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壮大集体经济。沙洋县借鉴塘约经验,积极探索了“村社合一”壮大集体经济的模式。文章以沙洋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村社合一”的现状与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给出了对策建议,期望该模式能对其他地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所借鉴。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社合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解决田由谁来种的问题,湖北省沙洋县探索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为创新生产、经营体系,破解单打独斗、“零碎化”种植模式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一、沙洋“村社合一” 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村社合一”就是农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一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是前提。二是集体入股是关键。三是群众获益是目的。
(一)“村社合一” 模式的背景
全国的实践背景:村社合一的典型代表是贵州的塘约村,2016年12月10日,由中宣部和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道路》研讨会引发了激烈讨论,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塘约道路高度评价:“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塘约精神还是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然后鼓励这种典型。”
沙洋的实践背景:2015年拾回桥镇老山村书记牵头成立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设置理事会、监事会,与村委会同场所办公,在各组设置农资超市。同时,合作社还成立四个服务小组:农业生产资料购售服务小组、农业生产服务小组、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合作社统一购进农资,免费技术培训,集中育秧、整田、收割,并探索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对家中无劳力的社员提供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沙洋县的“村社合一”,是在本县推广探索的“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专业合作社与村党支部共建为主导,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运作市场化为主要特征,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高级形式。
(二)“村社合一” 模式的意义
推行“村社合一”,既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又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同时,相比其他农村经营主体,“村社合一”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上级帮扶多的优势。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契合当前各级政府和部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需要,也是基层党建固本强基的必然要求,各级驻村工作队能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村办合作社最大的支持。
二是自身信誉好的优势。相比个体经营的合作社,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一定意义上代表村两委集体,在干部群众当中有威信、有影响、有信誉,能在流转土地、吸收资金入股和吸纳劳动力务工上更方便、更有感召力,能集中力量办产业,凝心聚力谋发展。
三是人脉信息广的优势。合作社在村党支部主導下,能充分调动驻村工作组、党员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等各方面人脉资源,在合作社产业技术指导、管理经营和市场拓展上发挥作用,拓宽视野,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方式,较大程度的丰富和延伸了合作社的功能和范围,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二、“村社合一”主要模式
(一)“集体入股、能人牵头”的孙店模式
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土专家”、“小能人”在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组织力、号召力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支持党员“能人”牵头组建合作社。孙店村潘集湖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是孙店村村支部领办的村办合作组织,村两委干部任监事会、理事会成员,推选村经济能人为合作社法人。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主要经营草坪种植、果蔬大棚、翠冠梨等特色产业,其中草坪种植与“梁子湖”合作,采取订单农业,不愁销路。实现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得流转金、土地入股得分红金、务工得薪金,达到“一地生三金”的良好效果。
(二)“书记领办、集中经营”的金鸡模式
充分发挥村干部农村政策熟、组织能力强、致富门路多的优势,要求和鼓励村干部带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金鸡村洪裕农作物种养合作社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注册资金94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19.5万元,占股20%,14户农户以现金方式入股,90户农户以土地形式入股。合作社由支部书记任理事长,2名村委干部任理事会成员。合作社2017年初流转土地1083亩,主要种植优质稻、优质油等农作物,通过吸纳务工、统一经营和规范管理,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三)“支部主导、群众参与”的曾集模式
以村委会为主导力量,牵头成立合作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环境下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如曾集村虎臣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金65万元,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共计18人以资金入股,主要从事果树种植、套种红辣椒等经济作物。该合作社回收集体山林1050亩,现在种桃树800亩,猕猴桃50亩,套种红辣椒200亩。
三、“村社合一”面临的现实困境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载体,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事物。目前,沙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集体缺乏经济基础,基层组织缺乏威信
