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第一次去黄敏的洗心茶寮,那时开在上海静安寺昌化路306号。路口有各地风味的小饭馆,一走进洗心茶寮,在巨大的紫砂罐和其他各种容器与茶饼和小圆沱之间,茶香满溢,饮茶人端坐,意念却跃跃欲试。喝过几杯之后,饮茶人轻声感慨,执壶者黄敏就其中的某个细节娓娓道来。
洗心茶寮各种茶都有,以普洱和岩茶为主。在上海这个历史上以绿茶为主要茶品的城市,喝普洱的人数近年呈爆发性的增长。以上海人特有的细腻严谨的态度喝茶,茶文化比其他城市成长得更快。
黄敏的经营方式是私人定制,茶卖得很快,除去呆在茶山的时间,黄敏利用剩下的时间授课。很快她发现30平方米的洗心茶寮空间不够,于是将洗心茶寮搬到静安区延安中路将近300平方米的新空间。
每周六下午2点的品茗会。每周日下午茶学课,周二晚六点书法课,周三晚六点禅学课(她特意加了一个定语“非宗教性质”),周五晚六点香学课。
黄敏从2002年开始学茶的时候并不富裕,但学茶就花了三十多万。
如果是懂茶的人,黄敏在品茗会上会拿出价格高昂的茶来冲泡。但饮茶者未必知道感情用事的黄敏所持守的是怎样一种严苛的茶道。上课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东西与黄敏所讲的有时候并不一致,黄敏会说“你的知识比我多”,但却不会退让,接下来的可能就是两种同类茶的反复比较,严格到去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印证。有时,学员一个月只喝一种茶,喝懂为止。甚至,有些已经拿证的茶叶审评师要在这里会从头喝起。
南都周刊 黄敏
茶品是消费的,不是用来收集的
南都周刊:今天中国茶文化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黄敏:有些茶商想的就是快速赚钱,但是真正的茶文化不讲这些。因为中国人传统闲适生活方式里一般是挂画,第二个是品茗,第三个焚香,第四个对弈。品茗就是喝茶,喝茶是一件很繁复的事,不是像广东人那样在茶楼里饮早茶,这种不是茶文化。在喝茶的时候焚香,这是对生活质量相当高的要求,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很普遍的玩法。它跟日本韩国所谓的茶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韩国很拘于形式的那种,但中国人喝茶的姿势反而很随意。
另外,现在有些人对茶品理念的歪曲,他们几乎交易都不是茶品,而是你要多少量?其实这种蛮可怕的。茶品是消费的,你是要喝掉的,而不是用来收集的。
南都周刊:收藏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吧?
黄敏:收藏是收藏家的事,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你可以花钱买老茶,也可以花钱买新茶,这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定。
南都周刊:茶叶有多种属性,但是过分强调它的金融属性有时候就偏了。
黄敏:那也没办法,现在人对金钱的迷恋程度已经很重了。饮茶是一种休闲,其实对于我们平常老百姓来说就是工作完以后的休息。
南都周刊:2015年茶行业的销售情况怎么看?
黄敏:我觉得对普通市场冲击力量是非常大,老百姓因为对饮茶本来就不是很在乎嘛,像勐海茶叶公司还有中茶的那种,因为他们针对的就是老百姓平常饮用,而不是说针对一些高价位的茶品,所以说可能影响比较大。
南都周刊:“三公”消费降低对你那儿打击大吗?
黄敏:没有。我们不针对那些企业,是针对个人的。因为个人的品位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都是自己用,完全是不搭界的市场。所以我们是做脱离市场的。企业不会大批量用我们的茶。再加上我们没有产茶量,我们一年的量可能两吨都不到。
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买回假古董一样
南都周刊:如果不是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什么洗心茶寮变大了呢?
黄敏:因为上课,很多顾客希望我授课。要喝茶,首先要认识茶,他们在外面花大钱买了很多茶,但这些茶很多都是废的。
南都周刊:能举个例子吗?
黄敏:有的人会买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玩古董买回很多假古董的一样,因为他没有甄别力。
南都周刊:大概多大年纪?
黄敏:三十岁左右,静安区商圈的白领。
南都周刊:这些年轻人是怎样的呢?
黄敏:喜欢茶,喜欢传统文化。在外面学了一些东西啦,然后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一下的。所以跑到我这边第一二次都是很牛的,都说自己带来的茶很好,喝一下呀。
南都周刊:带什么样的茶呢?
黄敏:就外面名气很大,比如班章、冰岛,还有七八十年代的老茶呀。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那我就跟他做个审评,这个茶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料,然后对于每一款茶品进行审评是什么质量。
南都周刊:我能这样说吗?他拿一款老班章的茶,然后你自己也拿一款老班章的,然后大家来对比着喝吗?
黄敏:对呀。这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
南都周刊:大家喝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呢?
