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2013年参赛及获奖教师相关数据的统计与梳理发现,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但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人才基础已经具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组织与引导,正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通过交流学习、辐射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同时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的作用,并以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共享共用。
关键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区域比较;教师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42-04
自2010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展示平台,受到了各职业院校和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参赛教师是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水平较高的群体,其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务、地域、参赛项目等特征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概貌。鉴于2013年是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4年来参赛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代表性最强,本文试图通过对2013年参赛的中高职教师基本特征的数理统计,勾勒出我国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形象。同时,通过不同地区参赛、获奖数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描绘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201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区域数据比较
201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共收到37个参赛队的667件参赛作品,参赛教师1168人,基本实现了省级单位的全覆盖。其中,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77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204件,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83件;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68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173件,网络课程比赛62件。最终,中职组214个项目获奖,高职组210个项目获奖。
根据大赛报名平臺采集的参赛以及获奖信息,首先从地域分布上进行统计。
(一)各地参赛报名情况
从参赛队的报名情况来看,参赛人数排名前十的省市见表1。
以片区统计,可以得到以下饼图,见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首先,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教学的参与程度有一定关联,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华东省份参赛意愿最强,而中部地区参加比例相对较低。大连、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其报名参赛人数超过了很多人口大省,这与其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高有直接关联。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组织与动员状况,对参赛比例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辽宁、江苏是曾承办过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省份,两省的职业院校、教师对大赛的知晓程度、认可程度非常高,2013年参赛报名人数位列前茅。与之相对,经济较发达的华南片区的参赛人数占比却与西南、西北地区一样,同为9%,而其中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参赛总人数却未能进入前十,甚至低于大连、宁波。这种情况与相关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赛的组织动员情况有关。
(二)各地获奖数量统计
如果说参赛比例主要反映该省的经济状况、组织工作情况及教师的参赛热情,那么获奖数量应该能更直接地反映当地的实际信息化教学水平。所以,对公布的2013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Top10情况做了如下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辽宁获奖总数并列第一,获得一等奖的数量也并列第一;大连、宁波不仅参赛积极性高,获奖总数也引人瞩目,尤其是大连超越北京,在获奖总数上排名第三;在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天津两市入围Top10,而上海、重庆在参赛数量与获奖数量都未进入Top10;四川、山东两省虽然在参赛数量榜单中进入top10,但却未能登上获奖总数的top10榜单;而湖南、广东两省虽然在参赛积极性上表现一般,但在获奖榜单上却挤进前10。如果说一等奖是信息化教学成果最高水平的较量,那么从一等奖获奖数量统计,北京、江苏、辽宁明显是第一阵营,一等奖数量远超其他省市,其基本上代表了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
(三)各地获奖比例统计
如果用获奖人数与参赛人数的比例以及获奖总数两个参数来统计,排名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西藏派出的人员最少,但2位选手都获得了三等奖,因此获奖比例为100%,但这个是比较特例的情况,可以暂且不考虑。浙江省、海南省虽然在表1、表2中都没能上榜,但在获奖比例表中却处于靠前位置,说明其参赛教师的综合实力较强。江苏、大连、辽宁三个参赛队虽然在之前的获奖总数中排名相近,但在获奖比例表中却出现了位次的变化与分化。在获奖总数表中排名第5的河南省,这次却没能在比例表上榜。另一个比较意外的是参赛人数排名第7的四川省,在获奖比例排行中仅为28位,获奖比例22%。
二、2013年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特征统计
(一)参赛教师任教内容
从参赛教师的任教内容来看,公共基础课教师占19.1%,其余均为专业课教师。这一比例,与大赛赛项设置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相关。具体的任教内容、专业比例如图2。
(二)参赛教师的学历背景
统计显示,高职参赛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7%)的比例大于中职(本科83%,硕士15%,博士1%,大专1%),但总体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是参赛的主体,比例基本都在99%左右。