沙洋县大部分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村党支部主要靠财政补助的工作经费维持运转。由于缺乏集体经济作为基础支撑,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基层村社组织涣散软弱,无法也无力真正回应农民复杂多样的公共品需求偏好,无法回应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种呼声,基层组织越是没有威信,农民越是不信任基层组织,若基层组织掌握了一定资源,就可能回应农民的需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形成良性互动。 (二)村两委、农户参与度不够,认识有偏差
“村社一体”的合作社,与以色列的“基布兹”和“沙莫夫”有些相似之处。而在我国,分产到户以来,一直有少数乡村干部试图把农民手中的土地收到“集体”来,主张重走“集体化”道路,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多数地方的农民不可能轻易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自愿献出来,即使把“村社一体”退到“组社一体”,三、五十户农民要组建名副其实的合作社,也不太容易做到一户不落地“自愿”。反过来,也有个别村党组织观望无为、被动介入,任由合作社党组织自然成长,失去村党组织的指导和扶持,一些合作社失去了发展后劲,出现“空壳”现象。
(三)公私界限不清,作用难发挥
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和部分党员认为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对合作社发展关心少,不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出谋划策,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关心合作社具体经营事务,对村级合作社发展谋划和指导缺少,造成村办合作社发展缓慢和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加。
(四)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产业亟需优化
沙洋县村办合作社大多成立时间不长,部分村办合作社目前在发展产业上还普遍存在思路不新、办法不多、效益不好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农产品对接市场不紧、种植产业结构不优、产品没有特色和日常经营管理不善。
(五)村支书要求高,难复制
“村社一体”模式能够建立起来,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个强势的、两代主政的支部书记。这几乎是所有“集体明星”村的共有特点。常理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任何情况下,这样的乡村精英都是极少数,无论在教育、培训和提高待遇上,下多大功夫,也不会在比例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多数地方不可能具备这个条件。
四、“村社合一”对策和建议
实践证明,“村社合一”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社会效益,值得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农民合作社仍然在四大农业经营主体中居于重要地位。
(一)围绕能人治村,发挥乡贤作用
大胆启用经济能人担任村两委带头人,是沙洋县老山村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也是发展农村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保证,能人能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在外经商的资源和经验,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致富本领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实现“有人办事”向“有能人办大事”的转变,有效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和党在农村的影响边缘化的问题。
(二)围绕作用发挥,进一步理顺公私关系
村级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交叉任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合作社的组织领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質高效服务,保证合作社在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上与村级发展目标一致。同时,在发挥好组织保证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保证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性。此外,要紧扣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规律,将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示范岗设立在工作一线,真正发挥党组织和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围绕强村富民,提高群众参与度
合作社要通过群众带资金入社,提高主人翁意识;通过成立社员代表大会,一人一票选举,落实群众的民主管理权;通过提供农技服务,以比市场更优惠的价格面向社员,统购统销,年终进行二次分红等方式,让群众得实惠,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
(四)围绕规范运营,健全规章制度
要发挥地方政府和部门作用,在技术指导、营销服务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重点打造一批村办合作社规范运营示范点,通过示范合作社的经验推广,促进村办合作社整体扩规模、上水平。同时,可以将“村社合一”作为各村党支部年度履职尽责考核党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按一定比例与村两委干部工资挂钩,确保合作社真正服务群众、带动发展。
(五)围绕降低成本,优化要素组合
“村社合一”一方面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要探索提供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一条龙服务,降低社会化服务费用,让社员获得更多收益;要提供平台,统一调度使用社员现有机械,为其他社员提供农机服务,提高现有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合作社本身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要强产业,选好村级主导产业。以合作社为平台,立足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带领群众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努力形成“一社一品、一村一业”的局面。
“村社合一”模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有益探索,有效解决了农村分散经营的弊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推广复制。
参考文献:
[1] 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J].经济研究,2006(07).
[2]陈国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J].学术评论,2000(06).
