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来源 :今日财富·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zx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新股发行制度自证券市场成立至今已发生了多次重大变革。2009年6月开始的新一轮改革可视为真正意义上市场化改革的开始。现在,改革已进入第二阶段,本文总结回顾了市场化改革的背景及其历程,理清改革的思路、脉络并展望了未来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市场化
  
  一、市场化改革的背景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两大证券交易所陆续成立以来,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已经历了8次重大的变革,新股发行方式由1992年之前的新股认购证制度逐渐演变成为如今的询价加网上定价方式。
  在2006年之前,我国的新股发行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分配,与市场化相去甚远,直至2006年10月,持续一年之久的股权分置改革时代基本结束,股市进入“后股改时代”,2005年初开始施行的IPO询价制度才开始为市场所真正接受。
  公开数据显示,在1995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发行上市的908只A股股票平均抑价率高达129%。如果考虑早期未被包含的样本,抑价率更是超过了948%(Su,Fleisher,1999),不仅如此,新股破发在我国也属小概率事件,“新股不败”由此得名。总结过去出现“新股不败”的原因不难发现,这种现象的发生与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紧密相关。1999-2001年单纯市场化询价失败后,我国股市又回复到固定市盈率定价方式。该定价方式以市盈率30倍为上限,将新股发行价人为压低,诱发炒新的狂潮。其次,IPO暂停或重启体现了高层的意志,通常当其认为熊市将至,即会暂停IPO,而当IPO重启之时,便向市场释放了牛市可能将至的讯息。这种刻意打破IPO节奏的行为加上前述人为压低发行价的行为促使了“新股不败”从神话变为了现实。另外,新股询价机制由于缺乏对询价对象的约束,基本流于形式。
  市场对打新的狂热严重阻碍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巨额资金在一、二级市场内无序流动,加剧了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都希望在打新热潮中分得一杯羹的心态使得资本市场原有的资源配置功能严重扭曲,市场投机氛围浓重,效率低下。
  二、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第一阶段:2009年6月-2010年10月
  在上述背景下,2009年6月,新一轮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启动,此轮改革主要包括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实行IPO定价的市场化;二是停止干预IPO进程,使得IPO的节奏市场化,期望通过改革消除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改变一级市场零风险高收益而二级市场高风险低收益的情况。但截止2010年11月第二阶段改革开始前,第一阶段改革带来的弊端业已显现,即市场所称的“三高”,高市盈率、高发行价和高超募。
  统计显示,2009年7月至2010年10月间,主板、中小企业板与创业板共有382家IPO企业,其中,主板31家,市盈率从10.48至58.01不等;中小企业板217家,市盈率从20.98至200不等;创业板134家,市盈率从33.73至243.62不等。期间有26只股票在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而自2007年始,已有3年时间未有股票在发行首日即跌破发行价。从2010年初至今,中小型公司实际募集资金为2379亿元,而预计募资金额仅为1022亿元,超募量达到了132.8%。其中一些个股的超募比例更是超过了6倍,泡沫化发行现象十分严重。
  三、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第二阶段:2010年11月至今
  延续先前的市场化改革思路,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新股发行制度第二阶段改革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一)提高获配股份的数量,加大定价者的责任;
  (二)适度扩大参与询价的机构范围;
  (三)增强定价信息透明度;
  (四)完善回拨机制和中止发行机制,督促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合理设计承销流程,有效管理承销风险。
  第二阶段改革沿袭了第一次改革市场化的大方向,意在修补第一轮改革后呈现的弊端,加深定价市场化的程度。其中,第一條将改变原有网下“平摊”分配的发行方式。此前由于获配数量低,询价对象审慎报价动力就比较薄弱,不同程度地存在随意报价的情况,也有人为抬高报价水平的倾向。改革期望通过摇号等方式,大幅提高相关机构可能获配的数量,以加强询价机构报价期间的责任心,抑制超高报价的出现。另外,引入更多类型的诸如私募基金等询价对象能够打破目前同质对象占据大半壁江山的情况,平衡不同投资者的投资风格,提高报价的质量。信息披露方面,发行人及其主承销商须披露参与询价机构的具体报价情况,主承销商须披露在推介路演阶段向询价对象提供的对发行人股票的估值结论、发行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或其他等效指标。
  四、改革的局限性及展望
  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固然正确,但也应该看到,我国新股发行方式至今仍是行政审批制,一个IPO项目从备案到最终网上发行,平均需耗时五至八个月,较为低下的效率严重制约了IPO资源的输送,造成市场供给“人为”短缺。
  改革目前停留在发行价格市场化的层面,并未触及新股发行方式的转变,“半市场化”的改革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市场现状仍是未知。但从长远来看,必须是发行方式市场化与发行价格市场化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市场化改革的成功。
其他文献
【摘要】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转轨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对于我国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无疑是非常必要的。针对目前经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便促进监管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金融监管;问题;对策    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金融监管的主要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维持金融行业健康有序的运行,尽可能大地减少银行业面临的
