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担保助学贷款的诚信构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始于1999年的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建立的对普通高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实施让全国成千上万的贫困学子倍感温暖,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子的关爱。然而仅过了几年,国家这一“爱心贷款”遭遇尴尬。据统计,2006年全国助学贷款违约高达28.4%,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不能归还逾期的国家助学贷款,长期居高的违约率是银行无法承受的,先后有多家银行暂停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目前,全国大部分高校无法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忧虑,“考不上也愁,考上了更愁”是他们心灵深处的真实写照,家庭的贫困使高校贫困大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处于焦急的等待中。
  
  一、银行叫停国家助学贷款的根本原因
  
  国家助学贷款本是一种信用贷款,根本无须担保,它的目的是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随着高等教育逐步大众化和缴费制度的推行,高校的贫困大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25%,特困生占8%。虽然高校建立了奖学金、勤工助学、特困补助和学费减免等一系列资助体系,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问题,对广大高校贫困学生来说,最重要、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国家助学贷款。由于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缺失,毕业后不归还逾期国家助学贷款,银行叫停国家助学贷款,高校贫困学生陷入贷款无门的困境。银行在催交无果的情况下,将欠款者告上法庭。2006年8月,中国银行杭州杭海路支行起诉浙江大学4名毕业生,要求归还助学贷款。2006年12月北京又发布助学贷款诚信“黑名单”,并在媒体上公布了中国石油大学4名毕业生的真实身份。紧接着工商银行河南省分行营业部在媒体上对国家助学贷款逾期债务进行催收,涉及4所高校的263名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处于冰点。
  
  二、学校要提供培养诚信的环境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学生诚信与否必然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同时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有相当影响力的群体,它能对未来中国的信用环境起举足轻重的作用。
  诚信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之一,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把诚信当作等同生死的大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支撑、维持、协调社会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运转,高校则承担培育诚信的重任。高校要在校园内积极寻找培育诚信的支点,启动“诚信工程”,从教师到学生开展“做诚信人,办诚信事”活动。
  教师要践行诚信行动,以身体力行的教化方式给学生一个诚信的模板,做诚信的表率,为建立诚信社会做准备。对学生要开展诚信教育,为学生打造一个实践诚信的平台。特别要教育和引导学生不懈地追求诚信,促进诚信的养成,把诚信内化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美德。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深层次的矛盾日渐突出,受利益驱动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诚信不协调的行为,高校校园内也存在不诚信的现象,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借钱不还,欺骗老师、同学、家长等现象触目惊人。有的毕业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故意违约,一毕业就无法进行联系,好像在人间消失了,给其他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在诚信环境形成的过程中起了负面作用,给社会留下了不良印象。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成为当务之急。
  高校要建立诚信网络、诚信传播机制以及监督机制。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自我修养,积极与不诚信行为作斗争,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积极引导下,双管齐下,努力营造诚信环境,自觉接受舆论的监督。
  
