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tan0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现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只局限于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示范,学生模仿;重复实验等被动式的实验模式,忽略了在实验中对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改革物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应试”教学转为“素质”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体现。以下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维能力。
  
   一、物理观察能力的培养
  
   提高观察能力是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丰富学生知识、扩大学生视野的重要环节。在物理实验课上,要使学生养成对实验有主次、有步骤、有层次的观察习惯,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启发学生观察实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几个层次入手:
   1.对物理器具、仪器的观察
   教师可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直观法,培养最直接的观察能力,如观察温度计挂图,了解结构,最小刻度,量程,用途等,还可采用对比观察法、特点观察法,使学生区别实验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不同。既直观又有对比,学生印象深刻。
   2.对物理现象及过程的观察
  既要全面、细致,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任务、要求,明确主要看什么。如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实验器件较多。装置有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学生容易分散观察力。
  3.在观察中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提高观察质量。观察能力的提高,要求观察者善于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在观察中对问题加以认真的分析和反复的推敲,找出正确的解释。
  
   二、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物理思维能力是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和延续,是指学生在观察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观察到的现象相结合,通过大脑的抽象活动,认识问题的本质,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根据原理确定使用仪器、实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整个过程。可从几方面下手:
   1.增设疑问,激发思维。教师可根据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精心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也可提出一些与习惯想法相反的问题,引起学生好奇。例如:研究浮力实验,先将塑料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无论怎样压塑料块,塑料块最终都浮在水面上,由此引出浮力的概念,而后再将杯中水倒干擦净,将塑料块压到杯底(与杯底密切),然后倒入水,这时问学生:塑料块会不会上浮?学生肯定回答塑料块会上浮,实验结果塑料块没有浮上来。如此“奇怪”问题,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教师趁机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又如做纸锅烧水实验,先问学生,纸会不会烧坏?并告诉学生纸锅不会烧坏,学生好奇,再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2.设计实验,引导思维。教师不是机械地把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写出来,而是将设计实验过程交给学生,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例如测电阻实验,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复习电流定律I=U/R,提问学生要测电阻怎么办?学生很容易想到R=U/I,要测电阻两端电压和流过电阻电流的大小,进而想到要用伏特表和安培表。如此步步引导,比单纯给出伏特表,安培表测电阻更能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另外可让学生自制仪器,培养学生创造力。
   3.改进实验,促进思维。 对不够完善的实验可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如平面镜成像。课本用两支点燃蜡烛来演示,让一支蜡烛与另一支蜡烛的像刚好重合,得出物与像等大的结论。在现实实验中,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空气流动使火焰不固定,两支蜡烛燃烧程度不可能完全相同等,很难做到完全“重合”,我在实验时提问学生如何使“重合”更明显?
  立即有学生提出用两块等大的长方形木块,结果长方形木块的长、宽、厚“重合”很明显,得出像与物等大的结论。此时我又提出木块不发光,成像不清晰,找像的位置很吃力,课本用点燃的蜡烛就是因为能成清晰的像,学生马上又补充说可将木块包上白纸或亮彩纸,这样像就清晰了。如此步步启发,层层深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4.拓展实验,增强思维。教师可顺着实验进行,拓展实验的广度、深度,加入一些与实验相关的扩展性内容,以加强对实验的巩固,如在用刻度尺测长度实验中,在课本用刻度尺测课本、作业本长度的基础上,教师可灵活地设计补充,要求学生测一张纸的厚度、硬币的周长、圆锥的高等,增大思维深度、广度。
   5.总结实验,深化思维。做完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比较,找出原因,分析条件。如测电阻实验中,比较学生采用内接法,外接法时测出电阻是否相同?为何不同?什么情况下采用什么方法相等,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理解。此外,教师还可提出一些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精确度、又能与学生实验紧密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练习,进行实验信息加工,达到思维能力训练的目的,发展学生实验的思维教学功能。
   (山东省郯城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出发,结合自己多年体育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教材、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信心等问题,谈了自己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见解和探索。   关健词: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     健康的心理主要包括智力正常、心理特点符合年龄、完整的人格、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等等。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举止大方、言行一致;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
期刊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构建数学乐园,充分调动和开发学生的情商和智商?本人有如下体会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有人说:“教育不是居高临下的教训,而应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时候,学生与教师的眼光平视了,我们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能使教师真心弯下腰来与学生平视的,是爱、是母亲对孩子般发自内心的爱。  所以,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了爱,也
期刊
爱国主义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思想武器。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坚持不懈地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非常生要的意义。  当前,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影响了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少数学生对祖国的命运和前途抱有怀疑,对传统教育和理论灌输有抵触情绪,那么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学历史教育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  
期刊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是时代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另外,作为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合作”对于幼儿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也十分必要,因为人在社会中生存依赖多种技能,合作就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也是幼儿作为社会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而今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的缺失”
期刊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我深深感到教学与教师的关系,犹如空气、水与人的关系一样,须臾不可分离。思想政治课教学,它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领悟到教师的高素质是搞好教学的关键性因素。  在我看来,所谓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和。从一定意义上讲,教师素质修养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修养、专业文化素质修养、教学
期刊
历史教学模式是创造历史教学环境的一种方法 , 是历史教学中师生活动的一种计划 , 是历史课堂结构和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种教学策略。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找出适合自己的新路来,另辟奚径,找方法,找兴趣。  我在教学中逐渐摸索出: “情境创设、重点讲解”、“学科整合”、“动手实践”、“学教相长”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学模式 , 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 ,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与能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正在启动。作为一名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对教好初中生物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这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本人采取了以下措施,来促进生物学的教学工作。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在现行课程教育教学状况下,学生的灵活性很差,为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思想,我们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要从思想深处真正
期刊
进入新课程改革教学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已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但由于我们对现代教育思想及方法的研究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思品课教学现状与其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把握的“度”至关重要。下面结合我个人的一些实践经验,谈谈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对“度”的把握谈一点的个人的一些想法。  “度”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范畴,是指一定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的有机统一。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度”,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有着
期刊
随着当今社会知识信息激增和“减负提速”工作深入开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而且它在教学中的出现已对校园产生了巨大影响,下面就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及影响。    一、对教师本身素质的影响。    通过近几年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学校校园网的建设和宽带网的连接使更多的老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通过培训和自学,大部分老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多媒
期刊
汉语拼音是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工具,学好汉语拼音,对以后学习语文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拼音作为一种抽象的文字符号,对学生来说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它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  我在开展拼音教学时,便充分调动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开发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尽可能地使方法多样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不拘一格的方式中轻松愉快地度过难关。    一、 融合学科,打破各学科的界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