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八项规定是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其根本目的是要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八项规定的出台后,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中央领导率先垂范,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规范各种活动,厉行勤俭节约,一系列的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分批分次开展起来,活动要求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每一个普通党员都要接受活动的洗礼,要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纠正不良作风。活动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文山会海少了,“三公”消费少了,铺张浪费少了,歪风邪气少了,这些党风政风的改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即使如此,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四风”建设不和谐的音符,通过学习与自我剖析,使我认识到这些不和谐重点表现在“徘徊观望等着瞧”、 “换汤换碗不换药”、“教育实践一阵风”,甚至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想法和作法,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白天一套晚上一套,发生在身边许许多多的案例也说明了这点。这些现象表明了,“四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纠正“四风”不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也不能像蜗牛爬树一样,白天向上爬,夜里往下滑。倘若这样八项规定必定流于形式,“四风”建设必然得不到根本改变。纠风正纪之难,难在防止反弹,难在经得起诱惑。
那么如何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呢?
一、思想是根本
只有从思想上彻彻底底地得到了净化,心无杂念,“四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思想上净化,就是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我们党群众理论的精髓所在。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就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只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不至于“跑偏”,才能使党的事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史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革命的种子就无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市场经济建设上来,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退而求其次,经济成果逐渐成为了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三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宗旨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是以领导的满意为最终目标,群众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领导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非常有害的,它在一点点地蚕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一点点地侵蚀党的群众基础。
思想上净化,就是要打消仍然“迟疑观望”、“风过又回头”的侥幸心理。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也不能是一阵风。要从“严”、“实”二字上下功夫,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只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敢抓严抓实抓,才能为法律底线、制度红线通上高压电,才能彻底斩断吃点喝点、收点送点、车配好点、房要大点的侥幸心理。在一些典型案例中,党的领导干部一开始都是怀着一颗爱民心、爱党心、爱国心,都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做了一此事,有的甚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然而随着头上“光环”的不断增强,手中权力的不断增大,个人的私欲也在慢慢地抬头,从一开始的浅尝辄止到后来的乐此不疲,从最初的如履薄冰到最后的心安理得,从思想到作风、从意识到行为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接二连三地崩塌。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我们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战,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二、落实是重点
思想上净化了,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双管齐下,“四风”就失去了营养之泉、栖息之地。
落实到行动上,首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带动一片。“打铁必先自身硬”,领导干部必须思想靠得住,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宗旨意识,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经受住权、位、钱、色的考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的歪风。在反对“四风”惩治腐败的问题上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
其次纪委监察部门要敢于揭露和处理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要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不讲情面、不讲关系、不徇私情;要敢于把高高举起的“板斧”重重砍下去。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更有效的措施,忠实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认认真真抓好落实。惩恶即为扬善,姑息必然养奸,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廉洁氛围。
第三要积极宣传正面典型,也要曝光反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要在不断完善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外监督、专门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同时积极调动群众参与进来,共同监督。“四风”问题是一种慢性病,不仅难治愈,而且易复发。因此,我们只有形成长效机制,反复抓、长期抓,才能使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才能使人民群众对肃清党风政风重拾信心,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会动摇。
三、坚持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论是艰苦的战争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除了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从八项规定实施到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贯彻落实,是铁腕治吏、高压反腐的力度深度,是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不断改变。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弛而不息纠正“四风”,依然需要警惕,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坚持、巩固和深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整体转变。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开了个好头,就要一步一步深化下去”,持之以恒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收兵。持之以恒就是要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八项规定已经起到了“徙木立信”的作用,就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立信于干部,取信于群众,让好的作风习惯成自然。
坚持就是要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形成“四风”建设长效机制。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正气、团结群众,打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一时改进作风并不难,难的是养成风清气正的行为习惯;制定规章制度并不难,难的是培育崇清尚简的制度文化。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根除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根除“换汤不换药”的歪曲变通,根除“风过就回头”的不良苗头。只有从思想上净化,保持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行动上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同时加大强化刚性执纪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和广度,把“四风”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才能筑牢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领导干部要发扬劳模精神,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坚决反对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这样从中央到地方,分批分次开展起来,活动要求每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每一个普通党员都要接受活动的洗礼,要坚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纠正不良作风。活动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文山会海少了,“三公”消费少了,铺张浪费少了,歪风邪气少了,这些党风政风的改变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
即使如此,仍然存在着一些与“四风”建设不和谐的音符,通过学习与自我剖析,使我认识到这些不和谐重点表现在“徘徊观望等着瞧”、 “换汤换碗不换药”、“教育实践一阵风”,甚至还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想法和作法,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白天一套晚上一套,发生在身边许许多多的案例也说明了这点。这些现象表明了,“四风”问题的反复性和顽固性,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纠正“四风”不能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也不能像蜗牛爬树一样,白天向上爬,夜里往下滑。倘若这样八项规定必定流于形式,“四风”建设必然得不到根本改变。纠风正纪之难,难在防止反弹,难在经得起诱惑。
那么如何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呢?
