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像,去探索,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与作者的生活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有些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我鼓励学生们作文其实很简单,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文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积累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1.题目设计力求“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放宽作文形式方面的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或者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准确、生动、优美。
如:为了写好作文“记一次游戏活动”。我和学生一起玩“吹鸡毛比赛”,学生自愿组成“雄师队”“飞虎队”“仙鹤队”,并设计了各自赋有特色的参赛口号“雄师、雄师,雄霸天下”,“飞虎、飞虎,勇往之前”,“仙鹤、仙鹤,百战百胜”,并配以冲拳的动作。我也按捺不住跃趺欲试的心情和学生一起玩了起来,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课堂。游戏结束后,取得胜利的飞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SUPRR,STAR”。当再次写作文时,学生抵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各个埋头耕耘,都急于想把自己最好的作文展现给大家。
2.观察角度力求“多”。人一出生,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这个世界,学生也同样不例外。作为教师,有必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但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能说是“只观不察”,尽管有的人观察了也属无意识的。因此,指导学生走进生活,多角度地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为积累素材做准备。
3.内容设计求“新”。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快乐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凡的话题,吸引学生的视角,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4.表达感情力求“真”。老一辈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作文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着假、丑、恶,可以说每一次习作都是对学生的精神洗礼。
二、扩展空间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不应将写作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1.亲身体验感受乐趣。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春天感受它的清新淡雅;在夏天感受它的丰富多彩;在秋天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在冬天和学生一同携手赏雪。这样会让学生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2.课内课外融会贯通。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充分发挥高度的、有意义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让学生的情趣融于活动之中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开展猜谜式训练。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③开展小品比赛、自编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增加作文的趣味性。④编印作文选集,“作文选集”是学生自由创作的天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封皮和栏目。
三、发挥想象个性创作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就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作为教师,应该把想象的自由交给学生。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各种时机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
如:在以保护家乡为主题的作文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你是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你会说些什么;假设你是一条小鱼,你会如何述说自己悲惨的命运;你是湖边的一棵柳树又将如何倾诉自己的遭遇。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河的倾诉》《杨柳姐姐哭了》《小鱼的命运》……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的内容及其表达,与作者的生活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针对有些学生怕写作文的现象,我鼓励学生们作文其实很简单,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文的神秘感,让学生在生活的感知中积累经验,积累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头脑,为灵感的触发和文思的活跃提供更多的水源或燃料。
1.题目设计力求“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放宽作文形式方面的要求,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或者让学生自己出题目,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可以激发作者的写作欲望,充分调动作者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使文章写得更充实、准确、生动、优美。
如:为了写好作文“记一次游戏活动”。我和学生一起玩“吹鸡毛比赛”,学生自愿组成“雄师队”“飞虎队”“仙鹤队”,并设计了各自赋有特色的参赛口号“雄师、雄师,雄霸天下”,“飞虎、飞虎,勇往之前”,“仙鹤、仙鹤,百战百胜”,并配以冲拳的动作。我也按捺不住跃趺欲试的心情和学生一起玩了起来,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课堂。游戏结束后,取得胜利的飞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SUPRR,STAR”。当再次写作文时,学生抵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各个埋头耕耘,都急于想把自己最好的作文展现给大家。
2.观察角度力求“多”。人一出生,每时每刻都在观察这个世界,学生也同样不例外。作为教师,有必要让清新的空气吹进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走进广阔的空间。但有很大一部分人只能说是“只观不察”,尽管有的人观察了也属无意识的。因此,指导学生走进生活,多角度地观察,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还可以为积累素材做准备。
3.内容设计求“新”。今天的学生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在看来平常的生活中发掘出生活的情趣和意义;不是生活不够丰富,而是不会在看来单调的生活中体验它们的快乐和波澜;也不是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做教师的没有手把手地教会他们采撷生活浪花的方法。因此教师应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发掘不平凡的话题,吸引学生的视角,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4.表达感情力求“真”。老一辈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用作文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着假、丑、恶,可以说每一次习作都是对学生的精神洗礼。
二、扩展空间自由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上的四十分钟,不应将写作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要加强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1.亲身体验感受乐趣。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在春天感受它的清新淡雅;在夏天感受它的丰富多彩;在秋天一起分享丰收的快乐;在冬天和学生一同携手赏雪。这样会让学生体验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2.课内课外融会贯通。赞可夫认为:“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充分发挥高度的、有意义的作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让学生的情趣融于活动之中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①开展猜谜式训练。②开展社会调查活动。③开展小品比赛、自编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增加作文的趣味性。④编印作文选集,“作文选集”是学生自由创作的天地,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封皮和栏目。
三、发挥想象个性创作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中会浮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每给一次这样的作文,想象力就得到一次锻炼,生命体验便得到一次拓展,创新的萌芽又一次破土而出。作为教师,应该把想象的自由交给学生。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各种时机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
如:在以保护家乡为主题的作文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你是被污染的河流,湖泊,你会说些什么;假设你是一条小鱼,你会如何述说自己悲惨的命运;你是湖边的一棵柳树又将如何倾诉自己的遭遇。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河的倾诉》《杨柳姐姐哭了》《小鱼的命运》……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稀土高新区万水泉中心小学)
(责任编校: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