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特色和面向国内英语教学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能量表在2018由教育部正式发布,对英语学习有指导性意义。本文主要从量表的内容进行分析对大学听力教学中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大学听力教学;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尧可(1993.06-),女,江西南昌人,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助教 ,TESOL;杨子赟,东华理工大学。
引言
为了适应全球更加紧密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的英语学习过程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小学到高等教育大学,拥有大量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习得的学生。之前英语学习者能参加的测评多为常模参照型(Brown,1996), 需要和他人学习模式进行对比。而与之对应的是标准参照型,更多的是建立起统一不变的标准提供给英语学习者作为参考,不考虑和其他人的能力对比(Brown,1996)。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主流测评模式《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是以“can do statement”来描述不同英语能力对应的标准,对整个欧洲英语二外学习者提供依据(Council of Europe, 2001)。 相对于的中国的英语测评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从常模参照型的高考到大学后纷繁众多的测试,不具备连贯性(刘建达,2015)。这些测试针对不同方向的学习者,英语专业的TEM-4和TEM-8,非英语专业的 CET-4和CET-6,而商务英语和翻译方向又有另外的一套测评机制(商务英语考试和口译笔译测试等)。因此国务院在2014年提出要进行外语测评体系建设,形成统一的能力指标体系, 进而推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最终历时4年,在2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协作下,“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得以研制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王守仁,2018)。因为量表在2020年才会正式投入实践教学,本文从大学听力教学这一角度分析量表能带来的启示。
一、目前大学听力教学现状
在大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语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直被提倡也反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王守仁,2014)。听这一能力的掌握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听力学习英语。但目前的听力教学仍然面对不小的困境。通过众多实证研究,可以概括的从这几方面阐释困境。
1.教师方面。首先大学教学班级一般是不按水平分班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只能有个大概预测,更无法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所对应的听力水平。因此需要花费额外的教学时间去不断修改对学生听力水平的估测,而在当下大学课程学时缩减,强调实践的大背景下,就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这个因素同时也作用于教学内容,不确定学生群体水平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没有针对性。同时,现在的教学内容更多是考试导向型,帮助学生通过TEM-4或者TEM-8测试,所以从听力材料形式选择上更多以考试相关题型用于日常教学。仍有一部分老师主要依靠的是课本教材,再辅以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龚艳,2018)。而在以上前提情况下,虽然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被尝试于听力课堂教学,最后仍然课堂结构的单一,大部分课课堂仍然是老师为主导,采取播放音频—核对答案—再次播放音频核对文本,进行生词和语音,背景信息讲解的模式(龚艳,2018),单一的模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期末考试这一测评手段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更无法去细化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具体因素是那些。
2.学生方面。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听力这门课程具有较高的困惑性,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只能通过做试卷对自己进行测评,但也无法准确了解自己英语听力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穆国华,2007)。因此带来另一个困境就是容易中途积极性下降,无法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正向的学习动力,学生有时候觉得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学了哪些又掌握了哪些,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其次就是对于学习方式的迷茫,即使在老师的不断指导下仍然对听力学习的方式感到迷茫,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多听多练是唯一的方法,最多了解要结合精听和泛听进行练习。对于具体的相关学习策略没有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
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听力部分
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包含80多张具体量表,总体上一共分为九级,1-3级对应的是基础阶段(初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小学初中水平),随后的4-6级对应的是提高阶段(中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应高中和大学),组后的7-9级是熟练阶段(高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应英语专业和高端英语学习者)(刘丹,2018)。而整个量表的框架是围绕者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 语言知识,翻译能力和语言使用策略展开。其中的语言理解能力描述框架中有对听力理解能力进行划分,在语言使用策略中对听力理解策略也进行了阐述。下面就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1.聽力理解能力总表。首先,量表对于语速有了明确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应能理解正常(100-140词/分)和较快(140-180词/分)语速。对于整体的听力语速有了清楚的界定。因对标英语本科专业学生,以下对量表中的5-6级为例进行分析。
