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化溪是萧山区迄今为止的一大重点水利工程之一,这也是由支流所担负起为萧绍平源筑起的主要防洪堤坝,其防洪作用尤其重要,主要为保护萧绍平源进化溪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着举足轻重作用,因此,对进化溪的前前后后的了解对于萧绍人民均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进化溪堤坝(麻溪、麻溪坝、麻溪桥)进化溪标准溪建成
进化溪发源于大岩山螽斯岭,四周岭坡面上无数涓涓细流,在曹坞附近汇成溪流源头,穿绕在葱茏起伏的峰峦之间,两侧汇入吉山溪、华家垫溪、坎坡溪、大岩溪等溪流。在山头埠以上为溪流性砂卵石河床,山头埠以下为常流河,溪面宽15—20米,常水位5—7米,最高水位在王家闸桥曾到过10米,一般水深1—2米,流往张家桥、沈家埭、大汤坞、新垫黄、傅墩、安山陈等村。在鲁家村往麻溪桥进入西小江,另有一路往茅山闸汇入浦阳江。旧时山头埠以下河段可通船只。至山头埠舍舟登岸,犹似进入桃花源。清代张文瑞《麻溪》诗云:“舍舟行断岸,天乐数峰斜。吹散朝来烟,樵风过若耶。”目前,进化溪集雨面积达54平方公里,全长约13.7公里,是萧山区的主干溪流之一。
进化溪的由来:春秋时期,溪之两岸多植苎麻,乡人收获后,又于溪中沤麻,故名麻溪。麻溪坝是筑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一大水利工程,全长1064米,时为土坝,万历十六年(1588)改为石坝,民国二年(1913)麻溪改坝为桥。
1、麻溪:进化溪因麻溪坝得名,进化溪在历史上曾是(临湖)临浦的一条主干支流之一,它南连接浦阳江,北流径钱塘江。古代称:“东南地卑,万流所奏,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当然作为麻溪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代水道的残迹,结合当今天水道形势,我们应对麻溪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古代临浦全盛时期除了浦阳江、麻溪、西小江(原夏履江)、永兴河待,其都是临浦的主要支流,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会稽山脉尾闾的西翼即西干山脉,主要以西诸水的麻溪、西水江(原夏履江)等注入临浦,由临浦流转钱塘江。
2、麻溪坝:麻溪坝以麻溪得名,位于进化镇(原城山乡)凤凰山村鲁家自然村西山咀直至茅山闸(新河闸)止排入浦阳江。麻溪坝始筑,万历《绍兴府志》载:“明成化间,知府戴琥营筑土坝,横亘南北”;崇祯十六年(1643),萧山任三宅《麻溪坝议》称:“宏(弘)治间,郡守戴公琥……令浦阳江水……不复东趋麻溪,遂令萧山于彼麻溪营筑石坝,横亘南北,石坝以内,始无江水冲入,南岸山阴田土固不受害;而萧山北岸污莱,悉成沃壤矣!盖宏(弘)治(1480~1505)迄今一百六十余年,无水患者,皆麻溪坝之为利也。”都说为戴琥所建,按任三宅所言时间推算,亦在成化十九年(1483)前,即戴琥任内,但戴琥《水利碑》记述麻溪东西分流,东入西小江,西出新河闸,可断当时他并未建麻溪坝。麻溪坝始筑必定在戴琥离任(1482)不久,以至众说误传为其所建,时新河闸亦可正常发挥作用,但应在正德元年(1506)以前,因此时已有临浦小坝开坝建闸之举,故任三宅“弘治说”也有一定的道理。麻溪坝址在山阴地界内,建坝非得山阴首肯才行。对如此水利格局重大变化,应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必有一次突然的灾害为起因。
《明史·五行志》载:“弘治九年(1496)六月,山阴、萧山(嘉庆《山阴县志》记:同日大雨)山崩、水涌,溺死三百余人。”这次水灾,可能在当时引发了一场对水利的争论,遂有麻溪坝的始筑。
新河闸系戴琥所建。戴琥在离任前,于成化十八年(1482)五月撰《水利碑》,对己任内业绩及设想作了明确的阐述:“西小江,自鉴湖废、海塘成、故道堙,水如盂注,唯一玉山陡门,莫能尽泄,而山、会、萧始受其害。曾为拓林、新灶、扁陀、夹蓬、新河、龛山、长山闸,共十三洞泄之。遇非常之水,亦不能支,须于有石山脚,如山阴顾埭、白洋;会稽枯枝、新坝等处增置数闸,则善矣。”蒋谊在《新灶诸闸碑记》中也称其“复于萧山之龛山、山阴之新河,各置一闸,以泄湘湖、麻溪之水,而后,水有所归,无复向日之漫漶。”从上述文字来看,新河闸建成稍晚,确切时间难以肯定,但作用是明确的,“以泄麻溪之水”
