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的胜利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suc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生来就被置于各种各样的尺度之下,被迫衡量自己与他人的差别。幼儿园时,以谁上课乖巧、午休最安静为尺;义务教育阶段,以成绩是否优异为尺;上高中后,成绩不再是唯一的标杆,却因此繁衍出众多的标杆:竞赛成绩、作文获奖、科创成果……到了大學,人与人之间无处不在的无形的尺比较着各自的绩点、家庭背景、外貌才华、人脉关系……我们也因此认为成功必须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胜利必须以损人不利己作为代价;而活在自己的舒适圈更不失为优选——在我左右逢源的地盘,我的每一天都在高唱胜利之歌。
  对此,我想借用鲁迅的一句话阐发我的观点:向来如此,便对么?
  是否成功一定要以超越他人作为标志?是否待在舒适圈才是“活在当下”的基本形态?不可否认,他人的成功的确会为我们提供良好的范本,为自我设限的确会让我们清晰目前的轨道,但如此生活却无法让我于有无限可能的未来遇见自己不设限的人生。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言:“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我以为,不以他人为自己的限度,不安逸于自己的舒适圈,超越自我,寻求本真,才是胜利。文豪巴尔扎克曾邀请朋友阅读自己的新稿,但朋友因疲惫竟读着读着躺在安乐椅上沉沉睡去,醒来却发现那沓稿纸已在火炉里化为灰烬。他大感惊讶,询问巴尔扎克为何要烧掉这么好的作品,巴尔扎克只是淡然说道:“既然它让你睡着了,便称不上好作品,我推翻重写才对。”想要成功的人是不拘泥于自我和从来不怕超越自我的。
  尺度的存在给我们以有限度的标准,同时也给了我们不设限的可能。刑法学教授罗翔打破了法学知识只能教授给法学生的局限,在B站上发布一系列刑法学讲授视频,每一个视频播放量都突破百万,推动了法学知识的普及与广泛传播;摩西奶奶年近花甲才开始学习作画,最后竟举办了个人大型画展,她告诉人们“当你开始做一件事,多晚都不算晚”。成功未必就是“输赢战场”上打败他人的“战利品”,而是在对自身的不设限中完成的飞越与突破。
  “不为自己设限,只为自己而活。”我想,这大概就是“不设限的胜利”的真谛。当我们面临着“达摩克利斯之‘尺’”时,试图推翻它,击破它,就会发现尺度(舒适圈)之外存在着更宏大的胜利。
  (编辑:关晓星)
  评点:陈洋
  在世人的眼中,成与败、赢与输是两组相互对立的矛盾体,成(赢)和败(输)是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承载体(人或事物)身上的。但文章却给我们指出了一种可能——如果“不设限”,失败的是过往的自己,胜利的是当下和未来的自己。
  作者没有正面阐释“不设限”的内涵,而是巧妙地把一种流行的认知“成功必须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胜利必须以损人不利己作为代价”和一种为大众认同的生活方式“优选”“活在自己的舒适圈”设定成“不设限”的反面。并分析了此“设限”的危害,进而指出“不拘泥于自我和从来不怕超越自我”是“不设限”的具体表现和其内在动力。分析至此,作者笔锋一转,关注点回到“尺度(限)”上,“尺度”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其最大的价值——“给了我们以不设限的可能”——往往为人忽视;这又使文章翻出新意——面临着“达摩克利斯之‘尺’”时,试图推翻它,击破它,就会发现尺度(舒适圈)之外存在着更宏大的胜利。
其他文献
那一年,到土耳其去,住在一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小农庄里。  我们住的农舍里,住着一对年龄相加超过百岁的老夫妇。两张脸像是皱缩成团的黑枣子,密密地布满纵横的纹路。可是,他们腰不弯、背不驼,依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正是麦子播种的时候,他们还在用原始落后的“点播”方式:老叟走在前面,用锄头在土地上打洞;老妪跟在后面,把麦种轻轻地撒进洞里。一行行、一亩亩地种,神情专注而满足,好似在从事一件无
最近我看到一部科幻小说,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游》。这部小说描述了一个很发达的外星文明,他们在月球上留下了一座黑色的方形石碑。人类发现这座石碑之后,准备用尺子量。結果发现,这块碑的三道边的长度比例是1:3:9。  还有更令人惊讶的,不管用何种精准的方式测量,甚至穷尽地球上的测量技术,这块碑的三道边的比例仍然是精确的1:3:9,没有任何误差。  克拉克写道:“那个文明是以这种方式,狂妄地显