黄敏:其实喝茶不是你看茶。首先一点你要觉得好喝,这才是第一感觉。对一个不认识茶的人来说,好喝是第一条。这个就是最直接的。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还有一个就是无论什么茶,普洱茶也好还是其他茶也好,干净。干净是指茶叶的干净。你喝到嘴里面的干净,没有杂质那才是对的。
南都周刊:你会不会说:你的茶不对。
黄敏:不用讲这个。茶叶没有真假的,只有产区之别,比如说中字头企业,中茶公司没有一款茶是纯料的,都是拼配茶,他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市场,要的是口感。但我这边的客户他们追求的是市场上高端品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钱扔下去了。
南都周刊:学员会学到什么呢?
黄敏:认知度会提高吧。因为我是要求学员首先会喝茶,不是说先学会看茶。他们不是专业的制茶师。
南都周刊:品茗会的情况呢?
黄敏:我不做任何邀请,都是朋友带朋友,但是有人员的限制,5-6个人。每次我拿一到两款茶,就是简单介绍。 南都周刊:有茶知识丰富的学员吗?
黄敏:上一次的茶会,就是上海一家培训机构的一期茶叶初级审评师过来,我这边纯种的拿出来他们几乎都不认识,包括龙井。龙井的汤水,不是绿,是糙米色,微微发黄。还有一个是香,板栗香、豆花香。但他们就说兰香,那是完全不对路的。
有的审评师学完了到我这边来学茶,我说这一个星期你就喝这一款茶,甚至这一个月你都喝这一款茶。好喝对吧?你要学会喝茶,这款茶的优缺点你自己要把它列出来。我光讲是没用的,因为每个人的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泡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的。同一款茶可以泡出不同的味道。你要学茶首先一点要会喝茶。
南都周刊:喝懂为止?
黄敏:你自己可以反复体验,可以用恶狠狠的泡法。
南都周刊:这种教学方法很扎实。
黄敏:这是很笨的方法。
南都周刊:实际上也没捷径的。
黄敏:真正评审红酒也好,茶也好,都是很严谨的,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你再聪明不是从基本功出来,学不好东西的。
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喝懂之后呢?
黄敏:他们在这边喝茶是蛮好的,一上茶山就全蒙了。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根本看不懂啊。因为我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第一次上茶山,人家拿上来我连春茶秋茶都分不清。
南都周刊:有时候无知是自己也认识不到的。能讲讲你学茶的经历吗?
黄敏:当时是普洱茶这一块,比如说香港仓、广东仓、马来西亚仓、台湾仓,包括云南各个茶叶产区的品种都要了如指掌。以前不用去上茶山。但是我把每个区域的东西喝一遍。那是怎么学的?是每个茶区十年内的茶,每个纯料,比如说易武茶区麻黑这一块地方,它十年前的茶一饼、五年的茶一饼、三年的茶一饼、新茶一饼,这样喝。因为你要知道它的整体转化情况。每一年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靠天吃饭的东西。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学完这些呢?
黄敏:没什么出去炫耀的。首先我不允许我的学员炫耀。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没有为什么,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事,没有必要。其实普洱茶不算贵的茶,在所有茶行业里面,普洱茶是很便宜的茶。在整个中国茶叶里面,新茶类龙井碧螺春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系列,大红袍系列是每年的茶中之王。
南都周刊:学员是在学做一个茶人。
黄敏:茶人不应该炫耀。作为一个文人来说,茶人是文人的一种。一个学茶的人,学文化的人,首先一点你内心要敬,不是你拿那些东西出去炫耀。
南都周刊:现代人的毛病吧。
黄敏:你有钱不等于你有文化嘛。还有一个,外面肯定有比这个更高端的东西。
南都周刊:很低调。
黄敏:因为茶人这个名字其实是很高大上的。你对各方面的素养都要达得到,不是说你光一个喝茶喝得厉害,因为喝茶这一块有四个东西,包括茶器书画,各方面都要有涉及。
南都周刊:要求这么高,韩国日本的茶文化如何延续?
黄敏:他们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没有后续的力量,没有年轻人加入。日本和韩国的茶道,所谓茶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七八十岁的人。年纪轻的都不会学这个。
南都周刊:很难吗?