期刊
摘 要:房地产这一行业比较特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其特点包括开发时间长、资金投入大、回笼资金周期长等。而在房地产项目中,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资金链一旦出现状况,整个项目就有停工的危险。近些年来,房地产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房地产企业如果要长久发展下去,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就要进行资金风险分析、识别,并对资金链进行有效管理,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关键词:房地产;资金链;风险管理;发展  房地
期刊
摘 要:近几年来,国内经济的发展可谓势头猛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的金融市场产生的影响进行浅析评论。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市场;股票;债券  一、引言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政府在宏观调控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财政政策作用的有效发挥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经济发展失衡突出的矛盾之一,而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向个人征收的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体现公平方面较流转税作用更为明显,成为缩小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经过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个税改革成为社会的焦点,尤其是对免征额的关注。  【关键词】个税改革;收入分配;免征额    一、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阶段  建国初到1980年之前我国的税制涉及个人所得,但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在信息披露在真实性、充分性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要想改变这样的不利局面,就要对银行披露进行必要的规范.本文分析了上市银行中间信息披露的含义,探索了中间业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研并从会计规范完善的角度,对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提出了改进意见。  【关键词】银行;中间业务;信息披露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商业银行面更
期刊
【摘要】央行货币政策在抑制通胀和缓解经济过热的同时,使商业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这些压力,其利润有一定的压缩。但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经营方式以适应再次需要,并把握这次政策变动的机会改革银行体制,提高经营竞争力。  【关键字】加息;存款准备金率;利润     一、背景  2011年2月10日央行再次加息,这是继2010年10月以来的第三次加息。此次为不对称加息,其通过上调存款利率来抑制通胀预期,同时少
期刊
【摘要】有关货币政策的古典传统与凯恩斯传统之争仍然是今天宏观决策的思想基础,了解利率效应、利率陷阱、汇率平价等货币运行机制是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的前提。面对由抑制物价上涨所导致的衰退,如何在刺激经济中不致过快地引发通货膨胀,央行的货币政策措施可以从四个方面切入:注资商业银行,以保持流动性;以实物之锚稳定汇价;外放人民币以缓解通胀,倡导创立国际化的外汇储备货币以树立储备货币信用形象。  【关键词】利率;
期刊
摘 要: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之中,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不仅仅是企业测评与奖惩的依据,其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提高工作业绩,激发员工潜力,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在信息化环境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如何将信息化环境与企业绩效管理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科学的应用信息化环境促进企业绩效管理的推进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首先对绩效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广东飞企互联企业为案
期刊
【摘要】当前,遏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首要经济任务。作为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汇率政策的作用也不能小视。加速人民币升值,可以有效地抑制通货膨胀,尤其是在消除输入性通胀因素方面。同时,也可以缓解央行外汇占款的冲销压力,减少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胀    从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的基准消费价格指数(CPI)每个月的涨幅都在5%左右,
期刊
【摘要】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7月,中国宣布进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改为与一篮子货币挂钩。自汇率改革开始,人民币就在一直升值,人民币升值问题一度成为世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缓解人民币升值及其不利影响提出应对措施,以协助经济向更长远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