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以来,合作学习逐渐走上我国的教育舞台,许多学校、学科都在大胆地尝试运用合作学习来审视和解答我们的教育问题。合作学习必然使教师的角色有一个较大的转变,从“权威—服从”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合作学习也将使学生的意识有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意识。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语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在不断向纵深处发展,新课程给语文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该如何构建合适新时代需要的新课程合作学习教学呢?本文笔者从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反思 操作策略
相应的学习方式需要符合一定的課程内容,学习方式是由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的。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应是老师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而应是学生主动探求问题,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而合作学习这一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恰能达到这一目的。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在一个团队中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式学习,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越来越流于形式,成了教师附和新课改的一个工具,失去了它本应承担的还本位与学生的功能。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走入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一、新课程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教学重形式而轻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下,教师盲目地强调合作,而这样的合作,是强求,有悖合作学习的真谛,往往达不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训练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河床》这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但却未顾及到学情。因为这一首诗歌有大量象征性意象的选取,并不适合学生讨论,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内容。
(二)学生的合作缺少分工
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例如,在教授《秋歌》这首诗歌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事先准备好讨论内容,从意象、情感、意境、暖暖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让学生去讨论,并让每一组选择一个角度。然而,在实际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缺少必要的分工,如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发言的,有负责组织的,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战,使得合作学习缺乏有序和均衡,导致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动。
(三)教师重自主而忽视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语文教师是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或站在讲台上,或走马观花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问问学生“你们讨论完没有”,有的教师甚至退至一旁耐心等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无法体现,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状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作用虚化。
二、新课程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一)“合作学习”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和基础
合作并不是不要自主学习。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必须先有自己想要学习的欲望,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二)合作学习必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就可以以学生诵读为主,加以学生自己对其他组诵读的评价,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必须使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要提前准备好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底。比如,在教授《秋歌》这篇诗歌时,教师要对一堂课的时间做合理分配。导语、学生朗读、讨论、拓展所需的时间,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整个课堂的框架还需要教师架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对课文重点、难点,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精讲精问,巧为点拨。如在《天狗》这篇诗歌的教学中,难点是诗歌主旨的把握,即使小组讨论也很难完成。这时教师就需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绝不以教案上的现成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展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与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该不断探索、努力、研究,这样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但作为合作学习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不能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而且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能过多过滥地运用合作学习,更不能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变简单的认知过程为丰富的探究过程,更自主、更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获得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 合作学习 反思 操作策略
相应的学习方式需要符合一定的課程内容,学习方式是由课程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决定的。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不应是老师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而应是学生主动探求问题,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也认为,学习是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学习活动的目的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也是形成合作的交往关系。而合作学习这一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恰能达到这一目的。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在一个团队中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互助式学习,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我们发现合作学习越来越流于形式,成了教师附和新课改的一个工具,失去了它本应承担的还本位与学生的功能。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在语文教学中走入的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其改进方法。
一、新课程合作学习的反思
(一)教学重形式而轻实效
在语文教学中,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下,教师盲目地强调合作,而这样的合作,是强求,有悖合作学习的真谛,往往达不到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和训练思维的目的。比如,在教授《河床》这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设计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但却未顾及到学情。因为这一首诗歌有大量象征性意象的选取,并不适合学生讨论,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内容。
(二)学生的合作缺少分工
没有分工就谈不上合作。例如,在教授《秋歌》这首诗歌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事先准备好讨论内容,从意象、情感、意境、暖暖的象征意义等方面让学生去讨论,并让每一组选择一个角度。然而,在实际的小组讨论中,学生缺少必要的分工,如有负责记录的,有负责发言的,有负责组织的,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战,使得合作学习缺乏有序和均衡,导致合作学习越来越被动。
(三)教师重自主而忽视指导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语文教师是素材性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决定着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指导作用。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或站在讲台上,或走马观花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问问学生“你们讨论完没有”,有的教师甚至退至一旁耐心等待。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无法体现,缺乏监控的自由放任状态下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如水中花、镜中月一般作用虚化。
二、新课程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一)“合作学习”必须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和基础
合作并不是不要自主学习。孔子曾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必须先有自己想要学习的欲望,有自己对于文本的独特感受,如果学生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如果不是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教师必须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
(二)合作学习必须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
新课程主张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并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转为关注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发展了什么。
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体现在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逐步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求者。例如,在诗歌教学中,就可以以学生诵读为主,加以学生自己对其他组诵读的评价,这样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三)合作学习必须使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讲解者逐步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他本身的作用并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就要提前准备好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做到心中有底。比如,在教授《秋歌》这篇诗歌时,教师要对一堂课的时间做合理分配。导语、学生朗读、讨论、拓展所需的时间,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整个课堂的框架还需要教师架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对课文重点、难点,教师要在尊重学生自主思考的基础上,精讲精问,巧为点拨。如在《天狗》这篇诗歌的教学中,难点是诗歌主旨的把握,即使小组讨论也很难完成。这时教师就需介绍诗歌写作的背景以及诗人的经历,这样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诗歌。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绝不以教案上的现成答案框住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在自我阅读中发展主体意识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与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作为一名教育者,要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就该不断探索、努力、研究,这样才能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但作为合作学习的主导者,语文教师还要注意不能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而且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不能为合作而合作,不能过多过滥地运用合作学习,更不能打着新课改的旗号,行形式主义之实,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变简单的认知过程为丰富的探究过程,更自主、更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获得高尚的情操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