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创设一定的思维情境,巧设悬念,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创造欲。要启迪学生的直觉思维,使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要通过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等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关键词:创造 思维 发散 课堂
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创造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 诱发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动手操作时,我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要求学生将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剪六次,一共剪出多少个小正方形?教师示范后,学生动手操作,剪一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二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三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四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五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六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学生填好后,我便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如果剪100次,共剪出多少个正方形?根据上面填的数据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设剪s个正方形,剪的次数为n,s与n有什么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3)16个正方形共要剪多少刀?(4)能否将原来的正方形剪成2008个正方形?为什么?(5)将剪完的所有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正方形,并画出平面图形,通过观察这个图形,你发现什么规律?(6)如果用a 表示第n次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n的式子表示a 。(7)如果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猜想a +a +a +a +……+a 与原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效果较佳。
二、启迪直觉 培养创新机智
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例如,拿起等腰ΔABC,以顶角角平分线为轴旋转一周后,可以重合于原来的位置,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可靠直觉;再比如“b克糖水中有a克糖,若再添上m克糖则糖水变甜了”,这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它就是高中“真分数不等式”的可靠直觉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题型,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一个选项,省略了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特殊化等方法,凭直觉可以从多个角度执果索因、执因索果,提出猜想,因为答案具有发散性,所以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上述方法教学,不仅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由此可见,直觉思维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抓好“三基”教学,同时要保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为杜绝可能出现的错误,应“还原”直觉思维的过程,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三、培养发散 提高创造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教学中较常采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如:已知:sinA=3/5(A为锐角),求cosA的值。
一题多变,可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如:已知:在RtΔABC中,∠C=90°,a∶b=2∶3,求∠B的正弦。
变式1:条件不变,求∠B的余弦。
变式2:已知:在RtΔABC中,∠C=90°,a∶c=6∶8,求cosA=?
变式3:已知:在RtΔABC中,∠C=90°,a=2,b=2 ,则sinB=?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多题归一则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新”,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贡永生.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中小学数学, 2001.
[2]任明中.《中学数学》 例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999年第8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创造 思维 发散 课堂
创造性思维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这里的“独创”,不只是看创造的结果,主要是看思维活动是否有创造性态度。创造性思维是未来的高科技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创造能力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 诱发创造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数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思维过程,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新的需要与原有的数学水平发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动手操作时,我让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和剪刀拿出来,要求学生将正方形纸片剪成四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其中的一个再按同样的方法剪成四个小正方形。如此循环进行下去剪六次,一共剪出多少个小正方形?教师示范后,学生动手操作,剪一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二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三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四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五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剪六次得?摇?摇个正方形。学生填好后,我便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如果剪100次,共剪出多少个正方形?根据上面填的数据分析,你能发现什么规律?(2)设剪s个正方形,剪的次数为n,s与n有什么关系?用数学式子表示。(3)16个正方形共要剪多少刀?(4)能否将原来的正方形剪成2008个正方形?为什么?(5)将剪完的所有正方形拼成原来的正方形,并画出平面图形,通过观察这个图形,你发现什么规律?(6)如果用a 表示第n次剪得的正方形的边长,试用n的式子表示a 。(7)如果原正方形的边长为1,试猜想a +a +a +a +……+a 与原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这样巧设悬念,使学生开始就对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课堂数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想要了解所学内容,也为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了理想的环境,这样的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效果较佳。
二、启迪直觉 培养创新机智
要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而直觉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直觉猜想不要随便扼杀,而应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说出由直觉得出的结论。
例如,拿起等腰ΔABC,以顶角角平分线为轴旋转一周后,可以重合于原来的位置,这就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可靠直觉;再比如“b克糖水中有a克糖,若再添上m克糖则糖水变甜了”,这是小学生都能明白的道理,它就是高中“真分数不等式”的可靠直觉的体现。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题型,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选择支中挑选出一个选项,省略了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直觉思维的发展。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直觉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让学生通过观察、联想、类比、特殊化等方法,凭直觉可以从多个角度执果索因、执因索果,提出猜想,因为答案具有发散性,所以有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如上述方法教学,不仅保护和鼓励了学生的直觉思维的积极性,还可以激活课堂气氛。由此可见,直觉思维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抓好“三基”教学,同时要保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直觉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发现结论。为杜绝可能出现的错误,应“还原”直觉思维的过程,从理论上给予证明,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机智。
三、培养发散 提高创造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一个问题,求异求佳。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是教学中较常采用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开拓解题思路,使不同的知识得以综合运用,并能从多种解法的对比中优选最佳解法,总结解题规律,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使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增强。如:已知:sinA=3/5(A为锐角),求cosA的值。
一题多变,可培养学生的转向机智及思维的应变性,实现提高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如:已知:在RtΔABC中,∠C=90°,a∶b=2∶3,求∠B的正弦。
变式1:条件不变,求∠B的余弦。
变式2:已知:在RtΔABC中,∠C=90°,a∶c=6∶8,求cosA=?
变式3:已知:在RtΔABC中,∠C=90°,a=2,b=2 ,则sinB=?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随问题的不断变换、不断解决而得到不断提高,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和应变性,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和发展。多题归一则可培养学生的思维收敛性。任何一个创造过程,都是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优秀结合。因此,收敛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收敛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多题归一的训练则是培养收敛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很多数学习题,虽然题型各异,研究对象不同,但问题的实质相同,若能对这些“型异质同”或“型近质同”的问题归类分析,抓共同的本质特征,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就能弄通一题而旁通一批,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从而摆脱“题海”的束缚。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尽力体现在思维情境的创设、启发性问题的提出、学生创造性思维兴奋点的捕捉等方面。通过导趣、导思、导法,使学生多动、多猜想、多发现、多“创新”,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贡永生.精心建构问题,培养创新意识[J].中小学数学, 2001.
[2]任明中.《中学数学》 例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999年第8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