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新情境图文题探究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owhig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高考课程改革开始以后,新情境材料题就成为高考命题思路的一种新尝试。所谓新情境,就是提供给同学们一个不太熟悉的历史事件,要求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个历史事件。新情境命题大致涉及历史故事、人物的言行、文学作品、美术作品、文物图片、历史地理等,而其呈现方式除了传统的文字、地图史料外,还提供漫画作品、诗歌作品、考古壁画作品、曲线图、柱状图、表格、示意图等。
  一、艺术鉴赏型试题
  例1 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
  A B C D
  解析 观察图片,A项是王羲之的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篆体书法;D项是唐朝怀素的草书。中国书法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篆体、隶体都产生于这个阶段,这个阶段书法还不成熟,因此很难达到一定的情感与意境,故可先排除B、C两项。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楷书、行书、草书各有特点,逐渐成熟。楷书笔画详备,结构严谨,具有其他书体不可比拟的实用价值;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行书介于二者之间。比较A、D两项,从写意性这个角度看,D项更合适。
  答案 D
  点拨 艺术类试题涉及文学、美术、书法、文物、影视、音乐等方面,近几年高考均有涉猎。考查角度主要是发展演变的脉络、从艺术鉴赏的角度考查书画艺术的特征。解答艺术赏析型试题,首先要对各选项进行基本的了解和分类,明白艺术的类别、阶段、基本特征,为解题打基础;第二步是明确题意,深入分析。艺术鉴赏旨在让大家去感受领悟一种艺术不同于另一种艺术的那种鲜明的艺术之美,如南朝之隽秀、北朝之雄浑。此类试题考查了同学们的审美与鉴别能力,我们不仅要了解其代表人物、特征,还要分析其产生的背景原因。此外,此类试题与现实有一定的联系,如书画收藏、文物拍收、文学影视欣赏等。
  二、漫画主题型试题
  例2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图中呈现日本法西斯力图从中国大陆抽出身来跨向太平洋,题注也提示是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这就给我们提示了时间、人物、地点、历史事件等要素信息。用排除法逐一排除:①在太平洋战争以前日本“大东亚共荣圈计划”的实施,基本上已经从海上对中国进行了封锁,图片题意是日本企图从中国大陆跨出脚来跨向太平洋,是中国拖住了日本侵略的步伐,二者的意义正好相反,故排除;②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秋,所以时间上不对应,也要排除;③④两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点拨 历史漫画类试题,抓住典型特征,进行夸张渲染,因其直观、生动、形象而备受青睐。与其他题型相比,历史漫画类试题的解题即有共性又有特性:同样先明确解题的前提条件,对选项中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是要抓住典型特征,艺术夸张方式表现的感染力与现实的巨大的反差。此类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从漫画中提取历史信息、归纳本质特征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图片中的有效信息揣摩出题者的意图。
  三、主体评述型试题
  例3 1952年,苏共领导人马林科夫在十九大的政治报告上指出:“今年谷物的总收获量达到80亿普特,而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总收获量比1940年增加了48%。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这一论断( )
  A.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
  B.成为加快工业化的依据
  C.是对农业改革的肯定
  D.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解析 本题以苏联十九大报告为切入点,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52年。材料内容是“以前认为是最尖锐、最严重的问题——谷物问题,就这样顺利地解决了,彻底而永远地解决了”,马林科夫意在说明斯大林模式彻底解决了苏联的粮食问题。A、C两项显然与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长期落后的真实状况相违背,故排除;加快工业化是由当时苏联面临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且工业化早已进行,所以B项错误。
  答案 D
  点拨 图文评述题,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题干描述主体,而选项用于评价;另一种是题干先行评价,而选项逐一描述主体。解答此类题要处理好新与旧的关系。所谓新,指新的问题情境;所谓旧,是指所学过的历史知识。构建新材料与所学知识间的桥梁,就是寻找二者之间的结合点,将新情境与已经学过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正确理解材料观点、学会运用已有历史知识来解析历史观点,解决历史问题。例如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1952年,马林科夫的报告是新情境,但此时是斯大林时代,是旧知识。二者联系,只能选D。
  由于高考命题改革的趋势没有改变,而新情境图文试题因其新颖直观,能更客观地再现历史,越来越成受高考出题者的青睐。因而在今后的高考试卷中,历史新情境图文题型还会推陈出新、异彩纷呈。
