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9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學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为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1.激发阅读兴趣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可见,阅读教学的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终极指向,则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首先要创设一种无顾虑、愿意学习,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见解的学习情境,设法把学生真正引入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在知识上、感情是进行传递和交流,特别要注意形成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的局面。要形成这种局面,就必须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框框,在阅读一篇课文的开始,提倡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读、讲,把初读课文结果可以分两步进行发散性汇报。先逐段谈对其内容及生字词的初步理解;再根据各段内容谈全文梗概及脉络。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的情况,发现疑难、摸清难点,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的教学生“学”。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议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议论,当出现疑难时,可以问同学、老师、查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肯定学生自我探究的积极性,也要善于引导,提出明确要求,还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点拨。在阅读课文的重点、难点时,更要提倡学生“议”,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读一篇课文时由读生思,思而想议,议而求解,才能萌发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3.增强阅读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课文读的不够流利,不应立即指责课前预习太差或记忆力太差,更不应对其阅读能力进行负面评价。此时,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的不够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前准备作业,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收集公鸡的特征和作用,这样就能启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4.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力。比如在《狼和小羊》的课文中,可以对狼扑向小羊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改编各种结局,对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即使给予表扬,然后再通过课文的学习对故事的寓意进行导入。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谈两点认识。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195-01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學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改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指出要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强调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使小学生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陶冶、精神受到鼓舞,为一要求的提出,需要教师要教学过程中,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阅读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1.激发阅读兴趣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诸方面素质的教育。可见,阅读教学的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终极指向,则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真正实现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知者莫如乐知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为此,首先要创设一种无顾虑、愿意学习,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见解的学习情境,设法把学生真正引入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应在知识上、感情是进行传递和交流,特别要注意形成学生自己积极参与的局面。要形成这种局面,就必须冲破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的课堂教学框框,在阅读一篇课文的开始,提倡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读、讲,把初读课文结果可以分两步进行发散性汇报。先逐段谈对其内容及生字词的初步理解;再根据各段内容谈全文梗概及脉络。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一方面教师可以检查学生“学”的情况,发现疑难、摸清难点,以便更好地有的放矢的教学生“学”。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提倡学生自己议论,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议论,当出现疑难时,可以问同学、老师、查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肯定学生自我探究的积极性,也要善于引导,提出明确要求,还要创设问题的情境,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和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进行点拨。在阅读课文的重点、难点时,更要提倡学生“议”,大胆发表个人见解。使学生在读一篇课文时由读生思,思而想议,议而求解,才能萌发积极性、主动性。
2.创设阅读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3.增强阅读的自信心
小学生的智力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依赖性,尤其体现在阅读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经意不恰当的批评,常常会挫伤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从而产生对阅读学习的反感和惧怕情绪,这种反面的情绪会在左右学生今后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此,老师在课堂中,应当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多鼓励,少批评。比如,学生课文读的不够流利,不应立即指责课前预习太差或记忆力太差,更不应对其阅读能力进行负面评价。此时,应当从勇气可嘉、发音标准等其他侧面对学生加以褒奖,然后因势利导,指出课文读的不够流利到底是基于生字词还是其他原因。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了保护,同时自信心受到鼓舞,才能树立超阅读的兴趣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在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克服过分依赖心理。有些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老师讲一句,学生记一句,老师讲一段,学生记一段。学生在阅读中,经常像猴子搬包谷,一路捡一路丢,所以,老师应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可以通过布置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课前准备作业,如在学习《美丽的公鸡》一课前,可以让学生先自行收集公鸡的特征和作用,这样就能启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好奇心,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
4.改善阅读水平评价标准
传统教学对阅读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标准,往往偏重生字词及段落记忆以及课文熟练,很少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而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常常是表现为对那些死知识是学得快、忘得快,即使对一些课文记忆深刻,也常常是死记,考试中照搬照抄,不会灵活运用。所以,对于语文阅读能力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要鼓励创新、鼓励想象力。比如在《狼和小羊》的课文中,可以对狼扑向小羊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改编各种结局,对于富有想象力的学生即使给予表扬,然后再通过课文的学习对故事的寓意进行导入。另外,在考试中,应多出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不应恪守标准性答案,局限学生的思维。对于在平时作业和试卷中有创新性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并加以鼓励。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总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处于重要地位,所以搞好阅读教学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就如何搞好小学阅读教学谈两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