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2008年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极其罕见地用了26分钟的时间围绕着一个主题播报,那就是发生在中国的数十年未遇的雪灾。
时值春节前后,我国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雪天气,客车停运,火车受阻,飞机不能起飞;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挤满了迫切想要回家过年的人们。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有序部署,“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打了一场抗击雪灾的胜仗。
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民生建设目标,也宣示了执政党的社会发展目标。
学科链接
(1) 哲学常识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③矛盾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⑤实践观点⑥人生观、价值观⑦群众观点
(2) 经济常识
①分配制度改革②劳动者权利和义务③社会保障制度④国民收入
(3) 政治常识
①国家职能②对人民负责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练练手
一、 选择题
1.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约有2400个县(市、区)开始建立这一制度,共吸纳了7亿多农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②体现社会互济,规避各种风险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③
2. 2008年1月上旬,我国36个大中城市豆油、猪肉、牛肉和羊肉的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43%、46%和5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物价。这表明
A. 行政手段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 非选择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中旬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截至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材料二: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有序部署。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号召“坚决打好这场抗灾救灾的硬仗”。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是全国上下新的奋斗目标。
(1)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在抗灾救灾中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原因。
(2) 雪灾的发生和抗灾斗争的胜利各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一、 1. D2. C
二、 (1) ①“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部署,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突出体现。 ②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③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有利于践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2) 人们能利用、改造自然,但必须建立在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正是上述道理的很好体现。
抗灾胜利体现的哲学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胜利的强大动力。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抗灾胜利的可靠保证。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历经多年建设并经这次抗灾救灾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方略正在逐渐完善。(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008年1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极其罕见地用了26分钟的时间围绕着一个主题播报,那就是发生在中国的数十年未遇的雪灾。
时值春节前后,我国南方数省遭遇强降雪天气,客车停运,火车受阻,飞机不能起飞;汽车站、火车站、机场挤满了迫切想要回家过年的人们。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有序部署,“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打了一场抗击雪灾的胜仗。
民生问题,是指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主要表现在就业、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民生建设目标,也宣示了执政党的社会发展目标。
学科链接
(1) 哲学常识
①物质决定意识②联系和发展的观点③矛盾观点④发挥主观能动性⑤实践观点⑥人生观、价值观⑦群众观点
(2) 经济常识
①分配制度改革②劳动者权利和义务③社会保障制度④国民收入
(3) 政治常识
①国家职能②对人民负责
③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练练手
一、 选择题
1. 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全国约有2400个县(市、区)开始建立这一制度,共吸纳了7亿多农民。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作用在于
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②体现社会互济,规避各种风险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保证劳动者享有各种权利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④ D. ①③
2. 2008年1月上旬,我国36个大中城市豆油、猪肉、牛肉和羊肉的零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58%、43%、46%和5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稳定物价。这表明
A. 行政手段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B.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二、 非选择题
材料一: 2008年1月中旬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和西北地区东部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截至2月12日,灾害波及21个省(区、市、兵团),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151.2万人,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万亩;森林受损面积近2.6亿亩;倒塌房屋35.4万间。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11亿元。
材料二: 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总揽全局,有序部署。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号召“坚决打好这场抗灾救灾的硬仗”。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强调要“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2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全面胜利是全国上下新的奋斗目标。
(1) 运用政治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党中央、国务院在抗灾救灾中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原因。
(2) 雪灾的发生和抗灾斗争的胜利各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参考答案
一、 1. D2. C
二、 (1) ①“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的部署,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突出体现。 ②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表明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③强调“保交通、保供电、保民生”,有利于践行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
(2) 人们能利用、改造自然,但必须建立在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否则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雨雪冰冻灾害的发生正是上述道理的很好体现。
抗灾胜利体现的哲学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胜利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新的时代精神是我们夺取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胜利的强大动力。③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是我们抗灾胜利的可靠保证。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历经多年建设并经这次抗灾救灾实践的检验证明,我国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方略正在逐渐完善。(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