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群致富联合体”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的情况下,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有效载体,对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先锋作用;载体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27-03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的情况下,新时期广大农村党员如何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解决好“三农”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问题,是各地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广西各地借鉴钦州市的做法,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共产党员为“领头羊”,把构筑“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促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破解难题,创建和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
近年来,农村基层在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始终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方面取得很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也遇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在多数农村地区,还有相当部分农民群众收入较低,增收困难。另一方面,面对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新机制、新载体,广大农村党员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这些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共同致富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一些党员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思想陈旧,怕闯市场,怕担风险,不思进取,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在一些地方被群众称为“党员不党员,只差每月二角钱”(党费);有些甚至被认为“还不如群众”,缺少共产党员的味道。不少党员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帮扶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又遇到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效果。党员发挥作用难、农民增收致富难,根源在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相脱节,与大市场、大企业相脱节,与社会化大服务相脱节,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信息闭塞,随意性较大,资金积累和投入不足,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弱,生产中许多事情自己办不了或办了不合算,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对“人世”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的挑战,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一种有效机制和载体把他们联合起来。“党群致富联合体”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钦州市钦南区开始创办,2002年钦州全市进行全面推广,2003年在广西全区形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已有“党群致富联合体”21069个,参加党员户65313户,数十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广西的“党群致富联合体”是由党员牵头发动、群众自愿参与、合作生产经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早,覆盖广,种类多,影响大,在创办模式上因地制宜。就党员的参与情况看,主要有基层党支部牵头成立和由党员自行发起两大类。其中党员自行发起较为普遍和广泛,符合各地情况不一和每个党员的素质、能力、特长各异的实际。从构成情况看,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联合领域广泛。目前,全区各地的“党群致富联合体”经营范围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流通、服务、旅游、建筑、开采等农村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成为农村经济、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二是联合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扶持型。即党员利用自身见多识广、信息灵通的优势,自己创办或走出去引进项目,安排农民生产或就业,开辟增收领域。第二,技术指导辐射型。即党员致富科技能手,从技术上指导帮助、示范辐射,与周边的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第三,信用和资金扶持型。即党员和群众以多种形式,在解决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匮乏问题上结为联合体,促进生产经营。第四,龙头带动型。即党员牵头组建加工企业或流通队伍,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发展二、三产业。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型联系人数尤为多。第五,合股经营型。即由党员或党支部与群众共同出资合股,联合办经济实体,风险共担,利益分成。第六,混合型。即牵头党员既投资投劳,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组织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几种类型兼而有之或同时生产多样品种的联合体。
二、广泛推行。“党群致富联合体”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的热潮,给广西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广西“三级联创”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贯彻中央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要求的有效途径。新时期广大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走出了一条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找到有效载体,为广大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先进性作用提供了理想的时代舞台
前些年,农村的党员和群众,各干各的活,各找各的致富门路。尽管部分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党员找不到带领或帮助群众增收的好路子、好办法。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大多数农村党员的困惑。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牵头党员既带头投资投劳,又组织带领农民群众选择项目,进行市场营销,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并从资金上加以帮扶,党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不仅满足了缺少门路的农民群众寻找致富带头人的要求,又切实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发了党员自我教育、加强学习、保持先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还促使党员之间也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支持,成为党员互动前进的有效方法,提升了农村党员的整体形象。这种模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实行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自主分散经营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需要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相融合的对接点。
(二)突破个体农民的生产局限,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长期以来,农民是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人员,普遍存在种难、销难、效益不高的问题。“党群致富联合体”在完全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因势利导,以当地经济资源为依托,以先富起来的党员做领头,采取灵活方式,与生产同一品种 或行业相近的群众结成经济利益关系,有效整合资源,并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民增收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对边远、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和一些因特殊情况仍处于贫困的农民而言,解决了他们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不强、资金不足等种种实际困难和进入市场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达到党群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效果,在农民增产增收中产生了明显的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党群致富联合体”使党员与群众优势互补,信息灵活,共同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突破了长期城乡分割、相对隔绝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以党员吴东牵头,组织和引导群众创建“剑麻种植联合体”,辐射带动了全镇1126户农户种植剑麻5000多亩,2004年剑麻亩产值约4500多元。平南县镇隆镇党员黄远球下岗后2000年建起佛子岭种猪场,目前加盟的农户已达23个乡镇1.03万多户。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收到了“创建一个,带动一片,富裕一村”的显著成效,被农民誉为“富得快”。