(三)参赛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为了便于统计,将参赛教师的年龄分为7段:25岁以下,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岁以上。中高职参赛教师年龄比例结构如图3、图4。中高职参赛教师的年龄构成总体趋同,45岁以上和25岁以下的比例都较小。中高职参赛的主体人群略有差异。中职26~35岁的教师占62%,而高职则年龄相对上移,31~40岁是主力,占59%,这可能与高职教师的学历背景略高于中职教师,就业年龄相对较晚有关。但抛开差异,可以看出31~35岁是中高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黄金年龄段。此年龄段的教师既对教育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较强的接受度,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课程建设体会,有较成型的教研思路,是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 (四)性别
统计显示,中职参赛的女教师(62%)要明显多于男教师(38%),高职参赛的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对等(男51%,女49%)。而从中高职参赛总人数的性别比例来看,女教师多于男教师。这个结果说明,信息化教学手段正日益人性化,操作和使用日趋简单,性别差异不再是推广信息化教学的障碍。
(五)参赛教师职务状况
参赛教师职务的统计情况如图5。可以看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部分院系主任是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而职业院校中的行政编制人员,如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办公室等行政岗位的人员也能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大赛,参与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工作,这样的局面对于统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利。企业人员参赛体现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参赛情况、获奖情况的统计,以及中高职参赛教师特征的分析,可以做出如下描述:
首先,我國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同时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态度与实干精神非常关键,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越重视,推动力度越大,则这项工作的发展越稳健。
其次,我国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人才基础已经具备,其中,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人群”面貌特征描述如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1~35岁之间,主要教授专业课,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往往更突出。
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保障对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引导。
二是正视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通过交流学习、辐射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以提升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三是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的作用。职业院校的管理层应创造条件,鼓励与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要保护核心参与人群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从而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共享共用,带动更多的中高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0.
[2]王唯.高职信息化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时代,2012(23).
[3]侯小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构势在必行[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2):1.
[4]张祺午,荣国丞.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4-77.
关键词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区域比较;教师特征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4-0042-04
自2010年以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已逐步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名片,成为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转变发展方式的展示平台,受到了各职业院校和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参赛教师是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水平较高的群体,其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务、地域、参赛项目等特征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概貌。鉴于2013年是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4年来参赛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代表性最强,本文试图通过对2013年参赛的中高职教师基本特征的数理统计,勾勒出我国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的职业教育教师形象。同时,通过不同地区参赛、获奖数量等数据的统计分析,描绘出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并由此提出相关建议。
一、201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区域数据比较
2013年职业教育信息化大赛共收到37个参赛队的667件参赛作品,参赛教师1168人,基本实现了省级单位的全覆盖。其中,中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77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204件,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83件;高职组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68件,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173件,网络课程比赛62件。最终,中职组214个项目获奖,高职组210个项目获奖。
根据大赛报名平臺采集的参赛以及获奖信息,首先从地域分布上进行统计。
(一)各地参赛报名情况
从参赛队的报名情况来看,参赛人数排名前十的省市见表1。
以片区统计,可以得到以下饼图,见图1。
从表1和图1可以看出:首先,经济发展水平与信息化教学的参与程度有一定关联,如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华东省份参赛意愿最强,而中部地区参加比例相对较低。大连、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其报名参赛人数超过了很多人口大省,这与其经济、信息化发展水平高有直接关联。其次,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组织与动员状况,对参赛比例具有更为直接的影响。辽宁、江苏是曾承办过信息化教学大赛的省份,两省的职业院校、教师对大赛的知晓程度、认可程度非常高,2013年参赛报名人数位列前茅。与之相对,经济较发达的华南片区的参赛人数占比却与西南、西北地区一样,同为9%,而其中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总量最大的省份,参赛总人数却未能进入前十,甚至低于大连、宁波。这种情况与相关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大赛的组织动员情况有关。
