劣。在《最蓝的眼睛》中,正是因为内化了白人的价值标准,小说里的部分人物不愿正视和坚持自己民族和文化的传统,一味追求白人文化所倡导的“金发、碧眼、白皮肤”的审美观和白人中产阶级的价值观。这种审美观和价值观不断渗透到黑人民族中,严重扭曲着黑人民族的民族灵魂。小说中的部分黑人唯“白”是美。在黑人社区内部,黑人们普遍存在一种自我厌恶情结。他们觉得自己天生就丑陋。如果哪个黑人出生时皮肤是浅色的,那么他就会被认为是高人一等。主人公佩科拉从一出生就被认为是丑陋的。随着她不断的成长,这种看法加深了她认为自己丑陋的信念,“她发现所有白人的眼睛里都潜伏着这种神色。毫无疑问,这厌恶是冲着她来的,是冲着她的黑皮肤来的”。她从潜意识里把自己的丑陋与黑皮肤联系了起来,从而把所有的罪恶也都归结为她的黑皮肤。然而,佩科拉的自我厌恶情结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她所生活的那个社会把黑人降为物体,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强化他们的这种“物化”意识,然后让他们自己感到黑皮肤确实是丑陋、低人一等。对佩科拉来说,白人所拥有的蓝眼睛意味着家庭幸福和周围人的喜爱,这正是她生活中缺乏的东西;当她从别人的眼神中得不到肯定时,她原有的自我厌恶发展成为彻底的自我否定。以此同时,她也就完全丧失了自己民族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
  当她的心灵在这种文化冲突与碰撞中自我扭曲之后,佩科拉就开始自觉地以白人的审美标准来审视自己。她彻底地否定了自己黑人文化的审美标准,唯“白”是美,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最能说明这一点。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能长出一双蓝眼睛,“如果她的眼睛,那些摄入图像富有视觉的眼睛——如果她的那双眼睛不一样,也就是说,美丽的话,她自己就会不一样了。”佩科拉喜欢用有美国童星秀兰·邓波儿的杯子喝牛奶,喜欢吃印有玛丽·简包装纸的糖果都显示了像她这样一个黑人小女孩已彻彻底底的被白人的审美标准同化了。佩科拉的母亲波琳,她的心灵也同样地被白人的审美意识扭曲。和丈夫来到北方后,孤独空虚的她在电影院里找到了慰藉。渐渐地接受了好莱坞电影中大肆宣扬的白人文化审美观和价值观。银幕上宣传的美的标准成为了她衡量现实中一切事物的天平。和电影里的白人故事相比,她发现她粗俗的丈夫实在不值得爱。而当接过襁褓中的女儿,她也禁不住感到:“上帝呀,她真丑。”很显然,白人文化的价值标准已慢慢浸入她的心灵,她已忘却作为妻子和母亲应有的柔情和爱心。波琳对自己的女儿异常冷酷却对她照顾的白人家的女儿呵护有加。她扭曲的心灵已完全倒向白人文化。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母亲所接受的白人价值观又传递给了女儿佩科拉。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在有些黑人的观念里,白人文化已经完全压倒了黑人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白色之美覆盖了黑色之美。
  二、黑色之美
  在作者笔下,黑色代表黑人的非洲文化。在美国,白人文化意识和价值观念给黑人思想带来强烈的冲击。盲目地认同白人文化给很多黑人情感上,精神上带来了错位。莫里森对这种黑人价值观向白人的倾斜非常担忧。在她看来,导致美国黑人自我憎恨的关键就是白人主流文化控制了黑人的思想。让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失去了自信。非洲文化实际是和美国黑人的生活密不可分的。无论他们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自己的文化。非裔美国人必须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美,必须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丢掉自己文化的人最后都会失去自我。在《最蓝的眼睛》中,在莫里森所创造的三个妓女形象身上,我们可以找到非洲人那种不加掩饰的天性。她们的那种喧闹、冲动、自然甚至反叛的个性都是那些压抑自己情感的黑人所不具备的。尽管她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为人所不齿,可是,比起那些被白人主流文化所吞噬的黑人,她们过的生活应该说是舒心的和健康的。
  黑人文化中的一个优秀传统就是社区责任感。长期处于社会底层、饱受种族歧视之苦的非裔美国人明白,只有自身的团结、互帮互助,才能让他们立足于这个白人文化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小说中,作家以深情的笔触描绘了吉米姑奶奶生活的南方农村人们并不富裕但互帮互助、其乐融融的生活。在乔利出生仅四天就被母亲抛弃时,是好心的吉米姑奶奶把他捡回并抚养成人。吉米姑奶奶生病期间社区人们对她的关心和照顾,以及最后人们为她举行的社区葬礼,无一不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南方黑人互帮互助的强烈社区责任感。在这里,个人与集体、家庭与社区的界线完全打破,人们看到的是一个团结一心、其乐融融的黑人生活群体。尽管乔利儿时遭母亲遗弃、波琳受家人忽略,但是,“在南方,和黑人社区的紧密相连,让那时的乔利和波琳拥有稳定的人格”。
  与南方黑人社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方的诺伦镇则是一个分裂且充满敌意的地方。在这里,波琳一家在黑人和白人文化的夹缝中,失去了自我,最终在社会中象泡沫一样地消失了。麦克蒂尔家是整个诺伦小镇唯一的亮点。他们身处他乡而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社区责任感。乔利放火烧掉自家的房子后,只有并不富裕的麦克蒂尔一家站出来并收留了无家可归的佩科拉。在佩科拉被父亲糟蹋后,受白人文化熏陶的黑人社区表现一定的落井下石的心理时,也只有麦克蒂尔家对其表现了深刻的同情,克劳迪亚姐妹为此种了万寿菊天天为可怜的佩科拉祈祷。   麦克蒂尔夫妇在表现出社区责任感时,对自己的孩子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尽管麦克蒂尔家经济也很拮据,对孩子也颇为严厉,但他们尽最大的可能保护和引导孩子们,“大人们不对我们说话——他们指示我们”。“指示”一詞充分说明了麦克蒂尔夫妇从一开始就在道德是非观念上对孩子进行指导。麦克蒂尔太太对女儿的关心与被社区所遗弃的乔利夫妇给予孩子的自惭形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父母对社区的责任感和对孩子的关心以及家庭的温暖,安全地帮助女儿树立了自信、自尊以及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使她们身处逆境时不放弃期望、信仰和信任。
  小说向我们揭示了,错误的文化认同只会导致美国黑人性格上的扭曲和变异。坚持黑人文化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时温暖,愉悦,更加反衬出盲从白人文化的那些人的迷惘,沉沦,从而突显了美国黑人坚持自身价值的重要性。《最蓝的眼睛》无疑是一部令人感到震撼和沉重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我们看到了作家以冷色调黑,白两种颜色向她的人民指出:黑人惟有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与传统,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家庭和社区责任感,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文化的美国社会里立足生根,确定和凸现自己独立的位置。