  三、要建立诚信约束制度
  
  在商业社会,诚信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比金钱更可靠、更可贵。社会学家认为,诚信的构建必须依靠制度的支撑,当社会出现不诚信行为时,除了要用道德去滋润之外,更需要制度的刚性介入,才能保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因此,国家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诚信体系。
  1.高校要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诚信档案从新生入学起开始建立,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表现全部纳入诚信档案(包括助学贷款信息),它可以供用人单位监督、参考大学生诚信行为,也可以为用人单位选聘人才提供可靠依据。它是无形的“紧箍咒”,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制约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加大失信者的失信成本。在国家助学贷款方面,银行可以与高校联手,共享诚信档案。
  2.国家要建立个人信用系统。个人信用系统就是个人的社会信用档案密码,与人的生命直接相连,不讲诚信,意味着个人放弃在社会上的所有利益。在中国,每个人的信用记录几乎是空白。在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的情况下,助学贷款作为国内唯一的无担保贷款,要规避风险,能做到的就是完善信用体系。在英国,大学生申请助学贷款非常容易,很多学生甚至一毕业就在国外工作,但英国的银行不必担心他们欠债不还,因为每个英国人生下来都有一个社会保险号码,收入、纳税、申请贷款、领取退休金等全靠它。美国从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建立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并逐渐完备。学生毕业后银行均可通过遍布全国的信息网络系统及时掌握其行踪和收入,尽管美国大学生的贷款率高达70%,不良还贷率却极低,信息网络系统有效控制了风险。我国也要加快建立个人信用系统的步伐,化解信用风险,让信用落到实处,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信用服务。
  3.尽快建立健全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现实生活中,“诚信门”事件日益突出。据国家工商局统计,我国每年签订合同40亿份,但有50%的合同没有履行。面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形势,中国建立失信约束惩罚机制迫在眉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指出:“确立信用的最好手段是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进行市场化,即对不守信用的人进行严厉处罚与建立个人信用网,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公共成本。”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的还贷率,银行可将贷款人的还贷信息数据转入个人诚信数据系统,通过强制授权方式,在全国银行系统中建立借款大学生个人信用记录,使借款人的履行状况与个人后期向银行借款活动直接挂钩,从而迫使借款人按期还款。
  现阶段,国家的个人信用系统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尚未建立完善,大学担保助学贷款意义深远,它不仅帮助学生解决了经济上的困难,同时也促进培育诚信环境的形成,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对社会的责任。只有给予学生真爱、大爱,重视学生诚信的培养,并在国家相关制度的支撑下,国家助学贷款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其他文献
华裔美国女性身处“男权中心话语”和“白人霸权话语”的双重压迫之中,《女勇士》以独特的语言和叙事方式对男权话语进行了直接的批判,打破了女性沉默无言的状态,并通过对传
过去,高校在学生的管理工作上一直享有着绝对的“主权”,这一情况在今天依然表现出强大的惯性。但是在依法治国和高校改革的语境下,以学生为主要代表的社会群体的权利意识正日益增强,自1998年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开启高校被诉的先河后,相继发生了1999年湖南外语外贸学院学生状告母校名誉侵权、2000年杨金德诉上海财经大学案以及2001年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等案例,一次次把高校置于被告的境地。高等教育作为中国
文章从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读者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探讨阅读性质和理解过程,提出从阅读理解的能动作用方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此法可以诱导学生深化所学的英语知
翻译的标准在具有广泛性的同时,也依据不同的文体而变化.科技翻译由于其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独特特点,在翻译中一味地强调“信”,而忽略了“达”与“雅”的重要性.本文就词汇,句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中华民族形成了重承诺、守信义的道德传统,留下了不少美谈佳话。诚信,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成员应普遍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品德要求。但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等。因此,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
大庆目前有四所普通高校,一所研究生院和一所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中因为外语专业连年扩招,已经成为支持各校办学规模的重要力量。拿师范学院来说,其外语系由2001年的200名学生发展到升本后的2000名,相当于2000年以前全校生源的总和。在这种形势下,传统的教务管理模式由于方式陈旧、效率低下,很难适应办学求新、求快、求高等几方面的发展要求。因此,开发和应用良好的教务管理软件系统迫在眉睫。  功能需求分析
目前农业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大多为杂交种 ,因其生活力强、产量高、雄穗发达、花粉量大 ,在生产上表现出优势强 ,故颇受农民欢迎。但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 ,我们在受玉米杂交制
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研究生院的教改重点项目资助下,为了提高硕士研究生视听课说(以下简称视听说课)的教学效果,结合了任务型教学与形成性评估两个体系的理论进行了教改的初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条件下,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学生考研率,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二级通过率逐年下降,不能授予学士学位的学生比例及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比例逐年增加,很显然在高校进行排名的情况下,不利于办学水平和办学声誉的提高。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夯实专业基础,突出专业特色及学生特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
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全年各类来华留学人员总数为141087人。目前,上海地区共有23所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共计接受来华留学生的总数约为2.6万人。来我校学习的留学生人数也迅速上升,2000年总计406人,2005年就达到了1689名。我院除了承担汉语进修生汉语教学工作以外,于2002年6月提出申办汉语言本科专业,2002年12月18日由上海市教委发文(沪教委高【2002】72号)批准设立了本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