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建设着城市,却并不属于这里,城市人常常对他们心存芥蒂。
靠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不仅仅有体力劳动的汗味,还有更多打动人的品质。
谢宇飞讲述:
暑假,吃过午饭,我都会到这里来。
喜欢这里的氛围。一面落地玻璃墙,竹帘半垂,隔开了外面的喧嚣与嘈杂。里面是书的森林——一排排书架是一棵棵树,每一本书则是树上的叶子。走进这片森林,闻着书香,心里没有了燥热,顿生几分宁静。
大块头的文学名著,印刷精美的摄影漫画集,专业技术普及读物,书很多,我左翻右看,终于选定一本,站在那里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有鼾声响起,像匹偷跑出栏的马儿,起初是轻轻的不为人察觉,渐渐的放开了胆,欢快地奔跑。
在一片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中,这声音突兀而别扭。我环顾四周,寻找声音的来源,旁边有人掩嘴偷笑,有人皱起了眉头。店里的服务生则循着声音找去。
“哎哎哎,这位先生,您不要睡着了,会着凉的。”隔着几架书的一角,服务生蹲下身子,礼貌叫着一位顾客。那人盘腿坐在地上,脑袋耷拉着,原本捧着的书,已滑到了膝下。
我暗暗发笑,在这里看书看睡着了,还真不多见,要么是皓首穷经、整日与书为伍的学问人,或者是捧书就困、以看书装点门面的假读书人。
“哦,真对不起,对不起,我——我——”那人一个激灵翻身爬起,弯腰捡起书,脸涨得通红,连向服务生打招呼。他黑黑的脸庞,头发也有点零乱,从穿着看上去,像是个民工,上衣沾了很多灰尘,裤子皱巴巴的,脚上一双旧凉鞋,鞋面上还粘着些水泥灰。
“这里的空调真凉爽。”他对着身旁诧异的目光,说了句自我解嘲的话。话音刚落,周围立刻爆出一阵哄笑声——原来醉翁之意不在书。他越发显得窘迫,手足无措的样子。
家门口的街道改造,我见过和他一样的人,他们白天挖沟铺管,晚上就睡在路旁薄铁板搭建的房子里。经过烈日的灼烤,铁皮屋里一定如烤箱般闷热。中午,他们就齐刷刷地躺在屋外休息。眼前这位还算聪明,找了这么个冬暖夏凉、避寒祛暑的地方,改善他的小憩环境。
笑声和目光散了,他又捧起书,很专注地看起来。我很好奇,装作找书,悄然走近,想看看他读的会是什么书——我猜,是消遣的笑话故事。
原来是一本厚厚的《土木工程图学》,上面全是横直竖平的复杂线条和各种标注。他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笔,是那种小学生用的学习簿和一支秃铅笔。就着书架边上,他一笔一画地临摹。画的是一幅建筑平面图,还挺像,看得出来有些美术功底,线条不用尺打居然笔直。他的专注,让我心里顿生几分敬意。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瞥了一眼,他还站在那里,低头用功。忽然,他仿佛想到什么,“糟了,迟到了。”他小声嘀咕了一句。他合上书本,翻过封底看过定价,放下又拿起,有些迟疑。犹豫了一阵,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回了原处。
我的目光追随着他的脚步,又落在远处的高楼上。那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就是刚才打盹的民工叔叔和他的兄弟们一手建造的呢!
王往讲述:
他和我坐在一条石凳上。他靠左,我靠右。
他皮肤黝黑。一件发黄的白色圆领汗衫,胸口印着“我爱中国”,图案已经洗得有些黯淡,今年满大街都能见到这样的款式,用最平民的方式表达爱国的热情。
棕色的短裤,趿着一双塑料凉鞋,小腿肚壮硕,血管如蚯蚓一样鼓凸,密布着长长的汗毛。
他是泥瓦匠?送水工?收废品的?换煤气罐的?反正,看上去是在这个城市底层做苦活的人。
这是游泳馆外的花园,炎热的中午,人很少,唯一的两个人,我和他,都躲到了这棵大树的浓荫下。
约定的时间早就到了,同伴却迟迟不来。我拿出爸爸给我买的新手机,拨打同伴的电话,他说,马上就到,我在路上。
我把装着游泳衣的袋子挪了挪,从书包里翻出今天的报纸,打发这无聊的时间。
每当从报纸上抬起头,我就发现他直盯我的目光飞快地回避。他让我有种不安全的感觉。
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但是我心里有坏人,心里的坏人是从报纸的社会新闻和妈妈平日的叮嘱里闯进去的。心里有的事,眼里就有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把放在袋子里的手机揣进了裤兜,暗自捏了捏钱包。
目光在报纸上移动,大脑却展开联想——他不是劫匪,但是生活的某种突变,会让他一念之间成为劫匪。比如做生意亏了本,比如没有路费回家了,比如没钱吃饭住宿了……他会变戏法一样亮出一把刀子,抵着我的腰说:把手机和现金交出来!甚至,不需要这样的道具,挟持我这样一个小孩,对他来说容易得像抓一只小鸡。
我偷偷抬眼看他,他却不见了。一扭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绕到了我背后。我盯了他一眼,是警告,他却不明就里地笑笑,挠着头,极憨厚的样子。
我埋下头,继续看报。