  参考文献:
  [1]Althusser.L.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M].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71.
  [2]Dalgleish,T.
其他文献
【Abstract】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aries greatly but one concern is the variab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paper illustrates three individual variabl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摘要】学前英汉双语建构创意游戏的生成途径有幼儿的兴趣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建构材料、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等。学前英汉双语建构创意游戏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包括:材料数量品种方面、材料的质量与安全方面、空间与布局方面、使用时间与频率方面、玩具材料的选择运用方面、在材料的玩法方面等。学前英汉双语建构创意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按小、中、大班分层展开。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建构游戏 创意
【摘要】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使该专业面临生存和改革的重大抉择。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以及线上发放调查问卷,以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对其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做了相关满意度调查。运用数据分析法、对比法等科研方法,对海南大学英语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将其与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紧密契合,得出以下结论:学生对于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普遍呈现不满意态势,专业课程设置
【Abstract】Chinese students start to learn English since primary school, many students achieve high scores in 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hereas, most college students can not express t
【Abstract】This paper approaches“A Rose for Emily”from the psychoanalytic perspective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proper and intelligible psychological motives for Emily’s abnormal behavior.Emily,instead
【摘要】2004年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对大学英语课程有如下描述: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根据《欧洲共同语言参照框架:学习、教学、评价》,语言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获得对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思维形式、文化遗产更为广泛和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英语通识 大学英语 教育改革  
【摘要】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英语教学与真实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就现代英语教学而言,仅仅靠课堂上教授英语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采用日常英语多对话,环境生活英语化,作业设计生活化等策略,英语教学才会更生动有趣,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说英语,真正实现英语的交际功能。  【关键词】生活教育 班级氛围 创设语境 作业拓展  在英语教学工
虚伪的赞美只会让你止步不前,而真诚的批评将指导你走正确的路径。  我的一次无心之失,伤害了一个中学女生。我甚至不能确定,这是不是失。  她是我女儿小年的同学,看到我问好,露出腼腆的笑容。我定睛一看,脱口而出:“你有张口呼吸的问题,来,我告诉你怎么解决……”   故事要从很久之前说起:小年二三年级时,我无意中发现她有龅牙,而且睡觉会打呼噜。大家都说不要紧,换完乳牙矫正就好。我还是不放心,带她去了口
【摘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才能使教材作用最大化。本文简要论述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对“二次开发”教材具体方法进行实践探索。  【关键词】教材 二次开发 教师 实践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和教材观也随之发生转变,“教教材”正在为“用教材教”的观念所取代。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将教材工具性功能最大化发挥,即构成了教
【摘要】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递,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三维目标”优化整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这是我们英语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  【关键字】三维目标 新 实 活 真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说:“我认为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反思这句话的内涵,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