  2013年高考历史主观题也频频出现历史新情境图文试题,对同学们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大大提高,不能不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是,无论试题情景如何创新,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这一点要探究,更要力行。只有耕耘,才有收获。
其他文献
绵绵秋雨初停,被阴雨折磨的人们倍感精神,园中那棵银杏树却在凉风里凝望着它散落一地的叶。那些叶片,有些还泛着青涩,现在却跌落尘埃,夏日曾同自己一起歌唱的风从头顶轻快地掠过。  身上还沾着黏湿的泥土,一片银杏叶却极力起身张望想要逃离,它的叶柄尚是鲜绿,叶尖却已显出褐色的失去活力的征兆。地上其它的叶片嫉妒它娇弱的绿,冷眼相待这“天涯论落人”,树上仍挺直的银杏叶则对它过早的飘零露出鄙夷和不满。近旁的它们指
期刊
今天这场冷不防的雨像一个巨大的冰块,在阴沉的上空一边融化,一边散发着冷气,侵袭着这本来还沉浸在夏末温热的小城。  像是迷失了秋天一样,十堰的夏天往往都是直奔冬季的,这种骤然的变化不知让多少人怨声载道,也不知使多少人红了鼻子、流了鼻涕,至少我是一个。李清照说:“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冷”,成了大家见面问候之辞,为了增加热量,加快新陈代谢而引发的饥饿感,教室里不断有撕开塑料包装袋的声音,还
期刊
伴随新课改的逐步推进,生物试题逐渐呈现出背景细分化、场景模型化、问题生活化的趋势。  同学们面对这类题型时,往往不能有效获取、处理题干所包含信息,从而无法有针对性地作答,导致得分率不高。本文将以植物类背景试题为例,带领同学们熟悉植物类题型的种种“陷阱”,并教导大家如何有效躲避这些“陷阱”组成的“雷区”,提高得分率。  1.挖掘关键信息,谨防误导  命题者往往在一些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加入一些关键性的限
期刊
在语言没有被言说之前,它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符号系统;而给它生命的则是含情脉脉的言说。对于诗歌来说,这言说既是诗人的诗意表达,也是读者的审美重现。因此,鉴赏诗歌,就是要我们回到源头,让被言说过的诗意语言再次言说,也就是让语言开口说话。  一、说什么话:勾勒语言的形态。  诗人用什么语言说话,说的是什么话,这关乎语言的形态。只有勾勒出语言的形态,我们才能初步感知语言风格与特色。如何勾勒诗歌语言的形态?
期刊
古诗词鉴赏历来是考生的“拦路虎”,原因固然有很多,但考生混淆诗词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手法)是一关键问题。  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的区分。  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五种形式。就诗词的表达方式而言,主要是描写与抒情,少数句子具有议论性质。修辞手法则包括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双关等。艺术手法,也叫表现手法,侧重于诗词的章法和技巧,主要有直抒胸臆、衬托、象
期刊
我记得那槐花飘落  那些槐花从早到晚都在空中纷飞  整整几天了  每当我打开窗户,我便看见了  它们迅速消失的身影  那些低垂的槐树就在房前或者屋后  每次,当我从它们下边走过  槐花静悄悄地落着  我看到白色的花瓣落在地上  这时我感到这个世界有多么寂寞  ——特别是在无风的时候  我抬头望着繁花的树冠  那些低垂的花束正一个个  消失不见  这时我想,即使无风  槐花也会没日没夜地飘落  我想
期刊
Ernest Hemingway(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的代言人。海明威代表作有《太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1926),《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1929),《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1940),《老
期刊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是评价诗歌的内容主题,二是评价诗歌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并评价作者对人和事的看法及态度倾向。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第一,辨类别。所谓“辨类别”,就是要根据诗歌表达的情感和主题类别来进行评价。  例1 2010年湖北卷第14题第(1)题(原词省略):  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
期刊
目前,世界工业联系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和分散现象。在分析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的发生原因时,应结合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  一、工业的集聚  1.传统工业的集聚  例1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部轮廓图”,读图回答(1)(2)题。  (1)为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两地均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是( )  A.石油化学工业 B.钢铁工业  C.电子工业 D.有色冶金工业  (2)两工业地域工业集聚的主要原因是(
期刊
辨析题,包括正确型、错误型(不正确)、片面型(不全面,即不完整型、欠缺条件型、正误复合型)三大基本类别。解题要领就是找准辨点,并遵照“判断”、“肯正”、“指误”、“补全”的步骤进行答辨,说清缘由和措施,答案就能做到周延,力争得高分。  例1 (2013年江苏卷,37题)20 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到2010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的份额已略高于美国。中国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