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物版权的保护研究

来源 :中国管理信息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98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迅速发展的产物和必然结果。在数字化环境下,著作权制度相关问题的实质是知识产权法规与数字技术发展之间的角力。研究数字化背景下出版物的版权保护问题,并逐步提出出版单位版权风险防范的手段和机制,有利于明晰纷繁复杂的著作权关系,平衡著作权人利益与互联网健康繁荣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出版行业在数字化发展中所遇到的版权问题以及突破法律瓶颈。
  [關键词]出版物;数字化;版权保护;版权风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13
  [中图分类号]D92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2
  互联网目前已经成为获取数据的主要渠道,云存储改变了固有的数据存储方式,物联网成为大数据搜集的重要来源,社交网络把人类真实世界映射到网络智能终端,所有这些给人类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鲜活的数据。但与此同时,数字化大踏步的发展也使著作权侵权行为更加频繁、更加隐蔽。
  1 数字化背景下出版作品独创性认定标准探析
  在数字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配套制度却始终滞后。作为调整著作权人权益和鼓励创新的著作权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则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滞后性和不确定性。
  然而,著作权法在设计之初虽不能完全预见新时代的新变化,却也有其化解问题的良方——作品独创性标准理论。该理论既是认定作品的标准,又是判定作品侵权的标准。在数字时代中,更应该正本清源,重新厘清作品独创性标准理论。
  1.1 独创性的认定标准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可见,独创性是作品的判断标准,更是著作权法体系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
  在数字化、大数据时代下,新的作品表现形式层出不穷,从“微博”到“微信朋友圈”,从电子书到APP产品,判定这些“作品”是否具有独创性是新环境下提出的难题。如前所述,独创性认定问题的重要程度又使其成为不可回避之问题。
  1.2 独创性的法律标准
  我国立法虽然明确了独创性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前提,但是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独创性的含义及判定标准。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在20多年的司法实践中还是形成了较为统一且稳定的判定标准:独立创作标准。例如,在《我的前半生》著作权纠纷案中,独创性可以被定义为是表达方式的原创,而不只是思想的原创。即便两个作品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事实、人物和事件来源于同样的历史资料,并且具有相似的主题安排,但作者用新颖的表现手法重新编写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的故事,也可以认为是具备独创性的。
  1.3 独创性的市场标准
  从长期的出版市场实践中,对判定作品独创性提炼出两个标准:其一是独立性,即作品是作者独立创作的,而非抄袭或复制的;其二是创造性,即作品必须对人类文明有适量的个性贡献。对独立性而言,其为否定作品属抄袭、复制的必要条件,属于判定作品是否被著作权保护而应当进行的形式审查的标准之一;对创造性而言,其为作品是否确实经过作者的智力活动而产生的且含有能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特贡献。创造性是判定作品是否被著作权保护而进行实质审查的标准之一。
  1.4 数字时代下独创性判定应有的态度
  数字时代下,大量的传统作品通过数字新技术改造产生的新的作品形式不断出现。对待数字时代中的著作权独创性问题需要有一个明确且清晰的独创性评判方向和原则。这是在著作权立法过程中,人们面对新环境应有的理性态度。
  首先,面对不同形式的作品,应当始终把握住作品独创性标准的实质。无论是何种技术手段产生的作品,究其根源均为人类智力活动产生的成果。由此,无论新时代中出现了何种新形式的作品,在判断其独创性时都应当始终贯彻两点:第一,作品是否属独立创作;第二,作品是否具备了最低要求的创造性。
  其次,对于单一作品的独创性判断问题,不应该是固化不变的,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具体形式具体对待。例如:传统的地图作品属于绝对的事实作品,只具有唯一表达,不具备独创性,而如果地图通过技术加工改造成为电子地图,则就具备了独创性,应当认为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因此,在坚持实质原则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独创性认定问题上的特性。
  2 数字化背景下出版单位版权风险的防范
  数字化时代,出版单位在版权领域中侵权风险较以往更大,承担更多的责任。大部分出版单位正处于数字化转型阶段,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里,应从思想层面上转变,主动适应产业的新形势,调整自身的规章制度,转变思路,改变原有定位,对新时代出现的各种作品媒介形式,需要了解、学习,未雨绸缪。
  2.1 完善版权审查制度
  一方面,出版单位在合同管理上,应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给出版行业带来的新变革,不再沿用传统的合同内容,而应制定符合需求的新合同模板,对自身享有的权利形成完整有效的保护;另一方面,出版单位应建立并完善版权审核部门及审核制度,不能仅靠合同约定即欲免除合理注意义务。例如:在出版合同中往往有约定“作者保证对其所提供的作品拥有真实、完整的著作权,若侵犯他人著作权,作者独自承担全部责任”的类似条款,而实际上,出版物一旦涉嫌侵犯他人著作权,出版者仅以作者提供的著作权无瑕疵担保予以抗辩会无济于事,并会因未尽到应尽的合理注意义务而与作者一起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出版量较大的出版单位应当制定全套的版权审查制度,设置知识产权专员或部门,以应对来自各方面的著作权危机。
  2.2 建立数字化版权证据存档机制
  证据是决定司法诉讼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因此,掌握了证据优势,既能在庭审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也可相应地化解版权风险。   在数字化时代,各种电子文件都可能成为证据,对电子图片、文档、数据、聊天记录等证据的新的表现形式都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存储方式,使其固定下来,并经过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的证据三原则的有效筛选,最终归档保存下来,建立版权证据库和配套的管理规则和标引,方便对已有证据的有效性筛查,以应对各类版权纠纷,提高纠纷胜诉率。另外,版权侵权的证据可能产生于出版单位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这些文件可能产生于编辑部、市场部、宣传部、财务部等部门,所以,要协调各个部门,建立统一的数字证据归档制度。
  2.3 维系出版单位与作者之间的良性关系
  出版单位避免上述著作权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从作者方环节入手,确保所有出版物无侵权危险,降低被侵权可能。因此,处理好与作者之间的关系,也为出版活动正常运转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在数字时代下,新的媒介出现让作者有更多表达自己思想的途径、更多的选择,这意味着作者作为智慧成果的“持有人”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获得充分的尊重。
  出版单位在工作中如果忽略与作者的沟通,对作者的观点及作品的定位、内容、结构、表述等不认真研究,不积极与作者讨论,就极有可能侵犯作者的著作权。例如:将编辑个人观点强加于作者,甚至对作品随心所欲地乱删乱改就有可能侵犯作者的修改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第九条第三项:“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和作品完整权(根据《著作权法》第九条第四项:“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出版单位不应仅认识到作者是重要资源,更应当认识到作者的作品——这一智力成果同其他形式的财产一样不容他人侵犯。真正落实这一点,需要出版单位加强全流程控制。首先,从合同签订流程开始,就应当尊重作者真实自由的意思表示,平等磋商,而非将格式合同、霸王条款强加于作者一身;其次,在制定稿酬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到整个图书市场的现状,在合理的前提下满足作者的利益诉求,实现出版单位与作者方的双赢;最后,在日常交际细节中,应加强与作者的沟通,收到稿件后应该尽早回复作者,对于合作模式要进行细致、全面的探讨以搭成共识,书稿内容、结构等应体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及方法,而不能仅从出版的角度去修改,即修改建议也要有理有据,并获得作者的认可。只有站在作者的角度,才能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主要参考文献