(二)各地获奖数量统计
如果说参赛比例主要反映该省的经济状况、组织工作情况及教师的参赛热情,那么获奖数量应该能更直接地反映当地的实际信息化教学水平。所以,对公布的2013年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的Top10情况做了如下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江苏、辽宁获奖总数并列第一,获得一等奖的数量也并列第一;大连、宁波不仅参赛积极性高,获奖总数也引人瞩目,尤其是大连超越北京,在获奖总数上排名第三;在直辖市中,只有北京、天津两市入围Top10,而上海、重庆在参赛数量与获奖数量都未进入Top10;四川、山东两省虽然在参赛数量榜单中进入top10,但却未能登上获奖总数的top10榜单;而湖南、广东两省虽然在参赛积极性上表现一般,但在获奖榜单上却挤进前10。如果说一等奖是信息化教学成果最高水平的较量,那么从一等奖获奖数量统计,北京、江苏、辽宁明显是第一阵营,一等奖数量远超其他省市,其基本上代表了目前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的最高水平。
(三)各地获奖比例统计
如果用获奖人数与参赛人数的比例以及获奖总数两个参数来统计,排名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西藏派出的人员最少,但2位选手都获得了三等奖,因此获奖比例为100%,但这个是比较特例的情况,可以暂且不考虑。浙江省、海南省虽然在表1、表2中都没能上榜,但在获奖比例表中却处于靠前位置,说明其参赛教师的综合实力较强。江苏、大连、辽宁三个参赛队虽然在之前的获奖总数中排名相近,但在获奖比例表中却出现了位次的变化与分化。在获奖总数表中排名第5的河南省,这次却没能在比例表上榜。另一个比较意外的是参赛人数排名第7的四川省,在获奖比例排行中仅为28位,获奖比例22%。
二、2013年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特征统计
(一)参赛教师任教内容
从参赛教师的任教内容来看,公共基础课教师占19.1%,其余均为专业课教师。这一比例,与大赛赛项设置有一定关系,同时也与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显著相关。具体的任教内容、专业比例如图2。
(二)参赛教师的学历背景
统计显示,高职参赛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37%)的比例大于中职(本科83%,硕士15%,博士1%,大专1%),但总体来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是参赛的主体,比例基本都在99%左右。
(三)参赛教师年龄结构统计
为了便于统计,将参赛教师的年龄分为7段:25岁以下,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46~50岁,51岁以上。中高职参赛教师年龄比例结构如图3、图4。中高职参赛教师的年龄构成总体趋同,45岁以上和25岁以下的比例都较小。中高职参赛的主体人群略有差异。中职26~35岁的教师占62%,而高职则年龄相对上移,31~40岁是主力,占59%,这可能与高职教师的学历背景略高于中职教师,就业年龄相对较晚有关。但抛开差异,可以看出31~35岁是中高职教师教学与科研发展的黄金年龄段。此年龄段的教师既对教育技术有较高的敏感性与较强的接受度,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课程建设体会,有较成型的教研思路,是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 (四)性别
统计显示,中职参赛的女教师(62%)要明显多于男教师(38%),高职参赛的男女教师比例基本对等(男51%,女49%)。而从中高职参赛总人数的性别比例来看,女教师多于男教师。这个结果说明,信息化教学手段正日益人性化,操作和使用日趋简单,性别差异不再是推广信息化教学的障碍。
(五)参赛教师职务状况
参赛教师职务的统计情况如图5。可以看出,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部分院系主任是信息化教学的主力军。而职业院校中的行政编制人员,如团委、学生处、教务处、办公室等行政岗位的人员也能积极投身教育信息化大赛,参与提升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工作,这样的局面对于统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加快信息化建设非常有利。企业人员参赛体现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势。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参赛情况、获奖情况的统计,以及中高职参赛教师特征的分析,可以做出如下描述:
首先,我國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省市。同时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态度与实干精神非常关键,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越重视,推动力度越大,则这项工作的发展越稳健。
其次,我国职业院校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人才基础已经具备,其中,信息化教学的“核心人群”面貌特征描述如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31~35岁之间,主要教授专业课,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女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往往更突出。
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树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职业院校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并保障对这项工作的组织与引导。
二是正视教育信息化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通过交流学习、辐射示范等多种方式,加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帮扶,以提升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水平。
三是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的作用。职业院校的管理层应创造条件,鼓励与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要保护核心参与人群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从而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获奖作品、典型案例等成果进行共享共用,带动更多的中高职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10.
[2]王唯.高职信息化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科学时代,2012(23).
[3]侯小菊.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建构势在必行[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3(2):1.
[4]张祺午,荣国丞.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走向现代化[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