一个掌掴下属,一个扇向自己。同样是耳光响亮,“打”出的为官境界天上地下,  谁是公仆情怀,谁是耍权弄威,人民群众洞察秋毫。  两记耳光响彻舆论场,整整4天。  1月16日,一篇《市委书记掌掴政府秘书长——实名公开举报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的网络文章引发网友关注。文章称,2020年11月11日早晨,市政府秘书长翟伟栋与其他市领导在机关餐厅角落里吃早餐时,被河南省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掌掴。  市委书记
原文呈现  处强必须自省,居弱必须图强  □一考生  ①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所述:“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苏轼也有过同样的感叹:“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身处这个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世界,我们自身也不断发生着改变。由一时看去,强与弱似乎天壤之别,难以逾越,但若放开眼界,从长远来看,又将如何呢?当前,世界正进入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只有合理看待强与弱
江苏镇江一汽车配件商户使用印有走失儿童信息的打包胶带,引起网友关注。胶带共覆盖100多个走失孩子的信息,成本比普通胶带要贵2-3元。老板说,只要能帮助一个孩子找到家,就是一件很高兴的事。  小胶带,蕴含大善意,小举动背后是满满的正能量。孩子走失事件频发,给无数的家庭帶来了巨大的伤害,这些伤害甚至用一生也难以治愈。有的孩子沦为人贩子敛财的工具,有的家长踏上几十年希望渺茫的漫漫寻子之路,有的家庭为此支
年少时,我总爱听超人拯救世界的故事,憧憬那些拥有强大力量的英雄。故事里,个人的力量被无限放大,也造就了我们这群懵懂的孩子内心的稚嫩孤勇。  稍稍长大后,知道了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超人,在社会安稳的背后往往是许多人在苦苦维系。他们也曾想过靠一己之力为国家建功立业,直到在社会的历练中见识到集体的力量,把曾经的一腔孤勇藏于梦中。  我看过一篇关于所谓“义务警察”的报道:父亲痛失女儿后喊话警方:“你们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希望自己能擴大眼界,只有这样,才能见识丰富,人生才会有更高的境界;也有人认为眼界高了,什么都看不上,但什么也做不了,带来了个人的痛苦。  要求: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关系类作文,材料中列举的对象是“眼界”和“境界”的关系,并且提出两种相反的观点,答题时注意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论述即可。  材料作文区别于过去的话题的作文的一个关键就是多角度立意,一
好书推介:《外婆的道歉信》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她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向推销员射击,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一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2020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非法越线、悍然挑衅。中国边防部队某团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蹚过齐腰深的河水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2月19日晚上,CCTV-7《军事报道》公开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现场视频,记录了我边防官兵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开的那场殊死搏斗。  “他们的人陆续从山崖后冒出来,黑压压挤满了河滩……”参谋陈鸿宇回忆说,
主题关键词:无私奉献;善良能否用金钱衡量……  2019年9月中旬,湖南肖女士在夜宵店用餐时不慎将婚戒遗落在了餐桌上,并被当作垃圾收走。第二天,4名环卫工顶着烈日,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8吨垃圾逐一排查,花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帮肖女士找回了价值3万多元的戒指。肖女士连声向环卫工道谢,并送给环卫工几瓶水作为答谢。  相关视频曝光后,引发了不小的争议。不少网友在为环卫工的温暖善意感动的同时,也认为肖女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