黄敏:日本学茶的人,你在五到八年不准授课,因为你自己还没学完,这是对的。不像中国,现在你学了一点就在外面炫。比如说我韩国的一个茶人,乌龙茶是很难的一个类。我拿我们家的乌龙茶,他只要看一眼,手上拿出来一点,他直接跟你说这个茶的好与坏,这个茶是什么品种。这个东西产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在他们国家,但我们中国行业内的人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除非是一些老先生,但是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
洗心茶寮各种茶都有,以普洱和岩茶为主。在上海这个历史上以绿茶为主要茶品的城市,喝普洱的人数近年呈爆发性的增长。以上海人特有的细腻严谨的态度喝茶,茶文化比其他城市成长得更快。
黄敏的经营方式是私人定制,茶卖得很快,除去呆在茶山的时间,黄敏利用剩下的时间授课。很快她发现30平方米的洗心茶寮空间不够,于是将洗心茶寮搬到静安区延安中路将近300平方米的新空间。
每周六下午2点的品茗会。每周日下午茶学课,周二晚六点书法课,周三晚六点禅学课(她特意加了一个定语“非宗教性质”),周五晚六点香学课。
黄敏从2002年开始学茶的时候并不富裕,但学茶就花了三十多万。
如果是懂茶的人,黄敏在品茗会上会拿出价格高昂的茶来冲泡。但饮茶者未必知道感情用事的黄敏所持守的是怎样一种严苛的茶道。上课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曾经所学的东西与黄敏所讲的有时候并不一致,黄敏会说“你的知识比我多”,但却不会退让,接下来的可能就是两种同类茶的反复比较,严格到去教科书一个字一个字印证。有时,学员一个月只喝一种茶,喝懂为止。甚至,有些已经拿证的茶叶审评师要在这里会从头喝起。
南都周刊 黄敏
茶品是消费的,不是用来收集的
南都周刊:今天中国茶文化哪些是需要改进的?
黄敏:有些茶商想的就是快速赚钱,但是真正的茶文化不讲这些。因为中国人传统闲适生活方式里一般是挂画,第二个是品茗,第三个焚香,第四个对弈。品茗就是喝茶,喝茶是一件很繁复的事,不是像广东人那样在茶楼里饮早茶,这种不是茶文化。在喝茶的时候焚香,这是对生活质量相当高的要求,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很普遍的玩法。它跟日本韩国所谓的茶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日本韩国很拘于形式的那种,但中国人喝茶的姿势反而很随意。
另外,现在有些人对茶品理念的歪曲,他们几乎交易都不是茶品,而是你要多少量?其实这种蛮可怕的。茶品是消费的,你是要喝掉的,而不是用来收集的。
南都周刊:收藏也是茶文化的一部分吧?
黄敏:收藏是收藏家的事,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你可以花钱买老茶,也可以花钱买新茶,这是根据你自己的喜好来定。
南都周刊:茶叶有多种属性,但是过分强调它的金融属性有时候就偏了。
黄敏:那也没办法,现在人对金钱的迷恋程度已经很重了。饮茶是一种休闲,其实对于我们平常老百姓来说就是工作完以后的休息。
南都周刊:2015年茶行业的销售情况怎么看?
黄敏:我觉得对普通市场冲击力量是非常大,老百姓因为对饮茶本来就不是很在乎嘛,像勐海茶叶公司还有中茶的那种,因为他们针对的就是老百姓平常饮用,而不是说针对一些高价位的茶品,所以说可能影响比较大。
南都周刊:“三公”消费降低对你那儿打击大吗?
黄敏:没有。我们不针对那些企业,是针对个人的。因为个人的品位要求是非常高的,他们都是自己用,完全是不搭界的市场。所以我们是做脱离市场的。企业不会大批量用我们的茶。再加上我们没有产茶量,我们一年的量可能两吨都不到。
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买回假古董一样
南都周刊:如果不是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为什么洗心茶寮变大了呢?
黄敏:因为上课,很多顾客希望我授课。要喝茶,首先要认识茶,他们在外面花大钱买了很多茶,但这些茶很多都是废的。
南都周刊:能举个例子吗?
黄敏:有的人会买好几万一片的老茶,就像玩古董买回很多假古董的一样,因为他没有甄别力。
南都周刊:大概多大年纪?
黄敏:三十岁左右,静安区商圈的白领。
南都周刊:这些年轻人是怎样的呢?
黄敏:喜欢茶,喜欢传统文化。在外面学了一些东西啦,然后可以在朋友面前炫耀一下的。所以跑到我这边第一二次都是很牛的,都说自己带来的茶很好,喝一下呀。
南都周刊:带什么样的茶呢?
黄敏:就外面名气很大,比如班章、冰岛,还有七八十年代的老茶呀。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那我就跟他做个审评,这个茶的优点在哪里,缺点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料,然后对于每一款茶品进行审评是什么质量。
南都周刊:我能这样说吗?他拿一款老班章的茶,然后你自己也拿一款老班章的,然后大家来对比着喝吗?
黄敏:对呀。这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
南都周刊:大家喝了以后是什么反应呢?
黄敏:其实喝茶不是你看茶。首先一点你要觉得好喝,这才是第一感觉。对一个不认识茶的人来说,好喝是第一条。这个就是最直接的。
南都周刊:然后呢?
