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文物研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uangyun1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和中学历史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其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被写入中学历史教材,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甚至是修正历史教材的说法。但是有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不能及时被应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邢窑遗址研究及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本个世纪初邢窑遗址研究陆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是多个版本中学历史教材未能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影响了学生对历史真实面目的认识。笔者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着把考古文物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关键词:考古文物研究 邢窑遗址研究 中学历史教学
  
  考古文物研究是众多科学研究之一,有其自身系统的研究过程与方法。通常不是该领域的人很少涉足,更多人仅是关注考古文物研究的成果,并且也只是关注跟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成果。其实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对我们学习、研究历史和中学历史教学都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1928年著名的殷墟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与《尚书》《史记》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证明了商代文明的存在,后来甲骨文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之一。又如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青铜器利簋,该器铭文记载甲子日周武王伐商,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取得胜利的事实。这与文献《尚书·牧誓》《逸周书·克殷解》《史记·周本纪》所载周武王伐商纣相吻合。于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便有了文献与物证双重依据,学生理解起来就更深刻了。再如夏商周断代工程,该项科学研究制定的夏商周年代表,改变了中学历史教学中对于发生在共和元年以前的历史大事没有明确纪年的局面。诸如此类的事例还有很多,不再列举。
  总的来看,随着考古文物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其研究成果有的已经被写入中学历史教材,丰富补充了教材内容,甚至是修正历史教材的说法。但是有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却不能及时被应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邢窑遗址研究及其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就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邢窑是我国古代以生产白瓷著称的窑场,与以生产青瓷著称的越窑齐名天下,古陶瓷界誉两个窑场成“南青北白”格局。邢窑最早见于唐代文献,目前为止至少有八处唐代文献记载邢窑,这些文献有的直言邢窑在内丘,有的言说邢窑在邢州。可是多年来,考古文物工作者在古邢州境内包括在内丘,均未找到唐代窑址。基于此有人称其为“邢窑之谜”。世人言及邢窑多是直接采用文献进行大致界定。中学历史教学亦不例外。
  为了解开谜团,真正把邢窑遗址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起来,笔者业师杨文山先生付出了辛勤劳动。他1950年就学于校址在天津的河北师范学院,受业于李光璧先生,后来杨先生到邢台地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李先生指引他在教学时注意寻找邢窑遗址,还历史一个本相。从1953年起到70年代末,杨先生在内丘、邢台、沙河三县境内进行了七次实地考察,未果。1980年8月到11月,他作为邢台地区临城县“邢瓷研制小组”历史顾问,赴临城指导窑址考察时,在岗头、祁村和西双井等地发现了唐代古窑址。1980年11月18日,新华社记者胡承清以《“邢窑之谜”初步揭晓》为题,第一次向国内各大报纸播发了新闻电讯稿,公布了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接下来1981年4月25日至27日,“邢窑与邢瓷艺术鉴赏会”在临城县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来自文化部、故宫博物院、中国历史博物馆、河北师范大学等多个单位。会议期间,杨文山先生与冯先铭、傅振伦等专家,首先参观考察窑址,对出土器物进行鉴定。
  后来邢窑遗址探察研究工作又取得了新进展。从1984年春到1985年秋,以贾忠敏先生为首的“内丘文物组”在内丘县境内的南岭、北大丰、中丰洞、张家庄、西丘、冯唐、白家庄和城关等地,发现了唐代古窑址。其中位于内丘城关的窑址出土了大量白瓷残片和残件,还出土了进贡大明宫的刻有“盈”字款的十多件细白瓷残片。经专家们探查研究,大家认为内丘发现的窑址也是邢窑遗址,正好与文献记载相吻合。1996年12月,临城和内丘发现的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5月到8月,在内丘县原县委礼堂处,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邢台市文物部门对该处的邢窑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最可喜的是这里除了出土八十年代发现过用于进贡的“盈”字款白瓷标本外,还出土了同一功用的“翰林”款、“官”字款白瓷标本。
  对于以上两地发现的唐代古窑址,考古文物专家通过实地考古与学术研究形成以下认识:内丘、临城处于同一地质条件区域,白瓷产品使用同类原料,造型、装饰和装烧等工艺也是一致的,在地域上两地接壤。两地的唐代古窑址在那个时代形成了跨州连郡的邢窑群。为中外学者一直关注的“邢窑之谜”已完全揭开,唐代邢窑遗址就位于今天的内丘、临城一带。本世纪出版的关于邢窑的专著《邢窑遗址研究》《千年
  邢窑》《邢窑研究》对于窑址定位均采用了
  这种说法。
  可是邢窑遗址研究的成果与中学历史教学结合的并不好。中学教材讲述唐代陶瓷业发展时候,提到邢窑时多是说邢窑产白瓷,外观“类银类雪”。对于邢窑遗址范围,教材编写有如下现象。比如九十年代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订的一直到2001年还在出版,并供全国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二册在讲述唐朝经济时注释邢窑遗址在“今河北内丘、临城一带。”这一结论在初中生心目中本来已经留下深刻印象了。可同时期的该出版社编订的全国通用的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却没有此注,并且该教材中的《唐代手工业分布图》,标注邢州(今河北邢台)产白瓷,这样初高中教材就不能前后照应。
  后来,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中国
  古代史》提到邢窑时引用“内丘白瓷瓯”,并作注“内丘,在今河北内丘”。显然没有结合邢窑遗址的研究成果。
  又如经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把邢窑遗址定位在“今河北内丘。”忽略了“临城作为邢窑遗址的重要部分”的事实。
  由此可见历史教材未与邢窑遗址研究成果及时结合。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历史教师也没有利用邢窑遗址的考古研究成果进行教学,仍然将教材中那些说法传授给学生。这样做既掩盖了已经有历史本相邢窑遗址,也不能激发学生对考古文物研究的兴趣。
