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制约着高职教育的改革。当前,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要求完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构建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体系。
一、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特点
根据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约为5%:35%:60%,这与发达国家的35%:50%:15%结构比例大相径庭,与我国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4%)相差甚远;而且我国高技能人才年龄老化,大多在45岁以上,青年高技能人才极为稀缺,部分行业存在断档的现象。
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阻碍着产业升级,与国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受社会的欢迎,而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反常现象呢?笔者认为,应深刻反思高职院校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职教育在层次结构和教育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层次结构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市场对中高级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保持持续的增长状态,促使其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台湾高职教育超前,于1974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学士学位学生,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即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劳动力市场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提前做好了准备。
海内外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提升至3000美元时,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结构会出现上述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阶段。但是,目前高职教育基本上是专科层次的。在我国高职教育超常规迅速发展的初期,把高职教育的主体限制于专科层次是有必要的,但是,高职教育需要有预见性,需要为经济结构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三、完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以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
为了完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需要超前规划,探讨适于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理论,分别在四大经济区域内组织先期试验实践。从现在起,在各经济区域内分别选择部分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作为试点,试行将其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探讨适于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理论,然后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和上述试点的试行情况,适时地扩大本科层次的规模。先试点、后推广,可以避免走弯路,避免大起大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2010年能够开始试点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按常规,四至五年后才能试点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六至八年后才能试点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形成较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那时,我国已处于“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阶段十余年。形成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不仅可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技能人才职前教育的起点,从源头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可以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层次的需求。
四、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终身教育,需要健全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培养体系,包括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各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高一层次的高职院校,也可在经历了相应的工作实践后,再报考高一层次的高职院校或参加类似的职业资格认证职后培训;可以采取脱产、半脱产或自学考试的形式;可以是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也可以是“订单教育”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大致有三种:企业自己培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由技能教学型(高职)院校进行培养。上述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体系可以使这三种培养途径优势互补,有利于摆脱当前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一、当前我国劳动力结构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特点
根据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调查分析,当前,我国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的结构比例约为5%:35%:60%,这与发达国家的35%:50%:15%结构比例大相径庭,与我国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占技能人才总数的14%)相差甚远;而且我国高技能人才年龄老化,大多在45岁以上,青年高技能人才极为稀缺,部分行业存在断档的现象。
高技能人才匮乏的现象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阻碍着产业升级,与国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不相适应。当前的问题主要是:一方面,高技能人才短缺;另一方面,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较低。发达国家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很受社会的欢迎,而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反常现象呢?笔者认为,应深刻反思高职院校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高职教育在层次结构和教育培养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海峡两岸高职教育层次结构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我国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劳动力市场对中高级技术劳动力的需求保持持续的增长状态,促使其本科与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台湾高职教育超前,于1974年开始招收四年制的学士学位学生,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开始招收博士生,即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劳动力市场发展进入结构调整阶段提前做好了准备。
海内外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提升至3000美元时,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劳动力结构会出现上述技术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现象。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正处于“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的阶段。但是,目前高职教育基本上是专科层次的。在我国高职教育超常规迅速发展的初期,把高职教育的主体限制于专科层次是有必要的,但是,高职教育需要有预见性,需要为经济结构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
三、完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以适应劳动力结构变化
为了完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需要超前规划,探讨适于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理论,分别在四大经济区域内组织先期试验实践。从现在起,在各经济区域内分别选择部分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作为试点,试行将其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探讨适于我国国情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体系理论,然后根据劳动力市场发展状况和上述试点的试行情况,适时地扩大本科层次的规模。先试点、后推广,可以避免走弯路,避免大起大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如果2010年能够开始试点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按常规,四至五年后才能试点硕士研究生层次的高职教育,六至八年后才能试点博士层次的高职教育,形成较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那时,我国已处于“产业结构重心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及技术密集型”阶段十余年。形成完整的高职教育层次结构,不仅可以适应经济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提高技能人才职前教育的起点,从源头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且可以增加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解决其就业难的问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层次的需求。
四、按照职业教育的特点构建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终身教育,需要健全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培养体系,包括多渠道、多形式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高职教育的培养体系中,各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可以直接报考高一层次的高职院校,也可在经历了相应的工作实践后,再报考高一层次的高职院校或参加类似的职业资格认证职后培训;可以采取脱产、半脱产或自学考试的形式;可以是校企合作办学、合作办专业、合作办班,也可以是“订单教育”办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大致有三种:企业自己培养、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由技能教学型(高职)院校进行培养。上述多元化高职教育培养体系可以使这三种培养途径优势互补,有利于摆脱当前高技能人才匮乏的困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