[3]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曾益,中共荆门市委党校;陈才锐,沙洋县官垱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社合一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为解决田由谁来种的问题,湖北省沙洋县探索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为创新生产、经营体系,破解单打独斗、“零碎化”种植模式探索出一条新道路。
一、沙洋“村社合一” 模式的背景和意义
“村社合一”就是农村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带领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一般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相比,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组织领导是前提。二是集体入股是关键。三是群众获益是目的。
(一)“村社合一” 模式的背景
全国的实践背景:村社合一的典型代表是贵州的塘约村,2016年12月10日,由中宣部和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塘约道路》研讨会引发了激烈讨论,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对塘约道路高度评价:“塘约是新时期的大寨,塘约精神还是不简单,还是要发扬,发现这种典型,然后鼓励这种典型。”
沙洋的实践背景:2015年拾回桥镇老山村书记牵头成立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设置理事会、监事会,与村委会同场所办公,在各组设置农资超市。同时,合作社还成立四个服务小组:农业生产资料购售服务小组、农业生产服务小组、土地托管半托管服务小组、监督管理小组。合作社统一购进农资,免费技术培训,集中育秧、整田、收割,并探索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对家中无劳力的社员提供土地托管或半托管服务。
沙洋县的“村社合一”,是在本县推广探索的“党支部+供销社+合作社”的新型合作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以专业合作社与村党支部共建为主导,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以农民为主体,以出资多元化、要素股份化、运作市场化为主要特征,是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高级形式。
(二)“村社合一” 模式的意义
推行“村社合一”,既抓住了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切入点”,又找到了农村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同时,相比其他农村经营主体,“村社合一”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
一是上级帮扶多的优势。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村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契合当前各级政府和部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需要,也是基层党建固本强基的必然要求,各级驻村工作队能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村办合作社最大的支持。
二是自身信誉好的优势。相比个体经营的合作社,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一定意义上代表村两委集体,在干部群众当中有威信、有影响、有信誉,能在流转土地、吸收资金入股和吸纳劳动力务工上更方便、更有感召力,能集中力量办产业,凝心聚力谋发展。
三是人脉信息广的优势。合作社在村党支部主導下,能充分调动驻村工作组、党员干部,在外成功人士等各方面人脉资源,在合作社产业技术指导、管理经营和市场拓展上发挥作用,拓宽视野,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通过这种方式,较大程度的丰富和延伸了合作社的功能和范围,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发展。
二、“村社合一”主要模式
(一)“集体入股、能人牵头”的孙店模式
积极发挥农村党员“土专家”、“小能人”在资金、技术、市场以及组织力、号召力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支持党员“能人”牵头组建合作社。孙店村潘集湖种养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9月,是孙店村村支部领办的村办合作组织,村两委干部任监事会、理事会成员,推选村经济能人为合作社法人。合作社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主要经营草坪种植、果蔬大棚、翠冠梨等特色产业,其中草坪种植与“梁子湖”合作,采取订单农业,不愁销路。实现了群众通过土地流转得流转金、土地入股得分红金、务工得薪金,达到“一地生三金”的良好效果。
(二)“书记领办、集中经营”的金鸡模式
充分发挥村干部农村政策熟、组织能力强、致富门路多的优势,要求和鼓励村干部带头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金鸡村洪裕农作物种养合作社由村党支部牵头领办,注册资金94万元,其中村集体入股19.5万元,占股20%,14户农户以现金方式入股,90户农户以土地形式入股。合作社由支部书记任理事长,2名村委干部任理事会成员。合作社2017年初流转土地1083亩,主要种植优质稻、优质油等农作物,通过吸纳务工、统一经营和规范管理,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
(三)“支部主导、群众参与”的曾集模式
以村委会为主导力量,牵头成立合作社,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环境下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如曾集村虎臣湾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6月,注册资金65万元,村干部和党员群众共计18人以资金入股,主要从事果树种植、套种红辣椒等经济作物。该合作社回收集体山林1050亩,现在种桃树800亩,猕猴桃50亩,套种红辣椒200亩。
三、“村社合一”面临的现实困境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是实现农村基层党建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重要载体,是伴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而出现的新事物。目前,沙洋农业专业合作社处于起步阶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村集体缺乏经济基础,基层组织缺乏威信