  邢窑遗址研究与中学历史教学的结合存在这样的问题。其他的众多考古文物研究与中学历史结合点也是如此。教师在讲述此类知识点时,通常仅是以教材和教参为依据,极少利用已有的可是并为被教材和教参吸纳进来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对当前的研究状况更是不了解。这样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空洞乏味,教学效果也势必会受影响。
  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的我,目前已经开始尝试着把考古文物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河北的取得的考古文物研究成果与历史教学结合起来,有时候还去实地考查,并把收获带给学生们。比如我除了阅读邢窑遗址的研究成果外,还利用自身离遗址较近的优势,在2005年对内丘和临城的邢窑遗址进行了访问探查,实地体会了遗址的范围,而且了解到邢窑的产品除白瓷外还有唐代著名的唐三彩。回到学校,我在教学中把我的收获迁移到课堂上,特别是讲到“邢窑也是唐三彩产地之一”时,学生们学情高涨,甚至有的因此而自豪。教学效果明显不同于以前。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正如宋代诗人朱熹在《观书有感》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多媒体作为新生事物,进入课堂已经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基于此,借助信息技术已成为成为一种新的英语学习模式。  一、传统英语教学的方式面临变革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即平常我们说的听、说
摘 要:近几年来,职业学校生源素质普遍下降。作为职高班主任,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在一个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集体中成长,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社会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职高班主任 培养 集体荣誉感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近几年来,随着职业学校生源素质的普遍下降,加之职高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养尊处优、娇生惯养,不论是学习上,还是在行为习惯上都存在较大
摘 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员训练年限和运动等级、身体形态指标、文化学习、训练动机、毕业去向等方面对江苏省普通高中高水平篮球队运动员现状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中 高水平篮球队 运动员 现状调查    一、前言    体育后备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急剧下降是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从根源上分析,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
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仔细审视一下,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竟是老师们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设计很不到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自己不会独立设计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随课堂变化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的,更是少之又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大致地罗列了一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确定的目标过于宽泛模糊  也就是目标定位不当,丢失了语文的
摘 要:缩小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距离,可以从生活中捕捉刹那间的生动画面,从词、句多方面引导观察其现象,用适当的词句考量其表意,形象描写此时此景的动感,使之言而有物、言之有神,真正做到动笔写作与词句表达的零距离,给学生写作带来的巨大的帮助和乐趣。  关键词:写作 表达 零距离    为了缩小写作与表达的零距离,除了积累词句之外不妨从生活中观察捕捉刹那间的生动画面,训练在這期间的词句表达能力,以达到动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具有魅力的课堂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共同构成的充满活力、智慧和情趣的课堂。在语文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赛中学”“学中赛”,既能提高学习效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精神和团队意识,有效地激活语文课堂,尽显汉语言的无穷魅力。具体方法如下:  一、问卷调查,综合评议,均衡分组  1.对授课班级的学生从业余爱好、兴趣特长、语文成绩、作文水平、是否喜欢语
听过一节历史学科的生本教育实验课。教师在教授戊戌变法中的“戊戌六君子”内容时,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谭嗣同的死是否值得?   各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纷纷发表观点:   “他为变法牺牲的做法值得肯定。因为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帝国主义也不希望中国通过变法走上富强的道路,变法之路十分艰辛,他想用自己的热血洒出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他的流血不值得肯定,他的死是逃避责任的表现,不值得
我们在日常备课中,都非常重视教材的正文,除了反复研究大字内容,还会充分发挥小字、图片、方框材料的辅助作用,却往往忽视一些课后素材的开发利用。比如岳麓版的“知识链接”,提供了许多原始资料和反映史学新成果的材料,这些经典材料的有效运用,无疑是对教学资源的有利补充,笔者就如何巧妙运用“知识链接”,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加深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    历史概念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
新课程在突出强调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评价多样的同时,认为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在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的内容都是好内容,值得提倡。  而农村学校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那就是学校活动场地相对偏小,教学器材相对缺乏。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一个难题。通过反复的学习、探索和实践尝试,我觉得“一物多练”既能解决学校眼前的困难;又能激发学
一、以物理模型构建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的课程总目标要求使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物理模型从模型内容的建立到模型的使用,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素材,这类物理模型有如下几类:  1.物理研究对象类物理模型:如质点、理想气体、刚体、点电荷等。  2.物理状态和物理过程类物理模型:例如。力学中的自由落体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弹性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