麻溪坝修筑年代大致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前后,初筑的麻溪坝,主要目的是为了把麻溪之水不向西小江流入,由茅山闸排入浦阳江,由此,麻溪水在汛期可以直接排入浦阳江,以解上、中、下游不受淹没,在干旱期间可以通过引水以解决断流之苦。
万历《绍兴府志》载:“(麻溪坝)万历十六年(1588),萧山知县刘会加石重建,下开霪洞,广四尺(刘宗周《天乐水利议》记为:高广各四尺),每旱,则引水以溉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坝为三洞,各广六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府俞卿重修,改为二洞。麻溪坝在古代为一大水利工程。
3、麻溪桥:废除麻溪坝,经多次呈请直至民国初年,还议而不决。《麻溪改坝为桥始末记·序》称:民国2年(1913)7月,“春涨已了,夏水又生,田庐既淹,塘圩将决,巨浸已成,忍无可忍,万众一致,集愤于坝。不一日,而四十八村男女老幼荷锄舁索,拆坝而废之”。次年又改坝为桥。天乐水利这一公案才告结束。麻溪又归属西小江水系。
麻溪改坝为桥后,并未彻底改变进化水利面貌,进化溪发生洪水,如遇浦阳江洪潮水位高,茅山闸关闭,则仅仅依靠麻溪桥与方涵流入西小江,泄洪极为不畅。进化水利的巨变,在建国以后才真正实现。
当今,进化溪从2007年至2010年,分一、二、三期进化溪标准溪改造建设后,将原有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现在防洪的标准达到十年一遇,防洪的水位高程达到了11.5米,同时在下游原来的新河闸(茅山闸)进行新扩建,将原来单一的防洪排涝改为了现在的排引结合的一举两得的中型水闸,在历史至今进化溪经历了多种考验,它的作用从古到今都是萧山水利史上的史话之一,通过现代的高标准溪流整治和茅山闸的改扩建成后,使进化溪两岸峰峦叠翠,景色迷人,一条名副其实的休闲溪,让进化溪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陈志富.浦阳江下游防汛与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5
[2] 陈志根.古今谈萧山.西冷印社出版发行,2001.1
[3] 陳志富.萧山水利史.方志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排版保留:
洪剑泳 (1979- ),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利管理工作。
关键词:进化溪堤坝(麻溪、麻溪坝、麻溪桥)进化溪标准溪建成
进化溪发源于大岩山螽斯岭,四周岭坡面上无数涓涓细流,在曹坞附近汇成溪流源头,穿绕在葱茏起伏的峰峦之间,两侧汇入吉山溪、华家垫溪、坎坡溪、大岩溪等溪流。在山头埠以上为溪流性砂卵石河床,山头埠以下为常流河,溪面宽15—20米,常水位5—7米,最高水位在王家闸桥曾到过10米,一般水深1—2米,流往张家桥、沈家埭、大汤坞、新垫黄、傅墩、安山陈等村。在鲁家村往麻溪桥进入西小江,另有一路往茅山闸汇入浦阳江。旧时山头埠以下河段可通船只。至山头埠舍舟登岸,犹似进入桃花源。清代张文瑞《麻溪》诗云:“舍舟行断岸,天乐数峰斜。吹散朝来烟,樵风过若耶。”目前,进化溪集雨面积达54平方公里,全长约13.7公里,是萧山区的主干溪流之一。
进化溪的由来:春秋时期,溪之两岸多植苎麻,乡人收获后,又于溪中沤麻,故名麻溪。麻溪坝是筑于明代成化年间的一大水利工程,全长1064米,时为土坝,万历十六年(1588)改为石坝,民国二年(1913)麻溪改坝为桥。
1、麻溪:进化溪因麻溪坝得名,进化溪在历史上曾是(临湖)临浦的一条主干支流之一,它南连接浦阳江,北流径钱塘江。古代称:“东南地卑,万流所奏,涛湖泛决,触地成川,枝津交渠”。当然作为麻溪我们可以想象到古代水道的残迹,结合当今天水道形势,我们应对麻溪有一个新的认识。在古代临浦全盛时期除了浦阳江、麻溪、西小江(原夏履江)、永兴河待,其都是临浦的主要支流,从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会稽山脉尾闾的西翼即西干山脉,主要以西诸水的麻溪、西水江(原夏履江)等注入临浦,由临浦流转钱塘江。