(三)就地安置解决,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新方式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安置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一方面,通过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发挥党员在流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在解决产品出路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兴办,留住了一批年轻劳动力在农村。灵山县平南镇十公里长的公路沿线坐落了12家编织企业为首的联合体,全镇1.7万劳动力从事编织业。另一方面,“党群致富联合体”也开始被在城市社区中借鉴和采用,成为城市就业的一个新亮点。自2003去年初以来,广西最先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的钦南区,把在农村创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城镇社区,要求社区党员牵头,联合群众创办经济实体。目前已在社区创办56个,参与党员203名,参与联合体的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1225人。
(四)提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过去,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威信比较低,说话群众不想听,号召群众不响应,做事群众不参与,开展工作群众不配合。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后,未能及时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组织好农业生产,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转变到依靠思想工作和经济管理手段上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不够强。面对新形势,“党群致富联合体”以具体的经营项目为平台,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党组织通过党员的宣传、发动、引导、示范和帮扶,把党员和群众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党员从个体带动走向群体帮带,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对党的感情加深,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增多起来。而且,联合体把农村党建链条延伸到自然村和农户,延伸到广大农民最日常、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工作中,起到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发展党员,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积极作用,使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增强。
(五)出现上下互动的“双赢”局面,转变了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三级联创”的一个重要载体,提供了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经常互相交流、共同活动的平台。在同创共建过程中,干群彼此间加深了解与理解,消除了误解,促使挂点联系和帮扶的干部从心灵深处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自觉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达到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目的。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因此有了转变和提高,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干部关心农民艰难疾苦的话题多了,无聊的话题少了;自觉跑农村、住农家,为农民增收拉项目、跑销售、找信息、送技术的干部多了,坐在机关混日子,对群众事情漠不关心的干部少了;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的政策、措施、办法多了,形式主义、搞“政绩”项目的少了。得到群众称赞的干部多了起来,受到群众挖苦、诋毁、讨厌的干部不断减少。
(六)形成整体效应,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党群致富联合体”以及由之引领出来的群众致富联合体的迅速发展,不但有效地带动了参与群众的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农民追求更高层次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了物质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几年来,广西各地新涌现出一大批小康示范村。
三、引导帮扶。确保“党群致富联合体”快速健康发展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内在矛盾,而农业集约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在引导广大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走合作化道路,迈向小康宏伟目标中,广西各级党组织对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正确引导,大力帮扶,使“党群致富联合体”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把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核心问题,既富了群众的钱袋子,也富了村委会的钱袋子,使“三级联创”活动真正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同时,也初步改变了以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长期依赖挂点机关和干部的钱物支持状况,减轻挂点机关和干部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深入农村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因地、因人制宜发挥农村党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西各地在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一股风,而是根据各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自然条件、每个党员素质和能力的不同,来确定农村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载体。如对一般无职务党员,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能力较强、作用发挥得较好的党员,则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联系和帮扶若干群众,目前全区已有“党员中心户”38826户,“党员示范户”61533户。当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则创建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从个体的“设岗定责”,到“党员中心户”,到群体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再到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通过因人、因地制宜,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努力做到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那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那里,党员就发挥作用到那里。
三是始终坚持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第一位。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各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要求愿望也有很大的差别。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扬长避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好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又办不到的事情,摆脱了一家一户想富却无力致富的困扰。但作为群众性合作经济组织,各地坚持党群双方自愿结合原则,坚持自主合作,不乱点“鸳鸯谱”,不硬搞行政指派、进行“拉郎配”组建,同时做好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保护参与党员和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使“党群致富联合体”真正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受到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双边欢迎。
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做好扶持工作。首先,各级党委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夯实“党群致富联合体”发展的骨干基础。其次进行必要的投入,为党员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此外抓好联合体的建章立制工作,明确联合体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投资分配制度,修订发展规划,使联合体成为规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注意并积极解决“党群致富联合体”发展过程缺少强有力的回避市场风险机制,利益分配制度不够规范等深层次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党群致富联合体”的作用。