一开始的理解能力总表用“can do statement”描述出了每个等级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完成的内容,比如说第五级里的 “在收听、观看一般性话题的广播影视节目时,能理解主要内容。”和第六级的 statement 描述:“能听懂语速正常的职场对话,如商务谈判、工作交流、求职面试等,理解说话者的观点和意图。” (《量表》, 2018)。 每一个级别的“can do statement” 都是非常具体的场景而不是之前教材上编造的对话和短文,追求真实地道的听力材料来进行英语学习的输入(input)过程。其次,可以从描述中看出两级之间是有很明显的难度差异,五级的场景都是听懂一般的口头表达,理解内容要点即可,但是到了六级则是在更正式的场景下,对内容有整体把握。 在总表之下,量表摆脱了一般听力教材和练习册的按题型设置内容的惯例,而是又在总表的基础上按真实对话类型进一步细分成六个方面,包括理解口头描述、理解口头叙述、理解口头说明、理解口头指示、理解口头论述、理解口头互动(《量表》,2018)。每一个方面又对九个能力等级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这是根据实际文本内容进行的区分。比如在理解口头描述则是要求英语学习者能听懂对各种场景的描述,其中关于五级是这么解释的:“能听懂语速正常的关于节庆、赛事等大型活动场景的描述,获取关键信息。能听懂英语为母语者对其社会现状的描述,并与自己所处的社会进行比较。”(《量表》,2018)。很直观的呈现出了具体的场景和能完成的内容。
2.听力理解策略。听力策略只有1-5级,而6-9级的学习者应该具备1-5级的能力要求。听力策略指的是在听力过程中的能够规划、执行、评估/补救等方面(《量表》,2018)。1-5级对应量表,对学习者应掌握的听力策略要求也是递增的。
听力策略指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理解听力内容,比如说从最开始一级的可以借助说话者表情和语气来理解内容到最后五级中的一个整体策略的概括。比如具体的记笔记能力,能抓住对话中的大体表达意图。推测能力,不管是根据笔记,语境,背景知识和已有经验来对未听清的信息进行推测。较强的逻辑能力,能够分清楚主次信息,确定说话者的态度。最后熟悉不同场景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比如有些正式的场景常用词汇和日常对话中的词汇选择是不一样的。
三、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合现在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困境和量表来思考能对听力教学有什么启示。
1.教学内容的转变。根据对量表中具体内容分析可以看出量表希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考试导向型。因此,听力课程内容应该有明显的难度梯度,按照学生对应的等级寻找相应的讲解材料,目前听力教材的难度划分并不明显,无法辅助师生掌握教学节奏。其次,语用能力为导向就要求教学内容是真实的,地道的场景和对话,比如从基础的寒暄,对话,到操作指令,幽默故事和讲座和电视节目。教学材料应该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于dialogue,passage或者news。
同时,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知识点,也需要加强对文化和学术类知识的输入,因为背景知识的缺少会限制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需要采用相应的材料,可以是电视广告,真人秀,政治辩论,也可以是真实的网络公开课和学术报告。
最后还有重要的学习策略进行辅助,在真实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帮助更好的理解对话者意图。
2.系统的能力测评体系。 量表足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涵盖了所有的英语学习阶段,因此之后会进行基于量表的能力测评方式,逐渐代替现存的各种英语测试(王守仁,2018)。 因此,对听力教学中的语言测评(Assessment),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找到对应的测试内容,对学习后的成果会有更准确的了解。
同时,有效的测评方式既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整理。同时量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估的可行性,即能通过测试了解到自己的听力水平现状,哪些能力还没有掌握和理解,能使学生不陷于迷茫的状态。进而导致学生在整个课程学生过程中的身份转变,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意识,结合量表调整自己的學习进度,而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是有着正相关的(刘建达,2017)。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量表的具体听力部分内容分析对大学听力课堂可能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因量表还没有正式开始成为教学,测评依据,相关的教材也还在准备中。因此全面推展开到真是教学活动中的效果还需要证实研究。
参考文献:
[1]Brown,J.D.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J].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96.
[2]Council of Europe.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 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王守仁.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3).
[4]王守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18(04).
[5]刘建达.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中国考试, 2015(01).
[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7]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学习[J].中国外语,2017 (06).
[8]龚艳,王雪,樊玥.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9]刘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
[10]穆国华.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用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06).