  [1]吴伟光.数字技术环境下的版权法——危机与对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2]于玉.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应对数字网络环境挑战[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3][美]迈克爾·A·埃因霍恩.媒体、技术和版权:经济与法律的融合[M].赵启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4]王迁.网络环境中的著作权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5]高富平.寻求数字时代的版权法生存法则[J].知识产权,2011(2).
  [6]李凤莲.试析数字技术给中国版权制度带来的挑战[J].中国出版,2011(20).
  [7]李扬.知识产权法定主义及其适用——兼与梁慧星、易继明教授商榷[J].法学研究,2006(2).
  [8]李雨峰.版权制度的困境[J].比较法研究,2006(3).
  [9]唐艳.数字化作品与首次销售原则——以《著作权法》修改为背景[J].知识产权,2012(1).
  [10]李孝霖.数字出版产业版权困境解析[J].电子知识产权,2010(1)。
  [11]张蕾.作品独创性判定标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0.
其他文献
[摘要]201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明确强调了绩效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性,大数据时代下海量的财务数据信息更需要科学的分析与处理。面对日益变化的经济环境,高校要积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充分运用财务数据信息,科学地构建以绩效为目标和导向的高校财务预算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高高校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将运用改进后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从多个维度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高校
[摘 要] 以辽宁中医药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金融学知识的了解程度、主观需求及在金融学教学中应突出的知识内容等等,在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提出意见和想法。  [关键词] 调查问卷;非金融学专业;金融学;教学内容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23. 094  [中图
[摘 要]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侧重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依据牡丹江医学院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经验,指出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学习态度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doi:10.3969/j.issn.16
[摘 要]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文化中心和阅读教育基地,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今数字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阅读逐渐下滑的现象,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关注。笔者结合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阅读现状,针对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转变和需求多元化等新情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  doi:10.3969/j.issn.16
[摘 要] 文章介绍了社会阅读推广的现状,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推广的优势与意义,并以襄阳市图书馆开展社会阅读推广的举措、成效为例,探讨了进一步推动社会阅读推广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举措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03. 062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摘 要]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但由于农垦的特殊性使人们用现在的一般标准很难反映出城镇化建设的实际水平。笔者提出要从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生活城镇化4个方面建立综合指标,准确地衡量黑龙江农垦九三管理局城镇化建设水平。  [关键词]农垦;城镇化;指标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141  [中图分类号]F2
[摘 要] 科学中心是面向公众开展科学传播的重要科普教育场所。为进一步激发中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科学中心应加强展示教育功能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利用信息化技术以及科研院所的优质科普资源,不断探索科学传播的新形势、新方法。本文仅以科学中心的教育培训实验室为例,说明了新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对整个科学中心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内容、形式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更可直接为科学中心培训教
[摘 要]近年来,随着工信部、公安部等國家相关部门持续对民爆行业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使民爆行业实施调整重组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成为提高本质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以海南省民爆行业为例,分析了民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海南省民爆行业转型改革的措施和做法。  [关键词]民爆企业;改革;海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8.06.04
[摘 要]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博物馆陈列专业硬件设备也呈现出智慧化趋势。本文以国家典籍博物馆中智慧照明系统、智能环境监控系统为例,介绍了物联网技术如何被应用到典籍博物馆陈列专用设备中,以及其应用给博物馆带来的积极作用,并对物联网技术在博物馆基础设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照明系统;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doi:10.3969/j.issn.1673 - 01
[摘 要]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是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消除贫困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如何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探索精准扶贫的实施路径,是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基于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的精准扶贫调研,阐述了精准扶贫的实施现状,分析了县、镇、村各级政府间精准扶贫联动发展的优化路径,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大通县实施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县域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