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实物、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途径向学生传递信息,这就使得多媒体成为当今教学领域的热点,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建立起各种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概念与表象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性,生动性,实效性,先进性,并给课堂教学平添了一股时代气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师教学的表现手法和形式。但多媒体教学不能喧宾夺主,否则会酿成苦果。
在2000年,我第一次接触多媒体教学是在一次观摩课上,看着平日向学生很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在屏幕上被那样直观清晰地呈现,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被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所折服,心理并暗自盘算着,以后有机会在自己的课上,也要出现多媒体的身影,让学生过把瘾。很快,机会就来了。学校要组织一次公开课交流,并且把课堂是否采用多媒体,作为有无先进教学手段的评判依据之一。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专门上街买来一套中学化学课件(FLASH版)。说来可笑,我怎么也打不开,以为盘是坏的,找到老板去退换,人家告诉我,FLASH的课件必须有相应的FLASH播放器才行。之后,我立刻装了播放器,学会了简单操作,我就仓促上阵了。尽管很紧张,但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听课老师的赞誉中,我却总感觉这堂课好像不是我的,而是课件作者的。
CAI 的制作都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所控制,教师不可能随机应变。我,只是一个解说员和放映员,是一个站在主角位置的替身。一个没有融入自己教学理念、自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课,即使多媒体画面再好看,也是苍白的,课件就像一个网,限制了我才智的发挥,把我和学生割裂开来。有时为了配合课件的程序,我不得不改变或放弃自己的思路,丧失了以往教学的主动性。
为了能给自己量身定做合适的课件,我参加了“闪客论坛”的网络教学,学会了FLASH课件制作,虽然,初期只能做些简单的动画,但毕竟是自己的,在课堂上,这个课件是按我的意愿安排、展现的。我觉得,自己又一次回到了讲台,回到了用自己做的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讲台。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景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我得心应手地操作着自己制作的课件。它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自制的课件被推荐参赛获奖,我对课件制作的热情更加高涨,课件的制作也精益求精,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一个课件,几乎可以囊括一堂课所有内容,课件几乎成了我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连以往的化学演示实验也被装了进去,往日讲台上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很多。几乎到了每课必有课件,没有课件不会上课的地步。
在别人的赞誉中,我陶醉着。然而,一次宝鸡市金台区的会考,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带的几个班考砸了,被拉下了十几分,这可是我史无前例的惨败。痛定思痛,在对自身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同行无意的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
痛定思痛,在反思中我认识到,过度使用课件,喧宾夺主是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更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使用,应该是在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我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课件的依据,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如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结成有光泽的晶体,而忽略了碘固体没有经过融化而直接气化这一“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现象。在这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取长补短,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语文课堂讨论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或思考相关问题而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一种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做秀, 因此, 在课堂讨论中应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但遗憾的是,执教者没有这样做, 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由发言, 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 既没有实现课堂讨论教学的目标, 也丧失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表面上的活跃,实际是课堂教学失控的表现。在这种情形下,教学思想无法在讨论中体现,而没有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往往可能带来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甚至有可能变成谬误或偏见被无意传播的场所。后者Y学生而言是可怕的,因为错误的思想可能潜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一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会发酵、变质,危害生命的健康成长。
“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以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