【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大学听力教学;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尧可(1993.06-),女,江西南昌人,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助教 ,TESOL;杨子赟,东华理工大学。
引言
为了适应全球更加紧密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国的英语学习过程涵盖了从基础教育小学到高等教育大学,拥有大量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进行习得的学生。之前英语学习者能参加的测评多为常模参照型(Brown,1996), 需要和他人学习模式进行对比。而与之对应的是标准参照型,更多的是建立起统一不变的标准提供给英语学习者作为参考,不考虑和其他人的能力对比(Brown,1996)。其中最具代表的是主流测评模式《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是以“can do statement”来描述不同英语能力对应的标准,对整个欧洲英语二外学习者提供依据(Council of Europe, 2001)。 相对于的中国的英语测评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从常模参照型的高考到大学后纷繁众多的测试,不具备连贯性(刘建达,2015)。这些测试针对不同方向的学习者,英语专业的TEM-4和TEM-8,非英语专业的 CET-4和CET-6,而商务英语和翻译方向又有另外的一套测评机制(商务英语考试和口译笔译测试等)。因此国务院在2014年提出要进行外语测评体系建设,形成统一的能力指标体系, 进而推动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改革。最终历时4年,在200多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协作下,“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得以研制成功,具有划时代意义(王守仁,2018)。因为量表在2020年才会正式投入实践教学,本文从大学听力教学这一角度分析量表能带来的启示。
一、目前大学听力教学现状
在大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语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一直被提倡也反作用于教学过程中(王守仁,2014)。听这一能力的掌握才能让学生更好的通过听力学习英语。但目前的听力教学仍然面对不小的困境。通过众多实证研究,可以概括的从这几方面阐释困境。
1.教师方面。首先大学教学班级一般是不按水平分班的,老师对于学生的整体听力水平只能有个大概预测,更无法具体到每一个学生所对应的听力水平。因此需要花费额外的教学时间去不断修改对学生听力水平的估测,而在当下大学课程学时缩减,强调实践的大背景下,就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而这个因素同时也作用于教学内容,不确定学生群体水平的教学内容很多时候没有针对性。同时,现在的教学内容更多是考试导向型,帮助学生通过TEM-4或者TEM-8测试,所以从听力材料形式选择上更多以考试相关题型用于日常教学。仍有一部分老师主要依靠的是课本教材,再辅以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龚艳,2018)。而在以上前提情况下,虽然有多样的教学方法被尝试于听力课堂教学,最后仍然课堂结构的单一,大部分课课堂仍然是老师为主导,采取播放音频—核对答案—再次播放音频核对文本,进行生词和语音,背景信息讲解的模式(龚艳,2018),单一的模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期末考试这一测评手段不能有效反映出学生一学期或者一年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更无法去细化分析影响学生学习的具体因素是那些。
2.学生方面。从学生角度而言,学生对听力这门课程具有较高的困惑性,首先是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清晰,不知道自己应该达到怎样的水平,只能通过做试卷对自己进行测评,但也无法准确了解自己英语听力水平到底提高了多少。(穆国华,2007)。因此带来另一个困境就是容易中途积极性下降,无法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正向的学习动力,学生有时候觉得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学了哪些又掌握了哪些,看不到前进的方向。
其次就是对于学习方式的迷茫,即使在老师的不断指导下仍然对听力学习的方式感到迷茫,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多听多练是唯一的方法,最多了解要结合精听和泛听进行练习。对于具体的相关学习策略没有了解更不用说掌握了。
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听力部分
中国英语等级量表包含80多张具体量表,总体上一共分为九级,1-3级对应的是基础阶段(初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小学初中水平),随后的4-6级对应的是提高阶段(中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应高中和大学),组后的7-9级是熟练阶段(高级学习者和使用者,对应英语专业和高端英语学习者)(刘丹,2018)。而整个量表的框架是围绕者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用能力, 语言知识,翻译能力和语言使用策略展开。其中的语言理解能力描述框架中有对听力理解能力进行划分,在语言使用策略中对听力理解策略也进行了阐述。下面就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1.聽力理解能力总表。首先,量表对于语速有了明确规定,英语专业学生应能理解正常(100-140词/分)和较快(140-180词/分)语速。对于整体的听力语速有了清楚的界定。因对标英语本科专业学生,以下对量表中的5-6级为例进行分析。
