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它是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心肺功能、下肢抗疲劳的能力和意志品质,这三方面缺一不可。“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桶水的容积不是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木板,而是决定于最短的一块。这三要素是任何体育老师都不能回避的,是提高耐力素质的关键,任何训练方法的运用都依据于这三要素是否处于良性状态。
一、耐力素质分类、特征
根据耐力运动中代谢的特征、可分为有氧耐力、混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根据活动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时间耐力(45秒-2分),中等时间耐力(2分-8分),长时间耐力(8分以上)。根据运动中代谢的特征,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低于最大速度的70%,心率130-150次/分;混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最大速度的70%-85%,心率150-175次/分;无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高于最大速度的85%,心率175次/分以上。
二、消除恐惧、增强自信心
1、提高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学生在学习耐久跑时,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当跑到一段距离后,常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甚至不愿再继续跑下去等现象,学生往往误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从而产生了害怕耐久跑的心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称为“极点”。因开始跑时,速度较快,呼吸循环器官、心脏功能尚未及时动员起来,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气的需要,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物,从而引起体内环境的暂时失调,引起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当出现“极点”现象时,只要坚持跑下去,适当调整速度,加深呼吸,“极点”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运动能力就会提高起来。通过讲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消除害怕的心理,从而创造宽松的练习心理环境。
2、掌握正确技术, 增强自信心。耐久跑技术的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呼吸有节奏,克服“极点”。在学习耐久跑的前期,教会学生正确的技术至关重要。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向前倾,肘关节自然弯曲,前后自然摆动,步伐均匀,轻松自然,躯干平稳,上下起伏小,节奏感好。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协调配合,掌握用鼻呼吸的方法。跑时一般采用匀速跑,同时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便能信心倍增,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扬弃传统的训练方法,完成训练思维的转变是训练突破的关键。
1、耐力素质是影响耐久跑运动成绩的基础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主要手段:(以有氧跑为主)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耐力性游戏等。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耐久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2、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耐久跑成绩的关键
(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耐久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耐久跑成绩的关键。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顺风跑、下坡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①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②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③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④400—600米快跑 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⑤ 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⑥200—300米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⑦器械练习法:跳绳跑、较长时间的球类练习等。
3、力量耐力是提高耐久跑成绩的保证
在耐久跑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时间较长,会出现心肌、呼吸肌疲劳,收缩力下降、痉挛、酸痛等症状这些疲劳因素与决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运动员适应比赛战术的能力。
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手段:(1)克服自身体重的多级跨跳、跑:30—50米蛙跳、单足交换跳80—120米,400—600米跨步跳;高抬腿上坡跑80—120米、300—400米跨步跑、200—300米后蹬跑。(2)负中等重量的力量练习:负体重60%重量的半蹲起30—40次×4—5组、壶铃蹲跳起、负重体前屈或左右转体、负重弓步交换跳、负重提踵、持哑铃摆臂、快挺举杠铃等。(3)利用循环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如跳的练习(跨步跳100米 单足跳50米×2 蛙跳40米)×3—4组等。