责任编辑 赵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先锋作用;载体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7)01-0027-03
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大多数农户生产经营活动处于高度分散状态的情况下,新时期广大农村党员如何深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带头作用,解决好“三农”这一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问题,是各地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广西各地借鉴钦州市的做法,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共产党员为“领头羊”,把构筑“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农村党员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载体,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保持和发挥农村党员先进性作用,促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破解难题,创建和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
近年来,农村基层在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党建工作新路子,始终保持和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作用方面取得很大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也遇到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方面,在多数农村地区,还有相当部分农民群众收入较低,增收困难。另一方面,面对以一家一户为主的家庭经营方式,由于缺乏有效的新机制、新载体,广大农村党员难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这些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共同致富的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一些党员综合素质不高,年龄偏大,文化较低,思想陈旧,怕闯市场,怕担风险,不思进取,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在一些地方被群众称为“党员不党员,只差每月二角钱”(党费);有些甚至被认为“还不如群众”,缺少共产党员的味道。不少党员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示范帮扶作用,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又遇到农产品卖不出去、卖不到好价钱等问题,影响了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效果。党员发挥作用难、农民增收致富难,根源在于单家独户、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要求相脱节,与大市场、大企业相脱节,与社会化大服务相脱节,生产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信息闭塞,随意性较大,资金积累和投入不足,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弱,生产中许多事情自己办不了或办了不合算,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对“人世”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的挑战,解决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问题,迫切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一种有效机制和载体把他们联合起来。“党群致富联合体”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不断发展壮大。2001年钦州市钦南区开始创办,2002年钦州全市进行全面推广,2003年在广西全区形成燎原之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已有“党群致富联合体”21069个,参加党员户65313户,数十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广西的“党群致富联合体”是由党员牵头发动、群众自愿参与、合作生产经营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创办早,覆盖广,种类多,影响大,在创办模式上因地制宜。就党员的参与情况看,主要有基层党支部牵头成立和由党员自行发起两大类。其中党员自行发起较为普遍和广泛,符合各地情况不一和每个党员的素质、能力、特长各异的实际。从构成情况看,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联合领域广泛。目前,全区各地的“党群致富联合体”经营范围涉及到种植、养殖、加工、运输、流通、服务、旅游、建筑、开采等农村经济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成为农村经济、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和生力军。二是联合方式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项目扶持型。即党员利用自身见多识广、信息灵通的优势,自己创办或走出去引进项目,安排农民生产或就业,开辟增收领域。第二,技术指导辐射型。即党员致富科技能手,从技术上指导帮助、示范辐射,与周边的群众结成致富联合体。第三,信用和资金扶持型。即党员和群众以多种形式,在解决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资金匮乏问题上结为联合体,促进生产经营。第四,龙头带动型。即党员牵头组建加工企业或流通队伍,为农户提供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发展二、三产业。以“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型联系人数尤为多。第五,合股经营型。即由党员或党支部与群众共同出资合股,联合办经济实体,风险共担,利益分成。第六,混合型。即牵头党员既投资投劳,积极为群众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组织生产、经营、流通、销售等几种类型兼而有之或同时生产多样品种的联合体。
二、广泛推行。“党群致富联合体”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的热潮,给广西农村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带来了重大变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广西“三级联创”活动的一个重要平台,贯彻中央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长效机制要求的有效途径。新时期广大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的有效载体,走出了一条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三个文明建设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一)找到有效载体,为广大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挥先进性作用提供了理想的时代舞台
前些年,农村的党员和群众,各干各的活,各找各的致富门路。尽管部分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中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但仍有相当部分的党员找不到带领或帮助群众增收的好路子、好办法。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直是大多数农村党员的困惑。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牵头党员既带头投资投劳,又组织带领农民群众选择项目,进行市场营销,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并从资金上加以帮扶,党员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不仅满足了缺少门路的农民群众寻找致富带头人的要求,又切实发挥了党员的示范引导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从而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激发了党员自我教育、加强学习、保持先进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而且,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还促使党员之间也互相帮助,相互鼓励支持,成为党员互动前进的有效方法,提升了农村党员的整体形象。这种模式,运用市场经济规律,较好地解决了实行家庭联合承包责任制后,广大农民自主分散经营与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需要之间的矛盾,找到了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经济基础相融合的对接点。
(二)突破个体农民的生产局限,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长期以来,农民是我国低收入群体的主要组成人员,普遍存在种难、销难、效益不高的问题。“党群致富联合体”在完全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因势利导,以当地经济资源为依托,以先富起来的党员做领头,采取灵活方式,与生产同一品种 或行业相近的群众结成经济利益关系,有效整合资源,并发挥党员的传、帮、带作用,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民增收中起到了“龙头”带动作用。特别是对边远、落后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和一些因特殊情况仍处于贫困的农民而言,解决了他们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识不强、资金不足等种种实际困难和进入市场难、“增产不增收”等问题,达到党群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效果,在农民增产增收中产生了明显的群体效应和社会效应。“党群致富联合体”使党员与群众优势互补,信息灵活,共同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扩大经营规模,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突破了长期城乡分割、相对隔绝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和生产积极性。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以党员吴东牵头,组织和引导群众创建“剑麻种植联合体”,辐射带动了全镇1126户农户种植剑麻5000多亩,2004年剑麻亩产值约4500多元。平南县镇隆镇党员黄远球下岗后2000年建起佛子岭种猪场,目前加盟的农户已达23个乡镇1.03万多户。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收到了“创建一个,带动一片,富裕一村”的显著成效,被农民誉为“富得快”。