“嗨!”我吓了一跳,同伴终于来了。我收起报纸,正要和同伴离开,他一下子站到我面前,很僵硬地笑着:你报纸看完了?我也笑笑,也很僵硬:看,看完了。
他伸出手,语速变快了:能不能给我?我听送水的同事说,我们老家发生了地震,有五六级,不知是真是假,我们住的地方又没有电视,我放心不下……
我如释重负,却又尴尬地笑了。
靠近他们,你会发现,他们身上不仅仅有体力劳动的汗味,还有更多打动人的品质。
谢宇飞讲述:
暑假,吃过午饭,我都会到这里来。
喜欢这里的氛围。一面落地玻璃墙,竹帘半垂,隔开了外面的喧嚣与嘈杂。里面是书的森林——一排排书架是一棵棵树,每一本书则是树上的叶子。走进这片森林,闻着书香,心里没有了燥热,顿生几分宁静。
大块头的文学名著,印刷精美的摄影漫画集,专业技术普及读物,书很多,我左翻右看,终于选定一本,站在那里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有鼾声响起,像匹偷跑出栏的马儿,起初是轻轻的不为人察觉,渐渐的放开了胆,欢快地奔跑。
在一片书页翻动的沙沙声中,这声音突兀而别扭。我环顾四周,寻找声音的来源,旁边有人掩嘴偷笑,有人皱起了眉头。店里的服务生则循着声音找去。
“哎哎哎,这位先生,您不要睡着了,会着凉的。”隔着几架书的一角,服务生蹲下身子,礼貌叫着一位顾客。那人盘腿坐在地上,脑袋耷拉着,原本捧着的书,已滑到了膝下。
我暗暗发笑,在这里看书看睡着了,还真不多见,要么是皓首穷经、整日与书为伍的学问人,或者是捧书就困、以看书装点门面的假读书人。
“哦,真对不起,对不起,我——我——”那人一个激灵翻身爬起,弯腰捡起书,脸涨得通红,连向服务生打招呼。他黑黑的脸庞,头发也有点零乱,从穿着看上去,像是个民工,上衣沾了很多灰尘,裤子皱巴巴的,脚上一双旧凉鞋,鞋面上还粘着些水泥灰。
“这里的空调真凉爽。”他对着身旁诧异的目光,说了句自我解嘲的话。话音刚落,周围立刻爆出一阵哄笑声——原来醉翁之意不在书。他越发显得窘迫,手足无措的样子。
家门口的街道改造,我见过和他一样的人,他们白天挖沟铺管,晚上就睡在路旁薄铁板搭建的房子里。经过烈日的灼烤,铁皮屋里一定如烤箱般闷热。中午,他们就齐刷刷地躺在屋外休息。眼前这位还算聪明,找了这么个冬暖夏凉、避寒祛暑的地方,改善他的小憩环境。
笑声和目光散了,他又捧起书,很专注地看起来。我很好奇,装作找书,悄然走近,想看看他读的会是什么书——我猜,是消遣的笑话故事。
原来是一本厚厚的《土木工程图学》,上面全是横直竖平的复杂线条和各种标注。他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笔,是那种小学生用的学习簿和一支秃铅笔。就着书架边上,他一笔一画地临摹。画的是一幅建筑平面图,还挺像,看得出来有些美术功底,线条不用尺打居然笔直。他的专注,让我心里顿生几分敬意。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我瞥了一眼,他还站在那里,低头用功。忽然,他仿佛想到什么,“糟了,迟到了。”他小声嘀咕了一句。他合上书本,翻过封底看过定价,放下又拿起,有些迟疑。犹豫了一阵,他还是小心翼翼地将书放回了原处。
我的目光追随着他的脚步,又落在远处的高楼上。那些高高低低的建筑物,就是刚才打盹的民工叔叔和他的兄弟们一手建造的呢!
王往讲述:
他和我坐在一条石凳上。他靠左,我靠右。
他皮肤黝黑。一件发黄的白色圆领汗衫,胸口印着“我爱中国”,图案已经洗得有些黯淡,今年满大街都能见到这样的款式,用最平民的方式表达爱国的热情。
棕色的短裤,趿着一双塑料凉鞋,小腿肚壮硕,血管如蚯蚓一样鼓凸,密布着长长的汗毛。
他是泥瓦匠?送水工?收废品的?换煤气罐的?反正,看上去是在这个城市底层做苦活的人。
这是游泳馆外的花园,炎热的中午,人很少,唯一的两个人,我和他,都躲到了这棵大树的浓荫下。
约定的时间早就到了,同伴却迟迟不来。我拿出爸爸给我买的新手机,拨打同伴的电话,他说,马上就到,我在路上。
我把装着游泳衣的袋子挪了挪,从书包里翻出今天的报纸,打发这无聊的时间。
每当从报纸上抬起头,我就发现他直盯我的目光飞快地回避。他让我有种不安全的感觉。
我不相信他是坏人,但是我心里有坏人,心里的坏人是从报纸的社会新闻和妈妈平日的叮嘱里闯进去的。心里有的事,眼里就有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把放在袋子里的手机揣进了裤兜,暗自捏了捏钱包。
目光在报纸上移动,大脑却展开联想——他不是劫匪,但是生活的某种突变,会让他一念之间成为劫匪。比如做生意亏了本,比如没有路费回家了,比如没钱吃饭住宿了……他会变戏法一样亮出一把刀子,抵着我的腰说:把手机和现金交出来!甚至,不需要这样的道具,挟持我这样一个小孩,对他来说容易得像抓一只小鸡。
我偷偷抬眼看他,他却不见了。一扭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绕到了我背后。我盯了他一眼,是警告,他却不明就里地笑笑,挠着头,极憨厚的样子。
我埋下头,继续看报。
“嗨!”我吓了一跳,同伴终于来了。我收起报纸,正要和同伴离开,他一下子站到我面前,很僵硬地笑着:你报纸看完了?我也笑笑,也很僵硬:看,看完了。
他伸出手,语速变快了:能不能给我?我听送水的同事说,我们老家发生了地震,有五六级,不知是真是假,我们住的地方又没有电视,我放心不下……
我如释重负,却又尴尬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