2、麻溪坝:麻溪坝以麻溪得名,位于进化镇(原城山乡)凤凰山村鲁家自然村西山咀直至茅山闸(新河闸)止排入浦阳江。麻溪坝始筑,万历《绍兴府志》载:“明成化间,知府戴琥营筑土坝,横亘南北”;崇祯十六年(1643),萧山任三宅《麻溪坝议》称:“宏(弘)治间,郡守戴公琥……令浦阳江水……不复东趋麻溪,遂令萧山于彼麻溪营筑石坝,横亘南北,石坝以内,始无江水冲入,南岸山阴田土固不受害;而萧山北岸污莱,悉成沃壤矣!盖宏(弘)治(1480~1505)迄今一百六十余年,无水患者,皆麻溪坝之为利也。”都说为戴琥所建,按任三宅所言时间推算,亦在成化十九年(1483)前,即戴琥任内,但戴琥《水利碑》记述麻溪东西分流,东入西小江,西出新河闸,可断当时他并未建麻溪坝。麻溪坝始筑必定在戴琥离任(1482)不久,以至众说误传为其所建,时新河闸亦可正常发挥作用,但应在正德元年(1506)以前,因此时已有临浦小坝开坝建闸之举,故任三宅“弘治说”也有一定的道理。麻溪坝址在山阴地界内,建坝非得山阴首肯才行。对如此水利格局重大变化,应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必有一次突然的灾害为起因。
《明史·五行志》载:“弘治九年(1496)六月,山阴、萧山(嘉庆《山阴县志》记:同日大雨)山崩、水涌,溺死三百余人。”这次水灾,可能在当时引发了一场对水利的争论,遂有麻溪坝的始筑。
新河闸系戴琥所建。戴琥在离任前,于成化十八年(1482)五月撰《水利碑》,对己任内业绩及设想作了明确的阐述:“西小江,自鉴湖废、海塘成、故道堙,水如盂注,唯一玉山陡门,莫能尽泄,而山、会、萧始受其害。曾为拓林、新灶、扁陀、夹蓬、新河、龛山、长山闸,共十三洞泄之。遇非常之水,亦不能支,须于有石山脚,如山阴顾埭、白洋;会稽枯枝、新坝等处增置数闸,则善矣。”蒋谊在《新灶诸闸碑记》中也称其“复于萧山之龛山、山阴之新河,各置一闸,以泄湘湖、麻溪之水,而后,水有所归,无复向日之漫漶。”从上述文字来看,新河闸建成稍晚,确切时间难以肯定,但作用是明确的,“以泄麻溪之水”
麻溪坝修筑年代大致在嘉靖十六年(1537年)前后,初筑的麻溪坝,主要目的是为了把麻溪之水不向西小江流入,由茅山闸排入浦阳江,由此,麻溪水在汛期可以直接排入浦阳江,以解上、中、下游不受淹没,在干旱期间可以通过引水以解决断流之苦。
万历《绍兴府志》载:“(麻溪坝)万历十六年(1588),萧山知县刘会加石重建,下开霪洞,广四尺(刘宗周《天乐水利议》记为:高广各四尺),每旱,则引水以溉田”。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改坝为三洞,各广六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府俞卿重修,改为二洞。麻溪坝在古代为一大水利工程。
3、麻溪桥:废除麻溪坝,经多次呈请直至民国初年,还议而不决。《麻溪改坝为桥始末记·序》称:民国2年(1913)7月,“春涨已了,夏水又生,田庐既淹,塘圩将决,巨浸已成,忍无可忍,万众一致,集愤于坝。不一日,而四十八村男女老幼荷锄舁索,拆坝而废之”。次年又改坝为桥。天乐水利这一公案才告结束。麻溪又归属西小江水系。
麻溪改坝为桥后,并未彻底改变进化水利面貌,进化溪发生洪水,如遇浦阳江洪潮水位高,茅山闸关闭,则仅仅依靠麻溪桥与方涵流入西小江,泄洪极为不畅。进化水利的巨变,在建国以后才真正实现。
当今,进化溪从2007年至2010年,分一、二、三期进化溪标准溪改造建设后,将原有防洪能力大大提高,现在防洪的标准达到十年一遇,防洪的水位高程达到了11.5米,同时在下游原来的新河闸(茅山闸)进行新扩建,将原来单一的防洪排涝改为了现在的排引结合的一举两得的中型水闸,在历史至今进化溪经历了多种考验,它的作用从古到今都是萧山水利史上的史话之一,通过现代的高标准溪流整治和茅山闸的改扩建成后,使进化溪两岸峰峦叠翠,景色迷人,一条名副其实的休闲溪,让进化溪两岸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 陈志富.浦阳江下游防汛与管理.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5
[2] 陈志根.古今谈萧山.西冷印社出版发行,2001.1
[3] 陳志富.萧山水利史.方志出版社,2006.9
作者简介排版保留:
洪剑泳 (1979- ),本科,工程师,从事水利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