(三)就地安置解决,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新方式
农村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不充分。“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发展,提供了安置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新途径。一方面,通过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发挥党员在流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在解决产品出路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一些企业的兴办,留住了一批年轻劳动力在农村。灵山县平南镇十公里长的公路沿线坐落了12家编织企业为首的联合体,全镇1.7万劳动力从事编织业。另一方面,“党群致富联合体”也开始被在城市社区中借鉴和采用,成为城市就业的一个新亮点。自2003去年初以来,广西最先创办“党群致富联合体”的钦南区,把在农村创建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城镇社区,要求社区党员牵头,联合群众创办经济实体。目前已在社区创办56个,参与党员203名,参与联合体的下岗职工和待业人员1225人。
(四)提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过去,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威信比较低,说话群众不想听,号召群众不响应,做事群众不参与,开展工作群众不配合。根本原因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从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后,未能及时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组织好农业生产,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转变到依靠思想工作和经济管理手段上来,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经济问题,在经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不够强。面对新形势,“党群致富联合体”以具体的经营项目为平台,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党组织通过党员的宣传、发动、引导、示范和帮扶,把党员和群众的经济活动、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党员从个体带动走向群体帮带,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有效结合点,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对党的感情加深,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增多起来。而且,联合体把农村党建链条延伸到自然村和农户,延伸到广大农民最日常、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工作中,起到了在生产过程中影响和发展党员,提高农村党员素质的积极作用,使党在农村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影响力增强。
(五)出现上下互动的“双赢”局面,转变了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三级联创”的一个重要载体,提供了机关干部与农民群众经常互相交流、共同活动的平台。在同创共建过程中,干群彼此间加深了解与理解,消除了误解,促使挂点联系和帮扶的干部从心灵深处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和宗旨意识,自觉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达到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目的。农村基层干部的作风因此有了转变和提高,出现了许多新气象。干部关心农民艰难疾苦的话题多了,无聊的话题少了;自觉跑农村、住农家,为农民增收拉项目、跑销售、找信息、送技术的干部多了,坐在机关混日子,对群众事情漠不关心的干部少了;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主题的政策、措施、办法多了,形式主义、搞“政绩”项目的少了。得到群众称赞的干部多了起来,受到群众挖苦、诋毁、讨厌的干部不断减少。
(六)形成整体效应,推动了农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党群致富联合体”以及由之引领出来的群众致富联合体的迅速发展,不但有效地带动了参与群众的增收致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农民追求更高层次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创造了物质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维护了农村的稳定,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这几年来,广西各地新涌现出一大批小康示范村。
三、引导帮扶。确保“党群致富联合体”快速健康发展
“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小农经济与大市场的内在矛盾,而农业集约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道路。在引导广大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走合作化道路,迈向小康宏伟目标中,广西各级党组织对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正确引导,大力帮扶,使“党群致富联合体”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把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核心问题,既富了群众的钱袋子,也富了村委会的钱袋子,使“三级联创”活动真正从“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同时,也初步改变了以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长期依赖挂点机关和干部的钱物支持状况,减轻挂点机关和干部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深入农村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因地、因人制宜发挥农村党员在解决“三农”问题的模范带头作用。广西各地在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一股风,而是根据各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自然条件、每个党员素质和能力的不同,来确定农村党员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载体。如对一般无职务党员,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对能力较强、作用发挥得较好的党员,则确定为“党员中心户”、“党员示范户”,联系和帮扶若干群众,目前全区已有“党员中心户”38826户,“党员示范户”61533户。当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则创建发展“党群致富联合体”,或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从个体的“设岗定责”,到“党员中心户”,到群体的“党群致富联合体”,再到在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通过因人、因地制宜,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努力做到经济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那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那里,党员就发挥作用到那里。
三是始终坚持把实现农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放在第一位。这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各地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农民群众的素质和要求愿望也有很大的差别。创建“党群致富联合体”,扬长避短,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好解决了一家一户想办又办不到的事情,摆脱了一家一户想富却无力致富的困扰。但作为群众性合作经济组织,各地坚持党群双方自愿结合原则,坚持自主合作,不乱点“鸳鸯谱”,不硬搞行政指派、进行“拉郎配”组建,同时做好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工作,保护参与党员和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使“党群致富联合体”真正是“民办、民管、民受益”,受到广大党员和农民群众的双边欢迎。
四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做好扶持工作。首先,各级党委加大培训力度,大力提高村级干部队伍和广大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夯实“党群致富联合体”发展的骨干基础。其次进行必要的投入,为党员群众致富提供服务。此外抓好联合体的建章立制工作,明确联合体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投资分配制度,修订发展规划,使联合体成为规范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各地在发展过程中,已经注意并积极解决“党群致富联合体”发展过程缺少强有力的回避市场风险机制,利益分配制度不够规范等深层次问题,以更好地发挥“党群致富联合体”的作用。
责任编辑 赵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