沙洋县大部分行政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薄弱,村党支部主要靠财政补助的工作经费维持运转。由于缺乏集体经济作为基础支撑,村党组织“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当前基层村社组织涣散软弱,无法也无力真正回应农民复杂多样的公共品需求偏好,无法回应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种呼声,基层组织越是没有威信,农民越是不信任基层组织,若基层组织掌握了一定资源,就可能回应农民的需要,解决农民的问题,形成良性互动。 (二)村两委、农户参与度不够,认识有偏差
“村社一体”的合作社,与以色列的“基布兹”和“沙莫夫”有些相似之处。而在我国,分产到户以来,一直有少数乡村干部试图把农民手中的土地收到“集体”来,主张重走“集体化”道路,但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多数地方的农民不可能轻易把自己承包的土地自愿献出来,即使把“村社一体”退到“组社一体”,三、五十户农民要组建名副其实的合作社,也不太容易做到一户不落地“自愿”。反过来,也有个别村党组织观望无为、被动介入,任由合作社党组织自然成长,失去村党组织的指导和扶持,一些合作社失去了发展后劲,出现“空壳”现象。
(三)公私界限不清,作用难发挥
个别基层党员干部和部分党员认为合作社姓“公”不姓“私”,对合作社发展关心少,不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多出谋划策,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日常工作较为繁忙,很难抽出时间关心合作社具体经营事务,对村级合作社发展谋划和指导缺少,造成村办合作社发展缓慢和滞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作社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增加。
(四)市场营销渠道不畅,产业亟需优化
沙洋县村办合作社大多成立时间不长,部分村办合作社目前在发展产业上还普遍存在思路不新、办法不多、效益不好的局面,究其原因还是农产品对接市场不紧、种植产业结构不优、产品没有特色和日常经营管理不善。
(五)村支书要求高,难复制
“村社一体”模式能够建立起来,一个重要因素是有个强势的、两代主政的支部书记。这几乎是所有“集体明星”村的共有特点。常理和实践都告诉我们,任何情况下,这样的乡村精英都是极少数,无论在教育、培训和提高待遇上,下多大功夫,也不会在比例上有大幅度的提高。也就是说,多数地方不可能具备这个条件。
四、“村社合一”对策和建议
实践证明,“村社合一”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和社会效益,值得我们不断总结、改进和推广,农民合作社仍然在四大农业经营主体中居于重要地位。
(一)围绕能人治村,发挥乡贤作用
大胆启用经济能人担任村两委带头人,是沙洋县老山村路翔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能取得较好成效的前提,也是发展农村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重要保证,能人能充分利用自己多年在外经商的资源和经验,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存在的致富本领不高、带富能力不强的突出问题,实现“有人办事”向“有能人办大事”的转变,有效防止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和党在农村的影响边缘化的问题。
(二)围绕作用发挥,进一步理顺公私关系
村级党组织通过集体入股、交叉任职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合作社的组织领导,为合作社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質高效服务,保证合作社在发展方向、目标任务上与村级发展目标一致。同时,在发挥好组织保证作用的基础上,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保证合作社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性。此外,要紧扣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和规律,将党小组建在致富项目上,将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将党员示范岗设立在工作一线,真正发挥党组织和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围绕强村富民,提高群众参与度
合作社要通过群众带资金入社,提高主人翁意识;通过成立社员代表大会,一人一票选举,落实群众的民主管理权;通过提供农技服务,以比市场更优惠的价格面向社员,统购统销,年终进行二次分红等方式,让群众得实惠,提升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吸引更多的群众加入。
(四)围绕规范运营,健全规章制度
要发挥地方政府和部门作用,在技术指导、营销服务和法律咨询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服务,重点打造一批村办合作社规范运营示范点,通过示范合作社的经验推广,促进村办合作社整体扩规模、上水平。同时,可以将“村社合一”作为各村党支部年度履职尽责考核党的重要内容,细化考核标准,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按一定比例与村两委干部工资挂钩,确保合作社真正服务群众、带动发展。
(五)围绕降低成本,优化要素组合
“村社合一”一方面要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要探索提供联耕联种、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一条龙服务,降低社会化服务费用,让社员获得更多收益;要提供平台,统一调度使用社员现有机械,为其他社员提供农机服务,提高现有机械的利用率,降低合作社本身的运营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要强产业,选好村级主导产业。以合作社为平台,立足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带领群众建基地、拓市场、创品牌,发展壮大村级产业,努力形成“一社一品、一村一业”的局面。
“村社合一”模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一个有益探索,有效解决了农村分散经营的弊端,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施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模式有一定的优越性,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推广复制。
参考文献:
[1] 陈剑波.农地制度:所有权问题还是委托-代理问题?[J].经济研究,2006(07).
[2]陈国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J].学术评论,2000(06).
[3]陈立军.西欧村庄共同体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曾益,中共荆门市委党校;陈才锐,沙洋县官垱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