一开始的理解能力总表用“can do statement”描述出了每个等级的英语学习者可以完成的内容,比如说第五级里的 “在收听、观看一般性话题的广播影视节目时,能理解主要内容。”和第六级的 statement 描述:“能听懂语速正常的职场对话,如商务谈判、工作交流、求职面试等,理解说话者的观点和意图。” (《量表》, 2018)。 每一个级别的“can do statement” 都是非常具体的场景而不是之前教材上编造的对话和短文,追求真实地道的听力材料来进行英语学习的输入(input)过程。其次,可以从描述中看出两级之间是有很明显的难度差异,五级的场景都是听懂一般的口头表达,理解内容要点即可,但是到了六级则是在更正式的场景下,对内容有整体把握。 在总表之下,量表摆脱了一般听力教材和练习册的按题型设置内容的惯例,而是又在总表的基础上按真实对话类型进一步细分成六个方面,包括理解口头描述、理解口头叙述、理解口头说明、理解口头指示、理解口头论述、理解口头互动(《量表》,2018)。每一个方面又对九个能力等级进行了具体的解释。这是根据实际文本内容进行的区分。比如在理解口头描述则是要求英语学习者能听懂对各种场景的描述,其中关于五级是这么解释的:“能听懂语速正常的关于节庆、赛事等大型活动场景的描述,获取关键信息。能听懂英语为母语者对其社会现状的描述,并与自己所处的社会进行比较。”(《量表》,2018)。很直观的呈现出了具体的场景和能完成的内容。
2.听力理解策略。听力策略只有1-5级,而6-9级的学习者应该具备1-5级的能力要求。听力策略指的是在听力过程中的能够规划、执行、评估/补救等方面(《量表》,2018)。1-5级对应量表,对学习者应掌握的听力策略要求也是递增的。
听力策略指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更好理解听力内容,比如说从最开始一级的可以借助说话者表情和语气来理解内容到最后五级中的一个整体策略的概括。比如具体的记笔记能力,能抓住对话中的大体表达意图。推测能力,不管是根据笔记,语境,背景知识和已有经验来对未听清的信息进行推测。较强的逻辑能力,能够分清楚主次信息,确定说话者的态度。最后熟悉不同场景的表达方式和沟通技巧,比如有些正式的场景常用词汇和日常对话中的词汇选择是不一样的。
三、对听力教学的启示
结合现在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和困境和量表来思考能对听力教学有什么启示。
1.教学内容的转变。根据对量表中具体内容分析可以看出量表希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综合能力而不是仅仅是考试导向型。因此,听力课程内容应该有明显的难度梯度,按照学生对应的等级寻找相应的讲解材料,目前听力教材的难度划分并不明显,无法辅助师生掌握教学节奏。其次,语用能力为导向就要求教学内容是真实的,地道的场景和对话,比如从基础的寒暄,对话,到操作指令,幽默故事和讲座和电视节目。教学材料应该多样化,而不仅仅局限于dialogue,passage或者news。
同时,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的知识点,也需要加强对文化和学术类知识的输入,因为背景知识的缺少会限制英语学习者的听力水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而需要采用相应的材料,可以是电视广告,真人秀,政治辩论,也可以是真实的网络公开课和学术报告。
最后还有重要的学习策略进行辅助,在真实的听力理解过程中可以采用哪些策略帮助更好的理解对话者意图。
2.系统的能力测评体系。 量表足有连贯性和系统性,涵盖了所有的英语学习阶段,因此之后会进行基于量表的能力测评方式,逐渐代替现存的各种英语测试(王守仁,2018)。 因此,对听力教学中的语言测评(Assessment),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找到对应的测试内容,对学习后的成果会有更准确的了解。
同时,有效的测评方式既能让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整理。同时量表为学生提供了自我评估的可行性,即能通过测试了解到自己的听力水平现状,哪些能力还没有掌握和理解,能使学生不陷于迷茫的状态。进而导致学生在整个课程学生过程中的身份转变,让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我学习意识,结合量表调整自己的學习进度,而自我学习意识和学习效果是有着正相关的(刘建达,2017)。
四、结语
本文主要是从量表的具体听力部分内容分析对大学听力课堂可能会带来的正面影响,因量表还没有正式开始成为教学,测评依据,相关的教材也还在准备中。因此全面推展开到真是教学活动中的效果还需要证实研究。
参考文献:
[1]Brown,J.D.Testing in Language Programs[J].Upper Saddle River, NJ:Prentice Hall Regents,1996.
[2]Council of Europe.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 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3]王守仁.谈中国英语教育的转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03).
[4]王守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18(04).
[5]刘建达.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中国考试, 2015(01).
[6]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
[7]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学习[J].中国外语,2017 (06).
[8]龚艳,王雪,樊玥.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06).
[9]刘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8(14).
[10]穆国华.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适用性[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