在2000年,我第一次接触多媒体教学是在一次观摩课上,看着平日向学生很难用语言讲清楚的微观分子结构,在屏幕上被那样直观清晰地呈现,化学反应被制作成渐变动画放映的那一刻,我一下子被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所折服,心理并暗自盘算着,以后有机会在自己的课上,也要出现多媒体的身影,让学生过把瘾。很快,机会就来了。学校要组织一次公开课交流,并且把课堂是否采用多媒体,作为有无先进教学手段的评判依据之一。
为了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我专门上街买来一套中学化学课件(FLASH版)。说来可笑,我怎么也打不开,以为盘是坏的,找到老板去退换,人家告诉我,FLASH的课件必须有相应的FLASH播放器才行。之后,我立刻装了播放器,学会了简单操作,我就仓促上阵了。尽管很紧张,但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听课老师的赞誉中,我却总感觉这堂课好像不是我的,而是课件作者的。
CAI 的制作都是将教学过程分成若干步骤,再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课件完成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难以改动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只能按程式一步步进行演示,即使教师对某些内容可适当调整,但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由电脑所控制,教师不可能随机应变。我,只是一个解说员和放映员,是一个站在主角位置的替身。一个没有融入自己教学理念、自己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策略的课,即使多媒体画面再好看,也是苍白的,课件就像一个网,限制了我才智的发挥,把我和学生割裂开来。有时为了配合课件的程序,我不得不改变或放弃自己的思路,丧失了以往教学的主动性。
为了能给自己量身定做合适的课件,我参加了“闪客论坛”的网络教学,学会了FLASH课件制作,虽然,初期只能做些简单的动画,但毕竟是自己的,在课堂上,这个课件是按我的意愿安排、展现的。我觉得,自己又一次回到了讲台,回到了用自己做的先进武器武装起来的讲台。从《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历史讲述,到《化学平衡》探究的情景创设,从有机化学键的断裂重新组合,到硫酸的工业生产流程,我得心应手地操作着自己制作的课件。它使得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繁杂的问题简单化,课件给我的课堂增添了活力,也给我带来了荣誉。
随着自制的课件被推荐参赛获奖,我对课件制作的热情更加高涨,课件的制作也精益求精,从背景、声音、动画到技巧,艺术效果等,一个课件,几乎可以囊括一堂课所有内容,课件几乎成了我的百宝箱,要什么有什么,连以往的化学演示实验也被装了进去,往日讲台上的实验仪器省去了很多。几乎到了每课必有课件,没有课件不会上课的地步。
在别人的赞誉中,我陶醉着。然而,一次宝鸡市金台区的会考,给我浇了一盆冷水,我带的几个班考砸了,被拉下了十几分,这可是我史无前例的惨败。痛定思痛,在对自身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同行无意的一句话,让我猛然惊醒:“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他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
痛定思痛,在反思中我认识到,过度使用课件,喧宾夺主是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更认识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合理使用,应该是在正视计算机的媒体地位基础上实现的,其核心特征是“辅助”,即辅助教师,而不是取代教师。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实验是化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化学最有效途径。新课程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化学实验是落实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最有效的方法。“从实验中学习化学”,是我化学实验教学的立足点,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参与性,在实验方案设计实施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合作性和创新性是我追求的目标。而这些,单纯地依靠课件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以是否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为使用课件的依据,能用实验的决不用课件。能用一个局部插件说明问题的,决不再做整堂课的多媒体。有些实验中,因为反应速度快,或多种现象并存,学生可能无法一次观察仔细,多次重复实验又要考虑成本因素,如碘的升华实验时,学生往往只注意上升的紫色蒸汽和凝结成有光泽的晶体,而忽略了碘固体没有经过融化而直接气化这一“升华”概念的本质特征现象。在这课堂教学中,我以实验为主,中间只利用课件把反应录像或局部特写,做多次重复或慢速播放。这样取长补短,简单明了,挥洒自如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语文课堂讨论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体会文本或思考相关问题而应用的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一种为活跃课堂气氛的做秀, 因此, 在课堂讨论中应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但遗憾的是,执教者没有这样做, 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自由发言, 看似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但实际上, 既没有实现课堂讨论教学的目标, 也丧失了语文课堂的人文性: 表面上的活跃,实际是课堂教学失控的表现。在这种情形下,教学思想无法在讨论中体现,而没有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往往可能带来单一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甚至有可能变成谬误或偏见被无意传播的场所。后者Y学生而言是可怕的,因为错误的思想可能潜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一遇到合适的时机就会发酵、变质,危害生命的健康成长。
“多媒体再好,也只是个工具,它无法替代人的情感和智慧”。以人为核心,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多媒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