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弊端,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提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在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训练。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改革 行为导向
[作者简介]赵娟(1981- ),女,河南信阳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06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JA88009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46-02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按照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整个理论体系有完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在现代营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完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师生间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第二,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第三,教材强调学科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基本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不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桎梏,忽略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未来岗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学生往往不重视平时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更严重的是,它与高职培养学生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相比,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消费心理学相关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搭建起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构建能力本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特定技能”指专业所培养的特定行业、岗位技能及课程所训练的特定课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及岗位的不断变换,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等。
三、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确立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的观,这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带动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服务。
2.优化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确立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向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指向特定能力(即消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
3.引入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的统一。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团队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任务”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环境模拟真实情境,强化岗位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由于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向相吻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组合。
第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然后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既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五个基本步骤。以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项目为例。(1)目标制定。能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2)项目确定。笔者根据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心理学中“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相关教学内容,选取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作为教学项目。通过分析项目活动,该项目的运行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营销方案、后期总结三个子项目。(3)任务拟定。按照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工作流程,以“前期准备工作”子项目为例,项目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前期调查、分析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及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方案、向领导申请批准方案等。(4)组建团队。这是行为导向法的关键,好的团队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规模:人数以5~7人为佳,尽量为奇数,以免在表决时出现难以抉择的状况。人数过少,团队会欠缺多样性、互动性和创造性;人数过多,团队成员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原则:要遵循互补原则。教师要平衡兴趣、特长、学业水平、性别等因素,合理搭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否则,就会导致思路不开阔、观点有失偏颇、解决问题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三是组长的选取: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制订并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然后,合理分工,按步骤和程序实施计划。(6)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活动成果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它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真实情景中,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步骤。以“品牌的心理效应”教学内容为例。(1)精选案例。选取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企业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2)阅读案例。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共同分析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出问题。教师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如何打造品牌”。(5)解决方案。学生就“如何打造品牌”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归纳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归纳总结,教师做出点评并提出建议。这样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学生关于“品牌的心理效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如何打造品牌”的基本方法,而且提高了的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成功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用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第三,要注重方法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正反面案例对比的技巧,使学生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受到启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营造岗位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职业角色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职业核心能力。角色扮演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以“营销技巧与消费心理”教学内容为例。(1)确定目标。能根据健身俱乐部不同客户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营销技巧。(2)设置情景。32岁的白领李女士想进行产后减肥、塑形,因此,李女士来到健身俱乐部咨询及商量具体事宜。(3)角色扮演。各小组成员扮演李女士、前台接待、私人健身教练等角色。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积极彩排,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表演。(4)效果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第四,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一词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踊跃阐述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注意以下因素:(1)团队规模:最好控制在5~10人之间,人过多可能会由于抢着发言而难以控制局面,人过少又难以提出足够多的想法。(2)原则:自由畅谈、延迟评价、禁止批评、追求数量。(3)角色分工:团队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和组员三种角色。主持人要善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井然有序;要控制讨论的节奏,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想法。记录员要清楚地记录所有想法,以便在活动末期确立最佳方案。组员在讨论时,依次发言,但每轮只能提出一个想法,以保证机会均等。(4)时间:一般以20~25分钟为佳,因为思想火花迸发持续时间不长,这样有利于保证提出的想法紧紧围绕主题,且更有创造性和建设性。
4.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师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磋商和探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支撑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制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
5.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共管和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条件,在模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
6.开展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由于消费心理学教学目标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
第一,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提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要强调对能力的考核,要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注重能力训练的过程性评价。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阶段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能力训练的进展,而且可以为将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作业、微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各方面的评价主体协调运作,能有效增强评价的综合性、客观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行业企业对学生在实训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社会评价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第四,强调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一方面,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考察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比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水平,对学生的优势要给予激励,对其不足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促进其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基于行动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
[2]戴燕玲,刘万英.论“行动学习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5).
[3]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
[4]赵娟.职业核心能力在运动心理课程中的渗透[J].辽宁高职学报,2010(7).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 高职 职业核心能力 教学改革 行为导向
[作者简介]赵娟(1981- ),女,河南信阳人,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心理学。(广东 广州 51065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1YJA88009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46-02
高等职业教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术的获得是高职教育的核心。