一、思想是根本
只有从思想上彻彻底底地得到了净化,心无杂念,“四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思想上净化,就是要自觉践行党的宗旨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是我们党群众理论的精髓所在。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人民群众就是党员干部的衣食父母。只有牢固树立“人民至上”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同意不同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使我们的思想不至于“跑偏”,才能使党的事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历史的经验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人民群众,革命的种子就无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使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市场经济建设上来,思想建设、作风建设退而求其次,经济成果逐渐成为了领导干部能力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使党的一些领导干部“三观”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宗旨意识发生了根本变化,不再以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是以领导的满意为最终目标,群众的事再大也是小事,领导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非常有害的,它在一点点地蚕食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一点点地侵蚀党的群众基础。
思想上净化,就是要打消仍然“迟疑观望”、“风过又回头”的侥幸心理。作风建设不是一阵风,也不能是一阵风。要从“严”、“实”二字上下功夫,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只有真真正正做到了敢抓严抓实抓,才能为法律底线、制度红线通上高压电,才能彻底斩断吃点喝点、收点送点、车配好点、房要大点的侥幸心理。在一些典型案例中,党的领导干部一开始都是怀着一颗爱民心、爱党心、爱国心,都切切实实地为人民做了一此事,有的甚至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然而随着头上“光环”的不断增强,手中权力的不断增大,个人的私欲也在慢慢地抬头,从一开始的浅尝辄止到后来的乐此不疲,从最初的如履薄冰到最后的心安理得,从思想到作风、从意识到行为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接二连三地崩塌。加强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必须长期抓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是我们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正如习总书记说的,我们要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战,才能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二、落实是重点
思想上净化了,还要落实在行动上,双管齐下,“四风”就失去了营养之泉、栖息之地。
落实到行动上,首先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带动一片。“打铁必先自身硬”,领导干部必须思想靠得住,作风过得硬,群众信得过,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宗旨意识,提高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励,经受住权、位、钱、色的考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奢侈浪费的歪风。在反对“四风”惩治腐败的问题上要有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
其次纪委监察部门要敢于揭露和处理顶风违纪者,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决不姑息,要敢于负责、敢抓敢管,不讲情面、不讲关系、不徇私情;要敢于把高高举起的“板斧”重重砍下去。要拿出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精力、更有效的措施,忠实履行好党赋予的职责,认认真真抓好落实。惩恶即为扬善,姑息必然养奸,要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营造“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廉洁氛围。
第三要积极宣传正面典型,也要曝光反面典型,抓两头,带中间,要在不断完善开放的、动态的、创新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上,着力强化党内监督,充分发挥党外监督、专门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同时积极调动群众参与进来,共同监督。“四风”问题是一种慢性病,不仅难治愈,而且易复发。因此,我们只有形成长效机制,反复抓、长期抓,才能使八项规定精神落到实处,才能使人民群众对肃清党风政风重拾信心,才能使党的执政地位不会动摇。
三、坚持是关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论是艰苦的战争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除了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对崇高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从八项规定实施到现在,人们看到的是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贯彻落实,是铁腕治吏、高压反腐的力度深度,是党风政风、民风社风的不断改变。
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头,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弛而不息纠正“四风”,依然需要警惕,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一些违反八项规定的行为“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坚持、巩固和深化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要盯住一个个具体问题,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以具体问题的突破,带动作风整体转变。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八项规定是改进作风的第一步。“开了个好头,就要一步一步深化下去”,持之以恒抓落实,不达目的不收兵。持之以恒就是要力度不减、温度不降。八项规定已经起到了“徙木立信”的作用,就要趁热打铁,一鼓作气,立信于干部,取信于群众,让好的作风习惯成自然。
坚持就是要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形成“四风”建设长效机制。习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正气、团结群众,打一场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人民战争”。
一时改进作风并不难,难的是养成风清气正的行为习惯;制定规章制度并不难,难的是培育崇清尚简的制度文化。弛而不息纠正“四风”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就是要根除等待观望的侥幸心理,根除“换汤不换药”的歪曲变通,根除“风过就回头”的不良苗头。只有从思想上净化,保持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在行动上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同时加大强化刚性执纪和群众监督的力度和广度,把“四风”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海洋里,才能筑牢党的群众基础,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