黄敏:还有一个就是无论什么茶,普洱茶也好还是其他茶也好,干净。干净是指茶叶的干净。你喝到嘴里面的干净,没有杂质那才是对的。
南都周刊:你会不会说:你的茶不对。
黄敏:不用讲这个。茶叶没有真假的,只有产区之别,比如说中字头企业,中茶公司没有一款茶是纯料的,都是拼配茶,他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市场,要的是口感。但我这边的客户他们追求的是市场上高端品质,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他们的钱扔下去了。
南都周刊:学员会学到什么呢?
黄敏:认知度会提高吧。因为我是要求学员首先会喝茶,不是说先学会看茶。他们不是专业的制茶师。
南都周刊:品茗会的情况呢?
黄敏:我不做任何邀请,都是朋友带朋友,但是有人员的限制,5-6个人。每次我拿一到两款茶,就是简单介绍。 南都周刊:有茶知识丰富的学员吗?
黄敏:上一次的茶会,就是上海一家培训机构的一期茶叶初级审评师过来,我这边纯种的拿出来他们几乎都不认识,包括龙井。龙井的汤水,不是绿,是糙米色,微微发黄。还有一个是香,板栗香、豆花香。但他们就说兰香,那是完全不对路的。
有的审评师学完了到我这边来学茶,我说这一个星期你就喝这一款茶,甚至这一个月你都喝这一款茶。好喝对吧?你要学会喝茶,这款茶的优缺点你自己要把它列出来。我光讲是没用的,因为每个人的口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人泡出来的茶也是不一样的。同一款茶可以泡出不同的味道。你要学茶首先一点要会喝茶。
南都周刊:喝懂为止?
黄敏:你自己可以反复体验,可以用恶狠狠的泡法。
南都周刊:这种教学方法很扎实。
黄敏:这是很笨的方法。
南都周刊:实际上也没捷径的。
黄敏:真正评审红酒也好,茶也好,都是很严谨的,没有什么投机取巧的。你再聪明不是从基本功出来,学不好东西的。
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喝懂之后呢?
黄敏:他们在这边喝茶是蛮好的,一上茶山就全蒙了。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根本看不懂啊。因为我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第一次上茶山,人家拿上来我连春茶秋茶都分不清。
南都周刊:有时候无知是自己也认识不到的。能讲讲你学茶的经历吗?
黄敏:当时是普洱茶这一块,比如说香港仓、广东仓、马来西亚仓、台湾仓,包括云南各个茶叶产区的品种都要了如指掌。以前不用去上茶山。但是我把每个区域的东西喝一遍。那是怎么学的?是每个茶区十年内的茶,每个纯料,比如说易武茶区麻黑这一块地方,它十年前的茶一饼、五年的茶一饼、三年的茶一饼、新茶一饼,这样喝。因为你要知道它的整体转化情况。每一年的情况都不一样。这是靠天吃饭的东西。我是拿钱砸下来的,不是学下来的。
南都周刊:学完这些呢?
黄敏:没什么出去炫耀的。首先我不允许我的学员炫耀。
南都周刊:为什么呢?
黄敏:没有为什么,我觉得是很平常的事,没有必要。其实普洱茶不算贵的茶,在所有茶行业里面,普洱茶是很便宜的茶。在整个中国茶叶里面,新茶类龙井碧螺春是第一位的,接下来是武夷岩茶大红袍系列,大红袍系列是每年的茶中之王。
南都周刊:学员是在学做一个茶人。
黄敏:茶人不应该炫耀。作为一个文人来说,茶人是文人的一种。一个学茶的人,学文化的人,首先一点你内心要敬,不是你拿那些东西出去炫耀。
南都周刊:现代人的毛病吧。
黄敏:你有钱不等于你有文化嘛。还有一个,外面肯定有比这个更高端的东西。
南都周刊:很低调。
黄敏:因为茶人这个名字其实是很高大上的。你对各方面的素养都要达得到,不是说你光一个喝茶喝得厉害,因为喝茶这一块有四个东西,包括茶器书画,各方面都要有涉及。
南都周刊:要求这么高,韩国日本的茶文化如何延续?
黄敏:他们面临的问题同样是没有后续的力量,没有年轻人加入。日本和韩国的茶道,所谓茶人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甚至七八十岁的人。年纪轻的都不会学这个。
南都周刊:很难吗?
黄敏:日本学茶的人,你在五到八年不准授课,因为你自己还没学完,这是对的。不像中国,现在你学了一点就在外面炫。比如说我韩国的一个茶人,乌龙茶是很难的一个类。我拿我们家的乌龙茶,他只要看一眼,手上拿出来一点,他直接跟你说这个茶的好与坏,这个茶是什么品种。这个东西产在我们国家,还不是在他们国家,但我们中国行业内的人有几个人可以做到这一点?除非是一些老先生,但是也是屈指可数的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