消费心理学是系统地研究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心理现象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按照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定位,以及消费心理学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不仅是要使学生对消费心理学整个理论体系有完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在现代营销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用消费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消费心理学如何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完成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承担的任务,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消费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第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在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唱独角戏,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心理需求得不到重视,师生间互动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第二,课堂教学偏重理论,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脱节,对实践和操作技能的重视不够。第三,教材强调学科体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些高职院校的消费心理学教材基本是本科院校的“压缩饼干”,不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桎梏,忽略了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忽视未来岗位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第四,缺乏科学的评价方式。传统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进行的,学生往往不重视平时学习,考前临时抱佛脚。更严重的是,它与高职培养学生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二、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能力本位是一种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学科本位或知识本位相比,能力本位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实施能力本位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消费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将消费心理学相关能力培养与职业核心能力训练有机结合,搭建起特定技能、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平台,构建能力本位的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
“特定技能”指专业所培养的特定行业、岗位技能及课程所训练的特定课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及岗位的不断变换,具有普遍的实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两大类:职业社会能力——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等,职业方法能力——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等。
三、消费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确立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目的观,这是能力本位的高职消费心理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消费心理学教学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带动课程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能力的培养服务。
2.优化教学目标。突出能力的培养,确立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其中知识目标主要指向消费心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力目标主要指向特定能力(即消费心理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及职业核心能力。
3.引入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行为导向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教学领域改革的核心内容,强调教、学、做的统一。教学过程以职业活动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团队组合形式开展教学活动,以“任务”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环境模拟真实情境,强化岗位技能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由于与职业教育注重学生实用技能和动手能力发展的教育方向相吻合,行为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选用这些方法,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组合。
第一,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及实践的方法,围绕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完成的任务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项目,然后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际工作的程序,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完成任务。项目完成的过程既增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技能掌握,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
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有五个基本步骤。以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项目为例。(1)目标制定。能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消费心理特点,采取适当的营销策略。(2)项目确定。笔者根据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的实际需求,在分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结合消费心理学中“消费群体与消费心理”相关教学内容,选取健身俱乐部会籍营销作为教学项目。通过分析项目活动,该项目的运行包括了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营销方案、后期总结三个子项目。(3)任务拟定。按照健身俱乐部营销岗位工作流程,以“前期准备工作”子项目为例,项目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主要是前期调查、分析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身需求及消费心理特点、设计营销方案、向领导申请批准方案等。(4)组建团队。这是行为导向法的关键,好的团队对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指导学生组建学习团队时,应注意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规模:人数以5~7人为佳,尽量为奇数,以免在表决时出现难以抉择的状况。人数过少,团队会欠缺多样性、互动性和创造性;人数过多,团队成员之间难以达成一致意见,导致效率低下。二是原则:要遵循互补原则。教师要平衡兴趣、特长、学业水平、性别等因素,合理搭配,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这样,团队成员才能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否则,就会导致思路不开阔、观点有失偏颇、解决问题效果不理想,甚至会出现“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三是组长的选取:组长相当于项目经理,需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5)制订并实施计划:团队成员共同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然后,合理分工,按步骤和程序实施计划。(6)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的内容包括项目活动成果和学生在项目活动中的表现情况,如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第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具有形象性、生动性和直观性。它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特定的真实情景中,然后进行讨论和研究。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六个基本步骤。以“品牌的心理效应”教学内容为例。(1)精选案例。选取阿迪达斯、耐克等品牌企业的相关故事作为案例。(2)阅读案例。学生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3)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讨论,共同分析阿迪达斯、耐克等著名品牌成功的原因。在提高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提出问题。教师提出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如何打造品牌”。(5)解决方案。学生就“如何打造品牌”这一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6)归纳总结。各小组派代表归纳总结,教师做出点评并提出建议。这样不仅丰富和深化了学生关于“品牌的心理效应”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了“如何打造品牌”的基本方法,而且提高了的特定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否能成功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用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趣味性、时效性和针对性。第二,要明确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只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第三,要注重方法技巧。例如可以运用正反面案例对比的技巧,使学生在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中受到启发,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营造岗位环境,为学生提供体验职业角色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特定技能和与人沟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等职业核心能力。角色扮演法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步骤。以“营销技巧与消费心理”教学内容为例。(1)确定目标。能根据健身俱乐部不同客户的特点采用适当的营销技巧。(2)设置情景。32岁的白领李女士想进行产后减肥、塑形,因此,李女士来到健身俱乐部咨询及商量具体事宜。(3)角色扮演。各小组成员扮演李女士、前台接待、私人健身教练等角色。要求学生课前认真准备、积极彩排,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表演。(4)效果评价。小组互评、组内成员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最后,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议。
第四,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用的激发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一词由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现已成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在教学实践中,团队成员踊跃阐述自己的想法,集思广益,最终达到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目的。
采用头脑风暴法时要注意以下因素:(1)团队规模:最好控制在5~10人之间,人过多可能会由于抢着发言而难以控制局面,人过少又难以提出足够多的想法。(2)原则:自由畅谈、延迟评价、禁止批评、追求数量。(3)角色分工:团队内有主持人、记录员和组员三种角色。主持人要善于鼓励大家畅所欲言,使场面轻松活跃而又井然有序;要控制讨论的节奏,如平均3分钟内要发表10个想法。记录员要清楚地记录所有想法,以便在活动末期确立最佳方案。组员在讨论时,依次发言,但每轮只能提出一个想法,以保证机会均等。(4)时间:一般以20~25分钟为佳,因为思想火花迸发持续时间不长,这样有利于保证提出的想法紧紧围绕主题,且更有创造性和建设性。
4.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教师在充分进行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磋商和探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支撑典型工作任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而制订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与岗位要求对接。
5.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学校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建、共管和共享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创造“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条件,在模拟和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情景与工作环境对接。
6.开展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由于消费心理学教学目标指向特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因此,教学评价必须坚持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
第一,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教学评价要着眼于提高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素质,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尤其要强调对能力的考核,要树立服务能力发展的评价理念,对职业能力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注重能力训练的过程性评价。能力取向的教学评价强调过程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而且更关注过程性评价。评价主体要持续不断地对工作任务的进展情况进行动态化、阶段性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了解能力训练的进展,而且可以为将来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过程性评价侧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考核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课堂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作业、微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评价、团队成员互评、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各方面的评价主体协调运作,能有效增强评价的综合性、客观性。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行业企业对学生在实训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社会评价纳入课程考核指标,有利于实现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对接。
第四,强调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目的是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达到其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一方面,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考察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状态,更要关注其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始终看到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对比学生过去的基础和现在的水平,对学生的优势要给予激励,对其不足要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将来的努力方向。另一方面,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分析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提出适合其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进而促进其达到发展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程小川.基于行动导向的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4).
[2]戴燕玲,刘万英.论“行动学习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5).
[3]何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2(5).
[4]赵娟.职业核心能力在运动心理课程中的渗透[J].辽宁高职学报,2010(7).