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原理》对青年毛泽东的影响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chenji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泽东受教于中国传统文化,少年时期便熟读四书五经、楚辞汉赋、史记汉书、唐宋古文、宋明理学以及明末清初大批思想家的文章,拥有了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渊博的历史知识。同时,西学东渐之风日盛,他关心时事,阅读了大量改良派的论著,如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冯桂芬的《校庐抗议》、梁启超的《新民说》等,并广泛涉猎十八九世纪欧洲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书籍,如严复翻译的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约·穆勒的《穆勒名学》、赫胥黎的《天演论》和达尔文关于物种起源方面的书等,由此开拓了西学视野。从青年时起他对西方文化的兴趣更是在国内外时政的风起云涌之中被进一步激发,他一方面汲取一切新知识,一方面在批判反思之中构建出自己的思想。其中,保尔森的《伦理学原理》在他早期思想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关键性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伦理学原理》其书


  弗里德里希·保尔森是德国第一位教育学教授和著名的新康德主义者,也是胡塞尔的哲学老师。19世纪后半叶,保尔森开始在全世界拥有广泛影响,出版了大量关于德国大学和预科学校的教育学著作和哲学著作。他的《哲学导论》(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e,1892)经历了多次重大修订共出版了40 多个版本,被翻译成英文、法文、俄文、中文、日文、荷兰文等,列宁也曾在1903年流亡日内瓦期间读过此书。保尔森的《伦理学体系与国家和社会学说纲要》(System der Ethik mit einem Umriss der Staats- und Gesellschaftslehre,1889)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关于这一主题的最具人性和可读性的书籍之一”,他的写作不仅面向哲学专家,同时也面向那些对实践哲学感兴趣的人,其语言风格通俗易懂,内容多涉及当代伦理和社会现实问题,因此对于抱有极大时代困惑的中国学者具有很强吸引力,对我国思想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蔡元培、王国维、鲁迅等学者都深受其启发。
  该书分为导论、第一编“人生观与道德哲学的历史纲要”、第二编“基本概念和原则问题”、第三编“德性与义务论”、第四编“社会生活之形态”。日本学者蟹江义丸在1899年将它编译为日文,蟹江氏在序言中曾表明近世伦理学著作汗牛充栋,“其间卓绝恒蹊者,不可以偻指数”,保尔森之作只能算是其中的平实之辈,而他唯独选择此书做翻译,是因为他认为伦理学并不只是叙述事理,而是要为人制定行为标准的,因此不能选择过于极端的学说,否则用于实践危害巨大。平实之说虽看似不能鼓舞兴会,但身体力行却会大有裨益。该书不偏于“大中至正之道”,力图调和动机论与功利论,符合欧洲伦理学之发展趋势。蔡元培认可蟹江氏之见解,根据其编译本于1909年将体系的导论及第二编转译为中文版《伦理学原理》。其后该书在我国的影响力经久不衰,何怀宏与廖申白于1988年又根据蒂利的英译本(A System of Ethics1899)翻译了全书的导论与一至三编。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时,他的老师杨昌济于1917年下半年到1918年上半年以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为教材,以“伦理学大要及本国道德之特色”为主题开设修身课。毛泽东仔细研读该书并在其侧做了一万两千余字的批注,这些批注或赞或否、或直指机要或发挥想象,可让我们一窥伟人成长的思想演变。