4、技术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正确合理的技术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节省体能,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运动创伤。因此要注意耐久跑基本技术规范化练习,抓好基本功训练,如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可应用改进技术,强调途中跑要跑得稳,后蹬快速有力,摆动腿前摆积极,频率快,两臂协同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综上所述,耐力素质不是靠突击几天就能很快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常年坚持,经常训练,如一下超前训练想吃成“胖子”,会影响身体健康,要循序前进,合理安排。制定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特别是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心理特征,及时调整。以上提供的一些训练方法、手段和注意事项有时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条件加以变通,灵活机动、学以致用。经过科学的训练,耐力素质提高了,身体各项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從而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耐力素质分类、特征
根据耐力运动中代谢的特征、可分为有氧耐力、混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根据活动持续的时间可分为短时间耐力(45秒-2分),中等时间耐力(2分-8分),长时间耐力(8分以上)。根据运动中代谢的特征,耐力素质可分为有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低于最大速度的70%,心率130-150次/分;混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最大速度的70%-85%,心率150-175次/分;无氧耐久跑,普通学生强度高于最大速度的85%,心率175次/分以上。
二、消除恐惧、增强自信心
1、提高认识,消除恐惧心理。学生在学习耐久跑时,都有这样的一个体会:当跑到一段距离后,常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肌肉酸痛、动作迟缓、甚至不愿再继续跑下去等现象,学生往往误认为是一种病理现象,从而产生了害怕耐久跑的心理。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称为“极点”。因开始跑时,速度较快,呼吸循环器官、心脏功能尚未及时动员起来,还不能适应肌肉活动对氧气的需要,体内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物,从而引起体内环境的暂时失调,引起身体机能下降。所以,当出现“极点”现象时,只要坚持跑下去,适当调整速度,加深呼吸,“极点”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出现第二次呼吸,运动能力就会提高起来。通过讲述,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会消除害怕的心理,从而创造宽松的练习心理环境。
2、掌握正确技术, 增强自信心。耐久跑技术的重点是途中跑,难点是掌握跑速,合理分配体力,呼吸有节奏,克服“极点”。在学习耐久跑的前期,教会学生正确的技术至关重要。上体姿势正直或稍向前倾,肘关节自然弯曲,前后自然摆动,步伐均匀,轻松自然,躯干平稳,上下起伏小,节奏感好。呼吸节奏与跑的节奏协调配合,掌握用鼻呼吸的方法。跑时一般采用匀速跑,同时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便能信心倍增,更好地完成训练目标。
三、耐力素质训练方法
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效果,扬弃传统的训练方法,完成训练思维的转变是训练突破的关键。
1、耐力素质是影响耐久跑运动成绩的基础
(1)一般耐力:指人体以中小强度、长时间坚持运动的能力,主要是发展人体的有氧能力,它是专项耐力的一个主要因素。
发展一般耐力主要手段:(以有氧跑为主)长时间或较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跑或慢跑,包括越野跑、竞走、耐力性变速跑、耐力性游戏等。
(2)专项耐力:指长时间进行专项活动的能力或人体在一定时间内持续进行大强度剧烈运动的能力。专项耐力是决定耐久跑成绩的主要因素,增强专项耐力有助于运动员保持高速跑的时间,减少比赛中运动创伤的发生,有助于提高加速冲刺能力。
2、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提高耐久跑成绩的关键
(1)速度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或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它分为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在耐久跑项目中,最重要的是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是制约耐久跑成绩的关键。发展速度的主要手段:跑的专门练习(如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等);30—100米加速跑、行进间跑;60—200米重复跑、变速跑、接力跑;顺风跑、下坡跑及速度性游戏等。
(2)速度耐力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保持快速运动的能力。其特点是强度大,心肺功能在较短时间内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增强速度耐力有利于运动员把最高速度保持到终点,加速冲刺。常用间歇训练法发展速度耐力。
发展速度耐力的主要手段:①100米×6—8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30秒,每组间歇6—8分钟;②300米×4次×3—4组,负荷80%,每次间歇10分钟;③400米以上的上坡跑、台阶跑;④400—600米快跑 200—300米慢变速跑,3—4组;⑤ 1000—1200米反复跑,3—4次;⑥200—300米的高抬腿跑、后蹬跑等;⑦器械练习法:跳绳跑、较长时间的球类练习等。
3、力量耐力是提高耐久跑成绩的保证
在耐久跑训练和比赛中,由于运动时间较长,会出现心肌、呼吸肌疲劳,收缩力下降、痉挛、酸痛等症状这些疲劳因素与决定力量的耐力因素有直接关系,力量耐力水平高低反映运动员适应比赛战术的能力。
发展力量耐力的主要手段:(1)克服自身体重的多级跨跳、跑:30—50米蛙跳、单足交换跳80—120米,400—600米跨步跳;高抬腿上坡跑80—120米、300—400米跨步跑、200—300米后蹬跑。(2)负中等重量的力量练习:负体重60%重量的半蹲起30—40次×4—5组、壶铃蹲跳起、负重体前屈或左右转体、负重弓步交换跳、负重提踵、持哑铃摆臂、快挺举杠铃等。(3)利用循环练习发展力量耐力,如跳的练习(跨步跳100米 单足跳50米×2 蛙跳40米)×3—4组等。
4、技术训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正确合理的技术有利于途中跑放松、省力、节省体能,有利于预防或减少运动创伤。因此要注意耐久跑基本技术规范化练习,抓好基本功训练,如短跑的一些专门练习可应用改进技术,强调途中跑要跑得稳,后蹬快速有力,摆动腿前摆积极,频率快,两臂协同配合,整个动作自然放松。
综上所述,耐力素质不是靠突击几天就能很快提高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常年坚持,经常训练,如一下超前训练想吃成“胖子”,会影响身体健康,要循序前进,合理安排。制定好训练计划,合理安排,特别是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心理特征,及时调整。以上提供的一些训练方法、手段和注意事项有时可以根据自身和环境条件加以变通,灵活机动、学以致用。经过科学的训练,耐力素质提高了,身体各项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從而为今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