宇宙之真理与观念造文明


  17岁时,毛泽东在东山学堂学习期间读到了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他赞成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君主立宪制,对康、梁抱有崇拜之情。但等到他跟随杨昌济系统地学习了伦理学一段时间后,他的思想发生了转变。1917年,他在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谈到康有为的学理时说道:“似略有本源矣,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他对康梁变法的态度也由支持转为否定:“今日变法,俱从枝节入手,如议会、宪法、总统、内阁、军事、实业、教育,一切皆枝节也。”他认为时人对于救国之道都没有找到根本之法,他强调必须“以大本大源为号召”,通过改造和普及哲学、伦理学来变换全国的思想。此处一方面他批评今日之变法中的“教育”是枝节,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要普及哲学、伦理学教育。两者看似矛盾,其实并行不悖。毛泽东在此批评的教育主要指技艺性的教学,而他主张的教育是根本性的伦理学哲学教育,力求“思想道德必真必实”,也就是说改革的首要切入口在于国民思想的变革,有了求真务实的思想基础才有其他具体改革措施的成长空间,在《伦理学原理》的批注(以后简称《批注》)中他明确表示“道德哲学在开放之时代尤要”。
  而他主张的“本源”,就是“宇宙之真理”,他在信中说道:“天下之生民,各为宇宙之一體,即宇宙之真理,各具于人人之心中”,“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唯有唤起所有人的自觉,使人人“动心”有了自知之明,了解了救国之道,然后天下之事才大有可为。他此时有明显的观念论的倾向。当保尔森谈到“国民益进化,则能采其过去的历史,以构成理想。而实则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辖也”这一思想时,毛泽东批注曰:“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他的老师杨昌济虽游学日欧近十载,却不是盲目崇拜西学之人,他一方面推崇康德之道德哲学,另一方面自编讲义,以孔孟程朱之学为正宗,参酌古今中西,使之冶于一炉,“所讲不限于西洋之伦理学说,中国先儒如孔孟周程张朱陆王及船山之学说亦间取之。”(《达化斋日记》)毛泽东深受其影响,自如地融汇了中国古典思想之精髓与西学启蒙之概要,将陆九渊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九渊集》卷二十二)在现象学意义上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展现出来。这并非僵硬的自我意识与物质世界的对立问题,而是切实地理解到认识论层面的自我意识的生成过程。但他又不停留于形而上的学术思辨,而是应时代之所需要将求学与救国真理有机结合,因此要了彻这个“宇宙之真理”并不是靠冥思苦想向内求索,而是要不断向外拓展以丰富“他者”之素材,在“尊德性”与“道问学”方面他更偏重于“道问学”。所以他在信中表示他想要做教员、办私塾,“取古代讲学与现今学校二者之长处”,既要“略通国学大要”,又要“出洋求学”,“求西学大要,归仍返于私塾生活”继续深造、教学。
其他文献
赵瑜、胡世全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以下简称《革命》)由中国青年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并榮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同年获得了徐迟报告文学奖。该书以28万多字的长篇巨幅,书写长江百里洲农村国共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从清朝末年到中国共产党完成土改,是这个长江孤洲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具有的代表性一页。在这片富庶美丽的大江孤洲上,上演了上世纪国共斗争的血雨腥风,展
我与乐译认识已近二十载,虽然不时看到他发表的时事、文化评论,他的每本学术著作出版后都会寄来,但我迄今尚未较为系统地阅读过包括小说、游记、散文、访谈等在内的他的其他文体的写作,直到这一本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沉甸甸的随笔小说集《拒绝在沉默中遗忘》摆在书桌面前。欧阳修所言“遇人浑浑,不见圭角”,用在生活中的乐译身上大概极为贴切;但在这部随笔小说集中,我看见了另外一位积极介入现实、冷眼审视时代、深刻洞察人性
对于以Word电子文档提交的作業,最让教师们头疼的就是抄袭问题。教师应以何种形式向学生发布Word格式的作业,如何鉴别学生有无“抄袭”行为呢?  在进行操作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文档的“属性”参数。用鼠标右击未被打开的Word文档图标,选择“属性→摘要→高级”命令,在“来源”处可见“作者”(文档原作者姓名)、“最后一次保存者”(文档最后修改者姓名)两项。两者均为由Word自动取自用户设置的“用户信
李贺的诗有着让人无法忽视的魅力——相比人短促的个体生命,诗的艺术生命显得格外悠长。早逝的天才身后不算寂寞,仍有同属诗坛挺秀的“小李杜”为其集作序、为其人作传——杜牧《李贺集序》中指出“韩吏部亦颇道其歌诗”,李商隐《李贺小传》也说李贺“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不难想见时人公认韩愈为李贺之“伯乐”。  李贺生活在中唐,唐德宗贞元初到唐宪宗元和时期,若按《唐国史补》的勾勒,算是从“贞元之风尚荡”走向“元
《亲爱的安德烈》是当代作家龙应台和其子安德烈互通书信的结集,该书是龙应台做母亲以来完成的“人生三书”之一,继《孩子你慢慢来》,完整地展现了龙应台从幼年孩童的母亲到成年儿子的母亲,形象的建构与转变。  龙应台是从台湾偏僻落后的渔村走出来的,大学之后,美国留学8年,在大学任教期间关注社会时政,笔耕不辍,后来出任台湾市政府文化部长,在这个平台上,更是放眼世界,纵横海内。孩子在德国出生,从小接受中西文化的
在去法国东方语言与文化研究院的路上,司机指着塞纳河边的一些绿铁皮箱子说,这里边都是旧书,现在时间还早,要到十点以后才开。啊,这就是塞纳河边的旧书摊!只见这些铁皮箱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足有几百米,很是壮观。司机说,对于这些卖旧书的人,政府是不收税的,但是要保证经常开放,如果长时间不开,政府就会收回这些铁皮箱,转给新的申请人。  以前,只是听说过塞纳河边的旧书摊,很是向往,没想到就在眼前,真想立即下车
1799年12月14日深夜,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在自己心爱的弗农山庄溘然长辞。哀讯传来,举国悲痛,美国有四百多个城镇和村落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在诸多悼文中,流传最广的当属亨利·李(Henry Lee)的悼词。他盛赞华盛顿是“战乱之时第一人,承平之世第一人,国人心中第一人”,简洁、精准、文雅地概括了华盛顿的三大历史功绩:领导北美殖民地独立,缔造美利坚共和国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教育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并组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考试》教学人员考试(初级)”。微软Office软件包(以下简称Office,包括Word、PowerPoint和Excel等)作为一套基础的信息技术工具,将其规范和高效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能力,已经和必将成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初级、中、高级能力培训与测
散文集《在香港》(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7月版)是周洁茹有关人生阅历和文学创作的一种深度思考,内容真实、沉重。与其在现实中去了解周洁茹本人,倒不如在作品中去阅读她,因为现实中安静,带有一丝神秘感的周洁茹似乎与文学的复杂、模糊没有必然的关系。有时候,甚至我会觉得,作品中的她才是最真实、最有趣味的。《在香港》如同书信、留言、电话等媒介,连接了最真实的周洁茹。壹  读这本散文集时,我仿佛置身于人生
经常有中小学生的家长问我:“该给孩子读什么书最好呢?”我总是不假思索,第一个就推荐《论语》。在我看来,《论语》就是中国人的“圣经”。读的时间越早越好,读的次数越多越好。作为一个中国人,识字之后就可以读《论语》了,甚至倒过来说,完全可以通过读《论语》来识字。  《论语》全书,不过15000多字,读起来并不难,甚至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读一遍。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把《论语》通读过一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